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非甾类抗炎药和苯丙酸衍生物的风湿病治疗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748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有非甾类抗炎药和苯丙酸衍生物的风湿病治疗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非甾类抗炎药和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或其盐的风湿性疾病治疗剂。
风湿性疾病是一种十分顽固的慢性炎性疾病,而关节滑膜是这种疾病的主要损伤部位,但是,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起因还并不很清楚,风湿性疾病有多种表现症状。风湿性疾病的一个病理特性是滑膜非正常增生以及随后对软骨和骨骼造成的破坏。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因此,就药物而言,甾类药物和非甾类抗炎药都已被用来治疗风湿性疾病中的炎症。由于不久前发现了免疫因素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都成为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此外,人们还试图将多种药物结合使用,这种尝试的目的是减小各药物副作用并最大可能地发挥各药物疗效。
现今,对于药物新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很活跃。白三烯B4(LTB4)拮抗剂就是其中之一。作为5-脂氧系统中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LTB4被认为对白细胞功能产生重要作用,同时还具有炎症引发功能。特别是,它具有很强的迁移、趋化性、聚集、活化氧生成及向白细胞释放活化氧的能力,此外,LTB4通过提高白细胞在血管内皮瘤(hemangioendothelial)细胞上的附着性而因此作用于血管内皮瘤(hemangioendothelium)。另一方面,有报导认为,风湿病患者关节液内的LTB4含量增高,同时,LTB4还会诱发培养的来自风湿病患者的滑膜细胞中白介素-1的生成,其中该滑膜培养细胞来源于风湿病患者(Rhumachi,31,762(1991)),另有文献报导,当LTB4减少时,风湿病、炎性肠疾等疾病会得到改善(Exp.Opin.Invest.Drugs,5,73-77(1996))。
在公开号为7-39369的日本特许公报中公开了通式(Ⅰ)所示的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苯-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此后,将简称为“本发明化合物”),业已发现,该化合物具有LTB4拮抗作用并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或治疗多种例如过敏性皮炎、风湿性疾病、痛风、牛皮癣、关节炎、毛癣菌病和心肌梗塞等疾病。另有报导称,本发明化合物能够竞争性抑制LTB4结合受体与人体中性白细胞的结合(前列腺素,44,261-275(1982)),对大鼠肝脏异体移植物也表现出免疫抑制活性(今日外科学Surg.Today 26,419-426(1996))。
此外,LTB4受体拮抗剂与其他种类药物结合使用的研究也很繁多。例如,业已报导的有结合环烷基羧酸衍生物和非甾类抗炎药对胶原蛋白诱发性关节炎的作用活性(风湿性关节炎Arthritis Rheum,39,515-521,(1996))、苯并吡喃衍生物与环氧合酶-2抑制剂结合物对胶原蛋白诱发性关节炎的作用(WO 96/41645)、以及吡啶取代苄醇衍生物与非甾类抗炎药结合物对交配型哮喘大鼠的功效(PCT(公表)日本公报译本,7-505,401)。
然而,至今没有关于本发明化合物与非甾类抗炎药相结合用于治疗功效的报导。
因此,本发明化合物(该化合物不仅具有LTB4受体拮抗剂作用并且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与非甾类抗炎药结合使用的新用途发现十分令人感兴趣。
本发明人着重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深入研究本发明化合物与非甾类抗炎药的结合作用。利用动物模型考察药物对风湿性疾病作用的多种方法已有报导。它们可是例如胶原蛋白诱发性关节炎模型的方法(自然Nature,283,666-668(1980);Proc.Natl.Acad.Sci.USA,92,517-521(1995))、佐剂诱发性关节炎模型的方法(风湿性疾病年鉴Ann.Rheum Dis.,15,379-380(1956);英国药理学杂志Br.J.pharmcol,21,127-136(1963))等。由于风湿性疾病伴随有炎症和关节水肿,利用酵母多糖诱发性水肿模型作为急性炎症模型的试验方法也已有报导(Agents Actions,32,119-121(1991))。同样地,本发明中的对风湿性疾病的功效也采取上述动物模型来测定。此后实施例的详细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都证明本发明化合物与非甾类抗炎药的结合使用能够对试验模型能够产生显著的抑制活性。此外,所产生的功效是协同作用并且是本发明化合物和非甾类抗炎药单独使用时所不能预料到的。这些结果清楚的表明本发明化合物与非甾类抗炎药的结合物是十分有效的风湿性疾病治疗剂。本发明所述治疗剂对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很有效。


图1是Ⅱ型胶原蛋白诱发性关节炎小鼠模型中关节炎每日发生率的变化图示。在附图中
表示接受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本发明化合物)(100mg/kg)和双氯芬酸钠(3mg/kg)结合给药受试组的试验结果(7例的平均值)。△和□表示单独给予本发明化合物(剂量分别是100mg/kg和200mg/kg)受试组的试验结果(各剂量下的9例受试动物的平均值)。○表示单独接受双氯芬酸钠(3mg/kg)受试组的试验结果(9例的平均值)。●表示未给药组的试验结果(空白对照组,9例的平均值)。
附图2是Ⅱ型胶原蛋白诱发性关节炎小鼠模型中关节炎程度评分的每日变化图示。附图中,
表示接受本发明化合物(100mg/kg)和双氯芬酸钠(3mg/kg)结合给药受试组的试验结果(7例受试动物的平均值)。△和□表示本发明化合物(剂量分别是100mg/kg和200mg/kg)单独给药受试组的试验结果(各剂量下9例受试动物的平均值)。○表示双氯芬酸钠(3mg/kg)单独给药受试组的试验结果(9例平均值)。●表示未给药组的试验结果(空白对照组,9例的平均值)。
附图3是Ⅱ型胶原蛋白诱发性关节炎小鼠模型中的骨损伤评分图示。附图中,A表示接受本发明化合物(100mg/kg)和双氯芬酸钠(3mg/kg)结合给药受试组的试验结果(7例受试动物的平均值)。B和C表示本发明化合物(剂量分别是100mg/kg和200mg/kg)单独给药受试组的试验结果(各剂量下9例受试动物的平均值)。D表示双氯芬酸钠(3mg/kg)单独给药受试组的试验结果(9例平均值)。E表示未给药组的试验结果(空白对照组,9例的平均值)。
附图4(a)和(b)表示佐剂诱发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中脚爪体积的日变化图示。图4a是左后爪体积的改变图示而图4b右后爪体积的变化图示。在附图中,o表示接受本发明化合物(100mg/kg)和双氯芬酸钠(1mg/kg)结合给药组的试验结果(7例平均值),□表示单独给予本发明化合物(100mg/kg)受试组的试验结果(8例平均值),△表示单独给予双氯芬酸钠(1mg/kg)受试组的试验结果(8例平均值),●表示未给药组(空白对照组,8例平均值)的试验结果。
附图5(a)和(b)表示佐剂诱发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中脚爪体积的日变化图示。图4a是左后爪体积的变化图示而图4b右后爪体积的变化图示。在附图中,o表示接受本发明化合物(100mg/kg)和氯索洛芬(3mg/kg)结合给药组的试验结果(8例平均值),□表示单独给予本发明化合物(100mg/kg)受试组的试验结果(8例平均值),△表示单独给予氯索洛芬(3mg/kg)受试组的试验结果(8例平均值),●表示未给药组(空白对照组,8例平均值)的试验结果。
本发明涉及含有非甾类抗炎药和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本发明化合物)或其盐的结合物的风湿性疾病治疗剂,并且尤其涉及特征在于上述两种药物具有互相补充和/或相互协同作用的风湿性疾病治疗剂。
在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中,非甾类抗炎药和本发明化合物既可以制成同一剂型给药,也可以以独立制剂的形式给药,即将各制剂合并给药。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是盐的形式。本发明所述的盐除应满足是可药用盐的要求外并无其他限制,并且可例如是无机酸盐,例如盐酸、硝酸或硫酸的盐;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例如钠、钾或钙;铵盐;以及与有机碱,例如二乙胺或三乙醇胺形成的盐。本发明化合物也可以是水合物。
本发明特征在于结合使用非甾类抗炎药和本发明化合物并对抗炎药种类无限制。本发明中,抗炎药是已知化合物并且可例如是双氯芬酸、氯索洛芬、苯酮苯丙酸、布洛芬、甲氧萘丙酸、消炎痛和炎痛喜康。它们中的某些是盐例如钠盐但在本说明书中不再赘述为盐除非另有说明。有时,本发明的非甾类抗炎药包括所谓的“前药”。
适宜本发明的药物制剂可以是含有非甾类抗炎药和本发明化合物的同一制剂,也可以制成各自不同的剂型。制剂技术无需特别要求并可利用多种方法制备。剂型例包括片剂、胶囊、粉剂、颗粒剂和局部注射液、外用液体制剂和擦剂以及其他全身性和局部给药方式的制剂。
当非甾类抗炎药和本发明化合物制成独立制剂时也可采用已知技术。例如,以日本专利公告7-39,369中公开的制剂作为本发明化合物制剂而已市售抗炎药产品作为非甾类抗炎药的制剂。在制备非甾类抗炎药和本发明化合物时同样可采用上述方法。例如,制备固体剂型例如片剂、胶囊、粉剂和颗粒剂,如果需要制剂中可采用稀释剂,例如乳糖、结晶纤维素和淀粉;润滑剂,例如硬脂酸镁和滑石;粘合剂,例如羟丙基纤维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崩解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钙和低级取代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以及包衣剂,例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大粒凝胶和聚硅氧烷树脂。
制剂的一些例子可参见下面的实施例(制剂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制剂实施例。
本发明非甾类抗炎药和本发明化合物所用剂量随患者症状、年龄等而定,并且通常本发明化合物每天给药一次或数次而日剂量介于1-1,000mg。优选日剂量介于10-500mg之间,更优选介于50-300mg。非甾类药物剂量随药物种类而定,通常应根据所用抗炎药本身的剂量范围而定并随病症等情况调整,其日剂量范围介于1-1000mg之间并每天给药一次或数次。优选的日剂量介于10-600mg。特别是,使用双氯芬酸钠情况下的日剂量介于75-100mg并根据病症等作一定调整。其他非甾类抗炎药可按照同样的宗旨确定。剂量还应该随剂型而改变。剂量也应适于本发明化合物制剂和非甾类抗炎药结合给药。当本发明和非甾类抗炎药以同一制剂给药时,制剂应选择适当的药物比例且日剂量介于上述剂量范围内而所得制剂每天给药一次或数次。
下文将描述药理试验和制剂实施例。但是,所述实施例仅作加深理解本发明用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保护范围。实施例药理学试验(1)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发性关节炎的作用Ⅱ型胶原蛋白关节炎模型是广泛采用的风湿性病动物模型且有关于利用该模型作为研究LTB4受体拮抗剂抑制作用的报导(Proc.Natl.Acad.Sci.USA.,92,517-521(1995))。
现在,按照与上述文献相同的方法测定本发明化合物与非甾类抗炎药结合给药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发性关节炎的作用。(试验方法)将牛关节软骨Ⅱ型胶原蛋白的稀释盐酸溶液(4mg/ml)与同体积弗氏完全佐剂混合制成乳液。以100μl的剂量在DBA/1系小鼠尾根部的真皮内注射该乳液达到初次致敏作用(相当于200μgⅡ型胶原蛋白/只小鼠)。初次致敏21天后,再在小鼠尾根部真皮内注射100μl上述乳液进行二次致敏。
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0.5%羧甲基纤维素悬浮液和非甾类抗炎药的1%甲基纤维素悬浮液并将该试验悬浮液自初次致敏前一天始连续以10ml/kg体重的剂量每日1次口服给药。
以在关节部位出现伴随红斑的肿胀现象作为确证关节炎的开始发作。为评定关节炎严重程度,按照下面评分标准来对鼠爪关节炎级别评分并且四爪的总分值作为关节炎评分值。关节炎级别的评分标准
0无变化1可观测到的轻微肿胀和浅红斑2可观测到的轻微肿胀和红斑3可观测到的严重肿胀和红斑4可观测到的伴随有骨糜烂的严重肿胀和红斑然后,二次致敏26天后,对四爪关节进行X-射线照相。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爪部并按照下面评分标准来评定骨损伤程度及以四爪的总分值作为骨损伤评分值。骨损伤级别评分标准0无变化1可观测到的1指骨损伤2可观测到的2或更多指的骨损伤3整个关节发生骨损伤(结果)在试验结果的1例中,合并给予本发明化合物(100mg/kg)和用作非甾类抗炎药的双氯芬酸钠(3mg/kg),关节炎发生率如附图1所示;附图2代表关节炎评分值的变化图示,而附图3是骨损伤评分值图示。
为对比,分别单独给予本发明化合物(100mg/kg和200mg/kg)、双氯芬酸钠(3mg/kg)以及不给予任何化合物(空白对照)组的试验结果如附图1-3所示。
首先,在附图1和2的空白对照组中,自二次致敏后第3天观察到关节炎发作,第7天开始并且所有试验动物都出现关节炎症状。随后,自二次致敏起直至第21天,关节炎症状持续恶化。
不同于上述关节炎发作情况的是,结合给予100mg/kg本发明化合物和3mg/kg双氯芬酸钠的试验中直至二次致敏后的第14天没有出现关节炎症状,因此可认为该给药方式可显著延缓关节炎发作。同时关节炎发作程度的评分值也显著改善,并且直至二次致敏后第19天都没有观测到伴随有红斑的严重水肿。
然而,单独给予本发明化合物100mg/kg组中关节炎评分值的改善并不明显而关节炎发生率接近于空白对照组的方式。该趋势直至使用了200mg/kg剂量后才有所改善。
在单独给予3mg/kg双氯芬酸钠组中,可观察到关节炎评分改进但对延缓关节炎发作并无作用。
附图3表示骨损伤抑制活性,100mg/kg本发明化合物和3mg/kg双氯芬酸钠结合给药受试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显著的骨损伤抑制作用。相反地,单独给予100mg/kg本发明化合物组中观测不到任何该抑制作用,即使是200mg/kg剂量给药组也难以发现该作用。在单独接受3mg/kg双氯芬酸钠组中,虽然观察到了骨损伤抑制作用但该作用与两种药物合并给药组的相比是很微弱的。
根据上述结果,显然将本发明化合物和非甾类抗炎药结合给药能够显著抑制Ⅱ型胶原蛋白诱发性关节炎和骨损伤,此外,所得结果是如此优异以至于达到了本发明化合物或非甾类抗炎药单独给药所不能预料的功效。(2)对佐剂诱发性关节炎的作用佐剂诱发性关节炎模型是广泛使用的测定药物对关节作用活性的试验模型。因此,本发明化合物与非甾类抗炎药结合物也利用该模型来测定。(试验方法)将丁酸分枝杆菌(佐剂)的液体石蜡悬浮液(0.6mg/μl)皮下注射到大鼠左后爪(雄性;9周龄;体重约为240g)以引发关节炎。佐剂注射后第14天起将待测化合物的悬浮液以0.5mg/100g体重的剂量口服给药且每天1次,其中本发明化合物悬浮在0.5%羧甲基纤维素中且非甾类抗炎药悬浮在1%的甲基纤维素中。
同样,将不含待测化合物的悬浮液作为空白对照以同样方式给予受试对象。(结果)关节炎诱发后,爪部出现水肿并且体积增大。100mg/kg本发明化合物与作为典型非甾类抗炎药的1mg/kg双氯芬酸钠或3mg/kg氯索洛芬结合给药,左后爪的体积变化分别如附图4a和5a所示。同样,关节炎是全身性的症状,这种症状不仅表现在佐剂注射的部位还出现在右后爪。附图4b和5b是右后爪体积的测定结果。
作为对比,本发明化合物和非甾类抗炎药单独给药及空白对照组的试验结果将在相应附图中给出。
此外,除了测得上述试验结果,还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测。
如附图4a和5a所示,佐剂诱发性的左后爪水肿在第14天已基本稳定。在本发明化合物和非甾类抗炎药结合给药组中水肿已被明显抑制。相反,本发明化合物单独给药组几乎没有任何水肿抑制迹象。虽然非甾类抗炎药单独组也可观察到水肿抑制效果,但结合给药组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此外,如附图4b和5b所示,佐剂注射后第10天右后爪出现水肿。测量爪体积时,与左后爪相似。上述结果都表明结合使用本发明化合物和非甾类抗炎药的协同功效。
此外,在病理组织学检验中,单独施用本发明化合物或非甾类抗炎药组几乎没有观察到对任何骨损伤、水肿等抑制作用,而结合给药组的抑制活性则是显然的。(3)对酵母多糖诱发性爪部水肿的作用风湿性疾病常伴随有炎症,可利用动物模型来试验LTB4受体拮抗剂对这种炎症的作用功效,酵母多糖诱发性爪部水肿模型是已知的试验方法(药剂与作用,Agents Actions,32,119-121(1991))。
因此,可按照上述文献中记载的试验方法来研究本发明化合物和非甾类抗炎药结合使用的作用效果。
试验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
将酵母多糖的盐水悬浮液(2%)以100μl的剂量皮下注射到大鼠左后爪部位以诱发水肿,左后爪体积用器官充满度测量器在注射前即开始测定并且在注射酵母多糖后的一段时间内同样进行。待测化合物在注射酵母多糖前1小时即口服给药。
待测化合物的作用功效用与酵母多糖注射前相比爪部体积变化为指数来评判。
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和非甾类抗炎药结合给药比单独给予本发明化合物或非甾类抗炎药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制剂实施例]采用常规方法混合下列组分并填充在胶囊内。1)双氯芬酸钠 3g本发明化合物 100g乳糖 150g2)双氯芬酸钠 25g本发明化合物 50g乳糖 150g所需胶囊制剂可随各组分用量比例的变化而制备。同样可采用其它非甾类抗炎药来代替双氯芬酸钠制备类似的胶囊剂。
根据上述药理试验结果,可认为非甾类抗炎药与本发明化合物或其盐结合使用能够很有效地治疗风湿性疾病。
权利要求
1.含有非甾类抗炎药和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或其盐的风湿性疾病治疗剂。
2.含有非甾类抗炎药和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代次苄-2-基]丙酸或其盐的风湿性疾病治疗剂,其中各药物的作用为彼此补充和/或协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湿性疾病治疗剂,其中的抗炎药为双氯芬酸钠或其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或其盐的新用途。本发明还涉及含有非甾类抗炎药和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或其盐的风湿性疾病治疗剂。各组分的作用是彼此补充和/或协同的。非甾类抗炎药优选双氯芬酸钠或其盐。
文档编号A61K31/185GK1203788SQ98103148
公开日1999年1月6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17日
发明者犬饲利也, 松野圣, 藤泽幸史, 村井正明, 大回长茂, 寺井浩一郎 申请人:参天制药株式会社, 小野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