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暑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27555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暑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不良的指征,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

1.环境因素

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

2.个人体质因素

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四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1.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

2.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3.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4.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5.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寻求医学救助。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并给予适当处置。

6.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体外降温无效者,用4℃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既有降温作用,也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7.必要时,需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8.加强监测和对症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暑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一种解暑颗粒,包括白梅,檀香,甘草,生姜,淡竹叶。

进一步的,解暑颗粒包括白梅5-15g,檀香5-15g,甘草3-5g,生姜5-15g,淡竹叶5-15g。

进一步的,解暑颗粒包括白梅10g,檀香10g,甘草3g,生姜10g,淡竹叶10g。

另一方面,解暑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白梅,檀香,甘草,生姜,淡竹叶,加药材总量的6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

(2)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放置12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稠膏;

(3)取辅料和稠膏,混合均匀后制粒,将颗粒干燥后整粒即得。

进一步的,步骤(2)中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

进一步的,步骤(2)中浓缩得到稠膏在70-80℃的相对密度为1.25-1.30。

进一步的,步骤(3)中辅料包括甘露醇和微晶纤维素。

进一步的,步骤(3)中以质量比计稠膏:甘露醇:微晶纤维素=1:0.3:0.15。

进一步的,步骤(3)中干燥温度为50-60℃。

进一步的,步骤(2)中加入乙醇至含醇量在50-6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解暑颗粒,采用常见中药材为原料,配方科学,采用颗粒剂的剂型,分散度大,吸收快,药物到达病所迅速、显著提高了疗效,标本兼治,临床应用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取白梅10g,檀香10g,甘草3g,生姜10g,淡竹叶10g,加药材总量的6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

(2)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至含醇量在50-60%,放置12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在70-80℃的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

(3)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和稠膏(稠膏:甘露醇:微晶纤维素=1:0.3:0.15),混合均匀后制粒,50-60℃干燥颗粒后整粒即得。

实施例2

(1)取包括白梅15g,檀香10g,甘草5g,生姜15g,淡竹叶15g,加药材总量的6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

(2)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至含醇量在50-60%,放置12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在70-80℃的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

(3)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和稠膏(稠膏:甘露醇:微晶纤维素=1:0.3:0.15),混合均匀后制粒,50-60℃干燥颗粒后整粒即得。

实施例3

(1)取包括白梅13g,檀香13g,甘草3g,生姜15g,淡竹叶10g,加药材总量的6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

(2)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至含醇量在50-60%,放置12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在70-80℃的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

(3)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和稠膏(稠膏:甘露醇:微晶纤维素=1:0.3:0.15),混合均匀后制粒,50-60℃干燥颗粒后整粒即得。

本发明的解暑颗粒,采用常见中药材为原料,配方科学,采用颗粒剂的剂型,分散度大,吸收快,药物到达病所迅速、显著提高了疗效,标本兼治,临床应用安全。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