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圈抓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5034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套圈抓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加工装置,尤其是一种自动上下料的套圈抓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轴承生产工艺中,内外套圈的沟道在经砂轮磨削后,还需要进行油石超精研磨,才能进行装配。现有超精研磨一般采用端面超精机和滚棒超精机二种机器。端面超精机虽然能实现自动化,但结构复杂,设备投入高,且更改型号和维修难度大,工装费用大,尤其是很难适用于特微型轴承套圈,因此一般适用于较大规格型号且很少需要翻改的轴承生产中。因此在轴承生产行业中还普遍采用设备投入少,更改型号和维修方便,工装费用低的滚棒超精机,尤其是特微型轴承生产领域,目前只能采用滚棒超精机。
[0003]滚棒超精机的超精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二支滚棒、设于二支滚棒之间等分排列的数个油石摆杆组以及与油石摆杆组相连并使其抬起或弹簧压下的操纵杆以及驱使二滚棒旋转的滚棒电机和驱使油石摆杆左右摆动的摆杆电机。滚棒超精机是这样实现轴承套圈沟道超精研磨的:操作人员一手操作操纵杆,使油石摆杆抬起,另一只手拿或拨套圈放入超精工位,使设于摆杆上的油石正对套圈沟道,然后松开摆杆操纵杆,油石受弹簧弹力作用下压至套圈沟道上,然后继续下一工位操作,直至所有工位均放置套圈,启动滚棒电机和摆杆电机,开始超精。超精结束后,摆杆和滚棒停止,再如前述逐个工位操作,用待超套圈取代已超套圈,重复超精动作。由于超精工艺时间较短,所以,一个操作人员最多只能操作二台滚棒超精机。这种人工手动上下料超精存在以下缺点:
[0004]1、自动化程度低,需要员工数量较多,超精效率较低,超精成本高;
[0005]2、操作人员工作时只能站立或坐着转动,双手无法停息,长时间作业劳动强度极大,容易生产疲劳甚至损害身体;
[0006]3、由于操作人员作业时必须不断接触工位,因此机床无法设置防护,以至超精油在滚棒和套圈的旋转中四处溅飞,工作环境较差。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轴承套圈超精使用手动上料下料的方式容易出现漏超精影响轴承质量的缺陷,提供一种套圈抓取装置,采用机械手抓取的方式来自动上料和下料,确保每一轴承套圈都经过超精加工,降低超精成本。
[0008]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现有的轴承套圈超精上下料使用人工方式、人工效率低、超精质量不可控的缺陷,提供一种套圈抓取装置,采用机械手抓取上下料,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且能实现一人多机,提高人工生产效率。
[0009]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圈抓取装置,包括机械手抓取机构及驱动机械手抓取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机械手抓取机构包括伸缩缸及与伸缩缸相连接的成对机械抓手,每一对机械手均包括左抓手和右抓手,左抓手和右抓手分别连接伸缩缸的两个伸缩端,伸缩缸与升降机构相连接,升降机构直接驱动伸缩缸升降并带动机械抓手升降。左抓手和右抓手在伸缩缸的驱动下可以相互靠近或者分开,靠近可以抓住套圈,分开可以放下套圈;每一对机械手抓取一个套圈,实现自动上料和下料,确保每一轴承套圈都经过超精加工,降低超精成本;实现自动化,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且能实现一人多机,提高人工生产效率;升降机构与伸缩缸相连,省去了其他部件,连接更加方便,同时也使得布置更加简单,并留出更多的空间,方便布置和保养维修。
[0010]作为优选,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板及活动板,固定板上固定升降缸,升降缸的伸缩杆与活动板相固定,伸缩缸与活动板相固定并随活动板升降。
[0011]作为优选,固定板两端固定有导向套,导向套内插入有导向杆,导向杆的端部与活动板相固定。
[0012]作为优选,活动板上的表面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与伸缩缸的缸体相固定。
[0013]作为优选,活动板的侧边设置有卡口,升降缸的伸缩杆的端部设置有卡套,卡套的截面呈工字形,卡套卡入到卡口内。
[0014]作为优选,机械手抓取机构还包括两移动杆,两移动杆分别连接成对机械手中同一侧的左抓手或者右抓手,移动杆与伸缩缸相连。左抓手和右抓手通过移动杆与伸缩缸相连,使得一个伸缩缸可以驱动多对机械手同时操作,提高效率。
[0015]作为优选,伸缩缸采用手指气缸,手指气缸的两手指爪分别连接两移动杆,两移动杆上下布置,连接下方移动杆的手指爪穿过上方的移动杆。
[0016]作为优选,机械手的左抓手和右抓手下端设置有相对的抓钩,即左抓手下端设置有朝向右抓手的抓钩,右抓手下端设置有朝向左抓手的抓钩。
[0017]作为优选,左抓手的下端抓钩所在部位的厚度小于上端连接部位的厚度,右抓手下端抓钩所在部位的厚度小于上端连接部位的厚度。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左抓手和右抓手在伸缩缸的驱动下可以相互靠近或者分开,靠近可以抓住套圈,分开可以放下套圈;每一对机械手抓取一个套圈,实现自动上料和下料,确保每一轴承套圈都经过超精加工,降低超精成本;实现自动化,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且能实现一人多机,提高人工生产效率;升降机构与伸缩缸相连,省去了其他部件,连接更加方便,同时也使得布置更加简单,并留出更多的空间,方便布置和保养维修。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侧视图;
[0021]图中:1、升降缸,2、导向杆,3、导向套,4、固定板,5、连接块,6、活动板,7、手指气缸,8、右抓手,9、抓钩,10、左抓手,11、下移动杆,12、上移动杆,13、卡套,14、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3]实施例:一种套圈抓取装置(参见图1图2),,包括机械手抓取机构及驱动机械手抓取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
[0024]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板4及活动板6,固定板处于活动板上方且相互平行,固定板的中间部位固定升降缸1,升降缸的活塞杆穿过固定板与活动板相固定,固定板的两端固定有导向套3,导向套内插入有导向杆2,导向杆的端部穿过固定板与活动板相固定。活动板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开口的卡口 14,升降缸的活塞杆端固定有卡套,卡套的截面呈工字形,卡套卡入到卡口内。
[0025]活动板与机械手抓取机构相连接。机械手抓取机构包括伸缩缸,本实施例中的伸缩缸采用手指气缸7,手指气缸连接有两移动杆,两移动杆上下布置,处于上方的为上移动杆12,处于下方的为下移动杆11。上移动杆与手指气缸的其中一个手指爪相固定,上移动杆对应手指气缸另一个手指爪的部位设置有通孔,该手指爪转过通孔与下移动杆相固定。上移动杆上固定有左抓手10,下移动杆上固定有右抓手8,一个左抓手和一个右抓手合成一对机械手,因此同一对的机械手的两抓手相互对应。本实施例中,两移动杆总固定两对机械手。左抓手下端设置有朝向右抓手的抓钩9,右抓手下端设置有朝向左抓手的抓钩。左抓手的下端抓钩所在部位的厚度小于上端连接部位的厚度,右抓手下端抓钩所在部位的厚度小于上端连接部位的厚度。
[0026]升降缸的活塞杆伸缩,活塞杆通过卡套带动活动板升降,活动板带动手指气缸升降,手指气缸带动机械手升降,同时手指气缸还驱动机械手的左抓手和右抓手合拢与分开。同一对机械手的左抓手和右抓手相互靠近抓取套圈,相互分开则放下套圈。
[0027]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主权项】
1.一种套圈抓取装置,包括机械手抓取机构及驱动机械手抓取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机械手抓取机构包括伸缩缸及与伸缩缸相连接的成对机械抓手,每一对机械手均包括左抓手和右抓手,左抓手和右抓手分别连接伸缩缸的两个伸缩端,伸缩缸与升降机构相连接,升降机构直接驱动伸缩缸升降并带动机械抓手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圈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包括固定板及活动板,固定板上固定升降缸,升降缸的伸缩杆与活动板相固定,伸缩缸与活动板相固定并随活动板升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圈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两端固定有导向套,导向套内插入有导向杆,导向杆的端部与活动板相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圈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板上的表面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与伸缩缸的缸体相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套圈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板的侧边设置有卡口,升降缸的伸缩杆的端部设置有卡套,卡套的截面呈工字形,卡套卡入到卡口内。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套圈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械手抓取机构还包括两移动杆,两移动杆分别连接成对机械手中同一侧的左抓手或者右抓手,移动杆与伸缩缸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圈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伸缩缸采用手指气缸,手指气缸的两手指爪分别连接两移动杆,两移动杆上下布置,连接下方移动杆的手指爪穿过上方的移动杆。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套圈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械手的左抓手和右抓手下端设置有相对的抓钩,即左抓手下端设置有朝向右抓手的抓钩,右抓手下端设置有朝向左抓手的抓钩。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套圈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左抓手的下端抓钩所在部位的厚度小于上端连接部位的厚度,右抓手下端抓钩所在部位的厚度小于上端连接部位的厚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圈抓取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轴承套圈超精使用手动上料下料的方式容易出现漏超精影响轴承质量的缺陷,包括机械手抓取机构及驱动机械手抓取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机械手抓取机构包括伸缩缸及与伸缩缸相连接的成对机械抓手,每一对机械手均包括左抓手和右抓手,左抓手和右抓手分别连接伸缩缸的两个伸缩端,伸缩缸与升降机构相连接,升降机构直接驱动伸缩缸升降并带动机械抓手升降。左抓手和右抓手在伸缩缸的驱动下可以相互靠近或者分开,靠近可以抓住套圈,分开可以放下套圈;每一对机械手抓取一个套圈,实现自动上料和下料,确保每一轴承套圈都经过超精加工,降低超精成本。
【IPC分类】B24B35/00, B25J9/08, B24B41/00
【公开号】CN204819512
【申请号】CN201520511056
【发明人】张惠邦
【申请人】寧波莊宏億軸承有限公司, 张惠邦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