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缝合线通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45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缝合线通过器的制作方法
双向缝合线通过器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 61/173372的优先权,该美国临时专利申请 No. 61/173372的申请日为2009年4月28日,该文献的内容整个被本文参引。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切除术(一种可以通过外科手术除去突出的髓核以实现神经减压来治疗神经根病的处理过程)是普通的脊椎外科手术。普通的椎间盘切除术技术并不充分修复环带缺陷(例如孔或裂口,该环带缺陷在病理上由于椎间盘突出或者在处理过程中由外科医生在环带中产生),并给外科医生带来了难题。外科医生可以选择只除去突出髓核的、撞上神经的突出部分,这治疗了神经根病,但是增加了椎间盘内的剩余髓核术后重新突出的危险。也可选择,外科医生可以选择进行大范围的去除,其中,除了突出部分外,还除去大部分剩余的髓核材料,以便减小术后重新突出的危险;不过,术后椎间盘高度塌陷和产生腰痛的危险通常增加。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环带修复系统克服了普通椎间盘切除术处理过程的技术问题和与它相关联的、术后的潜在并发症。例如,环带修复系统能够闭合或修复在环带中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成接近和修复软组织缺陷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在一个实施例中,缝合线通过仪器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该第二套管通过组织接收间隙而与第一套管隔开。仪器还可以包括梭动元件,该梭动元件可横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的组织接收间隙运动。该梭动元件设置成承载缝合线股绳。布置在第一套管内的第一推动器设置成将梭动元件从第一套管推向第二套管,布置在第二套管内的第二推动器设置成将梭动元件从第二套管推向第一套管。在另一实施例中,缝合线通过仪器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与第二套管相通的第一套管;以及组织接收间隙,该组织接收间隙布置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仪器还可以包括针头,该针头设置成沿从第一套管朝着第二套管的第一方向和沿从第二套管往回朝着第一套管的第二方向来传送缝合线股绳。针头限定了第一组织穿透端部和第二组织穿透端部,使得当针头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组织穿透端部穿透组织,当针头沿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组织穿透端部穿透组织。在另一实施例中,缝合线通过仪器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与第二套管相通的第一套管,该第二套管具有弯曲部分;以及组织接收间隙,该组织接收间隙布置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仪器还包括柔性梭动元件,该梭动元件设置成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传送缝合线股绳。梭动元件还设置成弯曲,并与第二套管的弯曲部分一致。本发明还介绍了操作缝合线通过仪器的不同实施例的方法。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头可以沿从第一套管朝着第二套管的第一方向被推动。当针头沿第一方向被推动时,
5针头的第一端穿透一块组织。然后,针头可以沿从第二套管朝着第一套管的第二方向被推动。当针头沿第二方向被推动时,针头的第二端穿透该块组织。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将更好地理解前面的概述以及后面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为了示例说明本申请的双向缝合线通过器仪器,附图中表示了优选实施例。不过应当知道,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所示的确切结构和工具。附图中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构成的缝合线通过器仪器的顶部透视图,其中有一部分切断;图2是图1的缝合线通过器仪器的放大透视图,表示了缝合线通过器的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推动器和第二推动器在缝合线通过器壳体的相应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中完全退回;图3是类似于图2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推动器在壳体的第一套管中部分地向远侧前进;图4是类似于图3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推动器在壳体的第一套管中进一步向远侧前进;图5是类似于图4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推动器在壳体的第一套管中完全向远侧前进,梭动元件保持在壳体的第二套管的弯曲部分内;图6是类似于图5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推动器在第一套管中部分地退回,梭动元件保持在第二套管的弯曲部分内;图7是类似于图6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推动器在第一套管中完全退回,梭动元件保持在第二套管的弯曲部分内,第二推动器在第二套管内部分地向远侧前进;图8是类似于图7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推动器在第一套管中完全退回,梭动元件保持在第二套管的弯曲部分内,第二推动器在第二套管中部分地向远侧进一步前进;图9是类似于图7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推动器在第一套管中完全退回,梭动元件横跨间隙退回,第二推动器在第二套管中部分地向远侧进一步前进,并进入第二套管的弯曲部分中;图10是类似于图9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推
动器在第一套管中完全退回,梭动元件在第一套管中完全退回,第二推动器在第二套管中完全前进;图11是类似于图10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推动器在第一套管中完全退回,梭动元件在第一套管中完全退回,第二推动器在第二套管中向近侧退回;图12是类似于图11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两个
推动器都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中完全退回;图13是类似于图12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缝合线通过器仪器,该缝合线通过器仪器具有从第二套管的弯曲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分;图14是根据另一实施例构成的缝合线通过器仪器的顶部透视图,其中有一部分切断,该缝合线通过器仪器具有壳体,该壳体限定了相对的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以及推动器,该推动器设置成使得梭动元件在壳体内运动;图15是图14的缝合线通过器仪器的放大透视图,表示了缝合线通过器仪器的远端处于初始结构,在该初始结构中,推动器在缝合线通过器壳体内部分地向远侧前进;图16是类似于图15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推动器在壳体内向远侧前进,使得推动器的第二端抵靠梭动元件;图17是类似于图16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推动器推动梭动元件横跨组织接收间隙;图18是类似于图17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推动器完全前进,使得梭动元件处于由壳体限定的组织接收间隙的远端;图19是类似于图18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推动器部分地往回前进至它的初始位置;图20是类似于图19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推动器在壳体内前进,使得推动器的第一端抵靠梭动元件;图21是类似于图20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这样的结构,其中,推动器朝向它的初始位置拉动梭动元件横跨组织接收间隙;以及图22是类似于图21的放大透视图,但是表示了远端处于它的初始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某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而不是限定。词语“右”、“左”、“下部”和“上部”表示所参考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侧”或“远侧”和“外侧”或“近侧”是指分别朝向和远离双向缝合线通过器仪器和它的相关部件的几何中心的方向。词语“前面”、 “后面”、“上面”、“下面”、“侧向”、“中间”和相关词语和/或短语是指所参考的人体的优选位置和方位,而不是进行限制。术语包括上述词语、衍生词和类似意思的词。参考图1,双向缝合线通过器仪器10沿纵向方向L是细长的,该纵向方向L使得缝合线通过器10的近端P与缝合线通过器10的相对远端D分离。如图所示,仪器10包括沿纵向细长的壳体14,该细长的壳体14具有近侧部分18和相对的远侧部分22。细长的壳体14的近侧部分18包括本体部件沈,该本体部件沈沿纵向方向L是细长的;以及横向本体部件30,该横向本体部件30横跨本体部件沈的近端横向延伸。横向本体部件30限定了第一纵向孔34,该第一纵向孔34沿纵向延伸穿过横向本体部件30的下部部分;以及第二纵向孔38,该第二纵向孔38沿纵向延伸穿过横向本体部件30的上部部分。壳体14的远侧部分22包括本体42,该本体42从本体部件沈的远端向远侧延伸。 如图所示,本体42包括第一套管46,该第一套管46沿纵向延伸穿过本体42的下部部分; 以及第二套管50,该第二套管50沿纵向延伸穿过本体42的上部部分。第一套管46的近端与延伸穿过横向本体部件30的第一孔34操作对齐(在所示实施例中为对齐),第二套管 50的近端与延伸穿过横向本体部件30的第二孔38操作对齐(在所示实施例中为对齐)。 如图1中所示,第二套管50在它向远侧延伸时弯曲,以便限定弯曲部分M。弯曲部分M限
7定了环绕本体42延伸的U形轨道,使得弯曲部分M的开口端58朝着第一套管46延伸和与该第一套管46相通。也就是,开口端58与第一套管46操作对齐。组织接收间隙62布置在第一套管46和弯曲部分M的开口端58之间。组织接收间隙62具有纵向长度T,并设置成被施加在需要修复和靠近组织缺陷(例如椎间盘的纤维化环带的裂缝,未示出)的软组织上。如图1中所示,缝合线通过器10还包括第一推动器70和第二推动器74,该第一推动器70和第二推动器74与壳体14可平移地连接。特别是,第一推动器70连接在横向本体部件30的第一孔34和第一套管46内并可在横向本体部件30的第一孔34和第一套管 46内平移,第二推动器74连接在横向本体部件30的第二孔38和第二套管50内并可在横向本体部件30的第二孔38和第二套管50内平移。因为第一推动器设置成在第一孔34和第一套管46内平移,因此孔34和套管46可以说是操作对齐。同样,因为第二推动器74设置成在第二孔38和第二套管50内平移,因此孔38和套管50可以说是操作对齐。优选地, 第二推动器74布置成与第一推动器70平行。尽管第一推动器70和第二推动器74表示为单独的结构,但是应当知道,第一推动器70和第二推动器74可以在它们的近端处连接,从而产生单个的整体推动器,这种实施例的示例将参考图14-22来介绍。第一推动器70和第二推动器74各自包括细长本体76,该细长本体76具有近端和远端。第一推动器70和第二推动器74的近端优选地包括把手部分或接合结构80,该把手部分或接合结构80能够接收向近侧和/或向远侧偏压推动器70和74的推力。第一推动器70和第二推动器74的远端分别包括第一推动器端部84和第二推动器端部88。优选地,第一推动器70和第二推动器74限定了在它们的相应端部84和88处的相应凹口或空心部分。该凹口表示为圆锥形凹口,当然该凹口能够具有其它可选形状。凹口 84和88设置成接收梭动元件92的相对端部。各推动器70和74的本体76还包括布置在壳体14的远侧部分22近侧的凸肩部分94。凸肩部分94设置成限制第一推动器70和第二推动器74 的行程。第二推动器74的本体76的至少一部分为柔性。根据所示实施例,本体76包括刚性部分和柔性部分。刚性部分和柔性部分可以是连接在一起的单独件,或者是一个整体件。 如图9-11中所示,第二推动器74的远侧部分96为柔性,由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弹性或超弹性材料形成,例如镍钛诺,该形状记忆特性使得第二推动器74的远侧部分96在由于第二推动器74相对于壳体14向远侧平移而沿第二套管50的弯曲部分M前进时能够弯曲。第二推动器74的柔性远侧部分96并不局限于由镍钛诺制造,也可以由具有足够弹性的任意其它材料而形成,例如大致柔性的聚合物材料。第二推动器74的柔性部分可以由刚性材料构成,例如钛、不锈钢、多种合适的塑料等。尽管第二推动器端部88是柔性远侧部分96的部分,但是应当知道,第二推动器端部88也可以由刚性材料构成,只要它能够穿过第二套管50的弯曲部分M前进。另一方面,第一推动器70的本体76将一直保持平直,因此可以由刚性材料构成, 例如钛、不锈钢、多种合适的塑料等。不过应当知道,第一推动器可以由任意合适材料来制造,它设置成推动梭动元件92。缝合线推动器10还包括梭动元件92,该梭动元件92设置成从第一套管46横跨组织接收间隙62运动到第二套管50的弯曲部分M中。最好如图6中所示,梭动元件92包
8括细长本体100,该细长本体100限定了双尖头的柔性针头。这样,本体100包括第一组织穿透端部104和相对的第二组织穿透端部108。各端部104和108限定了设置成穿透和通过一块组织的尖头尖端。尖头的第一端部104和第二端部108也设置成可与第一推动器70 和第二推动器74的第一推动器端部84和第二推动器端部88的圆锥形凹口接合。因此,当第一推动器70向远侧平移时,第一推动器端部84与梭动元件92的第一端104接合(或者以其它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向该第一端104施加力),从而向远侧推动梭动元件92,使得梭动元件92的第二端108穿透布置在组织接收间隙62内的一块组织。类似的,当第二推动器 74向远侧平移时,第二推动器端部88与梭动元件92的第二端108接合,从而向近侧推动梭动元件92,使得梭动元件92的第一端104穿透布置在组织接收间隙62内的该块组织。为了保证梭动元件在它横跨间隙62运动时不会通过该组织接收间隙62而跌落,根据所示实施例,梭动元件92的长度S大于间隙62的长度T。梭动元件92能够由柔性材料构成,这使得梭动元件92能够遵循第二套管50的弯曲部分M。特别是,梭动元件92能够由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弹性或超弹性材料而形成,例如镍钛诺,该形状记忆特性使得梭动元件92能够在由于第一推动器70使得梭动元件92相对于壳体14向远侧运动而使它沿第二套管50的弯曲部分M前进时弯曲。应当知道,梭动元件92并不局限于由镍钛诺制造,而是可以由具有足够弹性的任意其它材料而形成,例如大致柔性聚合物材料。梭动元件92还包括缝合线保持器,例如设置成穿过一股缝合线118的孔眼114,该一股缝合线118设置成修复缺陷,如后面更详细所述。如图所示,孔眼114布置在梭动元件 92的第一端104附近,尽管应当知道,孔眼114能够可选择地沿梭动元件92布置在任意位置。在操作中,参考图2-12,该股缝合线118穿过孔眼114,梭动元件92被装载到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中。也就是,梭动元件92插入缝合线通过器仪器10中,使得它布置在第一套管46或第二套管50中。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可以预先装配有穿过孔眼114的缝合线股绳118以及装载到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中的梭动元件92,因此,外科医生和辅助人员并不将缝合线股绳118装配在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上。如图2中所示,第一推动器70和第二推动器74相对于壳体14以及第一套管46 和第二套管50充分退回,使得间隙62至少部分地打开。然后,需要修复的组织被装载到间隙62中。例如,对于具有裂缝的纤维化环带,临近该缺陷的纤维化环带组织被插入缝合线通过器10的组织接收间隙62中。然后,第一推动器70通过偏压力而相对于壳体14向远侧被推进,从而使得第一推动器70的凹进的第一推动器端部84与梭动元件92的尖头第一端104接合。如图3和4中所示,当第一推动器70向远侧被推进时,将迫使包括缝合线股绳118的梭动元件92完全穿过间隙62和布置于其中的软组织,并进入第二套管50的弯曲部分M中。如图4中所示,梭动元件92在它被推进到弯曲部分M中时弯曲和与弯曲部分 M—致。当第一推动器70被完全推进时,梭动元件完全布置在第二套管50的弯曲部分M 中,如图5中所示。如图6-7中所示,然后,第一推动器70通过偏压力而相对于壳体14向近侧退回至间隙62完全打开的点,同时梭动元件92和缝合线股绳118保持在第二套管50的弯曲部分 54中。然后,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相对于缺陷旋转或运动很小量,以便适应梭动元件92和缝合线118反向通过间隙62。如图8-10中所示,然后,第二推动器74通过偏压力而相对于壳体14被完全推进,使得第二推动器70的凹进的第二推动器端部88与梭动元件92的尖头第二端108接合,并迫使梭动元件92向近侧往回横跨间隙62前进至第一套管46中。特别是,第二推动器端部88和柔性的远侧部分96被推进至第二套管50的弯曲部分M中,从而迫使梭动元件92穿过间隙62或者至少穿过布置在该间隙62中的软组织,并往回运动至位于第一推动器70的第一推动器端部84近侧的第一套管46中。应当知道,梭动元件92 并不必须完全穿过该间隙,只要它穿过接收于间隙62中的组织即可。如图11-12中所示,然后,第二推动器74可以再通过偏压力而相对于壳体14向近侧退回,使得间隙62完全打开(除了保持于其中的软组织之外),并使得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处于它的初始结构(步骤1,图2)。然后,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相对于软组织缺陷被定向在新的位置,例如通过使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相对于缺陷平移或旋转,以便将缺陷附近的不同软组织部分定位在间隙62中。该处理重复一次或多次,直到组织在缺陷处充分接近。尽管在附图中表示了第一推动器70和第二推动器74设置成相对于壳体14被手动偏压,但是可以设想,多种促动机构能够很容易地被使用,促动机构包括自动的、液压的、 气动的、电的、磁的等,以便偏压推动器。而且,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可以布置成具有触发器机构,以便促动第一推动器70和第二推动器74。如图13中所示,第二套管可以包括延伸部分130,该延伸部分130从弯曲部分M 向近侧延伸。如图所示,延伸部分130与第一套管46成一直线,并基本平直。在具有延伸部分130的实施例中,当梭动元件92从第一套管46运动至第二套管50时,梭动元件92可以布置在延伸部分130中。因为梭动元件92并不必须与弯曲部分M —致,因此梭动元件可以由刚性材料制造。图14-22表示了缝合线通过器10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单个推动器使得缝合线股绳从壳体14的第一套管46横跨组织接收间隙62平移至第二套管50中。如图所示,缝合线通过器10可以包括单个推动器150,该推动器150设置成推动梭动元件155横跨组织接收间隙62。不过应当知道,因为只有单个推动器150,因此用户最终开始拉动推动器150,而不是推动,因此也可以说梭动元件155被横跨组织接收间隙62拉动。推动器150包括本体158 ;第一组织穿透端部162,该第一组织穿透端部162从推动器本体158的远端延伸;以及相对的第二组织穿透端部166,该第二组织穿透端部166从推动器本体158的近端延伸。本体158为大致圆柱形,沿纵向方向L是细长的。各组织穿透端部162、166包括针尖170和内部凸肩174。各凸肩174为圆柱形,直径大于推动器本体 158的直径。组织穿透端部162、166的凸肩174限定了相对的接触表面178,这能够在图14 和15中最好地看见。推动器150设置成在第一套管46和第二套管50内平移,该第二套管50包括第二套管50的弯曲部分M。因此,推动器150的本体158为柔性,并由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弹性或超弹性材料形成,例如镍钛诺,该形状记忆特性使得推动器150的本体158在由于推动器150相对于壳体14向远侧平移而沿第二套管50的弯曲部分M前进时能够弯曲。柔性推动器本体158并不局限于由镍钛诺制造,也可以由具有足够弹性的任意其它材料而形成,例如大致柔性的聚合物材料。推动器150的组织穿透端部162、166可以由刚性材料构成,例如钛、不锈钢、多种合适的塑料等。如图14-22中所示,缝合线推动器10还包括梭动元件155,该梭动元件155可在组织穿透端部162、166之间与推动器本体150滑动地连接。梭动元件155设置成当推动器 150被平移时从第一套管46横跨组织接收间隙62运动到第二套管50中。如图所示,梭动元件155包括本体180,该本体180沿纵向方向L是细长的。最好如图15中所示,本体180限定了整个延伸穿过该本体180的细长孔184。孔184的直径大于推动器本体158的直径。因此,当推动器150被平移时,梭动元件155能够沿推动器本体 158滑动。梭动元件本体180还限定了在它的远端和近端的接触表面188。梭动元件155 的各接触表面188对应于推动器的组织穿透端部162、166的相应接触表面178。因此,当推动器150沿第一方向向远侧穿过第一套管46平移进入第二套管50时,梭动元件155将保持静止,直到梭动元件的近端的接触表面188与推动器150的第二组织穿透端部166的接触表面178接触。当推动器150被进一步平移时,梭动元件155将通过推动器150的第二组织穿透端部166而被横跨组织接收间隙62推动/拉动。类似的,当推动器15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向远侧平移时,梭动元件1 再次保持静止,直到梭动元件的远端的接触表面188与推动器150的第一组织穿透端部162的接触表面178接触。当推动器150 被进一步平移时,梭动元件155将通过推动器150的第一组织穿透端部162而被横跨组织接收间隙62推动/拉动。梭动元件155还包括缝合线保持器,例如设置成由用于修复缺陷的一股缝合线穿过的孔眼190,如后面更详细所述。不过应当知道,缝合线保持器可以是由梭动元件155的本体180限定的外表面,该股缝合线环绕该缝合线保持器系住。在操作中,继续参考图14-22,该股缝合线穿过孔眼190,梭动元件155被装载在缝合线通过器10的本体158上。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可以预先装配有穿过孔眼190的缝合线股绳以及装载在推动器150上的梭动元件155,因此,外科医生或辅助人员不需要将缝合线股绳装配在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上。如图14中所示,推动器150相对于壳体14以及第一套管46和第二套管50充分退回,使得组织接收间隙62至少部分地打开。然后,需要修复的组织被装载到间隙62中。 例如,对于具有裂缝的纤维化环带,临近该缺陷的纤维化环带组织插入缝合线通过器10的间隙62中。然后,推动器150相对于壳体14向远侧被推进。当推动器150前进时,推动器本体158在第一套管46内平移,滑动穿过梭动元件155的孔184进入第二套管50中。当推动器150横跨间隙62前进时,第一组织穿透端部162穿透接收于组织接收间隙62中的组织。如图15中所示,第一组织穿透端部162和推动器本体158再穿过第二套管50的弯曲部分M而沿壳体14的较上侧平移。当推动器150继续平移时,第二组织穿透端部166 的接触表面178最终与梭动元件155的近侧接触表面188接触,如图16中所示。通过推动器150的进一步平移,第二组织穿透端部166推动/拉动梭动元件155和缝合线横跨组织接收间隙62,如图17中所示。一旦梭动元件155被推动/拉动至组织接收间隙62的远端, 推动器150可以停止平移。一旦梭动元件155已经被推动/拉动至组织接收间隙的远端,该组织接收间隙62 将基本打开,然后,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相对于该缺陷旋转或运动很小量,以便适应梭动元件155和缝合线反向通过间隙62。如图18-22中所示,然后,推动器150可以穿过组织
11往回朝着它的初始位置被推进。这样,当推动器150被推进时,推动器本体158在第二套管 50内平移,滑动通过梭动元件155的孔184,并返回至第一套管46中。这时,当推动器150 横跨间隙62前进时,第二组织穿透端部166穿透接收于组织接收间隙62中的组织。如图 19和20所示,第一组织穿透端部162和推动器本体158再穿过第二套管50的弯曲部分M 往回平移,同时第二组织穿透端部166和推动器本体158沿壳体14的较低侧平移。当推动器150继续平移时,第一组织穿透端部162的接触表面178最终与梭动元件155的远侧接触表面188接触,如图20中所示。通过推动器150的进一步平移,第一组织穿透端部162 推动/拉动梭动元件155和缝合线横跨组织接收间隙62,最好如图20中所示。一旦梭动元件155被推动/拉动至组织接收间隙62的近端,梭动元件155返回至它的初始位置,推动器150可以停止平移,最好如图22中所示。然后,例如通过相对于缺陷平移或旋转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再相对于软组织缺陷被定向在新的位置,以便将缺陷附近的软组织的不同部分定位在间隙62中。该处理重复一次或多次,直到组织在缺陷处充分接近。尽管在附图中表示了推动器150设置成相对于壳体14被手动平移,但是可以设想,多种促动机构能够很容易地使用,包括自动的、液压的、气动的、电的、磁的等。而且,双向缝合线通过器10可以布置成具有触发器机构,以便促动推动器150。缝合线通过器10可以提供多种缝线结构,以便使得软组织缺陷接近,包括简单缝线、褥式缝线、水平盒形褥式缝线、水平褥式缝线、竖直褥式缝线、反向竖直褥式缝线、或者本领域已知的其它缝线结构。然后,缝合的缝合线能够使用预先系住的滑动结或者通过将缝合线股绳的相对端系在一起而横跨缺陷系紧或拉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发明概念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因此,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特殊实施例,而是将覆盖在由本说明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变化。例如,尽管第一推杆70和第二推杆74表示为沿平行套管布置在壳体14的内部,但是可以设想,第一推杆70和第二推杆74能够布置为相对彼此成钝角或锐角。而且,尽管梭动元件92的第一端部104和第二端部108介绍为终止于针尖,该针尖可与布置在第一推动器70和第二推动器74的远端处的凹口接合,但是梭动元件92的较小直径允许梭动元件92的第一端部104和第二端部108穿透和横穿软组织,而并不包括针尖或者具有大致钝的端部。
1权利要求
1.一种缝合线通过仪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通过组织接收间隙而与第一套管隔开;梭动元件,所述梭动元件可基本横跨组织接收间隙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运动, 所述梭动元件具有缝合线保持器,所述缝合线保持器设置成承载一股缝合线;第一推动器,所述第一推动器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套管中,所述第一推动器设置成将梭动元件从第一套管推向第二套管;以及第二推动器,所述第二推动器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二套管中,所述第二推动器设置成将梭动元件从第二套管推向第一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二套管包括弯曲部分,第二推动器设置成在所述弯曲部分内平移,以便横跨组织接收间隙朝着第一套管推动梭动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梭动元件为柔性的,并设置成在弯曲的套管内平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所述梭动元件由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柔性材料制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所述柔性材料是镍钛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缝合线保持器是孔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i)梭动元件是针头,所述针头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以及(ii)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成与由组织接收间隙接收的一块组织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i)第一推动器包括第一推动器端部,所述第一推动器端部设置成接触和推动针头的第一端;以及(ii)第二推动器包括第二推动器端部,所述第二推动器端部设置成接触和推动针头的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一推动器端部和第二推动器端部限定圆锥形的凹口,用于接收针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二推动器至少部分地由柔性材料制造。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所述柔性材料具有形状记忆特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梭动元件的长度大于组织接收间隙的长度。
13.一种缝合线通过仪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套管和与所述第一套管相通的第二套管,使得组织接收间隙布置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所述第二套管具有弯曲部分;以及柔性的梭动元件,所述柔性的梭动元件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可运动;其中,所述柔性的梭动元件(i)设置成承载一股缝合线;以及(ii)设置成弯曲,以便与第二套管的弯曲部分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还包括布置在第一套管中的第一推动器和布置在第二套管中的第二推动器,其中,(i)所述第一推动器设置成在第一套管内平移,以便沿第一方向推动梭动元件横跨组织接收间隙;以及(ii)所述第二推动器设置成在第二套管的弯曲部分内平移,以便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推动梭动元件横跨组织接收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一推动器和第二推动器在它们的近端处连接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i)梭动元件是针头,所述针头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以及(ii)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成与由组织接收间隙接收的一块组织接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i)第一推动器包括第一推动器端部,所述第一推动器端部设置成接触和推动针头的第一端;以及(ii)第二推动器包括第二推动器端部,所述第二推动器端部设置成接触和推动针头的第二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一推动器端部和第二推动器端部限定圆锥形的凹口,用于接收针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二推动器至少部分地由柔性材料制造。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所述柔性材料具有形状记忆特性。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梭动元件的长度大于组织接收间隙的长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梭动元件由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柔性材料制造。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所述柔性材料是镍钛诺。
24.一种缝合线通过仪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套管和与所述第一套管相通的第二套管,使得组织接收间隙布置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所述组织接收间隙设置成接收具有要修复的缺陷的组织;以及针头,所述针头限定第一组织穿透端部和第二组织穿透端部,所述针头设置成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基本横跨组织接收间隙承载一股缝合线;其中,针头设置成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套管朝着第二套管运动,以及沿第二方向从第二套管朝着第一套管运动,使得当针头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组织穿透端部穿透组织,当针头沿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组织穿透端部穿透组织。
25.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二套管包括弯曲部分。
26.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针头由柔性材料制造。
27.根据权利要求沈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所述柔性材料具有形状记忆特性。
28.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还包括布置在第一套管中的第一推动器和布置在第二套管中的第二推动器,其中,(i)所述第一推动器设置成在第一套管内平移,以便沿第一方向推动针头横跨组织接收间隙;以及(ii)所述第二推动器设置成在第二套管内平移,以便沿第二方向推动针头横跨组织接收间隙。
29.根据权利要求观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一推动器和第二推动器在它们的近端处连接在一起。
30.根据权利要求四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i)第一推动器包括第一推动器端部,所述第一推动器端部设置成接触和推动针头的第一端;以及(ii)第二推动器包括第二推动器端部,所述第二推动器端部设置成接触和推动针头的第二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一推动器端部和第二推动器端部限定圆锥形的凹口,用于接收针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32.根据权利要求观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二推动器至少部分地由柔性材料制造。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所述柔性材料具有形状记忆特性。
34.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所述针头的长度大于组织接收间隙的长度。
35.一种将一股缝合线穿过软组织缺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的针头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套管朝着第二套管推动,其中,所述针头承载一股缝合线;用针头的第一端穿透一块组织;将针头沿第二方向从第二套管朝着第一套管推动;以及用针头的第二端穿透所述一块组织。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第一推动器将针头沿第一方向推动,通过第二推动器将针头沿第二方向推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推动器至少部分地由柔性材料制造。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针头沿第一方向被推动时,针头被推动到第二套管的弯曲部分中。
39.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头由柔性材料制造。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柔性材料具有形状记忆特性。
41.一种缝合线通过仪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套管和与所述第一套管相通的第二套管,使得组织接收间隙布置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所述第二套管具有弯曲部分;推动器,所述推动器包括本体、从所述本体延伸的第一组织穿透端部和从所述本体延伸的第二组织穿透端部,所述推动器在壳体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能平移;以及梭动元件,所述梭动元件设置成横跨组织接收间隙承载一股缝合线,所述梭动元件在第一组织穿透端部和第二组织穿透端部之间可滑动地连接在推动器的本体上。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推动器的本体由柔性材料制造。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一组织穿透端部和第二组织穿透端部包括相对的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设置成接触由梭动元件限定的相应的接触表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通过在第一方向的第一组织穿透端部而沿第一方向拉动梭动元件横跨组织接收间隙,通过第二组织穿透端部而沿第二方向拉动梭动元件横跨组织接收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缝合线通过仪器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该第二套管通过组织接收间隙而与第一套管隔开。仪器还可以包括梭动元件,该梭动元件可横跨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的组织接收间隙运动。该梭动元件设置成承载一股缝合线。布置在第一套管中的第一推动器设置成将梭动元件从第一套管推向第二套管,布置在第二套管中的第二推动器设置成将梭动元件从第二套管推向第一套管。
文档编号A61B17/04GK102365056SQ201080015134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8日
发明者R·弗里格, T·奥韦雷斯 申请人:斯恩蒂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