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假体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43735阅读:来源:国知局
这类装置8,10的作用旨在阻止心脏瓣膜假体完全闭合,以允许血液通过瓣膜假体本身短暂回流。此外,正如以下详述的,这类装置经配置用于在预定时间后终止其作用,以恢复心脏瓣膜假体的全部性能。
[0031]在多个实施方案中,每个装置8、10经配置用于至少部分地阻止协作接合表面之间的接触,以能够让血液通过假体I回流。
[0032]在图1至4中描述的实施方案中,外围装置8可以位于表面C5上(即在瓣膜环2上)和它经配置用于接触瓣膜小叶4,以避免接合表面C2、C5之间在相应接触面积的至少一部分上接触。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可以设想具有施加到瓣膜小叶4 (即施加到接合表面C2)的装置8。注意表面C5和C2之间产生的接触的至少部分缺乏还导致其它协作接合表面的接触缺乏(至少部分),所述其它协作接合表面即在小叶4的边缘上的表面Cl和表面C3、C4 和 C6。
[0033]在这样的实施方案中优选限定装置8的大小和尺寸,以便至少部分地阻止一对协作接合表面之间的接触而不直接接触其未施加的接合表面。
[0034]这为了阻止小叶被锁定在闭合位置。事实上,以下并非不可能:在装置8接触协作接合表面两者的情况下,装置8在小叶4的闭合位置时将会被“挤压”在小叶4本身和环2之间,从而导致前者向后者的过盈配合。这主要因为作用于瓣膜小叶的闭合力通常高于开放力。
[0035]第二装置10可以位于每个瓣膜小叶的接合表面Cl上。
[0036]在多个实施方案中,每个装置8、10可以呈网、楔子、薄片(tab)、补片(patch)、凸起(relief)、垫片或膜或任何可能等同物的形式。
[003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仅2个外围装置8,每个装置8是0.6 mm厚的补片。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仅2个小叶装置10 (每个连接到各自的假体瓣膜小叶4),每个装置10是0.2 mm厚的补片或膜。在这两种情况下,可以得到大约25 mm2的回流面积。
[0038]如先前所提出的,每个装置8、10经配置用于允许短暂血液回流通过假体心脏瓣膜I。进一步细节在下文提供。
[0039]如众所周知的,假体瓣膜小叶4可通过在闭合位置(见图3和4)和开放位置(见图1和2)之间的血流而移动以相应地产生协作接合表面的接触和分离。
[0040]在假体瓣膜小叶4的开放位置(这都适用而不管瓣膜小叶的数量,即当仅有一个瓣膜小叶或超过两个时),协作接合表面(在这些实施方案中C1、C2、C3、C4、C5、C6 -参见以上有关接合的细节_)的分离使血流能够以第一方向Fl通过孔口。
[0041]在假体瓣膜小叶4的闭合位置,协作接合表面(在这些实施方案中C1、C2、C3、C4、C5、C6 -参见以上有关接合的细节-)的接触阻止血流以与第一方向Fl相反的第二方向F2通过孔口。
[0042]在多个实施方案中,每个装置8、10经配置用于至少部分地阻止第一和第二协作接合之间的部分接触,以便阻止一个或多个瓣膜小叶的完全闭合,并因此使血液能够以第二方向F2回流。
[0043]此外,在多个实施方案中,装置8、10至少部分地以生物可降解的和/或生物可吸收的材料制成,即在预定时间后能够消失的材料,例如因血流运转的侵蚀作用所致。这样,在这样的预定时间后就可以终止装置8、10的作用。
[0044]可用于装置8、10的生物可降解的/生物可吸收的材料的实例可包括生物可吸收的聚合物凝胶例如3-羟基丙酸、聚乳酸(L,DL)、聚己内酯、聚乙交酯、聚乳酸乙交酯共聚物、聚二氧杂环己酮、聚三甲基碳酸酯、ε-聚赖氨酸、透明质酸、多糖。另外,生物可吸收的镁合金也可使用,例如在例如在图10-11所示的那些实施方案中。
[0045]在多个实施方案中可以选择生物可降解的/生物可吸收的材料,以在3-6周后表现出完全降解,例如通过表面或主体侵蚀或甚至通过不良弹性。
[0046]通常优选生物可降解的/生物可吸收的材料在血流中具有足够扩散作用,并且因此选择生物可降解的/生物可吸收的材料的扩散面积和扩散性。
[0047]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可以在凝胶中选择生物可降解的/生物可吸收的材料,所述凝胶表现出在3-6周后仅通过表面侵蚀而完全降解。优选凝胶应当表现出高的耐压性、小的弹性和对碳的高粘性,以便实现与可能施加到假体心脏瓣膜I上的生物相容性涂层的足够强的结合。
[0048]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可以选择在3-5周后仅通过表面侵蚀而表现出完全降解的聚合物凝胶,和优选选择对组织表现出高粘性的凝胶。
[0049]由于装置8或10的存在,在假体瓣膜I用于二尖瓣修复的情况下,可以持续减少左心室的前负荷和后负荷的改变。
[0050]具体地讲,心脏舒张后(其中如图3、4所示,在开放位置的瓣膜小叶4使血液能够流向左心室),装置8、10阻止了瓣膜小叶4的完全闭合。
[0051]注意在这一方面,每个瓣膜小叶4的虚线的轮廓,其提供回流面积RA位置的证据,这起因于对应于在(和临近)装置8、10的位置上的至少一部分接合表面的接触的缺乏。
[0052]这样,仍然关于二尖瓣修复,在心脏收缩期间使血液能够通过回流面积RA回流到左心房,使得新植入的心脏瓣膜假体I的行为类似于患病的天然心脏瓣膜的行为。
[0053]在随后的心脏舒张期,回流的血液体积进入左心室,从而类似于患病的天然心脏瓣膜的行为。可以这么说,由于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的假体心脏瓣膜1,对于患病的天然心脏瓣膜的操作,心脏仅感受到轻微变化,这有助于将瓣膜修复介入术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最小化。
[0054]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例如冲击在其上的血流所致的侵蚀和/或降解,装置8或10的体积逐渐减小。
[0055]这逐渐导致协作的第一和第二接合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作为结果,减少了回流面积RA。
[0056]这样,预负荷(即末端-心脏舒张体积)被逐渐减少到正常值,而后负荷被逐渐增加,因为在心脏收缩期间血液通过回流面积RA的渗漏变得越来越少。
[0057]当装置8或10被侵蚀到终止其作用的程度时(因为它们完全消失,或者,如下文将会描述的那样,因为发生位置上的和体积上的变化),瓣膜小叶和假体瓣膜环2、4的协作接合表面之间的全部接触面积得以恢复,从而使假体心脏瓣膜I能够按照设计规范起作用。
[0058]关于图5至7,显示了装置8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的放大图。在这样的实施方案中,装置8可以呈中空圆柱状扇形的形状,位于假体瓣膜环2的壁厚t的局部放大20中,其中放大20优选以径向方向向环2外突出,以便让血流通过。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局部放大可以是1.8 _ (包括壁厚t,其在多个实施方案中等于I mm)。
[0059]在多个实施方案中装置8可包括由基本刚性、非生物可吸收的/非-生物可降解的材料(例如生物可吸收的凝胶或生物可吸收的聚合物)制成的第一部分80,其与第二部分81接触(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与其附着)。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用于部分81的生物可降解的材料可以比聚合物凝胶更坚硬(例如可以使用生物可吸收的镁合金),使其可以提供对外部作用的更高抗性,但无论如何部分81应当由生物可降解的材料制成。
[0060]在局部放大20内,可以提供导流墙82,其经配置用于通过其滑动而引导部分80。
[0061]由于导流墙82的存在,部分80因此可以向假体瓣膜环2内和(理论上)向外滑动,其方式将会在下文描述。
[0062]导流墙82限定了空腔820,其在多个实施方案中部分地被部分81填充。
[0063]在多个实施方案中第一部分80部分地位于空腔820内,体积未被部分81占据,和部分地(优选较大部分)突出在由导流墙82限定的空腔外和让血流通过的孔口内,如图6所示。
[0064]这相当于在新的准备植入的假体心脏瓣膜(和甚至新植入的假体心脏瓣膜,在其使用寿命的一开始)上的装置8的条件(见图6)。换句话说,当第二部分81具有最大体积(对应于使用寿命的开始)时,中空圆柱状扇形的第一部分80突出在空腔820外和最大程度地径向突出在心脏瓣膜假体I的孔口内,使得由此产生的回流面积也在最大值。
[0065]在这种条件下,至少部分80的引导边缘800接触瓣膜小叶4的表面,从而至少部分地阻止接合表面C2、C5的接触。考虑到瓣膜小叶4的几何结构,其它协作接合表面(例如C3、C4和C6)之间的接触将会因此受到影响。
[0066]在多个实施方案中,部分80可以是通过弹性偏置元件83而向内偏置在空腔820内并靠着部分81,所述偏置元件可以呈扭力丝或以小直径缠绕的螺旋弹簧的形式。在多个实施方案中弹性偏置元件83可以由钢材或钛合金或甚至形状记忆材料例如镍钛诺(Nitinol)制成。
[0067]在这些实施方案中,弹性偏置元件83可包括螺旋缠绕的线样元件并具有与假体瓣膜环2连接的第一末端84和与部分80连接的第二末端85。
[0068]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为了便于弹性偏置元件83的定位,在局部放大20的假体瓣膜环2内可以提供小型化的销86,使得它同时提供位置参考和对弹性偏置元件83的支持。
[0069]在多个实施方案中对于每个装置8仅提供一个弹性偏置元件83。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