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7174阅读:9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承板,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属于钢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钢筋桁架楼承板是近年来新兴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材料,已广泛应用与各种钢结构建筑、市政(公路、桥梁)的建设中。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制作是通过先将三种规格(上弦、下弦和腹杆)的钢筋组合(腹杆含打弯)焊接加工成钢筋桁架,然后采用点焊将钢筋桁架与底模板组合焊接成一体。施工时仅需将工厂标准化生产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直接铺设在梁上,然后进行相对简单的支座负筋和分布钢筋的施工,就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由于钢筋桁架楼承板中的钢筋桁架能承担板的结构受力,底模镀锌钢板能替代传统的木模板,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能大大减少工地现场钢筋绑扎、底模板装拆等工作,提高钢筋混凝土楼板(或路面、桥面等)的施工效率,节约成本。但现有技术中有几个问题比较突出:1、底模板与钢筋桁架焊接过程中,因底模板的厚度问题,常常导致桁架腹杆与底板焊点位置出现焊穿现象,给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带来漏浆质量问题;2、底模板搭接施工时,因本身构造设计问题,未设置防漏浆档口,导致搭接不能紧密,给后续混凝土浇筑施工带来漏浆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高,整体性能出色的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若干底模板和若干钢筋桁架,若干底模板呈相互扣接式连续分布,所述的底模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突起构造组,所述的突起构造组与一个钢筋桁架的底部相配接固定,所述的突起构造组由一对相间隔分布的突起构造组成;

所述的突起构造包括一对相对称分布的侧支撑,一对侧支撑间设有呈内凹状的叠合端,一对侧支撑的上部形成与钢筋桁架相固定的支撑面;

所述的底模板的左端设有左自锁档口,所述的底模板的右端设有右自锁档口,相邻底模板间的左自锁档口与右自锁档口呈互扣局部叠合状分布;

所述的左自锁档口中α角与右自锁档口中的β角分别为10~90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突起构造与底模板呈一体化分布;

所述的侧支撑的底部设有与底模板相过渡连接的弧形端,同一个突起构造中一对弧形端间宽度C为2~50mm;

所述的突起构造的高度H为2~20mm;

所述的叠合端的高度h为1~20mm;

所述的突起构造上部支撑面的宽度a为2~30mm;

所述的突起构造下部间的间距b为1~30mm。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自锁档口与底模板间形成向上突起的左配接腔,所述的右自锁档口伸至左配接腔并与左自锁档口相配接。

本底模板与钢筋桁架焊接,形成钢筋桁架楼承板产品。通过对底模板的改进,从原来的微凸起形状,改进为“Y”型突起形状,使底筋升高,焊接面不直接与底平面接触,从而避免底模板被焊穿,同时增加了焊接面。

通过对底模板两边搭接接口的改造,增设防漏构造档板(自锁档口),在搭接扣好后,在向两侧拉伸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搭接接口在重力作用下自动紧缩,防止漏浆。同时因增设档板构造,还增强了底模板搭接位置的刚性和受力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可防止底模板焊穿,防止出现漏浆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左自锁档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右自锁档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突起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左自锁档口与右自锁档口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相邻底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若干底模板1和若干钢筋桁架2,若干底模板1呈相互扣接式连续分布,所述的底模板1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突起构造组,所述的突起构造组与一个钢筋桁架2的底部相配接固定,所述的突起构造组由一对相间隔分布的突起构造3组成;

所述的突起构造3包括一对相对称分布的侧支撑4,一对侧支撑4间设有呈内凹状的叠合端5,一对侧支撑4的上部形成与钢筋桁架2相固定的支撑面6;

所述的底模板1的左端设有左自锁档口7,所述的底模板1的右端设有右自锁档口8,相邻底模板1间的左自锁档口7与右自锁档口8呈互扣局部叠合状分布;

所述的左自锁档口7中α角与右自锁档口8中的β角分别为10度。

所述的突起构造3与底模板1呈一体化分布;

所述的侧支撑4的底部设有与底模板1相过渡连接的弧形端9,同一个突起构造3中一对弧形端9间宽度C为2mm;

所述的突起构造3的高度H为2mm;

所述的叠合端5的高度h为1mm;

所述的突起构造3上部支撑面的宽度a为2mm;

所述的突起构造3下部间的间距b为1mm。

所述的左自锁档口7与底模板1间形成向上突起的左配接腔10,所述的右自锁档口8伸至左配接腔10并与左自锁档口7相配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