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输送装置、介质输送装置以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225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板面8a。
[0023]在打印机壳体2的内部,从装填于卷纸收纳部6的卷纸9引出的长条的记录纸P (介质)沿着单点划线所表示的介质输送路10,经由打印头7在介质上进行打印的打印位置A,而被朝向在打印机壳体2的前表面2a开口的排纸口 4输送,并从排纸口 4被排出。介质输送路10具备:第一路径部分10a,其从卷纸收纳部6向打印机后方Y2侧而朝斜上方延伸;第二路径部分10b,其从第一路径部分1a的上端向打印机前方Yl转换方向而缓慢下降直至到达压板面8a为止;以及第三路径部分10c,其从压板面8a的打印机后方Y2侧的端部向打印机前方Yl侧水平延伸。打印位置A设于第三路径部分1c的中途位置。
[0024]打印头7是行式喷墨头,具备第一喷头71a、第二喷头71b、第三喷头71c、以及第4喷头71d这四个喷头。这四个喷头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为细长形状,沿打印机前后方向Y以一定间隔配置排列。在各喷头的墨水喷嘴面,以遍及记录纸P的最大宽度以上的长度的方式形成有排出墨水液滴的墨水喷嘴列。打印头7搭载于滑架11。
[0025]在滑架11的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两侧,平行配置有一对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延伸的滑架引导轴14。滑架11被这一对滑架引导轴14支承为能够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移动的状态。在滑架11的打印机前方Yl侧配置有滑架移动机构15。滑架移动机构15使滑架11沿着一对滑架引导轴14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往返移动。
[0026]滑架11在图1中虚线表示的压板对置位置IlA与图1中双点划线表示的待机位置IlB之间移动。当滑架11位于压板对置位置IlA时,如图2所示,搭载于滑架11的打印头7与压板单元8对置。另一方面,当滑架11位于待机位置IlB时,搭载于滑架11的打印头7不与压板单元8对置。在待机位置IlB的下方配置有喷头维护单元16,当滑架11移动至待机位置IlB时,打印头7与喷头维护单元16对置。
[0027]如图2所示,在打印头7与压板单元8之间配置有压板上部单元20。压板上部单元20将三个球体保持为能够转动。使滑架11以及压板单元8从上方以及下方与这三个球体抵接,从而将打印头7与压板单元8之间的隙间(压板间隙)保持为预先设定的恒定的距离。此外,也可以构成为省略压板上部单元20、并通过其他的压板间隙调整机构将压板间隙维持为恒定的尺寸。在设置压板上部单元20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压板上部单元20搭载星形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星形轮来按压沿着压板面8a输送的记录纸P的上浮。
[0028]在卷纸收纳部6配置有用于安装卷纸9的翻滚轴31。翻滚轴31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延伸,并通过在打印机壳体2的底部附近配置的介质供给马达31a的驱动力来旋转。卷纸9在翻滚轴31上被安装为不能相对旋转,若翻滚轴31旋转,则记录纸P陆续从卷纸9向介质输送路10的第一路径部分1a被抽出。
[0029]在介质输送路10,在从第一路径部分1a向第二路径部分1b转换方向的弯曲状路径部分配置有向记录纸P施加反张力的张力杆32。在张力杆32的前端形成有圆弧状外周面,且记录纸P搭挂于此处。张力杆32安装为能够绕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延伸的转动中心轴32a旋转,并被弹簧部件(未图示)向打印机后方Y2推压。
[0030]在张力杆32的打印机前方Yl配置有纸张引导器33,并通过纸张引导器33来规定介质输送路10的第二路径部分10b。纸张引导器33是朝向打印机前方Yl缓慢下降的形状,并从张力杆32朝向压板面8a引导记录纸P。在压板单元8搭载有沿着压板面8a输送记录纸P的带输送机构18 (带输送装置)。如后所述,压板面8a由带输送机构18的输送带81的水平带部分81a构成。
[0031](带输送机构)
[0032]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纸输送机构18的说明图,图3(a)是带输送机构18的侧视图,而图3(b)则是表示输送带81的平面配置的说明图。如图2、图3(a)所示,带输送机构18具备:作为配置于第三路径部分1c下侧的环形带的输送带81、带驱动辊82a和引导辊82b?82d、以及使带驱动辊82a旋转的输送马达83。如图3 (b)所示,带输送机构18具备多条(在本方式中为三条)输送带81。三条输送带81平行挂设于带驱动辊82a以及引导辊82b?82d。通过驱动输送马达83使带驱动辊82a旋转,来使三条输送带81沿经由带驱动辊82a以及引导辊82b?82d的带路径移动。引导辊82b?82d被支承为旋转自如,从而通过沿着带路径移动的三条输送带81而从动旋转。
[0033]输送带81的、挂设于引导辊82b、82c之间的部分,成为沿着第三路径部分1c水平延伸的水平带部分81a。压板面8a由沿打印机前后方向Y平行延伸的三条水平带部分81a构成。在水平带部分81a的输送方向(即,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上游端以及下游端,从压板单元8的上方按压有夹送辊17a、17b。带输送机构18将记录纸P夹于夹送辊17a、17b与水平带部分81a之间输送。
[0034]在带输送机构18中,带驱动辊82a以及引导辊82b、82c位于闭合的环绕路径、即、带路径的内侧,并与输送带81的里面接触。另一方面,引导辊82d(第一引导辊)位于带路径的外侧,并与输送带81的表面接触。输送带81的表面在水平带部分81a与打印头7对置。另外,输送带81与夹送辊17a、17b在输送带81的表面与夹送辊17a、17b的外周面之间夹入记录纸P。即,与引导辊82d的外周面接触的输送带81的表面是输送记录纸P的输送面。
[0035]引导辊82d在规定水平带部分81a的上游端的引导辊82c、和被配置于相比引导辊82c靠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下侧且靠打印机前方Yl侧的位置的带驱动辊82a之间,与输送带81的表面(输送面)接触。该引导辊82d配置在相比连接带驱动辊82a和引导辊82c的旋转中心的线路靠上侧的位置。因此,带驱动辊82a与引导辊82c之间的带路径在挂设于引导辊82d的位置,从带路径的外侧观察呈凹形弯曲。输送带81的表面(输送面)在挂设于引导辊82d的位置弯曲为凹形,从而使输送带81在与带路径的弯曲角度对应的角度范围内,以与引导辊82d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缠绕于引导辊82d。
[0036]在引导辊82d的旋转轴82e上安装有编码器84以及惯性部件85A。另外,在输送马达83的输出轴83a上安装有惯性部件85B。编码器84是旋转编码器,根据编码器84的信号检测旋转轴82e的旋转量、旋转速度。引导辊82d的外周面与输送带81的表面接触,从而随着输送带81从动旋转。因此,通过编码器84,能够直接测量与记录纸P接触的输送带81的表面(输送面)的移动量以及移动速度。
[0037]惯性部件85A是在与旋转轴82e —体地旋转时使惯性力矩增大的部件,例如,能够使用安装于旋转轴82e的端部的规定重量的圆板部件。惯性部件85B可以是一个部件,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另外,惯性部件85B是在与输送马达83的输出轴83a—体地旋转时使惯性力矩增大的部件,其具体的构成与惯性部件85A相同。
[0038](控制系统)
[0039]图4是表示打印机I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打印机I的控制系统以具备CPU的控制部40为中心而构成。在控制部40的输入侧连接有将计算机等外部机器与打印机I连接为能够通信的通信部41、带输送机构18的编码器84、在介质输送路10的纸张检测位置检测记录纸P的纸张检测器(图示省略)、以及检测张力杆32的转动角度的编码器(图示省略)等。另外,在控制部40的输出侧连接有打印头7、滑架移动机构15、喷头维护单元16、介质供给马达31a、以及输送马达83等。
[0040]如图2所示,将记录纸P从被装填于卷纸收纳部6的卷纸9,沿着介质输送路10的第一路径部分1a引出,搭挂于张力杆32并弯曲,将其引出的部分设置为沿着第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