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90464阅读:来源:国知局
路,其形成于上述隔壁与上述内廓之间。
[0069]根据这样的结构,被室内的气流等顶出并从由顶部的内廓形成的内侧空间溢出的高温空气流入到第二空气通路。另一方面,由于外部空气流到第一空气通路中,因此外部空气从第一空气通路即内侧对顶部的外廓充分地进行冷却。此外,由于隔壁将来自内廓的辐射屏蔽,因此能够抑制从发热体经由反射体和内廓向顶部的外廓的辐射加热的热传导。
[0070]在本公开的第十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上述第九方式的上述顶部构成为将上述外廓与上述隔壁接合、将上述隔壁与上述内廓接合、并将上述内廓与上述辐射加热部的反射体接合。
[0071]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顶部的外廓和反射体未被直接接合,因此能够抑制顶部的外廓的温度上升。这样,由于顶部的外廓经隔壁而从反射体进行热传导,因此能够抑制温度上升。即,由于能够增长顶部的外廓与反射体的热传导距离,因此能够抑制顶部的外廓的温度上升。
[0072]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上述第七至第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上述顶部使上述空气通路的出口配置在比入口高的位置,并使上述空气通路的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倾斜。
[0073]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高温空气沿着倾斜的顶部的内廓流动,因此高温空气容易集中于排气通路。此外,由于顶部的空气通路倾斜,因此在通路内流动的高温空气或者外部空气由于自然对流而变得容易上升。因此,从排气通路排出的高温空气的量增大,在空气通路的出口处负压变大。因此,本公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利用空气通路抽吸大量的外部空气。并且,与弯曲成直角地形成空气通路的情况相比,倾斜地形成空气通路的情况下更能够缩短通路长度,并能够减小通路阻力。其结果是,由于通过空气通路的外部空气增加,因此,外部空气对顶部的外廓的冷却性能提高。
[0074]在本公开的第十二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上述第七至第^^一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上述空气通路的出口和上述排气通路的出口是沿着相同方向延伸的长孔形状。
[0075]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空气通路的哪个位置排气通路的出口都变近。S卩,空气通路的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长度变短,通路阻力减小。其结果是,由于通过空气通路的外部空气增加,因此对顶部的外廓的冷却性能提高。
[0076]在本公开的第十三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上述第一至第十二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上述顶部的周围敞开。
[0077]根据这样的结构,使用者在烹调时也能够目视烹调材料。此外,由于烹调容器产生的高温的空气能够由于自然对流而从敞开的顶部的周围扩散,因此能够抑制顶部的温度上升。
[0078]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0079](实施方式一)
[0080]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要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感应加热烹调器和感应加热装置的要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感应加热烹调器和感应加热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将应用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板去除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要素的框图。
[0081]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具备:辐射加热部1,其设置有发热体3,所述发热体3从上方对被载置于烹调容器2中的被加热物进行辐射加热;顶部19,其支撑辐射加热部I ;受电部8,其设置有被感应供电的受电线圈9 ;连接部18,其将受电部8的受电线圈9和辐射加热部I的发热体3电连接;和支撑部10,其从受电部8延伸而支撑顶部19。支撑部10支撑顶部19,使得至少上述发热体3和受电部8在垂直方向上不重叠、并且具有能够供烹调容器2进入到辐射加热部I的加热区域的开口 14。
[0082]下面,进一步地根据附图来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具体地进行说明。
[0083]如图1和图2所示,辐射加热部I具备发热体3,所述发热体3从上方对被载置于锅或铁板等烹调容器2中的被加热物(烹调材料)进行辐射加热。发热体3能够使用例如2条红外线灯加热器。发热体3不限于红外线灯加热器,也可以是铠装式加热器等。此外,辐射加热部I也可以具备反射体,以便将来自发热体3的辐射热向被加热物的方向引导。
[0084]顶部19支撑辐射加热部1,设置成覆盖辐射加热部I的上部。此外,顶部19的周围敞开。在顶部19的两侧的对置的端部19L、19R的内侧接合有辐射加热部I的发热体3的端子3L、3R。在实施方式一中,端子3L、3R与顶部19的端部19L、19R这两方接合,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与任一单方接合。
[0085]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被载置于感应加热装置200上来使用。如图3和图4所示,感应加热装置200具备:顶板4 ;加热线圈单元7,其配置在顶板4的正下方;操作加热线圈单元7的动作的操作显示部6 ;发光体显示部13,其配置在加热线圈单元7的周围;和主体壳体5,其收纳加热线圈单元7、操作显示部6和发光体显示部13。
[0086]烹调容器2被载置于顶板4上。顶板4覆盖在主体壳体5的上表面。如图4所示,在主体壳体5的内部收纳有:操作显示部6,在液晶显示部具有触摸屏;和加热线圈单元7,呈格子状地排列有45个(相对于操作显示部6,前后的行是9行,左右的列是5列)。加热线圈单元7的数量作为例举而示出,不限于此。加热线圈单元7能够对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以及对受电部8进行感应供电。例如,如图2所示,加热线圈单元7B对烹调容器2进行感应加热,加热线圈单元7A对受电线圈9进行感应供电。
[0087]如图2所示,受电部8具备受电线圈9,所述受电线圈9从配置在正下方的加热线圈单元7A被感应供电。在实施方式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中,受电部8具备多个受电线圈9,多个受电线圈9配置成与感应加热装置200的各个加热线圈单元7 —对一地对应。另夕卜,受电线圈9不仅可以是多个,也可以仅具备一个。此外,受电线圈9和加热线圈单元7只要能够进行感应供电,则也可以不配置成分别一对一地对应。受电线圈9经连接部18而与辐射加热部I的红外线灯加热器(发热体)3电连接。连接部18将受电线圈9和红外线灯加热器3的端子3L、3R连接起来。连接部18只要电导通即可,也可以是例如导线等配线。
[0088]此外,支撑部10具备温度传感器A (例如热敏电阻等),所述温度传感器A检测烹调容器2与顶部19的空间温度。此外,在受电部8设置有控制部B(未图示),所述控制部B对温度传感器A进行驱动,利用来自受电线圈9的电力进行驱动。
[0089]支撑部10从受电部8延伸而支撑顶部19,使得发热体3和受电部8在垂直方向上不重叠。关于发热体3与受电部8的配置关系,至少灯加热器3的轴的中心位置与从红外线灯加热器3侧的受电部8的端面8F向上方延伸的垂直方向的线不重叠即可。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支撑部10,采用一对板状部件,支撑部10的下部与受电部8的两端部8L、8R分别接合,并且从受电部8向斜上方延伸的支撑部10的上部与顶部19的两端部19L、19R分别接合。在顶部19配置在比受电部8高的位置的状态下,支撑部10单侧支撑顶部19。由此,在辐射加热部I的下方形成有能够供烹调容器2自由地进入的开口 14(顶部19的周缘与顶板4之间的敞开部分)。使用者利用该开口 14使烹调容器2在顶板4上滑动而配置在辐射加热部I的下方的加热区域。这里,加热区域意味着被辐射加热部I加热的区域。例如,使用者能够向图3中的空白箭头所示的方向(相对于操作显示部6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使烹调容器2滑动而在辐射加热部I的加热区域移动。另外,使用者不仅可以使烹调容器2滑动而移动到加热区域,也可以将烹调容器2拿起而将其移动到加热区域。
[0090]开口 14敞开成能够供烹调容器2自由地进入到辐射加热部I的加热区域。例如,在图3所示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中,将操作显示部6侧的方向定义为前方向,从操作显示部6的一侧观察,将右侧定义为右方向,将左侧定义为左方向。在图3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00中,设有前方向的开口 14C、左方向的开口 14L、右方向的开口 14R,各个开口 14C、14L、14R连通。由此,烹调容器2能够从开口 14自由地进入到辐射加热部I的加热区域。此外,使用者不操作感应加热烹调器100就能够在烹调时也可从开口 14C、14L、14R容易地目视被放入到烹调容器2中的烹调材料。另外,在实施方式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中,对所有的开口 14C、14L、14R连通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有开口 14C、14L、14R中的至少一个即可。只要有至少一个开口 14,使用者就能够从开口 14进行烹调容器2的配置和取出,并且能够从开口 14目视确认烹调材料。
[0091]屏蔽部11配置在辐射加热部I与受电部8之间,以便屏蔽从辐射加热部I和烹调容器2向受电部8的辐射热。屏蔽部11覆盖烹调容器2侧的受电部8的端部8F,烹调容器2利用屏蔽部11而避免直接与受电部8接触。烹调容器2侧的受电部8的端部8F意味着与被载置于顶板4上的烹调容器2对置的受电部8的端部(端面)8F。此外,屏蔽部11配置成这样:从烹调容器2侧的受电部8的端部8F朝向上方(朝向辐射加热部I)而延伸,并且在辐射加热部I与屏蔽部11之间具有供外部空气穿过的间隙20。例如,屏蔽部11也可以以从受电部8的烹调容器2侧的端部(端面)8F大致平行地朝向辐射加热部I延伸的方式安装于支撑部10。另外,屏蔽部11也可以在不屏蔽从辐射加热部I向烹调材料的辐射、并且屏蔽从辐射加热部I向受电部8的辐射的范围倾斜。另外,在实施方式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中,在受电部8的温度上升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配置屏蔽部11。
[0092]在加热线圈单元7的下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 (图2),所述温度传感器12利用光来测定锅等烹调容器2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2可以采用例如红外线传感器。温度传感器12不限于红外线传感器,能够测定温度即可。
[0093]并且,上表面发光的发光显示体13以围绕加热线圈单元7的方式呈格子状配置多个。作为发光显不体13的光源(LED: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部(未图不)设置在被多个加热线圈单元7围绕的空间中。操作显示部6、发光显示体13透过顶板4的该部位,能够从顶板4上阅览。
[0094]另外,在主体壳体5的内部收纳有驱动加热线圈单元7的加热控制部24、并且还收纳有检测烹调容器2、受电线圈9的被加热物检测部15。并且,为了防止受电部8错位,在受电部8的下表面四角设置有橡胶脚(未图示),因此在受电部8的下表面与顶板4之间具有I?2mm的间隙。
[0095]关于如上构成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下面,对其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0096]如图5所示,在使用者通过操作显示部6的烹调开始操作而起动感应加热装置200时,起动信号从操作显示部6被输入到加热控制部24。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