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水热法合成Bi<sub>0.5</sub>Na<sub>0.5</sub>TiO<sub>3</sub>球形颗粒的方法

文档序号:195874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波水热法合成Bi<sub>0.5</sub>Na<sub>0.5</sub>TiO<sub>3</sub>球形颗粒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酸铋钠(Bio.5Nao.5Ti03, BNT)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微波水 热合成BNT单粒径球形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合成出满足压电陶瓷元器件的要 求的BNT单粒径球形颗粒。
背景技术
压电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集成电路、计算机、自动控制、航空航天、海 洋测绘、通信技术、汽车和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成为许多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基础材料, 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传统的压电陶瓷包括PZT为基的二 元系及多元系陶瓷材料并且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但是PZT基的压电陶瓷但中,氧化铅含 量占到了原料总量的70 %左右,这就导致了两方面的弊端, 一方面由于PbO是一种易 挥发的物质,在烧结过程中,材料会偏化学计量比,使得产品的重复性和一致性降低; 另一方面,有毒的铅挥发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随着全社会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 欧盟等发达国家等通过立法方式限制含铅陶瓷的制造和使用,即到2006年7月1日, 各类电子产品都应是无铅的。因此,研究和开发无铅压电陶瓷是一项迫切的、具有重大 社会和经济意义的课题。钛酸铋钠(Bio.5Na。.5Ti()3, BNT)无铅压电陶瓷发现于1960年, 具有铁电性强、压电性能佳、介电常数小及声学性能好等优良特征,被认为是最可能取 代铅基压电陶瓷的无铅压电陶瓷体系之一,正得到广泛研究。该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如应用于高频滤波器、传感器、超声换能器及工业探伤、测厚、医用超声诊断等压 电元件。制备单分散粒径的BNT颗粒对于拓展其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为止,制备BNT系压电陶瓷粉体的方法主要有固相法和液相法。固相法是将 原料氧化物按照配比,然后在高温下煅烧形成BNT。该方法工艺较简单,也适合大规模 生产,但是这种方法合成的粉体形状不规则,粒径分布不均匀且很难获得更细的颗粒来 满足高新技术领域的要求。
液相法也是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备方法,以现在常用的水热法为例,该法一般是在高 温高压下使无机或有机化合物与水化合,通过对加速渗析反应和物理过程的控制'可以 得到改进的无机物,经过滤、洗條、千燥后,可制得高纯、超细的各类微粒。该方法合 成的粉体具有粒径分布窄,纯度高'化学计量精确等优点而被广泛地使用'但是反应前 需要对原料处理,反应时间长等缺点,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苏鑫明等(中国稀土学报,2006, 24(Spec. Issue): 320-324)用水热法合成了 BNT 块状粉体,其实施方法如下用分析纯的Bi(N03)3'5H20作为铋源,分析纯的Ti(C必80)4作为钛源,分析纯的NaOH作为钠源和矿化剂(浓度10-14mol/L),在50 ml的水热釜 中,控制温度为200 "反应12小时(其中[Ti]-0.2mol/L, [Bi]=0.1 mol/L),将水热得到 的样品经去离子水洗涤至pH为中性,干燥后,得到BNT粉体。该方法的缺点是过高的 碱量的加入对合成的设备有很高的要求,提高了合成的成本和提纯的步骤,过长的反应 时间也限制了其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改进现在制备BNT粉体中存在合成温度高,反应时间长,对 设备要求高等带来的成本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微波水热法合成Bio.5Nao.5Ti03球形颗粒的 方法合成了粒径分布窄的球形颗粒,来满足对电子陶瓷元器件提出的高可靠性、多功 能、微型化的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波水热法合成Bio.5Nao.5Ti03球形颗粒的方法,其具体 步骤为
A. 首先配制硝酸铋(Bi(B03)y5H20)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入含钛化合物溶液,形 成均匀的混合溶液;其中含钛化合物的加入量为控制[Ti"]/[BP+]的摩尔比为1.5 2;
B. 配制NaOH的水溶性溶液,将NaOH的水溶性溶液滴入步骤A所制备的混合 溶液中,控制混合溶液中的[T产]的摩尔浓度为0.05~0.5M, [OH—]的摩尔浓度为1 5 M;
C. 利用微波水热系统,使用微波加热的方式对步骤B所制备的混合溶液进行加热 反应,控制加热反应温度为140~1卯'C,反应时间为2~6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 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Bio.5Nao.5Ti03球形颗粒。
优选所述的含钛化合物溶液为钛酸丁酯(Ti(OC4H9)4)或四氯化钛(TiCl)溶液。 本发明中NaOH作为钠源和矿化剂,控制整个溶液体系的[OH—]的摩尔浓度; 本发明所制得的Bio.5Nao.5Ti03球形颗粒(单粒径球形超细BNT粉体)平均粒径控 制在200 500nm之间。 有益效果-
1、 通过该发明所制备的单粒径高分散球形超细BNT粉末具有粒径可调(200 500 nm)、粒度分布较窄(单粒径)、球形等优点。
2、 使用该方法过程简单,不使用有机溶剂或有机反应物,反应时间短并且可以连 续工作,使得生产成本降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图1实例1所得BNT粉体的SEI图。
图2单粒径球形超细BNT粉体的XRD图,其中横轴代表衍射角,纵轴代表强度。图3实例2所得BNT粉体的SEI图。 图4实例3所得BNT粉体的SEI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称取3.359 g Bi(B03)3'5H20溶于50 mL去离子水中,随后在其中逐滴滴入3.5 mL Ti(OC4H9)4,搅拌形成混合溶液(溶液A),控制[Ti"]/[B产]摩尔比为1.5。称取16.0106 g NaOH溶于50 mL去离子水中(溶液B)。将溶液B逐滴滴入溶液A中,搅拌形成均 匀的混合溶液(溶液C),控制反应后溶液中[OH—;h5M。量取lOmL溶液C置于反应容 器,放入微波水热系统中(PIEMEX)进行微波加热;控制合成温度为190 °C,反应时 间为2 h。反应结束后过滤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至中性。将沉淀放入烘箱,在80 °C 的条件下干燥,得到单粒径球形超细BNT粉体。
取少许BNT粉体置于30ml乙醇中,在超声波清洗机中超声分散5 min。滴于铜质 样品台上,使用日本电子的JSM-5900型扫描电镜观察颗粒形貌及其颗粒大小,如图1 (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像SEI)所示。
对得到的粉体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为BNT (PDF卡片No. 46-0001 ),如图2 所示。
实施例2:
称取2.5192 g Bi(B03)3'5H20溶于50 mL去离子水中,随后在其中逐滴滴入3.5 mL Ti(OC4H9)4,搅拌形成混合溶液(溶液A),控制[T产]/[B产]摩尔比为2。称取6.7375 g NaOH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溶液B)。将溶液B逐滴滴入溶液A中,搅拌形成均匀 的混合溶液(溶液C),控制反应后溶液中[OIThl M。量取10 mL溶液C置于反应容器, 放入微波水热系统中进行微波加热。控制合成温度为140 °C,反应时间为6h。
其他步骤与实例1所述相同。得到的BNT粉体的SEI如图3所示。
实施例3:
称取2.675 g Bi(B03)3.5H20溶于50 mL去离子水中,随后在其中逐滴滴入1.2 mL TiCl4,搅拌形成混合溶液(溶液A),控制[T产]/[B产]摩尔比为2。称取6.8964 g NaOH 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溶液B)。将溶液B逐滴滴入溶液A中,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 溶液(溶液C),控制反应后溶液中[OH-;hl M。量取lOmL溶液C置于反应容器,放入 微波水热系统中进行微波加热。控制合成温度为190°C,反应时间为2h。
其他步骤与实例1所述相同。得到的BNT粉体的SEI如图4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微波水热法合成Bi0.5Na0.5TiO3球形颗粒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A.首先配制硝酸铋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入含钛化合物溶液,形成均匀的混合溶液;其中含钛化合物的加入量控制[Ti4+]/[Bi3+]的摩尔比为1.5~2;B.配制NaOH的水溶性溶液,将NaOH的水溶性溶液滴入步骤A所制备的混合溶液中,控制混合溶液中的[Ti4+]的摩尔浓度为0.05~0.5M,[OH-]的摩尔浓度为1~5M;C.利用微波水热系统,使用微波加热的方式对步骤B所制备的混合溶液进行加热反应,控制加热反应温度为140~190℃,反应时间为2~6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Bi0.5Na0.5TiO3球形颗粒。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钛化合物溶液为钛酸丁酯或 四氯化钛溶液。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io.5Nao.5Ti03球形颗粒的平均 粒径为200 500nrn。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水热法合成Bi<sub>0.5</sub>Na<sub>0.5</sub>TiO<sub>3</sub>球形颗粒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首先配制硝酸铋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入含钛化合物溶液,形成均匀的混合溶液;再将NaOH的水溶性溶液逐滴滴入上述的混合溶液中,控制溶液中[OH<sup>-</sup>]的摩尔浓度为1~5M;使用微波加热的方式对混合溶液进行加热反应,控制加热反应温度为140~190℃,反应时间为2~6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Bi<sub>0.5</sub>Na<sub>0.5</sub>TiO<sub>3</sub>球形颗粒。本发明生产方法过程简单,不使用有机溶剂或有机反应物,反应时间短,适合工业化生产。合成的球形颗粒的粒径分布窄,满足对电子陶瓷元器件提出的高可靠性、多功能、微型化的要求。
文档编号C04B35/462GK101525239SQ20091002639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2日
发明者刘云飞, 吕忆农, 戴沈华, 施书哲 申请人:南京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