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百合的组织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8304057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红百合的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红百合的组织培养及方法,包 括外植体的选择,不同时期培养基的筛选,培养条件对培养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内容。
【背景技术】
[0002] 红百合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为百合之异种。花瓣红色,花期5-8月。百合属植 物种类全世界约有100多种,我国原产约有55种。红百合就生长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 区,有顽强的生命力,可以在野外顺利越冬,在雨水少、无浇灌的情况下也能正常生长,在性 能和美观上都能达到绿化的要求,可以在抗旱绿化景观中加以利用和推广。但由于来自人 类或非人类两方面的威胁,使其种群数量存在着自然退化问题并且组培扩繁中出现玻璃化 现象导致工厂化育苗数量受限。解决的办法就是改良现有对百合的组织培养方法,这是快 速繁殖、脱毒复壮和降低玻璃化的有效方法。
[0003] 百合的组织培养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1957年Robb首次用百合鳞片进行组织 培养获得成功后,百合离体繁殖技术日益成熟,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新品种培育以及种质 资源保存等方面发展较快。迄今为止,国内外组织培养成功的百合种及品种已超过数百个, 但多见于报道的是用于鲜切花生产的栽培品种,对中国野生百合的组织培养研宄较少。总 结近20年来的文献数据,仅十余种野生百合组织培养成功,有关红百合的更是屈指可数。 红百合的人工繁殖仍主要采用种球繁殖、分植小鳞茎及鳞片杆插法,繁殖数量有限且极易 导致病害感染和品质退化。目前可用于解决退化问题和更新复壮的组织培养法繁殖研宄较 少,因此深入开展红百合组织培养研宄已成为科研工作者亟待进行的工作之一。
[0004] 用我国丰富的野生资源进行品种创新,应用多样化的育种手段,在重视常规杂交 育种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新品种选育,同时以脱毒组培种苗作为生产性 原种来进行种球的工厂化开发,是百合组织培养的发展方向。组织培养法繁殖取材方便,不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不断进行大量繁殖,是红百合引种栽培、快速繁殖、脱毒复壮以及 新品种培育的最有效方法,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小苗,解决了栽培中种源较少的问题,为 红百合今后的研宄以及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0005] 组织培养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植物以及同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细胞对营养 要求不同,只有满足了它们各自的特殊要求,才能更好地生长发育。掌握外植体的选择以及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是取得组培成功的关键环节。本发明系统地研宄了红百合的组织培养方 法。

【发明内容】

[0006] 组织培养的完整过程一般分为制定培养方案、外植体选择与处理、接种、初代培 养、继代增殖扩繁培养、壮苗与生根培养、试管苗的驯化移栽等几个技术环节,前已提到掌 握培养基的配制及筛选方法是取得组培成功的关键环节。本发明为筛选出用于红百合组织 培养中不同时期的最佳培养基,不同时期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基中激素的配比,按照不同 配方配制的培养基满足了红百合各个时期的营养需要和生长发育,同时解决了红百合幼苗 大量玻璃化现象和育苗周期长的问题。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短时间内获得室内大规模繁殖的红百合 组培苗,以形成工厂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可常年提供组培苗的新的繁殖方法。
[0008] 这是一项新颖而富于创造性的应用研宄,在进行了信息搜集、汇总与分析的基础 上制定了实施方案,全面、多方位的进行组培实验,本申请筛选初代诱导一继代增值一生根 培养等不同时期的培养基,使初代、增殖、生根各个时期的培养达到最佳效果。
[0009] 本发明选取了红百合的鳞片为外植体,研宄包括外植体的选择、不同时期培养基 的筛选、培养条件对培养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内容。
[0010]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包含一种红百合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 步骤组成:
[0011] 步骤1 :采用红百合的鳞片作为外植体,对其进行处理;
[0012] 步骤2 :将外植体接种于MS+6-BA1. 0mg/L+NAA0.lmg/L的初代诱导培养基上,诱 导出红百合鳞片不定芽;
[0013] 步骤3将步骤2分化出的长约l-3cm的鳞片不定芽取出,接种于MS+6-BA2. 5mg/ L+NAAO. 06mg/L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上,增殖出大量红百合组培苗;
[0014] 步骤4将步骤3分化出的长约3-4cm的红百合组培苗,接种于1/2MS+IBA0. 05mg/ L+ACO. 5g/L的生根培养基上,直接进行诱导生根。
[0015] 在本发明实施方案中,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范围内,NAA、6-BA、IBA分别是萘乙 酸、6-苄氨基嘌呤、吲哚丁酸的简称。
[0016]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根据红百合鳞茎的不同部位的诱导分化率不同, 通过实验表明诱导率依次为中层>外层>内层。而且红百合外植体的大小形状对诱导率也 有影响,切成条状或整片的诱导率要大于半片以及较小片。
[0017] 因此,本发明明确提出红百合进行组织培养时的最佳外植体为中层鳞片,其诱导 率及接种后芽的生长势最好,是初代进行芽诱导培养的最佳外植体;还提出将鳞片切成条 状或片状,使每片鳞片的诱导分化率成倍的提高了。
[0018] 本发明还经过比较试验,筛选出红百合组培各个阶段最佳培养基:
[0019] 1)初代诱导培养基:MS+6-BA1.0mg/L+NAA0.lmg/L,该诱导培养基不但诱导率 高,而且每个外植体新增芽数多,分化率最高,其分化率可达82. 6%。
[0020] 2)增殖培养基MS+6-BA2. 5mg/L+NAA0? 06mg/L。
[0021] 3)生根培养基:1/2MS+IBA0. 05mg/L+AC0. 5g/L。该生根培养基生根效果较好, 生根率达92. 9%。生根基部可新增带根的丛生芽,平均可达3-4个。可见低盐浓度对红百 合根的生长有利。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了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 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 明的范围。
[0023] 实施例1.红百合的材料和筛选统计方法
[0024] 1. 1、材料
[0025] 实验用的红百合采自呼和浩特市近郊区大青山,将采集到的鳞茎种植于本公司的 试验苗圃,根据试验进展、不同时期取样并随时取样补充。
[0026] 1.2、统计计算公式
[0027] 成活率=(有生活力的外植体数/接种的外植体总数)X100%
[0028] 初代芽诱导率=(出芽的外植体数/接种的外植体总数)X100%
[0029] 继代增殖倍数=(诱导出的丛生芽数/接入单株芽的总数)X100%
[0030] 生根率=(分化根的外植体数/接种的外植体总数)X100%
[0031] 1.3、方法、结果与分析
[0032] 1. 3. 1外植体大小对红百合鳞片成活率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0033] 将鳞片分成五组,分别切成0.5cmX0. 5cm、lcmX1cm、半片、纵切的条状以及整片, 其后接种于MS+6-BA2. 5mg/L+NAA0. 6mg/L诱导培养基上,附加糖30g/L,卡拉胶3. 5g/L,第 35天分别统计成活率和不定芽的诱导率,结果如表1所示。
[0034] 表1外植体大小对红百合鳞片成活率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主权项】
1. 一种红百合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步骤组成: 步骤1 :采用红百合的鳞片作为外植体,对其进行处理; 步骤2 :将外植体接种于MS+6-BA l.Omg/L+NAA 0. lmg/L的初代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出 红百合鳞片不定芽; 步骤3 :将步骤2分化出的长约l-3cm的鳞片不定芽取出,接种于MS+6-BA 2. 5mg/ L+NAA 0. 06mg/L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上,增殖出大量红百合组培苗; 步骤4 :将步骤3分化出的长约3-4cm的红百合组培苗,接种于1/2MS+IBA 0. 05mg/ L+AC 0. 5g/L的生根培养基上,直接进行诱导生根。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百合组织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外植体取自 红百合的中层鳞片部位。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百合组织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外植体大小形状 为条状或整片片段,用来诱导分化出芽。
【专利摘要】一种红百合的组织培养方法,采用红百合的鳞茎作为外植体,外植体取自中层鳞片部位,切成条状或整片状,依次接种到由MS、1.0mg/L 6-BA、0.1mg/L NAA组成的初代诱导培养基,由MS、2.5mg/L 6-BA、0.06mg/L NAA组成的继代增殖培养基,由1/2MS、0.05mg/L IBA,0.5g/L AC组成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培育,该培养方法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室内大规模繁殖的红百合组培苗,生产率高,具有潜在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IPC分类】A01H4-00
【公开号】CN104620980
【申请号】CN201410843859
【发明人】马怀林, 王召明, 王林和, 高秀梅, 王君芳, 杨红艳, 刘亚玲, 郑丽娜, 苑峰
【申请人】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