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80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械手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手组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进行角度调整的机械手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某些产品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将待组装元件的定位柱埋入对应组装部的定位孔中。例如,一待组装元件包括一第一定位柱和一第二定位柱,与该待组装元件对应的一组装部包括一第一定位孔和一第二定位孔。人工组装操作模式是将该待组装元件的第二定位柱与该第二定位孔点接,以该点接点作为转动中心,将该第一定位柱转动至与该第一定位孔相对;然后平推该待组装元件使该第一定位柱与该第二定位柱分别埋入该组装部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中。然而采用人工组装操作模式,待组装元件与组装部对位时间长,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如采用机械手代替人工操作,机械手与待组装元件之间角度的调整耗费大量时间,且角度调整不当会造成对位偏差,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机械手组装结构。一种用于将待组装元件与对应的组装部组装的机械手组装结构,其包括一机械手和一与该机械手连接的转接机构。该转接机构包括一第一基部、一第二基部和一调节部,该调节部设置于该第一基部和该第二基部之间,该第一基部连接至该待组装元件,该第二基部连接至该机械手,该调节部可调整该第一基部与该第二基部之间的角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机械手组装结构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械手组装结构与待组装元件的组装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转接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转接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机械手组装结构与待组装元件的组装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转接机构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机械手组装结构 100、200机械手10转接机构30、40第一基板31第一侧面311卡合孔3111枢转部312
外表面313
转动孔314
滑动杆315
锁合孔317
第二基板33
转轴收容部331
贯通孔333
第二侧面335
第一固定孔337
弹簧35
侧板37
滑槽371
轴孔373
第二固定孔375
连接部41
连接孔411
转动部43
转动体431
固定轴433
套合部45
第二基体451
通孔452
第一基体453
凸块454
调节杆455
锁定元件457
凹槽459
待组装元件50
第一定位柱51
第二定位柱53
组装部70
第一定位孔71
第二定位孔7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械手组装结构100包括一机械手10和一转接机构30。该机械手10与该转接机构30固定连接。该转接机构30与一待组装元件50 固定连接。该待组装元件50包括一第一定位柱51和一第二定位柱53。一与该待组装元件 50对应的组装部70包括一第一定位孔71和一第二定位孔73。
请参阅图2和图3,该转接机构30包括一第一基板31、一第二基板33、一设置于该第二基板33上的弹簧35、二相对设置的侧板37和一转轴39。该第一基板31通过该转轴 39转动连接于该第二基板33上。该第一基板31包括二相对第一侧面311和一外表面313。每一第一侧面311上开设一卡合孔3111,用于固定一滑动杆315的一端。该外表面313上开设用于与该待组装元件50固定连接的若干锁合孔317。该第一基板31的一端相对延伸出二枢转部312,每一枢转部312中部开设一转动孔314。该第二基板33包括二相对第二侧面335,每一第二侧面335上开设二第一固定孔 337。该第二基板33的一端设置一转轴收容部331,该转轴收容部331大致呈一半圆柱状, 其中部开设供该转轴39贯穿的贯通孔333。该侧板37整体呈一扇形状。该侧板37的一侧边远离其弧形边处开设一轴孔373, 该侧板37的另一侧边开设二第二固定孔375。当该侧板37装配于该第二基板33 —侧时, 该轴孔373与该贯通孔333相对齐,该第一固定孔337与该第二固定孔375相对齐。该侧板37上靠近其弧形边处开设一弧形滑槽371,该滑动杆315的另一端可在该滑槽371内滑动。该转接机构30的组装过程如下将该二转动孔314与该贯通孔333对位,该转轴39穿过该二转动孔314与该贯通孔333,从而将该第一基板31转动固定于该第二基板33上。该弹簧35的自由端与该第一基板31连接,在该弹簧35的连接作用下,该第一基板31与该第二基板33之间的夹角为一锐角。该二第二固定孔375与该二第一固定孔337对位,通过二固定柱(图未示)将该侧板37固定于该第二基板33上。每一轴孔373套设于该转轴39的一端。该滑槽371套设于该滑动杆315上。如此,完成该转接机构30的组装。请结合参阅图1,该机械手组装结构100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该待组装元件50固定于该转接机构30上,将该转接机构30通过若干锁持结构(例如螺钉、螺母等等)装配于该机械手10上。调节该机械手10的高度,使该待组装元件50的第二定位柱53的端部卡入该第二定位孔73内。沿朝向该组装部70的方向推动该机械手10,在该弹簧35的弹性形变的作用下,该第一基板31与该第二基板33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带动该待组装元件50的第一定位柱51转动至与该第一定位孔71相对;然后该机械手10继续向前平推使该第一定位柱51与该第二定位柱53分别埋入该组装部70的第一定位孔71和第二定位孔73中。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械手组装结构100通过该转接机构30与待组装元件50 连接,角度调整方便,对位准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请参阅图4,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机械手组装结构200包括一机械手10和一转接机构40。该机械手10与该转接机构40固定连接。该转接机构40与该待组装元件50 固定连接。请参阅图5,该转接机构40是一万向接头。该转接机构40包括依次连接的一连接部41、一转动部43和一套合部45。该连接部41上开设若干连接孔411,该连接孔411用于将该转接机构40固定于该机械手10上。该转动部43包括一收容于该套合部45内的球形转动体431和一固定轴433。该转动体431通过该固定轴433连接于该连接部41上。
该套合部45包括一第一基体453、一第二基体451、多个调节杆455和多个锁定元件457。该第一基体453与该第二基体451穿设于该多个调节杆455上,每一调节杆455 的一端设置一锁定元件457。该第一基体453与该第二基体451相对的二表面上分别开设一弧形凹槽459。该转动体431与该二弧形凹槽459相抵接,因此该套合部45可以相对该转动体431转动。该第二基体451与该连接部41相对的表面上开设一通孔452,该固定轴 433穿过该通孔452与该转动体431连接。该第一基体453与该弧形凹槽459相对的一表面上延伸出一凸块454,该凸块454与该待组装元件50连接。请结合参阅图4,该机械手组装结构200的工作过程如下该套合部45的凸块妨4通过若干锁持结构(例如螺钉、螺母等等)与该待组装元件50连接。该转接机构40通过该连接部41固定于该机械手10上。该套合部45相对于该转动体431转动,使该待组装元件50与该组装部70准确对位,锁紧该多个锁定元件457 ; 然后该机械手10向前平推使该第一定位柱51与该第二定位柱53分别埋入该组装部70的第一定位孔71和第二定位孔73中。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机械手组装结构200通过该转接机构40与待组装元件50 连接,角度调整方便,对位准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理解,该锁定元件457可以是螺栓。可以理解,该转接机构40的连接部41和该固定轴433均可以省略,该第二基体 451可以直接通过螺母、螺钉等锁固元件与机械手10连接。可以理解,该第一基板31和该第一基体453可以统称为第一基部,该第二基板33 和该第二基体451可以统称为第二基部。该弹簧35和该转动体431可以统称为调节部。可以理解,本发明的转接机构不限于该二实施例所述,也可以为其它具有角度调整功能的转接机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械手组装结构,其用于将待组装元件与对应的组装部组装,该机械手组装结构包括一机械手,其特征在于该机械手组装结构进一步包括一与该机械手连接的转接机构,该转接机构包括一第一基部、一第二基部和一调节部,该调节部设置于该第一基部和该第二基部之间,该第一基部连接至该待组装元件,该第二基部连接至该机械手,该调节部可调整该第一基部与该第二基部之间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接机构包括二相对设置的侧板和一转轴,该第一基部通过该转轴与该第二基部转动连接,该二侧板分别设置在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二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部的二相对侧面上分别设置一滑动杆,每一侧板上开设一滑槽,该滑槽套设于该滑动杆上,该滑动杆可在该滑槽内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节部是一弹簧,该弹簧的一端与该第一基部连接,该弹簧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基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接机构进一步包括多个调节杆和多个锁定元件,该第一基部和该第二基部穿设于该多个调节杆上,每一调节杆的一端设置一锁定元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械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部与该第二基部相对的二表面上分别开设一凹槽,该调节部是一球形转动体,该调节部与该二凹槽相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械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接机构进一步包括一连接部和一固定轴,该连接部与该机械手连接,该调节部通过该固定轴与该连接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接机构是一万向接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将待组装元件与对应的组装部组装的机械手组装结构,其包括一机械手和一与该机械手连接的转接机构。该转接机构包括一第一基部、一第二基部和一调节部,该调节部设置于该第一基部和该第二基部之间,该第一基部连接至该待组装元件,该第二基部连接至该机械手,该调节部可调整该第一基部与该第二基部之间的角度。本发明的机械手组装结构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5J9/10GK102233578SQ20101015851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
发明者吴焜灿, 吴鸿骏, 廖志伟, 田力维 申请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