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料的清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7450发布日期:2018-12-05 20:4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上料的清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制品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上料的清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印制品(特别是模切纸制品)的生产工艺中,模切机依据设计好的印制品形状,在纸板上切出多个印制品单元,而为了加快印制品的模切速度,目前模切机都是采用不完全切断的方式,即是模切后,各个印制品单元与边料之间通过细小的齿状块粘连在一起。因此,在模切机模切后,还需要将整叠(多张)模切纸板放置到边料清除机构的加工位置上进行边料清除,即是将各个印制品单元与边料之间通过细小的齿状块撕裂,将各个印制品单元与边料分离开来。

现有的一种自动上料的清废装置,包括机架、边料清除机构、夹具、夹具平移气缸和两个平移导轨;边料清除机构包括模台(即上模板)、压料边框、压料边框升降机构、上顶片升降机构、下顶片升降机构、多个上顶片和多个下顶片,模台、压料边框升降机构、上顶片升降机构和下顶片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压料边框设于模台的正上方,压料边框安装在压料边框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各上顶片均安装在上顶片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各上顶片均处在模台的正上方并处在压料边框的内侧;下顶片与上顶片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下顶片处在上顶片的正下方,各下顶片均与下顶片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模台上设有多个上下走向的通道,通道与下顶片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各通道与对应的下顶片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两个平移导轨均安装机架上并且为前后走向,且两个平移导轨分别处在模台的左右两侧;夹具安装在两平移导轨上并且与平移导轨滑动配合;夹具平移气缸安装在机架上,夹具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与夹具连接。

通常,上述各下顶片的位置、形状及大小与模切纸板中对应的印制品单元相匹配。工作时,夹具夹住整叠(多张)模切纸板,通过夹具平移气缸驱动夹具沿各平移导轨自前至后移动,将整叠模切纸板放置在边料清除机构的模台上(此时模具停止动作);随后压料边框升降机构驱动压料边框下降,将各模切纸板的边料部位压紧;上顶片升降机构驱动各上顶片一起下降,通过各上顶片将各模切纸板上对应的印制品单元压住;随后,下顶片升降机构驱动各下顶片一起上升,推动各印制品单元组和各上顶片一起上升,将各个印制品单元与边料之间通过细小的齿状块撕裂,使各个印制品单元与边料分离开来;完成模切纸板的边料清除后,夹具平移气缸驱动夹具自后至前移动复位,将分离后的边料带出边料清除机构外面,随后夹具释放边料,完成边料的收集。上述清废装置虽然能够自动完成模切纸板的送料、边料清除以及对分离后的边料进行收集,但是只能适应一种结构模切纸板的边料清除,即实现某一特定形状和大小的印制品单元与边料的分离,而无法适应不同结构的模切纸板的边料清除;在实际生产中,当需要对其他结构的模切纸板进行边料清除时,一般会根据模切纸板的具体结构(即模切纸板中各印制品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形状大小),制作相应形状及大小的下顶片来进行更换,这不仅操作不便,而且导致生产成本较高。此外,夹具每次夹取模切纸板或者释放边料时需要停顿一定时间,造成输送的不连贯,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上料的清废装置,这种清废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结构的模切纸板的边料清除,操作简便,并且可确保输送的连续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上料的清废装置,包括机架和边料清除机构,边料清除机构包括上模板、压料边框、压料边框升降机构、上顶片升降机构和多个上顶片,上模板、压料边框升降机构和上顶片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压料边框设于上模板的正上方,压料边框安装在压料边框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各上顶片均安装在上顶片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各上顶片均处在上模板的正上方并处在压料边框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废装置还包括输送台、边料输送带、推料部件以及能够驱动推料部件作平移和升降动作的推料驱动机构,输送台、边料输送带和推料驱动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并且输送台、边料输送带分别设置在所述边料清除机构的前后两侧;推料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推料杆,各推料杆均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推料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输送台上设有可供各推料杆自前至后通过的输送通道;所述边料清除机构还包括下模板、下模板升降机构和多个顶料杆组,下模板设于所述上模板的正下方,下模板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下模板安装在下模板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上模板上设有按矩阵排列的多个上通孔,下模板上设有多个限位孔,限位孔与上通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限位孔处在上通孔的正下方;顶料杆组与所述上顶片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个顶料杆组包括多个上下走向的顶料杆,各顶料杆下端安装在下模板上相应的限位孔中。

上述边料清除机构中,每个顶料杆组中顶料杆的数量及安装位置与模切纸板的结构(即模切纸板中各印制品单元所处的位置、形状及大小)相对应。

上述清废装置工作时,将一叠模切纸板放置在输送台的前端上后,推料驱动机构驱动各推料杆沿对应的输送通道自前至后移动,推动该叠模切纸板在输送台上自前至后移动。当该叠模切纸板到达上模板上时,推料杆停止动作,压料边框升降机构驱动压料边框下降,将各模切纸板的边料完全压住;上顶片升降机构驱动各上顶片下降,将各模切纸板上对应的印制品单元组压住;随后,下模板升降机构驱动下模板及其上的各顶料杆一起上升(此时各顶料杆从上模板上对应的上通孔穿过),通过各顶料杆顶住各印制品单元并推动各印制品单元组和各上顶片一起上升,将各个印制品单元与边料之间通过细小的齿状块撕裂,使各个印制品单元与边料分离开来,并使分离出来的边料停留在上模板上(在此过程中可将下一叠模切纸板放置在输送台的前端上)。完成对一叠模切纸板的边料清除后,推料驱动机构驱动各推料杆下降,使推料杆上端的位置低于输送台的上表面,再驱动各推料杆自后至前移动复位;随后推料驱动机构驱动各推料杆上升,使推料杆上端的位置高于该叠模切纸板,再驱动各推料杆自前至后移动,将下一叠模切纸板推送至上模板上,与上模板上的边料接触后将边料推送至边料输送带上,由边料输送带完成对边料的收集。当需要对其他结构的模切纸板进行边料清除时,只要根据模切纸板的具体结构(即模切纸板中各印制品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形状大小),在相应位置上布置与印制品单元形状相匹配的顶料杆组,即是在与各印制品单元位置相应的限位孔中安装顶料杆,使每个顶料杆组中顶料杆的数量和安装位置与模切纸板中各印制品单元的位置及形状大小相匹配,这样,只要通过对各顶料杆组的调整就能够适应不同结构的模切纸板的边料清除,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另外制作下顶片,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各顶料杆组的调整相当容易,操作简便。上述清废装置通过输送台、边料输送带、推料部件和推料驱动机构之间的配合,能够自动完成模切纸板的送料、边料清除以及边料的收集,并且确保输送的连续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方案中,上述下模板上还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与所述限位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安装孔处在限位孔的前方并且与限位孔连通,且安装孔和限位孔均为盲孔,安装孔的孔径比限位孔的孔径大,安装孔的深度小于限位孔的深度;所述边料清除机构还包括第一升降支架和第一平移机构,所述下模板通过第一升降支架、第一平移机构安装在下模板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其中,第一升降支架安装在下模板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第一平移机构安装在第一升降支架上,下模板安装在第一平移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安装各顶料杆时,第一平移机构驱动下模板向后平移,使下模板上的安装孔处在上通孔的正下方;将各顶料杆从上模板上对应的上通孔穿过,并使各顶料杆的下端进入下模板对应的安装孔中(由于安装孔的孔径比限位孔的孔径大,可确保顶料杆的下端能够顺利进入到安装孔中);随后第一平移机构驱动下模板向前平移,直至下模板上的各限位孔处在上模板上对应的上通孔正下方;由于上模板的位置固定不变,因此各顶料杆与下模板发生相对移动,顶料杆下端从安装孔朝向限位孔移动直至落在限位孔中。由于安装孔的孔径比限位孔的孔径大,这样可避免安装顶料杆时出现顶料杆下端无法顺利进入限位孔中的情况,使顶料杆的安装更为简便。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下模板升降机构包括左右并排的两个第一升降油缸,第一升降油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第一升降油缸的活塞杆朝上并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连接;第一平移机构包括左右并排的两个第一平移气缸,各第一平移气缸的缸体均安装在第一升降支架上并且沿前后方向设置,各第一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均与所述下模板连接。这样,可通过两个第一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第一升降支架、第一平移机构、下模板和各顶料杆一起上升或者下降一定距离;可通过两个第一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下模板向前或者向后平移一定距离。

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上述下模板升降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一导向套和多个第一导向柱,各第一导向套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升降支架上,第一导向柱与第一导向套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一导向柱处在第一导向套中;各第一导向柱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相平行。这样,可通过各第一导向套和各第一导向柱之间的配合,使第一升降支架、第一平移机构、下模板和各顶料杆的升降更加平稳。

优选方案中,上述压料边框升降机构包括左右并排的两个第二升降油缸,各第二升降油缸的缸体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且为上下走向,各第二升降油缸的活塞杆均与所述压料边框连接。这样,可通过两个第二升降油缸活塞杆的伸缩来驱动压料边框上升或者下降,以实现对上模板上的各模切纸板的边料压紧或者松开。更优选方案中,上述压料边框升降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二导向套和多个第二导向柱,各第二导向套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第二导向柱与第二导向套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导向柱处在第二导向套中;各第二导向柱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且与所述第二升降油缸相平行。这样,可通过各第二导向套和各第二导向柱之间的配合,使压料边框的升降更加平稳。

优选方案中,上述上顶片升降机构包括多个上顶片升降气缸,上顶片升降气缸与所述上顶片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上顶片升降气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上顶片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并与上顶片连接。这样,可通过各上顶片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对应的上顶片上升或者下降,以实现对上模板上模切纸板中各印制品单元压紧或者松开。

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推料部件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推料杆,所述输送台上设有两个可供推料杆自前至后通过的输送通道。

优选方案中,上述推料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平移支架、第二平移机构、第二升降支架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平移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第二平移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平移支架连接,第二升降机构设于第二平移支架上,第二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升降支架连接,所述推料部件安装在第二升降支架上。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第二平移机构包括螺杆驱动装置、螺杆、平移螺母、两个平移导轨和两个平移滑块,螺杆驱动装置和两个平移导轨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螺杆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并且为前后走向,螺杆与螺杆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两个平移导轨均为前后走向并且左右并排,平移螺母和两平移滑块均设于所述第二平移支架上,平移螺母与螺杆相啮合,两个平移滑块与两个平移导轨一一对应,平移滑块与平移导轨滑动配合。工作时,螺杆驱动装置驱动螺杆转动,带动平移螺母、第二平移支架和各平移滑块向前或者向后平移。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上述螺杆驱动装置包括平移电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环状链条,平移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主动链轮安装在平移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动链轮安装在所述螺杆上,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共同将环状链条张紧。

上述第二平移机构也可包括平移电机,平移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齿条齿轮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或链传动机构来驱动第二平移支架向前或者向后平移。

更优选方案中,上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升降气缸和两个压缩弹簧,两个第二升降气缸左右并排安装在所述第二平移支架上,所述第二升降支架上设有两个上下走向的导向孔,两个导向孔与两个第二升降气缸一一对应,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处在导向孔中;每个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均安装有一上螺母和一下螺母,上螺母、下螺母分别处在导向孔的上方、下方;两个压缩弹簧与两个第二升降气缸一一对应,压缩弹簧套接在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压缩弹簧的上端与第二升降支架接触,压缩弹簧的下端与下螺母接触。这样,可通过两个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第二升降支架和推料部件上升或者下降一定距离。当边料清除机构在对模切纸板中最后一行印制品进行边料清除时,各推料杆到达最靠近上模板的位置并恰好处在压料边框的下行路径上;在压料边框升降机构驱动压料边框下降的过程中,压料边框与各推料杆接触后并推动各推料杆和第二升降支架一起下降,直至压料边框将各模切纸板的边料完全压住。其中,两个压缩弹簧可共同对第二升降支架施加一定的作用力,确保在压料过程中各推料杆能够与压料边框保持紧密接触,从而确保对上模板上的各模切纸板进行准确定位。

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上述第二升降机构还包括两个升降滑轨和两个升降滑块,两升降滑轨均安装在所述第二升降支架上并且左右并排,各升降滑轨均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相平行;两升降滑块与两升降滑轨一一对应,升降滑块安装在升降滑轨上并且与升降滑轨滑动配合,各升降滑块均与所述第二平移支架连接。这样,通过各升降滑轨和各升降滑块之间的配合,可使第二升降支架的升降更加平稳。

另一种优选方案中,上述推料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平移支架、第二平移机构、第二升降支架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第二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升降支架连接,第二平移机构设于第二升降支架上,第二平移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平移支架连接,所述推料部件与第二平移支架连接。

优选方案中,上述边料输送带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辊、从动辊和环形皮带,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主动辊和从动辊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主动辊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主动辊和从动辊共同将环形皮带张紧,环形皮带具有自前至后移动的前行段以及自后至前移动的回行段,环形皮带的回行段处在其前行段的下方。

优选方案中,上述输送台上设有前限位板和侧限位板,前限位板处在输送台的前端上,侧限位板处在前限位板的左侧或右侧。当将一叠模切纸板放置在输送台的前端上时,可使各模切纸板的前边沿顶住前限位板,各模切纸板的侧边沿顶住侧限位板,这样可实现对输送台上的模切纸板进行精准定位,以确保将模切纸板准确地输送至边料清除机构的上模板上。通常,上述前限位板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节,侧限位板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节,例如采用螺栓与螺母之间的配合来调节,以适应不同尺寸模切纸板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清废装置通过输送台、边料输送带、推料部件和推料驱动机构之间的配合,能够自动完成模切纸板的送料、边料清除以及边料的收集,并且确保输送的连续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边料清除机构通过上模板、压料边框、压料边框升降机构、上顶片升降机构、下模板、下模板升降机构、多个上顶片和多个顶料杆组之间的配合,能够一次性完成多张模切纸板的边料清除,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结构模切纸板的边料清除;而通过对各组顶料杆的调整就能够适应不同结构的纸板的边料清除,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另外制作下顶片,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各组顶料杆的调整相当容易,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自动上料的清废装置中推料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自动上料的清废装置中边料清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边料清除机构中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这种自动上料的清废装置包括机架1、边料清除机构2、输送台3、边料输送带4、推料部件5以及能够驱动推料部件5作平移和升降动作的推料驱动机构6,输送台3、边料输送带4和推料驱动机构6均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输送台3、边料输送带4分别设置在边料清除机构2的前后两侧;推料部件5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推料杆51,各推料杆51均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推料驱动机构6的动力输出端上,输送台3上设有两个可供推料杆51自前至后通过的输送通道31。

在本实施例中,边料输送带4包括驱动电机(图中未画出)、主动辊41、从动辊42和环形皮带43,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1上,主动辊41和从动辊42可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主动辊41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主动辊41和从动辊42共同将环形皮带43张紧,环形皮带43具有自前至后移动的前行段431以及自后至前移动的回行段432,环形皮带43的回行段432处在其前行段431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台3上设有前限位板32和侧限位板33,前限位板32处在输送台3的前端上;侧限位板33处在前限位板32的右侧。

参考图3,推料驱动机构6包括第二平移机架61、第二平移机构62、第二升降支架63和第二升降机构64,第二平移机构62设于机架1上,第二平移机构62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平移机架61连接,第二升降机构64设于第二平移机架61上,第二升降机构64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升降支架63连接,各推料杆51均安装在第二升降支架63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平移机构62包括螺杆驱动装置(图中未画出)、螺杆621、平移螺母622、两个平移导轨623和两个平移滑块624,螺杆驱动装置和两个平移导轨623均安装在机架1上,螺杆621可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为前后走向,螺杆621与螺杆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本实施例中,螺杆驱动装置包括平移电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环状链条,平移电机安装在机架上,主动链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动链轮安装在螺杆上,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共同将环状链条张紧。两个平移导轨623均为前后走向并且左右并排,平移螺母622和两平移滑块624均设于第二平移机架61上,平移螺母622与螺杆621相啮合,两个平移滑块624与两个平移导轨623一一对应,平移滑块624与平移导轨623滑动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机构64包括两个第二升降气缸641、两个升降滑轨642、两个升降滑块643和两个压缩弹簧644,两个第二升降气缸641安装在第二平移机架61上并且左右并排,两升降滑轨642均安装在第二升降支架63上并且左右并排,各升降滑轨642均与第二升降气缸641相平行;两升降滑块643与两升降滑轨642一一对应,升降滑块643安装在升降滑轨642上并且与升降滑轨642滑动配合,各升降滑块643均与第二平移机架61连接;第二升降支架63上设有两个上下走向的导向孔631,两个导向孔631与两个第二升降气缸641一一对应,第二升降气缸641的活塞杆处在导向孔631中;每个第二升降气缸641的活塞杆上均安装有一上螺母645和一下螺母646,上螺母645和下螺母646分别处在导向孔631的上方、下方,两个压缩弹簧644与两个第二升降气缸641一一对应,压缩弹簧644套接在第二升降气缸641的活塞杆上,压缩弹簧644的上端与第二升降支架63接触,压缩弹簧644的下端与下螺母646接触。

参考图4、图5,边料清除机构2包括上模板22、压料边框23、压料边框升降机构24、上顶片升降机构25和多个上顶片26,上模板22、压料边框升降机构24和上顶片升降机构25均安装在机架1上,压料边框23设于上模板22的正上方,压料边框23安装在压料边框升降机构24的动力输出端上;各上顶片26均安装在上顶片升降机构25的动力输出端上,各上顶片26均处在上模板22的正上方并处在压料边框23的内侧;边料清除机构2还包括下模板27、下模板升降机构28、多个顶料杆组29、第一升降支架210和第一平移机构211,下模板27设于上模板22的正下方,下模板升降机构28安装在机架1上,下模板27通过第一升降支架210、第一平移机构211安装在下模板升降机构28的动力输出端上,其中,第一升降支架210安装在下模板升降机构28的动力输出端上,第一平移机构211安装在第一升降支架210上,下模板27安装在第一平移机构211的动力输出端上;上模板22上设有按矩阵排列的多个上通孔221,下模板27上设有多个限位孔271和多个安装孔272,限位孔271与上通孔22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限位孔271处在上通孔221的正下方;安装孔272与限位孔27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安装孔272处在限位孔271的前方并且与限位孔271连通,且安装孔272和限位孔271均为盲孔,安装孔272的孔径比限位孔271的孔径大,安装孔272的深度小于限位孔271的深度;顶料杆组29与上顶片26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个顶料杆组29包括多个上下走向的顶料杆291,各顶料杆291下端安装在下模板27上相应的限位孔271中。每个顶料杆组29中顶料杆291的数量及安装位置与模切纸板的结构(即模切纸板中各印制品单元所处的位置、形状及大小)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板升降机构28包括左右并排的两个第一升降油缸281,各第一升降油缸281的缸体均安装在机架1上,各第一升降油缸281的活塞杆均朝上并与升降支架210连接;第一平移机构211包括左右并排的两个第一平移气缸2111,各第一平移气缸2111的缸体均安装在第一升降支架210上并且沿前后方向设置,各第一平移气缸2111的活塞杆均与下模板2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压料边框升降机构24包括左右并排的两个第二升降油缸241,各第二升降油缸241的缸体均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为上下走向,各第二升降油缸241的活塞杆均与压料边框2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顶片升降机构25包括多个上顶片升降气缸251,上顶片升降气缸251与上顶片26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上顶片升降气缸251的缸体安装在机架1上,上顶片升降气缸251的活塞杆朝下并与上顶片26连接。

下面简述一下本清废装置的工作原理:

工作时,将一叠模切纸板放置在输送台3的前端上后,两个第二升降气缸641驱动第二升降支架63和两推料杆51一起上升,使推料杆51上端的位置高于该叠模切纸板,随后螺杆驱动装置驱动螺杆621转动,带动平移螺母622、第二平移机架61、第二升降机构64、第二升降支架63和各推料杆51一起自前至后移动,通过各推料杆51推动该叠模切纸板在输送台3上自前至后移动。当该叠模切纸板到达边料清除机构2的上模板22上时,推料杆51停止动作,两个第二升降油缸241驱动压料边框23下降,将上模板22上各模切纸板的边料完全压住;各上顶片升降气缸251驱动对应的上顶片26一起下降,将各模切纸板上对应的印制品单元组压住;随后,两个第一升降油缸281驱动第一升降支架210、第一平移机构211、下模板27和各顶料杆291一起上升(此时各顶料杆291从上模板22上对应的上通孔221穿过),通过各顶料杆291顶住各印制品单元并推动各印制品单元组和各上顶片26一起上升,将各个印制品单元与边料之间通过细小的齿状块撕裂,使各个印制品单元与边料分离开来,并使分离出来的边料停留在上模板22上(在此过程中可将下一叠模切纸板放置在输送台的前端上)。完成对模切纸板的边料清除后,两个第二升降气缸641驱动第二升降支架63和两推料杆51一起下降,使推料杆51上端的位置低于输送台3的上表面,随后螺杆驱动装置驱动螺杆621反转,带动平移螺母622、第二平移机架61、第二升降机构64、第二升降支架63和各推料杆51一起自后至前移动复位,随后两个第二升降气缸641驱动第二升降支架63和各推料杆51一起上升,随后螺杆驱动装置驱动螺杆621转动,带动平移螺母622、第二平移机架61、第二升降机构64、第二升降支架63和各推料杆51一起自前至后移动,通过各推料杆51推送下一叠模切纸板自前至后移动,与上模板22上的边料发生接触后并将边料推送至边料输送带4上,由边料输送带4完成对边料的收集。

当需要对其他结构的模切纸板进行边料清除时,只要根据模切纸板的具体结构(即模切纸板中各印制品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形状大小),在相应位置上布置与印制品单元形状相匹配的顶料杆组29,即是在与各印制品单元位置相应的限位孔271中安装顶料杆291,使每个顶料杆组29中顶料杆291的数量和安装位置与模切纸板中各印制品单元的位置及形状大小相匹配。安装各顶料杆291时,两个第一平移气缸2111驱动下模板27向后平移,使下模板27上的安装孔272处在上通孔221的正下方;将各顶料杆291从上模板22上对应的上通孔221穿过,并使各顶料杆291的下端进入下模板27对应的安装孔272中(由于安装孔272的孔径比限位孔271的孔径大,可确保顶料杆291的下端能够顺利进入到安装孔272中);随后两个第一平移气缸2111驱动下模板27向前平移,直至下模板27上的各限位孔271处在上模板22上对应的上通孔221正下方;由于上模板22的位置固定不变,因此各顶料杆291与下模板27发生相对移动,顶料杆291下端从安装孔272朝向限位孔271移动直至落在限位孔271中。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