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医用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719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医用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设有纤维膜层,所述纤维膜层由丝素蛋白纤维和聚乳酸纤维混合制成,所述外管的内径为0.5-1.5毫米,外管的壁厚为0.01-0.05毫米,所述内管的内径为0.2-1.2毫米,内管的壁厚为0.1-0.3毫米,纤维膜层的壁厚为0.1-0.5毫米,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外管由多孔材料制成,所述多孔材料由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乙丙交酯和丝素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医用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由壳聚糖、胶原蛋白、卵磷脂和甲壳素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医用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原料组成,按以下重量份计为:壳聚糖40-60份、胶原蛋白10-20份、卵磷脂6-10份、甲壳素2-8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医用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丙交酯是由70-90重量%的乳酸和10-30重量%的羟基乙酸组成。

5.一种由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医用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内管:将具有管状模腔的模具置于反应器内,将内管的原料投入到反应器内,并密闭反应器;在40-100℃条件下,反应48-72h,冷却、脱模即可得到内管;

(2)将步骤(1)中制备的内管套装在静电纺丝收集棒上,并将内管的外壁针扎若干个透气孔;

(3)纤维膜层制备:使用六氟异丙醇溶解纯丝素蛋白膜和聚乳酸,得到混合纺丝溶液,再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而成纤维膜层;

(4)将纤维膜层卷绕在内管的外壁上,得到附有纤维膜层的内管;

(5)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在静电纺丝收集棒上的附有纤维膜层的内管的外表面覆盖多孔材料,即得到内管与外管的复合体,再将该复合体置于亲水性生物高分子溶液中浸泡处理6-10小时,再在-15--90℃的条件下冷冻,经冷冻干燥处理后、脱模即可得到导管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医用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和步骤(5)中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均为:电压30千伏,极距12-16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医用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生物高分子溶液中亲水性生物高分子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