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米粉机的米粉制作方法及一种家用米粉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045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控制系统15与驱动系统14电连接从而控制螺杆122进行转动,原料由进料口 1211进入家用米粉机,通过螺杆122的向成型模头123运送,运送过程中螺杆122与挤压研磨腔121共同作用将原料磨碎糅合最后由成型模头123挤出成型。
[0027]所述加热装置13对挤压研磨腔121进行加热,所述温度传感器16对挤压研磨腔121的温度进行检测,所述控制系统15与加热装置13、温度传感器16电连接从而控制加热装置13加热调节挤压研磨腔121的温度。
[0028]实施方式一:
本发明的第I种实施方式,参考上述家用米粉机的结构进行说明,一种家用米粉机的米粉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大米浸泡:优选直链淀粉高于20%的早籼米为原料,用水浸泡4h?12h,优选6?8h,使得原料含水量达到25?30% ;
步骤2、开机:加入大米原料并启动家用米粉机,首先控制系统15检测米粉机是否装配到位,若未装配到位则报警提示,若装配到位则正常开机;
步骤3、一次升温过程:控制系统15控制加热装置13工作,加热装置13对挤压研磨腔121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挤压研磨腔121的温度上升,温度传感器16检测到温度上升至Tl时,其中Tl的范围为80度至110度,结束一次升温过程;
步骤4、进料:控制系统15控制驱动系统14工作,驱动系统14驱动粉碎挤压成型系统12的螺杆122转动,原料由进料口 1211随螺杆122的转动进入粉碎挤压成型系统12的挤压研磨腔121内,此阶段中控制系统15会检测是否有原料进入挤压研磨腔121内,若一段时间后仍未检测到有原料进入到挤压研磨腔121内,控制系统15会停止螺杆122转动,并报警提醒用户;
步骤5、熟化挤粉阶段:控制系统15控制驱动系统14工作,驱动系统14驱动粉碎挤压成型系统12的螺杆122转动,螺杆122与挤压研磨腔121相互作用对原料进行磨碎糅合,原料的研磨细度以120?160目筛网为宜,同时原料被熟化,经过研磨粉碎糅合熟化的原料通过粉碎挤压成型系统12的成型模头123挤出成为米粉。
[0029]本实施例中米粉制作过程中增加一次升温过程后,加热装置13先对挤压研磨腔121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挤压研磨腔121的温度上升至Tl,大米原料进入挤压研磨腔121后马上开始可以进入升温阶段,这样一来在熟化挤粉阶段前大米原料就能被一定程度的熟化处理从而使得大米的硬度有所降低、大米的温度有所升高,有利于大米原料在熟化挤粉阶段中被粉碎挤压成型系统12粉碎,并缩短原料在熟化挤粉阶段中的熟化升温时间,避免原料粉碎后的熟化时间过长产生糊壁的情况黏连在挤压研磨腔121内不易清洗,从而有助于米粉的制作成型且缩短制作周期,此外,大米原料进入挤压研磨腔121后大米中的淀粉即会开始进行糊化,从而提高制作过程中大米淀粉的糊化效率,使得更多的淀粉凝胶化,从而有助于米粉的成型以及优化成型后米粉的弹性、粘性、韧性。温度Tl的范围选择在80度至110度,这是因为,Tl小于80度,一次升温温度过低,对于大米的熟化以及大米淀粉的糊化影响不足,Tl高于110度,一次升温温度过高,一则原料失水速度过快且可能导致大米原料内的蛋白质、淀粉等变性从而产生焦糊现象,二则过高的温度作用于整个挤压研磨腔121会对成型后的米粉产生影响,容易导致米粉产生膨化现象,其中温度Tl的范围优选为91度至100度,温度Tl低于91度,一次升温温度较低,对于大米淀粉的糊化影响不足,淀粉凝胶化少,米粉成型较差,一次升温温度高于100度,由于熟化挤粉阶段中还会产生一定的摩擦热量,温度高于100度可能会使得大米原料在熟化挤粉阶段中温度过高,产生焦糊、膨化等现象对米粉品质产生影响。
[0030]本实例中一次升温过程结束后进行进料,步骤3与步骤4形成进料阶段,在一次升温过程中加热装置13已对挤压研磨腔121进行加热,这使得大米原料进入挤压研磨腔121后即可吸收热量,使得大米原料温度迅速上升,从而使得大米原料被一定程度的熟化处理、大米原料的硬度有所降低、大米的温度有所升高,大米淀粉的糊化程度变高,淀粉凝胶化程度变高,米粉成型变好。
[0031]本实例中,熟化挤粉阶段中大米原料在螺杆122与挤压研磨腔121相互作用下磨碎糅合,同时大米粉末由于糊化后的粘性相互粘结成团,螺杆122继续运行将米粉团由成型模头123挤出成型为米粉,同时加热装置13也对挤压研磨腔121进行加热,使物料米粉的熟化温度保持在T3,所述温度T3为80度至110度。
[0032]参照图2、图3为熟化温度与米粉的峰值负载、峰值负载变形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熟化温度主要影响大米淀粉的糊化,通常认为淀粉糊化的本质是淀粉颗粒微晶束的溶解所致,淀粉在糊化的同时,还伴随有其颗粒的润胀、直链淀粉的溶解以及淀粉糊的形成,控制熟化温度就能够优化米粉的弹性、韧性等品质,而峰值负载为评价米粉质构的重要指标,是指米粉被拉断瞬间的阻力,即拉断力,峰值负载变形量也是评价米粉质构的重要指标,它是指米粉被拉断时长度的增加量,即拉伸形变量,峰值负载及峰值负载变形量越大,即表明米粉的弹性、韧性越好,越不易断,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80度至105度的范围内米粉的峰值负载与峰值负载变形量随着熟化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在105度之后趋于平稳并有所下降,熟化温度低于80度,熟化温度过低,会影响大米淀粉的糊化效果,导致出品米粉的弹性、韧性差,容易断裂,熟化温度高于110度,熟化温度过高,由于熟化温度进一步升高至105度之后米粉的峰值负载与峰值负载变形基本趋于平稳并开始有所下降,再继续熟化温度对于米粉的弹性、韧性已经开始产生负面影响,并且熟化温度继续升高后原料失水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米粉产生膨化现象,甚至导致原料内的蛋白质、淀粉等变性从而产生焦糊现象,故将熟化挤粉阶段和挤粉阶段中温度T3定在80度至110度,从而提高制出米粉的品质,进一步的熟化温度T3优选至96度至105度,由图2中可以看出,米粉的峰值负载在92至96度时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故为使得米粉的峰值负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等级上选取优选熟化温度T3在96度以上,而105度以后由于米粉的峰值负载与峰值负载变形基本趋于平稳并开始有所下降,故优选在105度内。
[0033]本实例中,螺杆122的额定转速为60?100r/min,这样的转速在制作的米粉糊化度及膨化度较适宜,额定转速小于60 r/min,螺杆转速过慢,使得螺杆122的粉碎效果也变差并且会增长米粉制作周期,额定转速大于lOOr/min,转速过快原料在挤压研磨腔121内停留时间过短熟化不够充分,优选额定转速为75r/min, 75r/min已经能够保证原料在腔体内的充分熟化,同时也能尽量加快螺杆转速缩短米粉制作周期。
[0034]可以理解的,所述步骤3、一次升温过程与步骤4、进料也能同时进行,从而达到在进料过程中进行加热的目的,大米原料在进料过程中,加热装置就开始加热,将一部分加热升温的时间与大米原料进料的时间重合,可以缩短整个米粉制作周期的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0035]实施方式二:
本发明的第2种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家用米粉机的制作米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大米浸泡:优选直链淀粉高于20%的早籼米为原料,用水浸泡4h?12h,优选6?8h,使得原料含水量达到25?30% ;
步骤2、开机:首先控制系统15检测米粉机是否装配到位,若未装配到位则报警提示,若装配到位则正常开机;
步骤3、一次升温过程:控制系统15控制加热装置13工作,加热装置13对挤压研磨腔121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挤压研磨腔121的温度上升,温度传感器16检测到温度上升至Tl时,其中Tl的范围为80度至110度,结束一次升温过程;
步骤4、进料:控制系统15控制驱动系统14工作,驱动系统14驱动粉碎挤压成型系统12的螺杆122转动,原料由进料口 1211随螺杆122的转动,进入粉碎挤压成型系统12的挤压研磨腔121内,此阶段中控制系统15会检测是否有原料进入挤压研磨腔121内,若一段时间后仍未检测到有原料进入到挤压研磨腔121内,控制系统15会停止螺杆122转动,并报警提醒用户;
步骤5、二次升温:控制系统15控制驱动系统14停止工作,螺杆122停止转动,然后控制系统15控制加热装置13对挤压研磨腔121加热从而使得挤压研磨腔121的温度升至T2,温度T2为80度至110度,并在时间tl内控制系统15通过温度传感器16检测温度控制加热装置13使挤压研磨腔121保持温度T2,经过t2时间后,控制系统15控制驱动系统14开始工作,螺杆122开始转动,所述t2彡tl。
[0036]步骤6、熟化挤粉阶段:控制系统15控制驱动系统14工作,驱动系统14驱动粉碎挤压成型系统12的螺杆122转动,螺杆122与挤压研磨腔121相互作用对原料进行磨碎糅合,原料的研磨细度以120?160目筛网为宜,同时原料被熟化,经过研磨粉碎糅合熟化的原料通过粉碎挤压成型系统12的成型模头123挤出成为米粉。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