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1r抑制剂及其用图

文档序号:9512673阅读:2092来源:国知局
Igf-1r抑制剂及其用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22个化合物及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用组合 物以及它们的医疗用途,特别是作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IR)抑制剂的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现如今,肿瘤已经疾病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死亡疾病,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 膜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lreceptor,IGF-1R) 是一种保守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属于胰岛素受体家族,该家族还包括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R)。二者具有高度同源性,尤其在酪氨酸激酶域有84%的氨基酸同源性,但是 二者功能却并不相似。IGF-IR主要与糖的摄取与代谢相关,IGF-IR则参与细胞的增殖,凋 亡,分化以及运动相关。
[0004] IGF-IR是由两个α和两个β亚单位构成,二者由二硫键链接。其包含了跨膜域 和酪氨酸激酶域。ct亚单位位于细胞外,是其配体IGFs的结合域,而β亚单位则主要为酪 氨酸激酶域,存在于胞内。IGF-IR的配体IGFs有两种,IGF-I与IGF-2。当IGF-IR与配体 结合后,β亚单位发生自身磷酸化作用,激活两条信号传导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 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PI3K/Akt通路能够 促进肿瘤细胞的非停泊性生长。MPK通路则把信号传递到细胞核内,启动有丝分裂过程。
[0005] 癌症细胞具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的特点,IGF-IR与癌症细胞密切相关。第一, 在细胞增殖方面。IGF-I作为一个重要的细胞增殖因子,在细胞Gl期其他生长因子缺乏的 情况下,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周期的完成。而IGF-IR作为IGF-I的受体存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细胞增殖的情况。IGF-IR可上调HB-EGF,从而促进有丝分裂。这种机制不但对正常的 组织有增殖效应,而且也是肿瘤基因转化的前提。在IGF-IR诱导的分裂增殖中,细胞过度 分裂增殖将大大增加肿瘤发生的几率。第二,在细胞凋亡方面。IGF-IR有保护肿瘤细胞免 受凋亡的作用,研究表明,在细胞中过度表达IGF-1R,细胞对促凋亡药产生抵抗性。相关实 验表明,在乳腺癌中出现的血管异常,可导致低氧、低PH和低糖的环境,诱导了 IGF-IR表 达,从而增加肿瘤细胞的生存。而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IG-IR的下调可以增加该细胞对 放疗的敏感性。第三,在细胞转移方面。相关实验表明,IGF-IR水平的升高增加了鼠胰岛肿 瘤的侵袭和转移的能力,表明IGF-IR在肿瘤细胞扩散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主要机制 为:1、IGF-IR可以明显提高肿瘤细胞中VEGF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和肿瘤的生长、 转移。2、可以上调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因子(u-PA)及金属蛋白酶(MMP)表达水平,促进 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促进肿瘤细胞转移。3、IGF-1R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内钙黏蛋白等 黏附分子的合成,增加其对内皮、基底膜的黏附性,从而促进肿瘤细胞转移。
[0006] 综上所述,由于IGF-IR在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转移中的关键作用,证明其与肿瘤 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IGF-IR在多种恶性肿瘤和转移中均有高表达,包括:恶性神经系统 肿瘤、肝癌、乳腺癌、胸腺癌、肾上腺皮质肿瘤、肺癌等。目前许多公司都开展针对IGF-IR的 抑制剂研究。目前针对IGF-IR临床的药物,包括IGF-I抗体,IGF-IR单克隆抗体,IGF-IR 小分子抑制剂等。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具有如下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 盐:

[0010] 以上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可以从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和专利中获取。
[0011] 根据本发明,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化合物1~化合物22与下列酸形成的酸加成 盐: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甲磺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萘磺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 丙酮酸、乙酸、马来酸或琥珀酸、富马酸、水杨酸、苯基乙酸、杏仁酸。此外还包括无机碱的酸 式盐,如:含有碱性金属阳离子、碱土金属阳离子、铵阳离子盐。
[0012]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所提供化合物具有IGF-IR抑制效果,同时对乳腺 癌细胞株MCF-7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发明化合物可用于治疗乳腺癌、胸腺癌、肾上 腺皮质肿瘤、肺癌等,其中可以是由IGF-IR介导的癌症,也可以是不依赖于上述机制的癌 症。因此,本发明提出,本发明化合物可用于抗癌药物的制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实施例1
[0014] 化合物1~化合物21对IGF-IR抑制活性和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实验研究
[0015] I. IGF-IR抑制活性测试
[0016] 1)方法:
[0017] (1)、在96孔板中,向每个孔中加入5 μ m ATP溶液,并用80 μ L激酶反应缓冲溶液 进行稀释。
[0018] (2)、使用10 μ Ll % DMSO稀释每个浓度下的化合物,并加入孔中。并使用1 % DMSO 作为参照物。
[0019] (3)、将纯化的酪氨酸激酶蛋白溶解到10μ L的激酶反应缓冲液中,加入孔中,促 发反应。
[0020] (4)、在 37°C 下孵育 60min
[0021] (5)、使用含有 0· 1 % tween-20 (T-PBS)的 PBS 洗涤 96 孔板 3 次。
[0022] (6)、加入100 μ L以T-PBS (包含5mg/ml BSA)稀释的抗磷酸化酪氨酸激酶抗体 (PY99,1 : 500)〇
[0023] (7)、在37°C下孵育30min,后按照5方法洗涤三次。
[0024] (8)、加入100 μ L以T-PBS (包含5mg/ml BSA)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免疫球 蛋白结合物-羊抗鼠 IgG结合物(1 : 2000)
[0025] (9)、在37°C下孵化30min,后按照5方法洗涤三次。
[0026] (10)、加入100 μ L0.1 M ph5. 5的柠檬酸缓冲液(包含0· 03% H202与2mg/mL邻苯 二胺),然后在室温下孵育至变色。
[0027] (11)、向孔中加入50μ 12M H2S04终止反应,并使用多孔分光光度计,在490nm波 长中读取每个孔的数值,并计算抑制率。
[0028] 计算公式:Inhibition rate = [l-(A490treated/A490control) ] X 100% ·
[0029] 2)实验结果
[0030] 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0031]
[0032] (表中化合物代号对应于前面的化合物代号)
[0033] 2.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效果
[0034] 本发明化合物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株的抑制活性。
[0035]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测试本发明 化合物对体外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所选细胞株为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
[0036] 测试时,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状态良好的细胞一瓶,加入浓度为0. 25%的胰蛋白酶 消化液,消化使贴壁细胞脱落,计数2~4 X 104个/ml,制成细胞悬液。以200 μ L/孔的体 积将细胞悬液接种至96孔板中,每孔接种3000-5000个细胞,边孔加入无菌PBS,37°C,5% C02培养箱中培养。然后换液,加入受试药物,20 μ 1/孔,培养48h。在避光条件下,将MTT 加入96孔板中,20 μ L/孔,培养箱中反应4h。吸去上清液,加入DMS0,150 μ L/孔,平板摇 床上低速振摇20min,紫色结晶完全溶解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波长为570nm处测定每孔 的光密度(0D值),细胞抑制率=(阴性对照组OD值-受试物组OD值)/阴性对照组OD 值X 100%。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0037]

[0039] (表中化合物代号对应于前面的化合物代号)
[0040] 3.结论
[0041] IGF-IR体外抑制活性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化合物具有显著的IGF-IR抑制活性; 部分化合物具有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株的活性。由于IGF-IR在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中具有关 键性作用,且有体外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实验支持,本发明所提供的化合物可以用于预防或 治疗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有关的疾病的药物中,尤其是肿瘤的药物中。
【主权项】
1.化合物1~化合物22(结构与编号如下)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预防或 治疗与IGF-1R抑制剂有关的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2. -种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权利要求1所包含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药学 上可接受的载体。3. 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与IGF-1R激酶抑制剂有关的疾病是适于治疗IGF-1R阳性 癌症和肿瘤疾病,如乳腺癌、胸腺癌、肾上腺皮质肿瘤或肺癌。4. 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化合物与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甲 磺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萘磺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丙酮酸、乙酸、马来酸或琥珀酸、 富马酸、水杨酸、苯基乙酸、杏仁酸等形成的酸加成盐。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化合物(1~22)和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的医疗用途,特别是作为IGF-1R抑制剂的用途。<!-- 2 -->
【IPC分类】A61K31/501, A61K31/519, A61K31/5377, A61K31/4985, A61K31/407, A61P35/00, A61K31/44, A61K31/437, A61K31/53, A61K31/4184, A61K31/542, A61K31/517
【公开号】CN105267219
【申请号】CN201410298690
【发明人】熊潇
【申请人】中国药科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6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