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微结构光扩散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2906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材料加工及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微结构光扩散板。



背景技术:

光扩散板又称匀光板,扩光板,具有高光扩散性、高透光率和能够很好地遮挡光源等特征,是LED照明和平板显示领域重要的零部件。光扩散板能够起到遮光的作用,能够阻挡光的通过,一般情况下,光扩散板的光扩散性越好,透光率越低。

通常,扩散板包括扩散粒子层以及设置于扩散粒子层上方的折射结构,二者叠加形成单层扩散板,目前的扩散板多为单层扩散板,扩散粒子层与折射结构层的母料大都相同,且折射结构多为V型凹槽、U型凸槽等单一形状,采用该种扩散板只完成一次扩散,并未将光线进行多层次的扩散,造成光线经扩散板扩散后,视角过小,同时影响光线投射的效果。同时,单一的折射结构的透光率较低、匀光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折射结构多样化、匀光效果好的光扩散板,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微结构光扩散板,包括至少两层扩散基层;所述扩散基层由扩散粒子层、缓冲层以及微结构层构成;所述扩散粒子层、缓冲层以及微结构层通过热压成型连接;所述扩散粒子层为PS层,所述微结构层为PC层,所述缓冲层为POE层;所述扩散基层的微结构互不相同。

PS材料具有密度小、透光率高的优势,PC材料则具有阻燃性能好、耐冲击买疲劳性能好的优势,将这两种材料相结合,能够在保证扩散板光学性能的同时提高整体的机械性能及阻燃性能;由于PS材料与PC材料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因此设置缓冲层,能够防止受热后扩散粒子层与微结构层连接处发生脱离。

进一步的,包括两层扩散基层,分别为扩散基层一和扩散基层二;所述扩散基层一包括扩散粒子层一、缓冲层一与微结构层一;所述扩散基层二包括扩散粒子层二、缓冲层二与微结构层二;其中微结构层一为紧密排布的半椭球形凸点结构;微结构层二为大三棱柱与小三棱柱交错排布的结构,所述大三棱柱的顶端与相邻两列凸点的连接处位置对应。

这两种微结构的结合能够改善单一的折射方式,提高扩散效果及相对雾度。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基层一的相邻两列凸点之间设置有荧光标记一,所述扩散基层二的大三棱柱顶端设置有荧光标记二。在生产过程中将扩散基层一与扩散基层二复合时只需用紫外灯照射即可使得荧光标记显现,即可作为复合压制的基准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改变了传统扩散板粒子层与微结构层一体成型的结构,采用多层复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扩散板的光分散性能,并通过设置缓冲层防止扩散粒子层与微结构层之间因膨胀系数不同等原因发生脱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扩散粒子层一,12、缓冲层一,13、微结构层一,14、荧光标记一,21、扩散粒子层二,22、缓冲层二,23、微结构层二,24、荧光标记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层微结构光扩散板,包括两层扩散基层;所述扩散基层由扩散粒子层、缓冲层以及微结构层构成;所述扩散粒子层、缓冲层以及微结构层通过热压成型连接;所述扩散粒子层为PS层,所述微结构层为PC层,所述缓冲层为POE层。

所述两层扩散基层分别为扩散基层一和扩散基层二;所述扩散基层一包括扩散粒子层一11、缓冲层一12与微结构层一13;所述扩散基层二包括扩散粒子层二21、缓冲层二22与微结构层二23;其中微结构层一13为紧密排布的半椭球形凸点结构;微结构层二23为大三棱柱与小三棱柱交错排布的结构,所述大三棱柱的顶端与相邻两列凸点的连接处位置对应。这两种微结构的结合能够改善单一的折射方式,提高扩散效果及相对雾度。

所述扩散基层一的相邻两列凸点之间设置有荧光标记一14,所述扩散基层二的大三棱柱顶端设置有荧光标记二24。在生产过程中将扩散基层一与扩散基层二复合时只需用紫外灯照射即可使得荧光标记显现,即可作为复合压制的基准线。

PS材料具有密度小、透光率高的优势,PC材料则具有阻燃性能好、耐冲击买疲劳性能好的优势,将这两种材料相结合,能够在保证扩散板光学性能的同时提高整体的机械性能及阻燃性能;由于PS材料与PC材料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因此设置缓冲层,能够防止受热后扩散粒子层与微结构层连接处发生脱离。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