一种充气式便携植物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2260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充气式便携植物种植装置,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农业种植时,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因此专门设置了多层式种植架,但是多层式种植架影响植物的受光面积,因此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单层式的种植架占用较多的土地使用面积;另外,为了增加种植园观赏性,现在在河面上进行了植物种植,因此就需要专用的植物种植架,现在的水上种植架大多为焊接性种植架,还是采用原始的机械支架,这样就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较为浪费资源,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式便携植物种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式便携植物种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充气较快,能够在水上进行种植,不仅观赏性高,而且较为节省土地面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充气式便携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种植装置本体,所述种植装置本体包括气囊架一、气囊架二和气囊架三,所述气囊架一、气囊架二和气囊架三之间均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所述气囊架一底部还设有充气管道,所述充气管道上设有气阀,所述气囊架一通过充气管道与气泵进行连通,所述气泵内设有蓄电池,所述气泵上设有开关按钮,所述气泵的数量为3个。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按钮通过电线连接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按钮包括气泵启闭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架一、气囊架二和气囊架三大小规格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气式便携植物种植装置,包括气囊架一、气囊架二、气囊架三、放置槽、连接管道、充气管道、气阀和气泵。

1.由于气囊架一、气囊架二和气囊架三均通过连接管道进行连接,因此在充气时,充气效率较高,充气完成后手动扳动气阀,这样能够将充气管道进行封闭,然后能够将气泵进行拆卸,气囊架一、气囊架二和气囊架三充气完成后,各个气囊架内均设有放置槽,通过工作人员将土壤放置在放置槽内,在放置槽内就能够进行植物种植,因此该放置槽能够起到盆景种植的作用;

2.由于气囊架一、气囊架二和气囊架三自身有浮力作用,因此能够将种植装置本体整体放置在水面上进行种植,不仅较为节省面积,而且观赏性较好,适用景区园林使用;

3.该充气式便携植物种植装置设计合理,充气较快,能够在水上进行种植,不仅观赏性高,而且较为节省土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便携植物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囊架一、2-气囊架二、3-气囊架三、4-连接管道、5-放置槽、6-充气管道、7-气泵、8-充气管道、9-气阀、10-蓄电池、11-开关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充气式便携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种植装置本体,种植装置本体包括气囊架一1、气囊架二2和气囊架三3,气囊架一1、气囊架二2和气囊架三3之间均通过连接管道4连接,气囊架一1底部还设有充气管道8,充气管道8上设有气阀9,气囊架一1通过充气管道8与气泵7进行连通,气泵7内设有蓄电池10,气泵7上设有开关按钮11,气泵7的数量为3个。

开关按钮11通过电线连接蓄电池10,开关按钮11包括气泵启闭按钮,气囊架一1、气囊架二2和气囊架三3大小规格相同,在使用时,先将气泵7通过充气管道8与气囊架一1进行连通,然后打开气阀9,按动气泵7上的开关按钮11,在蓄电池10为气泵7提供电能的情况下,能够使气泵7进行正常工作,因此气泵7能够快速的通过充气管道8为气囊架一1、气囊架二2和气囊架三3进行充气,由于气囊架一1、气囊架二2和气囊架三3均通过连接管道4进行连接,因此在充气时,充气效率较高,充气完成后手动扳动气阀9,这样能够将充气管道8进行封闭,然后能够将气泵7进行拆卸,气囊架一1、气囊架二2和气囊架三3充气完成后,各个气囊架内均设有放置槽5,通过工作人员将土壤放置在放置槽5内,在放置槽5内就能够进行植物种植,因此该放置槽5能够起到盆景种植的作用,由于气囊架一1、气囊架二2和气囊架三3自身有浮力作用,因此能够将种植装置本体整体放置在水面上进行种植,不仅较为节省面积,而且观赏性较好,适用于景区园林使用,该充气式便携植物种植装置设计合理,充气较快,能够在水上进行种植,不仅观赏性高,而且较为节省土地面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