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假丝酵母生产(2r,3s)含氟丙酸甲酯的方法

文档序号:48936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假丝酵母生产(2r,3s)含氟丙酸甲酯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假丝酵母生产(2R,3S)含氟丙酸甲酯的方法,即用假丝酵母细胞直接还原制备光活性(-)-(2R,3S)-3-(4-氟苯基)-3-羟基-2-甲基丙酸甲酯,反应罐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加入硅藻土调控底物、产物浓度,用近平滑假丝酵母细胞进行生物还原反应,产品收率高,对映体过量率高,显著优于化学法。
【专利说明】-种假丝酵母生产(2R,3S)含氟丙酸甲酯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制药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近平滑假丝酵母细胞生物还原制备手 性医药中间体(-)_(2R,3S)-3- (4-氟苯基)-3-羟基-2-甲基丙酸甲酯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羟基手性酯是合成手性药物、精细化学品、农药品和其他特殊材料的重要中间体。 生物催化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具有环境友好、条件温和、选择性高等优点,作为绿色 高效制备羟基手性酯的优先途径,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一些高附加值的羟基手性酯。 生物催化制备羟基手性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0003] 生物催化具有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强、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突出优点,是可持续 发展过程中替代和拓展传统有机化学合成的重要方法。其中手性拆分和不对称合成是生物 催化最具吸引力的应用领域。在作为生物催化剂的六大类酶中,水解酶能够催化动力学拆 分外消旋体得到手性产品,在工业生物催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几年来,氧化还原 酶在工业上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增长。目前,采用水解酶动力学拆分法、生物还原法和生物 氧化法工业制备光学活性手性化合物的比例为4:2:1。
[0004] 生物还原法相对于动力学拆分法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理论收率可达100%,原子 经济性好。然而生物还原反应需要辅酶或辅因子的参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由于 辅酶依赖性的缘故,生物还原反应中多釆用整细胞作为催化剂,实现体内辅酶循环再生的 同时免去了酶的分离纯化步骤。
[0005] (_)-(2R,3S)-3- (4-氟苯基)-3-羟基-2-甲基丙酸甲酯是合成手性药物、精细 化学品、农药品的重要手性砌块,由于有2个手性中心,使得化学合成较为困难,成本高。本 发明将采用生物催化制备(_)-(2R,3S)-3- (4-氟苯基)-3-羟基-2-甲基丙酸甲酯。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采用近平滑假丝酵母细胞催化制备(_)-(2R,3S)-3- (4-氟苯基)-3_羟 基-2-甲基丙酸甲酯,反应式如下:

【权利要求】
1. 一种近平滑假丝酵母细胞生物还原制备(-)-(2R,3S)-3- (4-氟苯基)-3-羟 基-2-甲基丙酸甲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罐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装料系数为 0. 6-0. 7, pH为7,加入吸附了底物的硅藻土,使底物2-(4-氟苯甲酰)-2-丙烯酸甲酯添加量 为80-90 g/L,葡萄糖25-30 g,木糖8-9 g/L,山梨坦单月桂酸酯为19-21g/L,121 °C高压灭 菌30分钟;冷却至29-31°C时,加入湿酵母细胞使浓度为29-32g/L,通气比为0. 1-0. 12V/ (V分钟),进行生物还原反应,反应时间为90-95小时;反应结束后,分别滤出细胞、硅藻土, 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液、萃取硅藻土,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和萃取硅藻土的乙酸乙酯,蒸出 乙酸乙酯,得到产物(_)-(2R,3S)-3- (4-氟苯基)-3-羟基-2-甲基丙酸甲酯,反应转化 率94-96 %,产品收率92-94 %,对映体过量率97-98 %。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湿酵母细胞制备过程如下:近平滑假丝酵母 经斜面、摇瓶、种子罐培养得到种子液;发酵罐加入培养液,装料系数为0. 6-0. 7,121°C 高压灭菌30分钟,冷却至29-31°C,将近平滑假丝酵母种子液接种至发酵罐,接种比例为 6- 6. 5%,通气比为0. 5-1V/ (V分钟),29-31°C培养48-56小时,用过滤式离心机离心得到 湿酵母细胞,用作生物还原反应催化剂。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液成份为:葡萄糖37-44 g/L,木糖 7- 8g/L,玉米胚芽粉 10-12 g/L,酵母提取物 4-5 g/L,(NH4) 2H P04 12-15 g/L,ΚΗ2Ρ04 6. 5-7. 5 g/L. MgS04 · 7H20 0· 7-0. 8 g/L, NaCl 0· 08-0. 1 g/L; pH 值 7. 0。
4. 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了底物的硅藻土制作方法为,将底物 溶于乙酸乙酯,底物与乙酸乙酯的比率为0. 5 :2,得到底物的乙酸乙酯溶液,用硅藻土吸收 此溶液,然后,烘干、回收乙酸乙酯,即得到吸附底物的硅藻土,调节底物与硅藻土用量,使 得底物与硅藻土的质量比率为〇. 32-0. 35。
【文档编号】C12P7/62GK104263768SQ201410518176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日
【发明者】刘均洪, 冀雪, 隋洪南, 刘雪, 尚凤霞 申请人:青岛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