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乙酰氨基葡糖-双(脱氢)-脱氧太可普兰尼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26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脱乙酰氨基葡糖-双(脱氢)-脱氧太可普兰尼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主题是关于一类新型抗菌素,即以下结构式Ⅰ的脱(乙酰氨基葡糖基(acetylglucosaminyl))-双(脱氢)-脱氧太可普兰宁(teicoplanin)衍生物及其加成盐
式中X和Y各自独立地表示零或一个附加键,A表示氢或N-〔(C10-C11)脂肪酰基〕-β-D-2-脱氧-2-氨基吡喃葡糖基,M表示氢或α-D-吡喃甘露糖基,R0当Y为一个附加键时表示零,当Y为零时表示氢,附带条件是当X为一个附加键时y必须是零,而当x是零时y只能是一个附加键,并且当M表示氢时,A也必须表示氢。
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
中,(C10-C11)脂肪酰基为10或11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酰基,优先的(C10-C11)脂肪酰基的例子是Z-4-癸烯酰、8-甲基壬酰、癸酰、8-甲基癸酰以及9-甲基癸酰。
当A和M表示如上定义的糖基时,它们通过0-甙键与分子主核相连。
本发明的一组优选化合物包括x为零、y为一个附加键的那些式Ⅰ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组优选化合物是酰胺键36、37具有反式构型的那些式Ⅰ化合物。
本发明最优选的一组化合物是x为零,y为一个附加键以及酰胺键36、37为反式构型同时满足时,结构式Ⅰ所表示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主要是抗革兰氏阳性菌,还有抗某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活性。这些化合物是用太可普兰宁、太可普兰宁的成分(factor)、组元(component)或假糖苷配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在一定的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来制备的。
太可普兰宁是国际上一种抗菌素的非专有名称(INN),这种抗菌素以前叫作磷壁霉素,它是在含碳、氮和无机盐的可吸收源的培养基中通过培养游动放线菌的磷壁菌属新种ATCC31121菌株(Actinoplanes teichomyceticus nov.sp.ATCC31121)而获得的(见美国专利4,239,751号)。按照这项美国专利所叙述的方法,可以从分离的发酵肉汤中用适当的非水溶性有机溶剂提取,并按照常规操作从提取液中析出沉淀,从而回收到一种含磷壁霉素A1、A2和A3的抗菌素复合物。
然后将磷壁霉素A2〔它是分离出来的抗菌素复合物中的主要成份(major factor)〕用柱色谱法在Sephadex 上把它与其它成分分开。
英国专利申请公告2121401号中指出,有抗菌作用的磷壁霉素A2实际上是五种密切相关的共生的(CO-produced)主要组元的混合物。
最近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可以用下面的结构式Ⅱ表示太可普兰宁A3(以前称为磷壁霉素A2)的主要组元1、2、3、4和5
式中A表示-N〔(C10-C11)脂肪酰基〕-β-D-2-脱氧-2-氨基吡喃葡糖基,B表示N-乙酰-β-D-2-脱氧-2-氨基吡喃葡糖基,M表示-D-吡喃甘露糖基。具体些说,在太可普兰宁A2的组元1、2、3、4和5中,〔(C10-C11)脂肪酰基〕取代基依次分别为Z-4-癸烯酰、8-甲基壬酰、癸酰、8-甲基癸酰和9-甲基癸酰。
当上述糖基部分存在时,它们都是通过O-甙键与太可普兰宁核相连。
另外还发现,采用将一个或二个糖基选择性水解的方法,可以把太可普兰宁、太可普兰宁的一种纯成分或者其任何几种成分按任何比例构成的混合物转化成单一的抗菌素产物。这些产物称为抗菌素L17054和抗菌素L17046,有关它们的描述分别见欧洲专利申请公告119575号和119574号。
制备抗菌素L17054的较好的水解条件是使用0.5N盐酸在70-90℃温度下水解,水解时间一般为15-90分钟。
当A为氢,B为N-乙酰-D-2-脱氧-2-氨基吡喃葡糖基,M为α-D-甘露吡喃糖基,且M的糖部分是通过O-甙键与肽核相连时,结构式Ⅱ表示的就是抗菌素L17054。
制备抗菌素L17046的较好水解条件是使用1~3N盐酸,水解温度为50-90℃,水解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
当A和M为氢原子,B为N-乙酰-β-D-2-脱氧-2-氨基吡喃葡糖基,且B的糖部分同样通过O-甙键与肽核相连时,结构式Ⅱ即代表抗菌素L17046。
如果使太可普兰宁化合物的所有糖部分全部选择性裂解,就得到一个糖苷配基分子,叫做抗菌素L17392或脱葡糖太可普兰宁,即A、B和M都为氢时的上面结构式Ⅱ的化合物。欧洲专利申请84114558.4号叙述了这种选择性水解过程。
欧洲专利申请公告0090578号披露了一个具有相同结构式的化合物,叫做抗菌素A41030成分B。这种化合物是通过一种微生物方法获得的,该方法包括将菌种维及尼链霉菌属(Streptomycesvirginiae)NRRL12525或维及尼链霉菌属NRRL15156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发酵,离析,提纯并分离成抗菌素A41030(这是由包括抗菌素A41030成分B在内的至少七个成分构成的复合物)的各个组分。
以上命名的化合物中的一些,即太可普兰宁、太可普兰宁A2复合物、太可普兰宁A2组元1、太可普兰宁A2组元2、太可普兰宁A2组元3、太可普兰宁A2组元4、太可普兰宁A2组元5、抗菌素L17054、抗菌素L17046以及这些化合物按任意比例构成的混合物,都是制备本发明衍生物的适宜起始原料。
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
中,“太可普兰宁起始原料”指的是上述起始原料中的任何一种,即按照美国专利4,239,751号制得的太可普兰宁;其进一步纯制的产物;太可普兰宁A2复合物;当A表示氢或-N〔(C10-C11)脂肪酰基〕-β-D-2-脱氧-2-氨基吡喃葡糖基((C10-C11)脂肪酰基意义同前),B表示氢或N-乙酰-β-D-2-脱氧-2-氨基吡喃葡糖基,M表示氢或α-D-吡喃甘露糖基时,且在A、B及M不同时为氢,M仅在A表示氢时才表示氢的条件下,结构式Ⅱ所表示的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盐;或者这些化合物以任何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化合物主要是在有控制的碱性条件下处理适当的起始原料而制得的,在这种条件下,太可普兰宁原料分子中的N-乙酰-β-D-2-脱氧-2-氨基葡糖基可以被有选择地脱去。
Barna J.C.J.等人曾经在“太可普兰宁抗菌素的差向异构体衍生物的结构与构象”一文〔见抗菌素杂志(Antibiotics),37∶1204-1208(1984)〕中叙述了太可普兰宁或它的一种成分、组元、假糖苷配基或糖苷配基的碱处理过程。但是该文中描述的碱处理的结果是3位上总发生差向异构,从而得到低活性的抗菌素。
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方法中所用的碱性条件能够从太可普兰宁起始原料中除去N-乙酰-β-D-2-脱氧-2-氨基吡喃葡糖基,同时对其它糖部分没有影响。由于太可普兰宁起始原料中的所有糖部分(如果存在的话)都是通过甙键与分子的肽“核”相连的,所以能够只除去其中一个糖部分(即N-乙酰-D-2-脱氧-2-氨基吡喃葡糖基部分)的选择性条件是必需的。而且这些选择性条件还必须在分子的任何手性中心上不产生差向异构,或差向异构的速率很低。
现在已找到了由适当的太可普兰宁起始原料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适宜的、有控制的碱性条件,包括使原料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在有强碱存在下,同时在低于60℃的温度下反应。
极性有机溶剂的例子有低级链烷醇、低级烷基碳酰胺、低级烷基硫酰胺、低级烷基磷酰胺、低级烷基亚砜、低级烷基砜等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上述的低级链烷醇是1~4个碳原子的链烷醇,包括甲醇、乙醇、丙醇、1-甲基乙醇、丁醇和2-甲基丙醇。
上面的“低级烷基”一词是指含1、2、3或4个碳原子的烷基。
低级烷基碳酰胺的例子有二甲基甲酰胺、二乙基甲酰胺等。优先的低级烷基亚砜是二甲亚砜,优先的低级烷基砜是二甲砜,而优先的低级烷基磷酰胺是六甲基磷酰三胺。
根据实施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具体做法,上面定义的极性有机溶剂是一个极性的质子惰性有机溶剂与极性的质子活性有机溶剂的混合物。在如上定义的那些有机溶剂中,优选的极性质子惰性溶剂是叔烷基酰胺、二烷基亚砜以及二烷基砜,而优选的极性质子活性溶剂是低级链烷醇。
从起始原料中置换N-乙酰-D-2-脱氧-2-氨基吡喃葡糖基团所用的碱性条件是用强碱达到的。所述强碱的优先例子是碱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氧化物和含1、2、3或4个碳原子的碱金属烷氧化物的浓水溶液。碱金属最好是钠或钾,烷氧基团最好是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及丁氧基。
如果该碱是碱金属烷氧化物,那么极性有机溶剂最好是相应的醇与如上定义的极性质子惰性溶剂的混合物。为使本发明反应过程有效地进行,反应环境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水。通常,这些水早已存在于起始原料中,因为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原料是水合物。
当该强碱是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时,水量最好是0.5-2%(重量百分比),或者相对起始原料来说过量15-20摩尔。水量过多会由于助长副反应而发生不良影响。
反应温度也需要控制,一般保持在60℃以下,以0-50℃为宜,采用室温最好而且最方便。反应时间随其它反应参数而变。由于反应过程可以通过TLC(薄层色谱)或HPLC(高效液相色谱,比前者更好)进行跟踪,所以熟练的操作人员能够控制反应条件并确定反应在什么时候才算完成。
本发明方法的一个较佳实例如下述在如上所述的方法中,极性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DMF)与二甲亚砜(DMSO)的混合物,强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浓水溶液,反应温度为室温。最好是,DMF与DMSO之体积比为4∶1-3∶2,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浓度在85与90%(重量比)之间。
本发明方法的另一较佳实例如下述在上述方法中,强碱为上述碱金属烷氧化物,极性有机溶剂是与所说烷氧化物对应的醇,同时还可以有或没有极性质子惰性溶剂(最好是二甲基甲酰胺)存在。较好的强碱与极性有机溶剂的混合物是1-10%的甲醇钠甲醇溶液-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液。
当起始原料是太可普兰宁A2时,得到的是34位上没有N-乙酰-D-2-脱氧-2-氨基吡喃葡糖基(见结构式Ⅰ),在35、52位上有一个C-N双键(x为零,y为附加键)的相应化合物,鉴定结果表明它是下面表Ⅰ中的化合物Ⅰ。同样,在用太可普兰宁组元作起始原料时,得到35、52位上有一个C-N双键的相应的脱糖基衍生物。若起始原料是抗菌素L17054,也得到在35,52位置上具有C-N双键的相应的脱糖基化合物,它被鉴定为表Ⅰ中的化合物Ⅱ。NMR分析结果与已知结构的比较表明,相对于起始原料来说,在这两个新化合物中,整个分子的构型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也就是说,从M代表D-吡喃甘露糖基、其它取代基的定义如上的结构式Ⅱ化合物出发,在强碱条件下处理,可以得到x为零、y为附加键的相应化合物。
当起始原料是抗菌素L17046(即A和M为氢原子、其它取代基的定义同上的结构式Ⅱ原料)时,得到在34、35位上带C-C双键的相应的脱糖基化合物。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碱性条件,可得到化合物Ⅳ或化合物Ⅴ。具体来说,如果延长反应时间或使用最强的碱性条件,那么在上述碱性条件下处理抗菌素L17046所得到的产物是化合物Ⅳ。反之,化合物Ⅴ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得到的,例如用过量50-100摩尔的碱金属烷氧化物,并在相应醇存在下,在室温下处理24-72小时。如果反应时间更长,化合物Ⅴ就将完全转变成化合物Ⅳ。在弱酸性条件下,化合物Ⅳ还可以转变成化合物Ⅲ,即A和M为氢、x为零、y为双键的结构式Ⅰ化合物(见表Ⅰ)。化合物Ⅳ转化为化合物Ⅲ的典型弱酸性条件是用无机酸水溶液,通常为0.5-1N的盐酸达成的。
采用强酸性水解,化合物Ⅰ或化合物Ⅱ也可转变为化合物Ⅲ。这时要用醚、酮或它们的混合物作溶剂。这些溶剂在室温下应是液体。这里所说的“醚”包括环醚和二醚(di-ethers)。“醚”的优先的具体实例可用以下结构通式表示
其中R和R1各自独立地选自1-8个碳原子的烷基、5-8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苯基和苯基(C1-C4)烷基,或R与R1合并而与氧原子一起形成完全氢化的五至十元杂环;n是整数2或3;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1-4个碳原子的低级烷基、苯基和苯基(C1-C4)烷基,或R2与R3合并而与-O-(CH2)n-O-基团在一起形成五到十元全氢化杂环结构。“酮”在这里指的是3-8个碳原子的脂肪酮,并包括5-8个碳原子的脂环酮,可用下面的通式表示
其中R4和R5相互独立地选自1-6个碳原子的低级烷基,条件是在通式中总碳数不大于8,或者R4和R5连在一起形成4-7个碳原子的多亚甲基链。在上面列出的这些溶剂中,特别推荐下面几种用于这类酸性水解反应四氢呋喃、四氢吡喃、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二氧陆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所用溶剂与原料太可普兰宁化合物相比一般是大大过量的。尽管可根据特定的溶剂及其溶解能力和沸点来确定各种情况下最合适的溶剂量,但一般来说,每克原料太可普兰宁化合物用10-50毫升有机溶剂来进行这类酸水解是比较好的。
进行强酸性水解反应所需的强酸可从强无机酸和强有机酸中选择,在强无机酸中,盐酸、氢溴酸、浓硫酸和浓磷酸较好。在强有机酸中,α-卤代低级脂肪酸、链烷磺酸、多氟链烷磺酸、环烷磺酸和芳基磺酸是较好的,其中最好的是下面几种三氟乙酸、三氯乙酸、甲磺酸、乙磺酸、三氟甲磺酸及对甲苯磺酸。特别是用95-98%(重量浓度)的硫酸和85-98%(重量浓度)的正磷酸效果最好。有机酸中最好用98%(重量浓度)的甲磺酸和98%(重量浓度)的三氟乙酸。
在10-50℃温度下,用强有机酸(如75-95%三氟乙酸水溶液)进行有控制的酸性水解还可以把化合物Ⅰ转变成化合物Ⅱ。较好的酸是90%的三氟乙酸;反应温度最好是室温。
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
书中,虽然使用了“溶剂”一词,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不论是原料太可普兰宁化合物还是(或者)最终的结构式Ⅰ的抗菌素产物都没有必要完全溶解在反应溶剂中而形成均相反应溶液。不过,原料太可普兰宁化合物在反应温度下还是需要充分溶解于极性有机溶剂和强碱的混合物中,这就是说,原料太可普兰宁化合物在溶液中的浓度不能太低,否则反应速度太慢并且(或者)在试验阶段或在工业规模生产中,需使用大量溶剂。
表Ⅰ列出了本发明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化合物。
下表(表Ⅱ)列出了分析结果,盐形式、快原子轰击质谱(FAB)上的(M+H)+峰、电位分析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
对C、H、N、Cl的元素分析结果在理论值的±0.4%之内。用热重分析(TGA)测定的重量损失量(溶剂含量)总是约为6-7%。900℃下在氧气中测定的无机残渣量始终小于0.3%分析结果针对的是表Ⅱ中所指明的盐形式。
记录FAB-MS正离子图谱用的是装有标准FAB源和高场磁铁的kratos MS-50质谱仪。样品分散在硫甘油∶双甘油为1∶1(体积比)的混合物中,用6-9千电子伏的氙原子来轰击。
酸碱滴定(pkMCS)是在加入适量的0.01N盐酸后用0.01N氢氧化钠在2-甲氧基乙醇〔甲基纤维素
(Methyl Cellosolve
)〕/水为4∶1(体积比)的溶液中进行的。所给当量(EW)已对溶剂含量和无机杂质进行了校正。
HPLC分析是在配有20微升Rheodyne7125型进样器和254毫微米紫外检测器的Varian型5000液相色谱泵上进行的。
色谱柱(1)填充有30微米Perisorb RP-8(Merck公司产品)的5厘米前置柱,(2)后接预填10微米Li-Chrosorb RP-8的25厘米Hiber RT250-4柱(Merck公司产品)。色谱条件流动相A0.2%的甲酸铵水溶液;流动相B100%乙腈;在2毫升/分钟的流速下,在30分钟内,线性梯度为A中的B从15-35%;进样量为20微升。用稀释到足以获得1毫克/毫升最终浓度的溶液进样来跟踪反应。最终产物是通过用每10毫克产物溶于10毫升乙腈0.2%甲酸铵溶液(对化合物Ⅲ则是0.1N盐酸)为1∶1(体积比)的混合物中所得的溶液20微升进样来检验的。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可在体外通过标准的琼脂稀释试验进行测定。分别用Isosensitest肉汤(Oxoid)和Todd Hewitt肉汤(Difco)来培养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肉汤培养基被稀释到最终接种物为104个菌落形成单位/毫升(CFU/ml)。最小抑制浓度(MIC)认为是在37℃下培养18-24小时而观察不到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结构式Ⅰ的代表性化合物的抗菌试验结果(MIC)汇总于下面的表Ⅳ中
表Ⅵ体外抗菌活性(MIC,mg/ml)生物体 化合物Ⅰ Ⅱ Ⅲ Ⅳ Ⅴ金葡菌0.5 0.25 0.25 1 2ATCC6538金葡菌0.5 0.25 0.25 1 4TOUR表皮葡萄球菌0.25 0.5 0.12 0.12 0.4ATCC12228化脓性葡萄球菌0.06 2 1 4 8C203肺炎链球菌0.06 2 1 4 8UC41粪链球菌1 1 1 8 16ATCC7080大肠埃希氏菌>128 >128 >128 >128 >128SKF12140普通假杆菌>128 >128 >128 >128 >128ATCC881
在一个代表性的实验中,测试了化合物Ⅲ,即35,52-二脱氢-34-脱氧-太可普兰宁糖苷配基抵抗一些临床上分离出来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能力。以下表Ⅶ所列是试验结果及其与太可普兰宁的比较。MIC是以微量滴定法,采用Iso-Sensitest肉汤(Oxoid公司)测定的,每毫升接种物内大约含104个菌落形成单位(CFU)。
表Ⅶ体外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临床分离物)的活性MIC(微克/毫升)生物体 太可普兰宁化合物Ⅲ表皮葡萄球菌L1378 0.125 0.5S.Simulans*L785 0.125 0.25人型链球菌*L1142 0.125 0.125S.hominis L1070 0.125 0.25S.warneri L1375 1 2S.haemoliticus L1520 0.5 4*对甲氧苯青霉素有抗性本发明的化合物除了具有体外抗菌活性外,在体内实验中也表现出抗菌活性。特别是在V.Arioli等人所述的对老鼠进行的实验性感染中〔见抗菌素杂志(Journal of Antibiotics),29卷,511页(1976)〕,化合物Ⅰ、Ⅱ和Ⅲ分别表现出0.35、5.8和5毫克/公斤的ED50(半数有效量)值。
从上述的抗菌活性看来,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作为用于人的抗菌制剂以及兽药中的有效活性成分,用来预防和治疗那些由对这类活性成分敏感的病菌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这种治疗中,本发明化合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按任意比例混合使用。本发明化合物可以口服、局部使用或肠胃外给药,但最好是肠胃外给药。根据给药途径,这些化合物可配制成不同的剂型。口服制剂可以是胶囊、片剂、溶液或悬浮液。正如在本技术领域
中熟知的,胶囊和片剂中除活性成分外还可以含有赋形剂,例如稀释剂(例如乳糖、磷酸钙、山梨糖醇等)、润滑剂(例如硬脂酸镁、滑石粉、聚乙二醇)、粘合剂(例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明胶、山梨糖醇、黄蓍胶、阿拉伯胶等)、调味剂以及可接受的崩解剂和湿润剂。液体制剂的形式一般是水或油性的溶液或悬浮液,其中可含有悬浮剂等传统添加剂。局部使用时,本发明化合物还可制成适于通过鼻腔和咽喉或支气管组织粘膜吸收的剂型,它们适于做成液体喷雾剂或吸入剂、锭剂或咽喉涂剂等形式。医治眼或耳时可使用液态或半液态药剂。局部使用的药剂可配成疏水或亲水基质,象软膏、乳剂、洗涤剂、涂剂或粉末。直肠给药时,本发明化合物是以与常规赋形剂(例如可可油、蜡、鲸脑油或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混合而成的栓剂形式用药的。注射剂可以是在油或水媒介中的悬浮液、溶液或乳浊液,其中可以含悬浮剂,稳定剂及(或)分散剂等添加剂。
另外,活性成分可以是粉末形式,用药时可用合适的赋形剂如灭菌水进行调制。
活性成分的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治疗对象的体重和病情、给药方式和次数,以及发病原因等等。
本发明化合物的有效剂量一般是每千克体重大约0.5到30毫克活性成分,且每天最好分2至4次服用。特别是,最好将药剂制成单位药剂形式,每单位药剂中含有20-300毫克活性成分。制造药剂的典型例子如下把100毫克化合物Ⅰ溶解在2毫升灭菌水中制成注射液。注射液的另一个例子是250毫克化合物Ⅱ在3毫升无菌水中的溶液。用200毫克化合物Ⅲ和3.6克聚乙二醇400U.S.P(美国药典)或6.2克聚乙二醇4000U.S.P配制成一种局部使用的软膏。
除了作为药物中的抗菌活性成分外,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可用作动物生长促进剂。为此目的,可在适当饲料中添加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化合物供口服。化合物的正确用量应该是在饲料消耗量正常的情况下,加入的活性剂能有效地促进动物生长。向动物饲料中添加本发明活性化合物时最好分两步进行先配成一种适宜的含有效量活性化合物的饲料预混物,然后再把预混物与全部定量饲料混合。另一种方法是,把中间浓缩物或含有活性成分的补充饲料掺混到饲料中。预混物和全部定量饲料的制作及喂食方法在参考书(例如《实用动物营养》(Applied Animal Nutrition)W.H.Freedman,和S.Franoisco,USA,1969或《家禽饲料与喂养》(Lives-tock Feeds),O and B Books,Corvallis,Oregon U.S.A.,1977)中已有叙述,并收编于此以供参考。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42-α-D-甘露糖基-56-N-乙酰-β-D-氨基葡糖基-35,32-二脱氢-34-脱氧太可普兰宁配基(化合物Ⅰ)的制备先把23克(12毫摩尔)太可普兰宁(约含15%重量浓度的水)溶解在2.5升DMF/DMSO(3∶2,体积比)混合物中,然后在室温和搅拌下,把50克(0.75摩尔)85%的商品KOH溶于1升甲醇后所得的溶液滴加到上述溶液中,结果形成悬浮液。在相同温度下搅拌此悬浮液24小时(反应容器用碱石灰阀密封)。在10℃下放置48小时后,加入1升甲醇。将所得棕色溶液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加入1升乙醚,收集析出的固体并将其悬浮在1升甲醇中。收集其中的不溶物,用1升乙醚洗涤,再在室温下用P2O5真空干燥过夜,得到21克以相应钾盐形式存在的标题化合物粗品。
取7克上述粗钾盐溶于400毫升CH3CN/H2O〔1∶2(体积比)〕的混合液,所得混浊液体用冰乙酸调节pH值到2.8,再加入25克硅烷化硅胶(Silicagel 60,Merck公司产品;0.06-0.02毫米)和500毫升丁醇。在减压条件下将溶剂完全蒸发,剩余物放到色谱柱的顶端中。此柱装填有1.5千克同样的硅烷化硅胶,并充有0.01M的磷酸二氢铵水溶液。色谱柱的展开条件是线性梯度为在0.5%乙醇水溶液中乙腈从10%到70%,时间为30小时,流速为300毫升/小时。展开后每个谱带收集25毫升,用HPLC进行检验。把所有含标题化合物复合物的5个纯组元都集中起来,加入丁醇,浓缩混合物除去全部乙腈和水。加5毫升1NHCl后再浓缩溶液至小体积。再加入乙酸乙酯,出现固体沉淀。滤出沉淀后用乙醚洗涤,室温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5.04克纯标题化合物的盐酸盐。
b)内盐的制备。
将1.7克(1毫摩尔)上述盐酸盐溶于200毫升水-乙腈(2∶1,体积比)的混合液中,所得溶液用0.1N NaOH调节到pH=6。加入80毫升丁醇,把混合物浓缩至最终体积约为40毫升,滤出析出的固体,用50毫升水和丙酮-乙醚(1∶2,体积比)的混合物洗涤,室温下真空干燥48小时(用P2O5),得到1.4克标题化合物的内盐。
实施例242-α-D-甘露糖基-35,52-双脱氢-34-脱氧太可普兰宁配基的制备(化合物Ⅱ)a)以抗菌素L17054为原料(1)1.8克(27毫摩尔)85%商品KOH溶于200毫升甲醇中,得溶液(1);(2)1.1克(0.7毫摩尔)抗菌素L17054溶于300毫升DMF-DMSO(3∶2,体积比)的混合物中,得溶液(2)。室温下搅拌溶液(2),并将溶液(1)加入其中。所得悬浮液在相同温度下搅拌30小时。然后加入800毫升乙醚。收集产生的沉淀,用乙醚洗,室温下真空干燥过夜,得1.2克标题化合物的钾盐粗品。然后用柱色谱法纯制。所用色谱柱填充有750克硅烷化硅胶,在以上对于化合物Ⅰ所描述的条件下进行分离,但线性梯度洗脱用5%~35%的乙腈水溶液,时间为24小时,流速为250毫升/小时。收集含纯标题化合物的谱带,按实施例1所述方法处理。除去乙腈和水后,将1毫升1N盐酸加入到所得丁醇溶液中,浓缩此溶液使其最终体积为40毫升左右。加入乙醚后,有固体析出,过滤收集此固体,用乙醚洗,在35℃真空干燥过夜,得0.6克标题化合物的盐酸盐。
b)以化合物Ⅰ为原料ⅰ)把5克(3毫摩尔)按前述实施例1方法制得的化合物1溶于60毫升90%的三氟乙酸(TFA)水溶液中,所得溶液分别在5℃和室温下搅拌10分钟和90分钟。然后加入240毫升乙醚,收集析出的沉淀。再将沉淀重新溶于200毫升甲醇中,滤去不溶物,减压浓缩滤液至小体积。加入乙醚后,收集析出的固体,用乙醚洗,在35℃真空干燥过夜,得到3.96克纯标题化合物的三氟乙酸酯。
ⅱ)把6克(3毫摩尔)化合物Ⅰ的钾盐粗品(滴定值为85%,用HPLC峰面积百分比表示;杂质是未确定的副产物)溶于100毫升90%TFA水溶液中。所得溶液分别在0℃和室温下搅拌15分钟和2小时。室温下减压除去全部溶剂,油状剩余物溶于150毫升水-乙腈(1∶1,体积比)的混合物中,所得溶液用300毫升水稀释后加到一个色谱柱顶端,此色谱柱装有750克硅烷化硅胶,并充有0.5%甲酸铵水溶液-乙腈(90∶10,体积比)混合液。色谱柱先用500毫升水-乙腈(85∶15,体积比)混合液洗,然后进行展开(条件线性梯度乙腈在0.001N盐酸中从15%到30%;时间为24小时;流速为250毫升/小时)。各谱带均收集25毫升,将其中含纯标题化合物的集中起来。收集出现的似晶体产物,用乙腈-乙醚(1∶2,体积比)混合液洗,室温下用P2O5真空干燥过夜,得到0.85克纯标题化合物的内盐。母液中加入足量丁醇后浓缩,最后得到约200毫升干燥的丁醇悬浮液。加入3毫升1N盐酸后,悬浮液变成清溶液,将其减压浓缩至小体积。再加入乙醚,滤出析出的固体,用乙醚洗,室温下用KOH颗粒真空干燥过夜,得到2.3克纯净的标题化合物的盐酸盐。
实施例335,52-双脱氢-34-脱氧太可普兰宁配基(化合物Ⅲ)的制备a)以化合物Ⅰ为原料搅拌0.6克化合物Ⅰ(其制备见实施例1)在50毫升二甲氧基乙烷(DME)中的悬浮液,同时缓慢地向其中鼓入干燥的HCl气,要保持液体内部温度在15-20℃。数小时后悬浮液变成清溶液。减压蒸发此溶液至干。剩余物溶于100毫升水-乙腈(75∶25,体积比)的混合液中,所得溶液放入含100克硅烷化硅胶且充有水的色谱柱顶端。色谱柱在下述条件下展开线性梯度洗脱,乙腈在0.001N盐酸中从25-60%;时间为20小时;流速为150毫升/小时。各谱带收集15毫升。集中含纯化合物Ⅲ的谱带,加入足量丁醇后浓缩之,得到约100毫升干燥的丁醇溶液。加入300毫升干燥的氯化氢乙醚溶液(hydrochloric ethyl ether),收集析出的固体,用乙醚洗,室温下用KOH颗粒真空干燥48小时,得到0.35克标题化合物的盐酸盐。
b)以化合物Ⅱ为原料搅拌3克化合物Ⅱ(其制法见实施例2)在100毫升二甲氧基乙烷(DME)中的悬浮液,同时向其中滴加25毫升96-98%的硫酸,并冷却到0℃。形成的溶液在室温下搅拌5小时,然后加入250毫升乙醚,收集析出的沉淀,用乙醚洗,室温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2.5克标题化合物的硫酸盐。
c)以化合物Ⅴ为原料将50毫克纯化合物Ⅴ(由下面实施例5的方法制得)在室温下溶于100毫升1N盐酸中。反应5小时后,得到化合物Ⅴ和化合物Ⅲ的5∶95混合物,然后用柱色谱法在硅烷化硅胶上把化合物Ⅲ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分离条件同a)。
实施例4(36,37-顺-51,52-反)-34,35-双脱氢-34-脱氧-太可普兰宁配基(化合物Ⅳ)的制备a)以抗菌素L17046为原料(1)将75克(0.12摩尔)商品85%KOH水溶液溶于200毫升甲醇中,得溶液(1);(2)将5克(~3.5毫摩尔)抗菌素L17046溶于200毫升DMF,得溶液(2)。室温下搅拌溶液(2),同时将溶液(1)加入其中(碱石灰阀)。20小时后在5~10℃下滴加10毫升乙酸,然后把溶液倒入1.5升乙醚中。滤出析出的沉淀,并在激烈搅拌下,将沉淀再溶解于3升水-正丁醇-甲醇(3∶2∶1,体积比)混合液中,同时用冰乙酸调节pH至3.5。分离出有机层,用1升水洗涤,然后浓缩至最终体积为约200毫升。加入250毫升乙醚后,收集析出的固体,用乙醚洗,室温下真空干燥过夜,得1.7克纯的标题化合物。
b)以化合物Ⅲ或化合物Ⅴ为原料基本上按照上面实施例4的a)中当以抗菌素L17046为原料时所述的方法操作,标题化合物〔化合物Ⅳ(36,37-顺-51,52-反)-34,35-双脱氢-34-脱氧-太可普兰宁配基〕也可以由化合物Ⅲ(制法见实施例3)或化合物Ⅴ(制法见实施例5)制得,而且产率基本上相同。
实施例5(36,37-反-51,52-反)-34,35-双脱氢-34-脱氧太可普兰尼配基(化合物Ⅴ)的制备a)以抗菌素L17046为原料(1)将6克(0.11摩尔)新制备的甲醇钠溶于300毫升甲醇中,得溶液(1);(2)将2.8克(2毫摩尔)抗菌素L17046溶于300毫升DMF/DMSO(4∶1,体积比)的混合液中,得溶液(2)。室温下搅拌溶液(2),并把溶液(1)加入到其中。所得溶液在装有碱石灰阀的容器中密封,室温下搅拌72小时。冷却到0℃后,滴加7毫升冰乙酸,并保持温度在0~10℃。30℃下真空蒸发除去甲醇,滤除沉淀物。将滤液倒入1.5升水中,所得混浊溶液的pH值用冰乙酸调节至6。混合物用2升正丁醇-乙酸乙酯(3∶1,体积比)提取。分离出有机层,减压浓缩到小体积。加入乙醚,收集析出的固体,用乙醚冲洗,室温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0.95克标题化合物的粗品。将此粗品溶解在100毫升乙腈-水(1∶1,体积比)的混合液中,所得悬浮液中加入5克硅烷化硅胶(Silicagel 60;Merck公司产品;0.06-0.2毫米)和200毫升水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然后放到装有200克相同硅胶、且充有水的色谱柱的顶端,先用200毫升0.01M甲酸铵水溶液展开,然后用线性梯度为2-40%的乙腈水溶液展开,时间为20小时,流速为200毫升/小时。每个谱带收集20毫升,用HPLC检验。将含纯化合物Ⅴ的谱带集中起来,加入丁醇,浓缩混合物直到完全除去乙腈和水。加入乙醚,收集析出的沉淀,用乙醚洗,室温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0.22克纯的标题化合物。
b)以化合物Ⅲ为原料将1克化合物Ⅲ溶解在2升乙腈-水(1∶1,体积比)混合液中,室温下加入2克碳酸氢钠,振荡30秒钟,室温下静置,同时用HPLC监控反应过程(每次进样10微升)。30和50分钟后,分别观察到有58%和90%的化合物Ⅲ转变成化合物Ⅴ。与可靠样品比较,证实了化合物Ⅴ的生成。化合物Ⅲ的回收按上面a)中所述进行,即用冰乙酸酸化至pH6,蒸掉有机溶剂,用正丁醇-乙酸乙酯(3∶1,体积比)提取,分离粗品粉末,再用反相柱色谱法提纯。
权利要求
1.结构式1的脱(乙酰氨基葡糖基)-双(脱氢)-脱氧太可普兰宁衍生物及其加成盐,
式中X和Y各自独立地表示零或一个附加键,A表示氢或-[(C10-C11)脂肪酰基]-B-D-2-脱氧-2-氨基吡喃葡糖基,M表示氢或α-D-甘露吡喃糖基,R0当Y为一个附加键时表示零,当Y为零时表示氢,附带条件是当X为一个附加键时Y必须为零,而当X是零时Y只能是一个附加键,并且当M表示氢时,A也必须表示氢。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化合物,其中X代表零,Y代表一附加键。
3.根据权利要求
1的化合物,其中酰胺键36、37具有反式构型。
4.制备权利要求
1的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在有控制的碱性条件下处理具有以下结构式Ⅱ的太可普兰宁原料及其盐或其任何比例的混合物。
式中,R代表氢,Y代表羟基,A表示氢或-N〔(C10-C11)脂肪酰基〕-β-D-2-脱氧-2-氨基吡喃葡糖基,其中(C10-C11)脂肪酰基具有前面已规定的意义,B表示氢或N-乙酰-β-D-2-脱氧-2-氨基吡喃葡糖基,M表示氢或α-D-吡喃甘露糖基,条件是A、B和M不能同时表示氢,且M仅在A是氢时才能是氢。
5.根据权利要求
4的方法,其中有控制的碱性条件如下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在低于60℃的温度下使用强碱。
6.根据权利要求
5的方法,其中极性溶剂选自(C1-C4)链烷醇、(C1-C4)烷基碳酰胺、(C1-C4)烷基磺酰胺、(C1-C4)烷基磷酰胺、(C1-C4)烷基亚砜和(C1-C4)烷基砜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
5的方法,其中极性溶剂选自二甲基酰胺、二乙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二甲砜、六甲基磷酰三胺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
5的方法,其中,该强碱选自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氧化物或1、2、3或4个碳原子的烷氧化物。
9.根据权利要求
8的方法,其中该碱金属是钠或钾。
10.根据权利要求
4的方法,其中,反应环境中含有0.5~2%(重量百分比)的水。
11.根据权利要求
4的方法,其中,反应环境中所含水的摩尔数超过太可普兰宁起始原料的15~20倍。
12.根据权利要求
4的方法,其中,反应温度在0℃和5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
4的方法,其中,反应温度为室温。
14.根据权利要求
5的方法,其中,极性有机溶剂是二甲基甲酰胺与二甲亚砜的混合物,强碱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浓水溶液。
15.根据权利要求
14的方法,其中二甲基甲酰胺与二甲亚砜的比例为4∶1到3∶2,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浓度在85%-90%(重量/体积比)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
4的方法,其中,强碱是碱金属烷氧化物,极性有机溶剂是与该烷氧化物对应的烷链醇,极性的质子惰性溶剂的存在与否可随意选择。
17.根据权利要求
4的方法,其中,强碱是甲醇钠或甲醇钾,极性有机溶剂是甲醇与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物。
18.将权利要求
1、2或3中的化合物用作药物。
19.含权利要求
1、2或3中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
专利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类新型脱(乙酰氨基葡糖基)-双(脱氢)脱氧太可普兰宁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主要具有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这类新化合物是对太可普兰宁抗菌物质进行化学改造而得到的。
文档编号C07K1/02GK86108016SQ86108016
公开日1987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86年11月28日
发明者阿德里安诺·马拉巴巴, 阿尔多·特拉尼, 彼特罗·弗拉里, 吉奥吉奥·塔茨亚 申请人:格鲁波菜佩蒂特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