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1880发布日期:2019-01-18 19:28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止血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止血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常规止血方法是人工指压并用绷带包扎,在包扎过程中,不易掌握压力,极易出现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手部肿胀、麻木等症状,而且操作时间长,降低了介入效率。虽然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专用止血器械,但操作较复杂;

大咯血为临床内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多种心肺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致命性大咯血。一般采用传统的保守药物治疗、动脉栓塞或其它外科手术疗法进行治疗,但是存在以下缺陷:(1)传统的保守药物治疗时间长、起效慢,不能及时的遏制症状,甚至对某些严重症状治疗无效,容易导致患者没能及时治疗而最终危及生命;(2)采用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手术时间长、过程复杂,成本高,对于少数病例同样无法实现及时有效的止血目的;(3)而采用其它外科手术疗法,操作器械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并且手术时间长,对病人的创伤较大,病人的恢复期延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止血球囊导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止血球囊导管,包括中心管、中心柱、环形囊、液压传感器和充盈导管,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环形囊的中轴线重合设置,所述环形囊的内端与所述中心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囊的外端与所述中心管的中部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柱设置在所述中心管内,且与所述中心柱过盈配合密封,所述液压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中心柱的后半段,所述中心柱的后端设置有封堵头,所述充盈导管的前端与所述环形囊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所述止血球囊导管还包括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中心管的外侧面,且位于所述环形囊的内部。

具体地,所述中心柱的前端为锥形结构,且所述中心柱长度大于所述中心管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止血球囊导管通过将止血球囊置于患者的动脉血管内,然后通过充盈导管将环形囊膨胀,使环形囊将动脉封堵,实现封堵的功能,通过通过中心管和液压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动脉处的血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止血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止血球囊导管,包括中心管1、中心柱3、环形囊2、液压传感器7、充盈导管6和气压传感器4,中心管1与环形囊2的中轴线重合设置,环形囊2的内端与中心管1的前端固定连接,环形囊2的外端与中心管1的中部外侧壁固定连接,中心柱3设置在中心管1内,且与中心柱3过盈配合密封,液压传感器7固定设置在中心柱3的后半段,中心柱3的后端设置有封堵头8,充盈导管6的前端与环形囊2的内部连通,气压传感器4固定设置在中心管1的外侧面,且位于环形囊2的内部,中心柱3的前端为锥形结构,且中心柱3长度大于中心管1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止血球囊导管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需要使用时,将环形囊2处于未充盈状态时,将其插入至需要封堵的动脉血管,然后通过充盈导管6将环形囊2膨胀,是环形囊2的外侧面与血管的内侧壁贴合,封堵血液的流动,同时通过气压传感器4检测环形囊2内的气压,避免气压过高对血管壁造成损伤,也能够避免气压过低使环形囊2的膨胀程度不够影响密封性。封堵成功后,将中心柱3从中心管1内抽出,使血液压力传递至液压传感器7上,实现对血管内部的血压进行检测,避免患者出现危险,同时可以通过打开封堵头8对血液进行部分取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