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机的微型光圈旋转式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7347发布日期:2018-07-07 08:1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片式光圈,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手机的微型光圈旋转式调节器。



背景技术: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原本作为通讯工具使用的手机也被赋予了更多地娱乐性能,手机的拍照效果往往是众多玩家最关注的一个方面。而且手机并不仅仅是一个拍照工具。它最主要的用途是打电话和发短信,因此我们平时都会随身携带手机。在便利性上,手机明显要高于相机。

不过手机与相机相比,还是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即手机摄像头无光圈调节器。

光与影是摄影的灵魂,因此对光线的选择从来都是十分重要的。而手机的摄像头相对简陋,光圈大小无法调节。而光圈在控制光影方面的功能无可替代。目前,手机用的光圈只有一个圆孔的固定光圈,而专业相机一般采用虹膜型光圈(属于叶片式光圈),虹膜型光圈是由多个相互重叠的弧形金属片组成。叶片的离合能够改变中心孔径的大小,但是该光圈使用金属片制作,这种光圈体积大,也比较厚,能耗高。手机作为便携的掌上设备,对整体体积、厚度、功耗都有严格要求。因此,叶片式光圈不适合手机,手机只能使用固定光圈。但是,固定光圈的大小不可调,有局限性,因此,在景深调节、夜景拍摄、长曝光等方面都满足不了拍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手机上的光圈常采用固定光圈,在景深拍摄、夜景拍摄时无法调节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手机的微型光圈旋转式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手机的微型光圈旋转式调节器,其组成包括底座、外筒、内筒、筒状遮光膜、蜗杆和电机,所述底座上设有圆环座,外筒的下端设置在圆环座中,内筒设置在外筒内,内筒与外筒同轴设置,内筒与底座固接,筒状遮光膜设置在外筒与内筒之间的上端,筒状遮光膜的下部为弹性遮光薄膜,筒状遮光膜的上部为非弹性遮光薄膜,弹性遮光薄膜的下端与内筒上端固连,非弹性遮光薄膜的上端与外筒上端固连,外筒的外表面设有外齿,外齿与蜗杆啮合,蜗杆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固装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将本实用新型用于手机上,光圈大小可控可调,解决了景深拍摄、夜景拍摄时无法调节的问题。

二、本实用新型的体积比叶片式光圈小,对摄像模块的厚度影响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可靠,没有复杂的叶片需要控制。

三、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因此能耗低,所以驱动电机的能耗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手机的微型光圈旋转式调节器整体结构主剖视图(图中标号7为摄像模块);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筒状遮光膜4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筒状遮光膜4在松弛状态下,弹性遮光薄膜长度L1与非弹性遮光薄膜长度L2的比例为1:1,此时调节器处于最大光圈状态;

图5是筒状遮光膜4在在完全拉伸状态下,弹性遮光薄膜长度L1与非弹性遮光薄膜长度L2的比例为2:1,此时调节器处于最小光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底座1、外筒2、内筒3、筒状遮光膜4、蜗杆5和电机6,底座1上设有圆环座1-1,外筒2的下端设置在圆环座1-1中,外筒2在圆环座1-1中可以转动,内筒3设置在外筒2内,内筒3与外筒2同轴设置,内筒3与底座1固接,筒状遮光膜4设置在外筒2与内筒3之间的上端,筒状遮光膜4的下部为弹性遮光薄膜4-1,筒状遮光膜4的上部为非弹性遮光薄膜4-2,弹性遮光薄膜4-1的下端与内筒3上端固连,非弹性遮光薄膜4-2的上端与外筒2上端固连,外筒2的外表面设有外齿2-1,外齿2-1与蜗杆5啮合,蜗杆5与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电机6固装在底座1上。电机6为微型步进电机,该电机为市售产品,其型号为ZWBMD003003。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内筒3的高度小于外筒2的高度。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外筒2和内筒3均为圆形。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小光圈的调节:手机中央处理器根据图像传感器接收信号,自动选择最合适的光圈值,并将相应控制命令发送给电机6,电机6正转,电机6驱动蜗杆5,蜗杆5驱动外筒2转动,外筒2逆时针旋转,内筒3保持固定,弹性遮光薄膜4-1被拉长,形成小光圈,如图5所示。

大光圈的调节:手机中央处理器根据图像传感器接收信号,自动选择最合适的光圈值,并将相应控制命令发送给电机6,电机6反转,电机6驱动蜗杆5,蜗杆5驱动外筒2转动,外筒2顺时针旋转,内筒3保持固定,弹性遮光薄膜4-1收缩,形成大光圈,如图4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