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复方甘草滴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甘草滴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技术的领域。
背景技术:
治疗呼吸道感染所致咳嗽、痰多,是多发病,常见病,为了达到防治目的,许多发明人及药品企业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些治疗的产品;如上市的产品复方甘草片就是一种较好的祛痰镇咳药;但该药有引湿性和挥发性;所以在储存过程中易吸潮变质,八角茴香油、樟脑等有效成分易散失;同时片中含有阿片这种物质,它具有特殊臭味,导致产品的口感差;另外崩解性、生物利用度差,而且剂型单一,应用面小,适用人群范围窄也是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人曾递交了一份专利申请号为200410022761.3,名称为“复方甘草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该申请提供了一系列复方甘草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工艺等;得到的产品能够基本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但是本申请人在实际使用过程发现,用这个专利申请提供的技术不能简单的制备出滴丸制剂;而滴丸的生物利用度好,起效快,但是在这项专利申请中提供的滴丸制备工艺过于简单,无法指导大生产,使发明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常规的制备工艺来制取滴丸制剂,但是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用现有技术给定的条件来生产,得到的产品成型效果比较差,口感也不好;这主要是一些生产技术条件选取不好;为此,需要寻找一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口感好,工艺合理可行的滴丸制剂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甘草滴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更好的指导生产和应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按照重量配比这种复方甘草滴丸由甘草浸膏粉20~150g,阿片粉2~6g,樟脑1~4g,八角茴香油1~3g, 苯甲酸钠1~3g制备成。它的制备方法是取常规技术制得的甘草浸膏,加入苯甲酸钠、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均匀混合,采用滴制法制丸。准确的说, 取甘草浸膏,加入苯甲酸钠、阿片粉、樟脑和八角茴香油均匀混合,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按照药物∶基质=1∶0.8~4的重量比例加入聚乙二醇4000,混匀,,采用内径为4.0mm、外径为6.0mm的滴管,滴制温度80℃、滴速为20~30d/min、滴距为4cm,滴入140cm长的冷却柱中,再以甲基硅油为冷却液,采用梯度冷却梯度冷却液的温度分布为40℃~50℃、10℃~30℃、0℃~4℃,制丸,即得滴丸制剂。
本发明中阿片通过口腔、舌下、呼吸道粘膜而发挥镇咳作用;甘草流浸膏止咳、化痰调和诸药,可覆盖在发炎的咽部粘膜上,起到保护粘膜的作用,减少局部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樟脑和八角茴香,前者味辛、热,有轻度的局部麻醉、驱风作用,易被溶化,并有轻微的祛痰作用,对于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使胃部感到温暖、舒适,后者味辛甘、温,含挥发油约1%,主要含茴香醛、茴香醚,进入呼吸道能刺激腺体分泌,迅速达到稀释痰液的作用,并且茴香具有温阳、散寒、理气之功效,中西联用,协同增效。
本申请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影响该滴丸制备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如药物、基质、冷却剂、温度、滴距、滴速、冷却方式、滴口内外径等。本申请人从影响该滴丸的圆整度和丸重两方面考察了各因素的影响,确立了制备本发明制剂滴丸的最佳技术条件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药物∶基质=1∶0.8~4,以甲基硅油为冷却液,以内径为4.0mm、外径为6.0mm的滴管,滴制温度80℃、滴速为20~30d/min、滴距为4cm,滴入140cm长的冷却柱中,采用梯度冷却梯度冷却液的温度分布为40℃~50℃、10℃~30℃、0℃~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提高了生物利用度的同时,减少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圆整度,提高了丸重合格率,制备过程特别是滴制过程操作性好,携带与服用的方便性也大大增强,产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所致咳嗽、痰多等症状,效果显著。
本申请人作了一系列实验,以证实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有效可控,制剂疗效好。
实验例1对小鼠止咳作用本发明制剂对小鼠的止咳作用 小鼠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灌胃给药或同体积生理盐水1小时后,放入980型超声雾化器中(容积34×22×26cm3)接受喷雾,喷入氨水(25%)30s后,立即取出小鼠,记录小鼠3min内的咳嗽数。
组别鼠数(只)剂量(g/kg)咳嗽次数(3min)对照组 1016.82±5.03
复方甘草片组10 47.12±0.32本发明滴丸组10 45.02±1.01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对对小鼠有明显的止咳作用,疗效优于复方甘草片组。
实验例2生物利用度比较SD大鼠,体重250~280g,雌雄各半,,隔夜禁食(不禁水),次日灌胃给药,给药剂量为4.0g/kg。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眼眶内眦采血,每个血样点用6只大鼠。血样置肝素抗凝管,30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浆,置-30°保存至分析。
大鼠血浆甘草酸浓度变化时间/h血浆甘草酸浓度/(ug·L-1)本发明滴丸剂复方甘草片0 - -0.25 0.60±0.20 0.12±0.120.5 2.14±1.03 0.86±0.301.0 3.24±0.61 1.35±0.562.0 1.67±0.45 2.60±0.153.0 1.39±1.22 2.83±0.426.0 0.84±0.67 1.54±0.238.0 0.54±2.24 0.95±0.1510.0 0.39±0.14 0.46±0.03结果表明,本发明滴丸的生物利用度高,吸收明显快于片剂。
实验例3工艺筛选①药物与基质的配比药物与基质(聚乙二醇4000)配比药物与基质配比 融合情况稠度 滴制情况1∶0.8 较难较稠 较难1∶2 易 适中 较难1∶3 易 适中 易1∶4 易 适中 易1∶5 易 过稀 易②冷却剂及冷却方式选择冷却剂及冷却方式选择以甲基硅油、液体石蜡为冷却剂,药物与基质按1∶3比例混匀后滴制。滴制条件(80±2)℃保温滴制,滴口内径为4.0mm,外径6.0mm。冷却剂温度采用梯度或非梯度方式,梯度冷却温度分布为40℃~50℃,10℃~30℃,0℃~4℃(3个温度平均分割冷却柱的长度),非梯度冷却为0℃~10℃。滴速为20~30滴/min。评价指标滴丸的圆整度(滴丸最短径/最长径>0.8)合格率。
组别冷却剂冷却方式 冷却柱高度/cm 圆整度 合格率/%1 甲基硅油 梯度 140 91.5 90.62 甲基硅油 非梯度180 85.2 81.33 液体石蜡 梯度 180 77.9 79.84 液体石蜡 非梯度140 75.4 72.3③滴距、滴速、温度的选择滴距、滴速、温度的选择滴口的内外径固定为4.1,6.1mm。评价指标丸重合格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质量差异要求符合±7.5%之内。
组别 温度/℃ 滴距/cm 滴速/(d·min-1) 丸重合格率/%190 4 10~20 79.5290 6 20~30 86.8390 10 30~50 82.0480 4 20~30 97.7580 6 30~50 95.6680 10 10~20 94.5770 4 30~50 91.9870 6 10~20 95.4970 10 20~30 86.3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滴丸的最佳条件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药物∶基质=1∶3~4,以甲基硅油为冷却液,以内径为4.0mm、外径为6.0mm的滴管,滴制温度80℃、滴速为20~30d/min、滴距为4cm,滴入140cm长的冷却柱中,采用梯度冷却梯度冷却液的温度分布为40℃~50℃、10℃~30℃、0℃~4℃。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称取甘草浸膏粉20g,阿片粉2g,樟脑1g,八角茴香油1g,苯甲酸钠1g;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方甘草滴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甘草浸膏,加入苯甲酸钠、阿片粉、樟脑和八角茴香油均匀混合,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按照药物∶基质=1∶4的重量比例加入聚乙二醇4000,混匀,,采用内径为4.0mm、外径为6.0mm的滴管,滴制温度80℃、滴速为20~30d/min、滴距为4cm,滴入140cm长的冷却柱中,再以甲基硅油为冷却液,采用梯度冷却梯度冷却液的温度分布为40℃~50℃、10℃~30℃、0℃~4℃,制丸,即得滴丸剂,服用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3粒。
本发明的实施例2甘草浸膏粉150g,阿片粉6g,樟脑4g,八角茴香油3g,苯甲酸钠3g,取甘草浸膏,加入苯甲酸钠、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均匀混合,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按照药物∶基质=1∶2的重量比例加入聚乙二醇4000,混匀,以内径为4.5mm、外径为6.5mm的滴管,20~30滴/min,滴入160cm长的冷却柱中,以甲基硅油为冷却液,冷却,制丸,即得滴丸。
本发明的实施例3甘草浸膏粉112.5g,阿片粉4g,樟脑2g,八角茴香油2g,苯甲酸钠2g,取甘草浸膏,加入苯甲酸钠、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均匀混合,以甘油明胶为基质,按照药物∶基质=1∶3的重量比例加入甘油明胶,以内径为4.0mm、外径为6.0mm的滴管,20~30滴/min,滴入140cm长的冷却柱中,以甲基硅油为冷却液,采用梯度冷却梯度冷却液的温度分布为40℃~50℃、10℃~30℃、0℃~4℃,制丸,即得滴丸。
权利要求
1.一种复方甘草滴丸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配比计算它由甘草浸膏粉20~150g,阿片粉2~6g,樟脑1~4g,八角茴香油1~3g和苯甲酸钠1~3g制备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甘草滴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甘草浸膏,加入苯甲酸钠、阿片粉、樟脑和八角茴香油均匀混合,采用滴制法制丸。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方甘草滴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甘草浸膏,加入苯甲酸钠、阿片粉、樟脑和八角茴香油均匀混合,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按照药物∶基质=1∶0.8~4的重量比例加入聚乙二醇4000,混匀,,采用内径为4.0mm、外径为6.0mm的滴管,滴制温度80℃、滴速为20~30d/min、滴距为4cm,滴入140cm长的冷却柱中,再以甲基硅油为冷却液,采用梯度冷却梯度冷却液的温度分布为40℃~50℃、10℃~30℃、0℃~4℃,制丸,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甘草滴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由甘草浸膏粉,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苯甲酸钠制备成;制备方法是取甘草浸膏,加入苯甲酸钠、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均匀混合,采用滴制法制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提高了生物利用度的同时,减少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圆整度,提高了丸重合格率,制备过程特别是滴制过程操作性好,携带与服用的方便性也大大增强,产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所致咳嗽、痰多等症状,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A61P11/00GK1626209SQ20041004046
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3日
发明者于文风 申请人:贵阳云岩西创药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