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光纤配线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075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高密度光纤配线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线箱领域,具体涉及高密度光纤配线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钎配线箱结构复杂,内部只有一个卷绕器,然后把内部的引线通过颜色区分,分别与光钎接头对接,对接过程中难免有失误,造成颜色对接错误,造成废品。

另外现有的配线箱上的光钎接头都是依次正向单排排列,或者是倾斜一定的角度单排排列,两两之间的间距过大,造成利用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高密度光纤配线箱,来解决现有的配线箱的光钎接头之间间隔大,利用率低下,内部采用颜色区分对接,容易造成失误,对接区分十分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高密度光纤配线箱,包括配线箱壳体,所述的配线箱壳体内设置有卷绕盘,所述的卷绕盘内设置有三个立柱,所述的立柱上设置有可旋转的压板,所述的卷绕盘内还设置有左出线区、右出线区和下出线区,所述的卷绕盘的下方设置有分线盘,所述的分线盘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的凹槽上还设置有挡板,所述的挡板上设置有多个光敏灯,所述的配线箱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光钎接头装置,所述的光钎接头装置上设置有导线器。改变原本的单出线模式,利用分线盘进行分线,分线过程中利用光敏灯自动检测,减少失误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光钎接头装置包括安装框,所述的安装框内设置有四个喇叭形的光钎接头。原本的一个工位变成了四个工位,大大的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的紧密,配线箱的效率大大提高。

作为优选,四个光钎接头的中心设置有导线器,所述的导线器包括倾斜的导向杆和位于导向杆中间的分离杆。自动分开引线,节约人力,能够使得四根引线自动分离,靠近对接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出线区、右出线区和下出线区内都设置有导向凸起块。导向凸起块限位,放置多区域引线交叉,导致内部混乱。

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分线盘,分线盘上设置有光敏灯,只有放置引线后光敏灯熄灭,减少失误和漏放,同时改变原有的单排光钎接头,变为四字形光钎接头装置,光纤分布更加密集,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卷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钎接头装置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高密度光纤配线箱,包括配线箱壳体1,所述的配线箱壳体1内设置有卷绕盘2,所述的卷绕盘2内设置有三个立柱,所述的立柱上设置有可旋转的压板24,所述的卷绕盘2内还设置有左出线区22、右出线区21和下出线区23,所述的卷绕盘2的下方设置有分线盘3,所述的分线盘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的凹槽上还设置有挡板,所述的挡板上设置有多个光敏灯31,所述的配线箱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光钎接头装置,所述的光钎接头装置上设置有导线器,所述的光钎接头装置包括安装框4,所述的安装框4内设置有四个喇叭形的光钎接头41,四个光钎接头41的中心设置有导线器,所述的导线器包括倾斜的导向杆5和位于导向杆5中间的分离杆51,所述的左出线区22、右出线区21和下出线区23内都设置有导向凸起块。

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把三个线盘分别套设至三个立柱内,然后根据线圈的大小,自动旋转下放压板24,使得压板24压紧线盘。

然后分别拨开线盘的端部,露出内部的多根引线,分别从左出线区22、右出线区21和下出线区23出线,由于所述的左出线区22、右出线区21和下出线区23内都设置有导向凸起块,因此引线排列整齐,出线区域不会出现交叉。

引线进入至分线盘3内,每四根引线对应一个凹槽,穿入至凹槽和挡板中间的型腔内,挡板上的光敏灯31由于放入引线后接收不到信号,电源关闭,光敏灯31的灯熄灭,完成自动检验的功能。

把所有的凹槽内穿设好四根引线后,把引线继续向前拉到达安装框4的尾部,需要把引线与光钎接头41进行对接,本实施例中为焊接,首先四根引线通过分离杆51进行分离,在通过导向杆5进行四边导向,使得四根引线分别朝着四个光钎接头41位置靠近,然后完成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