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管下料管壁自动划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4987阅读:829来源:国知局
铜管下料管壁自动划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部件或空调蒸发器、冷凝器焊接分流管件铜管下料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家用空调主机厂为避免产品独家供货不及时或发生质量问题时生产线停线,规定每种产品至少有三家供应商生产,为区分同一种管组件产品不同的生产厂家,主机厂要求在铜管管壁上必须划出不同颜色的记号线,现在通常采用下料后由人工划线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加工过程中能够自动在铜管外壁画出标记直线的铜管下料管壁自动划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铜管下料管壁自动划线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下料机床身上的夹紧下夹模、位于夹紧下夹模正上方的夹紧上夹模,夹紧上夹模上方设有气缸固定座,气缸固定座通过安装架固定在下料机上;气缸固定座连接有夹紧气缸,夹紧气缸的活塞杆向下穿过气缸固定座并连接夹紧上夹模;夹紧上夹模和夹紧下夹模上对应设有用于夹紧铜管的夹紧槽;

以铜管运动的方向为前向,夹紧下夹模前方的下料机床身上设有连接架,连接架上设有用于切断铜管的切断刀;

夹紧上夹模后端部连接有第一水平板,第一水平板通过可调铰接结构连接有第二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记号笔固定套,记号笔固定套的侧壁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栓,压紧螺栓的一端伸出螺纹通孔且设有头部。

第二水平板叠压于第一水平板上且第二水平板的后端向后伸出第一水平板;

所述可调铰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水平板上的长条孔、设置于第一水平板后部的铰接孔以及穿过长条孔和铰接孔的铰接螺杆,铰接螺杆的上端向上伸出第二水平板并连接有上螺母,铰接螺杆的下端向下伸出第二水平板并连接有下螺母。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在现有的设备上进行改造,升级成本较低。使用本实用新型,既能够通过可调铰接结构调节记号笔的前后位置以及左右位置,又能牢牢固定记号笔,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多种不同型号铜管的加工,在加工时无须人工画线,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可调铰接结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铜管下料管壁自动划线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下料机床身上的夹紧下夹模1、位于夹紧下夹模1正上方的夹紧上夹模2,夹紧上夹模2上方设有气缸固定座3,气缸固定座3通过安装架固定在下料机上(安装架为常规技术,图未示);气缸固定座3连接有夹紧气缸4,夹紧气缸4的活塞杆(活塞杆为常规结构,图1中未示出)向下穿过气缸固定座3并连接夹紧上夹模2;夹紧上夹模2和夹紧下夹模1上对应设有用于夹紧铜管5的夹紧槽6;

以铜管5运动的方向为前向,夹紧下夹模1前方的下料机床身上设有连接架7,连接架7上设有用于切断铜管5的切断刀8;

夹紧上夹模2后端部连接有第一水平板9,第一水平板9通过可调铰接结构连接有第二水平板10,第二水平板10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记号笔固定套11,记号笔固定套11的侧壁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栓12,压紧螺栓12的一端伸出螺纹通孔且设有头部13。

第二水平板10叠压于第一水平板9上且第二水平板10的后端向后伸出第一水平板9;

所述可调铰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水平板10上的长条孔14、设置于第一水平板9后部的铰接孔15以及穿过长条孔14和铰接孔15的铰接螺杆16,铰接螺杆16的上端向上伸出第二水平板10并连接有上螺母17,铰接螺杆16的下端向下伸出第二水平板10并连接有下螺母18。

工作时,启动夹紧气缸4,使夹紧下夹模1向下运动并与夹紧上夹模2一起夹紧待加工的铜管5。铜管5后端设有用于将铜管5向前推送的送料装置。送料装置为现有常规技术,图未示。将记号笔19由上至下穿过记号笔固定套11,并使记号笔19的中部位于记号笔固定套11内。拧紧压紧螺栓12,压紧螺栓12伸入记号笔固定套11的一端压紧记号笔19,从而将记号笔19牢牢固定在记号笔固定套11上。旋松上螺母17或下螺母18,前后推动第二水平板10,此时铰接螺杆16的位置不动,第二水平板10通过长条孔14与铰接螺杆16发生相对位移。将第二水平板10(记号笔19)的前后位置调整到位后,可以水平旋转第二水平板10,从而通过调节记号笔19的角度来调节其左右位置,使记号笔19处于合适的画线位置。接着拧紧上螺母17和下螺母18,使记号笔19的位置固定下来。

启动送料装置,铜管5向前移动的同时,记号笔19自动在铜管5外壁预定的位置划出一段直线,完成画线工作。送料装置使铜管5一段一段地向前移动,每移动一段,就使用切断刀8切断铜管5,将铜管5切分为预定长度的铜管5段。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