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机械式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050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二层机械式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停放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的二层机械式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立体停车装置样式多样,有的简易式停车设备采用直接升降载车板或升降横移载车板方式,将汽车移至原有车位正上方,这种方式各有弊端,直接升降类的弊端:直接升降类包括地上和地下两类,地上类:下层停车影响上层车的存取,上层车位的便利性严重不足,车位基座限制了下层车的尺寸,分割了原有车位的空间,下层停车的便利性也受到影响,车位整体实用性差。地下类:车位地基开挖成本高,维护成本高,适用范围有限。升降横移类的弊端:结构复杂,造价相对较高,存取车设备动作繁琐,存取车时间较长,车位基座限制了下层车的尺寸,分割了原有车位的停车空间。载车板空置时悬于车位上方,限制了较高车辆的停泊,且影响美观。现有技术中的公告号为CN102277992A的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二层升降横移车库”,所提供的(上层)停车方案为四柱悬吊,其对第二层停车库所实施的升降不足点是需要在下层地面设置四根立柱,而前端的立柱势必影响到下层车位停车的不方便,同时由于其所占用的立柱空间,将会损失部分停车密度。CN2921191Y公开了一种“移出无避让型上层停车位”,其仅对第二层停车库实施升降、旋转、平移,操作方便,但其不足点是需要在下层地面设置平移轨道,设备成本较高。CN202937039U公开了一种“双柱悬臂升降平移双层停车装置”,其所提供 的停车方案为在原车位正上方升降载车板,为下层车位腾出存取空间,其弊端在于上层车存取时下层车位必须为空,这极大的限制了上层车位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二层机械式停车装置,本发明在不新占用土地的情况下增加一个车位,不影响原有车位泊车,适用性强;折叠悬臂结构合理、简单;液压式驱动方式稳定、安全;设备整体对周围环境影响小,造价低,安全可靠性高,存取车动作简单、迅速,特别适合场合拥挤的位置停车使用。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二层机械式停车装置,包括立柱,液压油泵,举升油缸,大悬臂,小悬臂,悬臂油缸,平衡油缸,平衡杆,吊顶,控制装置,液压油泵电机,所述液压油泵设于立柱一侧,所述举升油缸缸筒底部与立柱内侧铰接,所述大悬臂的上端通过凸耳及销轴与立柱上部铰接,大悬臂在靠近上部铰接点位置设有第一支撑座,举升油缸的活塞杆的外端通过第一支撑座及支撑座销轴与大悬臂铰接,大悬臂的下端通过第二销轴、小悬臂凸耳与小悬臂铰接,悬臂油缸的活塞杆的末端通过第一支撑座与大悬臂铰接,悬臂油缸的缸筒底部与小悬臂的一端通过第二销轴铰接,小悬臂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与吊顶铰接,所述小悬臂凸耳设于靠近第二销轴一端,所述平衡油缸的缸筒底部与小悬臂固定连接,平衡油缸的活塞杆末端与平衡杆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平衡杆另一端与吊顶通过销轴铰接,载车平台通过可折叠连接架与吊顶连接;所述液压油泵通过管路及开关阀门与举升油缸、悬臂油缸、平衡油缸连接,液压油泵电机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载车平台包括周边的长方形框架,在长方形框架中间设有与框架连接的车辆支撑板,长方形框架包括两侧的两根长边板、短边板,长边板上设有导 轨。所述吊顶包括上部长方形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短边与小悬臂通过销轴铰接,所述支撑架的两侧为丝杠结构,在长边的外侧设有相配合的两个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与电机固定座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座与吊顶中部的横梁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座上设有定位电机,所述定位电机的输出轴与圆柱结构轴线平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齿轮,在电机固定座内侧的外圆柱面上设有固定连接的被动齿轮,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所述折叠连接架包括在中部铰接的两根交叉杆,即包括第一交叉杆、第二交叉杆,所述第一交叉杆的上端与支撑架的长边端部固定连接,第一交叉杆的下端设有导套,所述导套与长边板上设有的导轨配合,第二交叉杆的下端与长边板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交叉杆的上端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圆柱结构的丝杠配合。所述举升油缸和平衡油缸为双作用单级油缸,悬臂油缸为单作用多级油缸。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遥控器、无线接收模块、控制箱,遥控器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箱内的无线接收模块连接,控制箱与液压油泵电机、定位电机的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箱分别与举升油缸的进、出油电磁阀,悬臂油缸的进、出油电磁阀,平衡油缸的进、出电磁油阀电连接。所述立柱上设有电动汽车充电模块。所述载车平台板面设有张贴纸张的广告宣传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结构紧凑,安全可靠性高,设备整体对周围环境影响小,造价低、故障率低,存取车动作简单,速度快,立柱对一层泊车位几乎没有要求,适用性强,特别适合停车场合拥挤的位置使用。2.设备位于普通轿车车位侧面,在不影响原有车位泊车的情况下,将轿车移至原有车位正上方,可以在不占用土地的情况下增加一个车位,使原有普通车位的最大利用率达到200%,本发明在不新占用土地的情况下增加一个车位,且几乎不影响原有车位泊车。3.本发明通过丝杠与螺母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式保证了丝杠定位与的高同步性,高精度和自锁性。4.本发明折叠悬臂结构合理、简单,液压式驱动方式稳定、安全;采用折叠连接架的交叉式结构保证了载车板的可伸缩性,降低了设备闲置时占用过多二层空间的问题,两根交叉杆的边缘式布局在载车板工作时移至载车板两端,不会与停泊车辆开启的车门发生干涉。5.由大悬臂、小悬臂、悬臂油缸组成的可折叠悬臂结构保证了悬臂在必要时伸出的长度,又避免了了设备闲置时占用过多的二层空间。6.简洁的立柱式底座结构、电力驱动设计为设备增加电动汽车充电模块提供结构基础。7.设备处于待命状态时,载车板板面可作为广告宣传板面,起到广告宣传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b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c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的主视图;图6为左视图;图7为俯视图;图8、图9为本发明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0、11为本发明车辆停泊状态一结构示意图;图12、13为本发明车辆停泊状态二结构示意图;图14、15为本发明车辆停泊状态三结构示意图;图16、17为本发明车辆停泊状态四结构示意图;图18、19为本发明车辆停泊状态五结构示意图;图20、21为本发明车辆停泊状态六结构示意图;图22、23为本发明车辆停泊状态七结构示意图;图24、25为本发明车辆停泊状态八结构示意图;图26为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二层机械式停车装置,包括立柱1,液压油泵2,举升油缸3,大悬臂4,小悬臂5,悬臂油缸6,平衡油缸7,平衡杆8,吊顶9,定位电机10,丝杠结构11,导轨12,螺母13,导套14、交叉杆15,载车平台16,遥控器17,无线接收模块18,控制箱19,液压油泵电机20。所述液压油泵2、控制箱19设于立柱1一侧,所述举升油缸3缸筒底部与立柱内侧铰接,所述大悬臂4的上端通过凸耳51及凸耳上的销轴52与立柱1上部铰接,大悬臂4在靠近上部铰接点位置设有第一支撑座41,举升油缸3的活塞杆的外端通过第一支撑座41及支撑座销轴与大悬臂4铰接,大悬臂4的下端通过第二销轴及小悬臂凸耳55与小悬臂5铰接,悬臂油缸6的活塞杆的末端通过第一支撑座与大悬臂4铰接,悬臂油缸6的缸筒底部与小悬臂5的一端通过第二销轴56铰 接,小悬臂5的另一端通过销轴57连接与吊顶9铰接,所述小悬臂凸耳55设于靠近第二销轴56一端,所述平衡油缸7的缸筒底部与小悬臂5固定连接,平衡油缸7的活塞杆末端与平衡杆8一端通过销轴71铰接,平衡杆8另一端与吊顶9通过销轴81铰接,载车平台16通过可折叠连接架与吊顶9连接;所述液压油泵2通过管路及开关阀门与举升油缸3、悬臂油缸6、平衡油缸7连接,液压油泵的电机20与控制箱19连接。所述载车平台16包括周边的长方形框架,在长方形框架中间设有与框架连接的车辆支撑板,长方形框架包括两侧的两根长边板161、短边板162,长边板上设有导轨12。所述吊顶9包括上部长方形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短边92与小悬臂5通过销轴57铰接,所述支撑架的长边91为圆柱结构,其中圆柱结构的中间部位为外圆柱面,外圆柱面两侧为丝杠结构11,在外圆柱面设有相配合的两个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分别与电机固定座101、103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座101与吊顶中部的横梁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座上设有定位电机10,所述定位电机10的输出轴与圆柱结构轴线平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齿轮104,在电机固定座内侧的外圆柱面上设有固定连接的被动齿轮102,主动齿轮104与被动齿轮102啮合,所述支撑架的长边与长方形框架的长边板位置对应。所述折叠连接架设有四套,所述折叠连接架包括在中部铰接的两根交叉杆15,即包括第一交叉杆151、第二交叉杆152,所述第一交叉杆151的上端与支撑架的长边91端部固定连接,第一交叉杆的下端设有导套14,所述导套与长边板161上设有的导轨12配合,第二交叉杆152的下端与长边板161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交叉杆的上端设有螺母13,所述螺母13与圆柱结构的丝杠11配合。所述举升油缸3和平衡油缸7为双作用单级油缸,悬臂油缸6为单作用多 级油缸。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遥控器17、无线接收模块、控制箱19,遥控器17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箱19内的无线接收模块18连接,控制箱19与液压油泵电机20、定位电机10的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箱19分别与举升油缸3的进、出油电磁阀,悬臂油缸6的进、出油电磁阀,平衡油缸7的进、出电磁油阀电连接,如附图26所示。所述立柱1上设有电动汽车充电模块,载车平台板面设有张贴纸张的广告宣传栏。本发明的工作过程1,初始状态:液压油缸未启动,举升油缸3收缩,悬臂油缸6伸出,折叠臂结构处于折叠状态;平衡油缸7收缩,吊顶9与小悬臂5平行,整个设备处于待命状态,如附图8、9所示。2,车辆停泊时:遥控器17手动发射无线信号,设备上的无线接收模块18接受到信号,液压油缸启动,激活移出、下降两个预定动作。移出动作由举升油缸3、悬臂油缸6、平衡油缸7配合完成,其中举升油缸3伸出,悬臂油缸6收缩,平衡油缸7伸出,悬臂结构伸展,载车板16调整至水平状态,如附图10、11所示。下降动作由举升油缸3、悬臂油缸6、平衡油缸7、定位电机10,丝杠结构11,螺母13,第一交叉杆151、第二交叉杆152,导套14,载车板16配合完成,其中举升油缸3收缩,悬臂油缸6收缩,平衡油缸7收缩,定位电机10正向启动,丝杠结构11转动,螺母13逐渐移动至丝杠结构11两端,第一交叉杆151、 第二交叉杆152展开,导套14逐渐移动至导轨12两端;悬臂结构完全伸展,吊顶9保持水平下降,载车板16保持水平状态下降到地面,如附图12、13所示。3,停泊车辆开上载车板16,驾驶员离开载车板16,遥控器17手动发射无线信号。4,设备上的无线接收模块18接受到信号,激活上升、移进两个预定动作。上升动作由举升油缸3、悬臂油缸6、平衡油缸7配合完成,其中举升油缸3伸出,悬臂油缸6伸出,平衡油缸7伸出,可折叠悬臂结构部分折叠,第一交叉杆151、第二交叉杆152保持展开状态,载车板16保持水平状态,如附图14、15所示。移进动作由举升油缸3、悬臂油缸6、平衡油缸7配合完成,其中举升油缸3收缩,悬臂油缸6伸出,平衡油缸7完全伸出,吊顶9与载车板16向内侧水平移动,液压油缸停止运行,如附图16、17所示。5,取车时,遥控器17手动发射无线信号。6,设备上的无线接收模块18接受到信号,液压油缸启动,激活移出、下降两个预定动作。移出动作由举升油缸3、悬臂油缸6、平衡油缸7配合完成,其中举升油缸3伸出,悬臂油缸6收缩,平衡油缸7受缩,悬臂结构伸展,载车板16保持水平状态。如附图18、19所示。下降动作由举升油缸3、悬臂油缸6、平衡油缸7配合完成,其中举升油缸3收缩,悬臂油缸6收缩,平衡油缸7收缩,悬臂结构完全伸展,吊顶9、载车板16保持水平状态下降到地面。如附图20、21所示。7,汽车驶离载车板16,遥控器17手动发射无线信号。8,设备上的无线接收模块18接受到信号,激活上升、移进两个预定动作。上升动作由举升油缸3、悬臂油缸6、平衡油缸7、定位电机10,定位丝杠11,螺母13,第一交叉杆151、第二交叉杆152,导套14,载车板16配合完成,其中举升油缸3伸出,悬臂油缸6伸出,平衡油缸7伸出,定位电机10反向启动,丝杠结构11反向转动,螺母13逐渐移动至丝杠结构11中间位置,第一交叉杆151、第二交叉杆152折叠,导套14逐渐移动至导轨12中间位置;悬臂结构部分折叠,吊顶9保持水平上升,载车板16保持水平状态上升,如附图22、23所示。移进动作由举升油缸3、悬臂油缸6、平衡油缸7配合完成,其中举升油缸3收缩,悬臂油缸6伸出,平衡油缸7收缩,悬臂结构完全折叠,载车板16调整至平行于小悬臂5状态。液压油缸停止运行,整个设备恢复待命状态,如附图24、25所示。控制装置运行原理,控制装置包括遥控器17、无线接收模块、控制箱19,遥控器17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箱19内的无线接收模块18连接,控制箱19连接液压油泵,举升油缸3进、出油电磁阀,悬臂油缸6进、出油电磁阀,平衡油缸7进、出电磁油阀,以及定位电机10并控制其运行,如附图26所示。工作时,遥控器17手动发射无线信号,位于设备上的无线接收模块18接收到无线信号并传到控制箱19;控制箱19控制各液压油缸的电磁阀进出油。其中举升油缸3、平衡油缸7的电磁阀A进油、电磁阀B出油,油缸伸出;电磁阀A出油、电磁阀B进油,油缸收缩;悬臂油缸6电磁阀A进油,油缸伸出,电磁阀A出油,油缸收缩;控制箱19控制定位电机10正、反向运转,其中电机正向运转,丝杠结构11正向转动,螺母13带动第一交叉杆151、第二交叉杆152展开,载车板16下降。电机反向运转,丝杠结构11反向转动,螺母13带动第一交叉杆 151、第二交叉杆152收缩,载车板16上升。通过丝杠与螺母13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式保证了丝杠定位的高同步性,高精度和自锁性。采用本发明的折叠连接架的交叉式结构保证了载车板16的可伸缩性,避免了设备闲置时占用过多二层空间。两根交叉杆151、152的边缘式布局在载车板16工作时移至载车板16两端,不会与停泊车辆开启的车门发生干涉。由大悬臂4,小悬臂5,悬臂油缸6组成的可折叠悬臂结构保证了悬臂在必要时伸出的长度,又避免了了设备闲置时占用过多的二层空间。由平衡油缸7,平衡杆8组成的载车板平衡器,其中平衡油缸7位于小悬臂5外侧、与平衡杆8铰接,平衡杆8另一端与吊顶9一侧的平衡轴铰接,将载车板16左右晃动的动作转化为平行于小悬臂5方向的平衡油缸7的伸缩动作,通过控制平衡油缸7就可以保持载车板16工作时的水平状态。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