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悬架钢板弹簧的装配定位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8389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悬架钢板弹簧的装配定位辅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装配用具,特别是一种后悬架钢板弹簧的装配定位辅具。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中,各类商务车后悬架多采用钢板弹簧后悬结构。商务车的乘坐舒适性要求高,钢板弹簧装配尺寸需严格控制在工艺尺寸误差内,若钢板弹簧装配尺寸偏差,车辆行驶过程中,钢板弹簧与悬架其它部位摩擦、碰撞易产生异响。

现有技术中一般在现场使用简易辅具比如一根固定长度的方管,在后悬架钢板弹簧打紧时,利用方管进行尺寸校正,将方管放在两钢板弹簧之间控制尺寸。由于方管使用频率较高,方管因强度不足易出现变形,变形后尺寸无法确认、无法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悬架钢板弹簧的装配定位辅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简易辅具的装配尺寸偏差无法确认和调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悬架钢板弹簧的装配定位辅具,包括定位工装以及校正工装,其中:

所述定位工装包括定位基座以及装配于所述定位基座两侧端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上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轮廓面与钢板弹簧的钢板外轮廓面相适应;

所述校正工装包括校正基座以及固定于所述校正基座上的校正件,所述校正件上形成有校正基准面。

如上所述的后悬架钢板弹簧的装配定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竖板、横板以及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固定于所述定位基座的侧端,所述横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竖板、所述横板以及所述第二竖板合围形成所述卡槽。

如上所述的后悬架钢板弹簧的装配定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基座上设有辅助定位块,所述辅助定位块上形成有定位槽。

如上所述的后悬架钢板弹簧的装配定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校正件为“L”形体,包括相互垂直的底板和纵板,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校正基座上,所述校正基准面形成于所述纵板的一侧。

如上所述的后悬架钢板弹簧的装配定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校正基座上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底座以及固定于底座上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形成两端开口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内轮廓面与所述定位基座的外轮廓面相适应。

如上所述的后悬架钢板弹簧的装配定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件设有两个,对称设于所述校正基座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后悬架钢板弹簧的装配定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定位基座之间固定有垫块。

如上所述的后悬架钢板弹簧的装配定位辅具,其中,优选的是,辅助定位块通过转接块固定于所述定位基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工装以及与定位工装匹配的校正工装,批量生产过程中,使用定位工装确保了每台车的钢板弹簧的装配一致性,工作效率高,且通过校正工装随时进行定位工装的尺寸精度校正,保证了钢板弹簧的装配尺寸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轴测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轴测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工装装配状态下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定位基座,2-定位件,3-卡槽,4-校正基座,5-校正件,6-校正基准面,7-第一竖板,8-横板,9-第二竖板,10-辅助定位块,11-定位槽,12-底板,13-纵板,14-底座,15-支撑块,16-支撑槽,17-垫块,18-转接块,19-钢板弹簧,20-驱动桥壳体,21-装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悬架钢板弹簧的装配定位辅具,包括定位工装以及与校正工装,所述校正工装用于对定位工装进行尺寸精度校正,在定位工装的尺寸精度出现偏差时,能及时确认并调整,以使得定位工装的尺寸精度满足生产的需要,其中:

所述定位工装包括定位基座1以及装配于所述定位基座1两侧端的定位件2,定位基座1作为定位工装的各定位件2的承载体,对其强度具有较高的要求,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30×30mm方管,壁厚≥2mm,定位工装的其他零部件如定位件2优选采用45#钢,调质处理后加工,硬度值达到HRC40-4,所述定位件2上形成有卡槽3,所述卡槽3的内轮廓面与钢板弹簧19的钢板的外轮廓面相适应,所述卡槽3内形成有装配面21,所述定位件2与所述定位基座1之间固定有垫块17,垫块17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与定位件2进行连接,车身两侧的钢板弹簧19进行装配时,将位于定位基座1两侧端的卡槽3卡在钢板弹簧19的顶部的钢板上,然后进行钢板弹簧19的螺栓打紧,保证钢板弹簧19的装配精度,避免出现装配尺寸偏差,整个定位工装整体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可以对每台车的钢板弹簧19位置进行精准调节。

所述校正工装包括校正基座4以及固定于所述校正基座4上的校正件5,所述校正基座4采用10mm厚钢板,所述校正件5上形成有校正基准面6,定位件2以校正基准面6为基准,对定位件2的尺寸精度进行校正。在对定位工装进行校正时,将定位工装放置在校正工装上,调整定位件2的装配面21与校正基准面6贴合,在定位件2装配间隙内进行加减垫块17,完成定位工装的精度校正。

上述实施例在使用时,按常规生产方法,将钢板弹簧19放置在后悬架上,再将位于定位基座1两侧端的卡槽3卡在钢板弹簧19的顶部的钢板上,然后进行钢板弹簧19的螺栓打紧,最后取下定位工装,放置在校正工装上,在对定位工装进行校正时,在对定位工装进行校正时,将定位工装放置在校正工装上,调整定位件2的装配面21与校正基准面6贴合,在定位件2装配间隙内进行加减垫块17,完成精度校正。

所述定位件2包括第一竖板7、横板8以及第二竖板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板7、横板8以及第二竖板9一体化成型,以提高强度,避免长时间使用后造成变形,所述第一竖板7固定于所述定位基座1的侧端,所述横板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板7和所述第二竖板9固定连接,所述横板8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竖板7和所述第二竖板9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竖板7、所述横板8以及所述第二竖板9合围形成下方开口的所述卡槽3。定位时,卡槽3卡入钢板弹簧19的钢板上,所述横板8抵压在钢板上,第一竖板7和第二竖板9与钢板间隙配合。

背景技术中,是利用方钢的长度来对两钢板弹簧19的间距进行控制,但这样未准确定位钢板弹簧19与车身的相对位置,为了将钢板弹簧19精准定位在车身上,所述定位基座1上设有辅助定位块10,所述辅助定位块10通过转接块18固定于所述定位基座1上,转接块18与定位基座1和辅助定位块10均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辅助定位块10上形成有定位槽11,所述定位槽11用于卡住驱动桥壳体20,所述定位槽11形成有装配面21。定位时,首先将定位槽11卡住驱动桥壳体20,再将定位基座1两侧的卡槽3卡住两钢板弹簧19的钢板上,这样不仅两钢板弹簧19的间距得到保障,而且钢板弹簧19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同样也能精准定位。

所述校正件5为“L”形体,包括相互垂直的底板12和纵板13,所述底板1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校正基座4上,这样可以根据实际车型的尺寸需求灵活调整校正件5的位置,便于拆换维修,所述校正基准面6形成于所述纵板13的一侧。

定位件2的校正过程为:第一竖板7的背离所述定位基座1的一侧为装配面21,在校正时,确保校正基准面6和第一竖板7的装配面21相贴合,在定位件2装配间隙内进行加减垫块17,最后紧固装配螺栓,完成定位件2精度校正。

辅助定位块10的校正过程为:辅助定位块10的定位槽11的内壁一侧为装配面21,在校正时,确保校正基准面6和辅助定位块10的装配面21相贴合,通过调整转接块18的位置来固定辅助定位块10,最后紧固装配螺栓,完成辅助定位块10的精度校正。

由于校正过程中,定位基座1是悬置在校正基座4上的,现有技术中通常是人工托持,为了减少人力成本,减轻工人负担,同时也为了确保校正过程定位基座1被稳固托持,具体地,所述校正基座4上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底座14以及固定于底座14上的支撑块15,所述底座14通过螺栓连接于校正基座4上,以利于调整位置和便于拆换,所述支撑块15的顶部形成两端开口的支撑槽16,所述支撑槽16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定位基座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支撑槽16的内轮廓面与所述定位基座1的外轮廓面相适应,前述中,定位基座1采用了方管,这样支撑槽16的内轮廓面同样也为长方体结构,支撑时,所述定位基座1抵压在支撑槽16的底部,支撑槽16的两侧壁与定位基座1间隙配合。

为了能够稳定托持定位基座1,同时避免支撑件受到过大压力而损坏,所述支撑件设有两个,对称设于所述校正基座4的两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就能想到,可以根据定位工装的尺寸和重量增加支撑件的数目。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