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贴合装置、显示面板制造装置及显示面板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3603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性片24例如可包含软质树脂。作为软质树脂,例如可使用发泡树脂。发泡树脂 在内部形成有许多空孔,且在该空孔中内含气体,因此弹性高。进而,形成在发泡树脂的内 部的空孔理想的是独立孔。独立孔是一个一个经闭塞而独立的孔。另一方面,将一个空孔 与其他空孔连接而连续者称为连续孔。当空孔为连续孔时,所内含的气体容易脱离,也难以 维持弹性。若空孔为独立孔,则所内含的气体难以脱离,可长时间维持稳定的弹性。作为形 成有独立孔的发泡树脂,例如可使用发泡硅。除此以外,作为软质树脂,例如也可以使用腈 橡胶(nitrilerubber)、氟橡胶(fiuororubber)、氨基甲酸酯(urethane)橡胶等树脂橡胶 或硅凝胶等树脂凝胶。
[0091] 再者,未必需要发泡树脂的所有空孔均为独立孔,只要大概80%以上为独立孔,则 也可以存在连续孔。另外,也可以在弹性片24的表背面上不存在孔,而仅在内部存在孔。另 外,也可以在表背面上形成连续孔,在内部形成独立孔。在该情况下,只要内部的空孔的大 概80%以上为独立孔即可。
[0092] 弹性片24是以变成与形成在液晶面板Sl的表面上的粘合层Rl相似的形状且大 致相同的大小的方式来決定。具体而言,弹性片24的上表面,即与液晶面板SI接触的面具 有与粘合层Rl的附着在液晶面板Sl之侧的面相似的形状且大致相同的大小。再者,优选 与下侧板22接触的弹性片24的下表面也为与上表面相似的形状且大致相同的大小,即为 与粘合层Rl相似的形状且大致相同的大小。弹性片24的厚度可与粘合层Rl相同,但也可 以不同。当将液晶面板Sl载置在下侧板22上时,以从上面来看,形成在液晶面板Sl的表 面上的粘合层Rl与配置在下侧板22上的弹性片24大概重叠的方式,进行液晶面板Sl的 对位。
[0093] 使用图4(A)~图4(B)对该弹性片24在贴合时如何发挥作用进行说明。如图4(A) 所示,若上侧板23下降,并经由两面板而按压下侧板22,则产生从下侧板22按压上侧板23 的反作用力。此处,由于弹性片24介于下侧板22与液晶面板Sl之间,因此反作用力经由 弹性片24而从液晶面板Sl传送至粘合层R1。粘合层Rl受到按压力而伸展。如图4(B)所 示,粘合层Rl的外缘部的凸起也被压碎,而到达面板外缘。弹性片24也同样地受到按压力, 并通过弹性而伸展。
[0094] 此处,对基板贴合装置20不具备弹性片24,而将液晶面板Sl直接载置在下侧板 22上时可能产生的事态进行说明。如图5(A)所示,当在液晶面板Sl中有起伏或弯曲且其 表面为不均匀的状态时,在下侧板22与液晶面板Sl之间产生少许的间隙。因该间隙,而在 粘合层Rl中存在下侧板22的按压力未均匀地传送至粘合层Rl中的可能性。尤其,当如所 述般将狭缝式涂布机用于粘合剂R的涂布时,有时在粘合层Rl的外缘部产生凸起,进而在 其内侧产生凹陷部分。若无法使该凸起充分地伸展,则如图5(B)所示,存在凸起的内侧的 凹陷部分残留的可能性。尤其,当在涂布粘合剂后、贴合前进行了暂时硬化时,由于粘合剂 难以伸展,因此其影响变得显著。
[0095] 如上所述,由于对腔室21内部进行减压,因此空气进入至基板之间的情况不多, 但若如所述般不使粘合层Rl完全伸展而残留凹陷部分,则有时形成气泡状的间隙(真空 泡)。再者,若此种真空泡的大部分被从贴合部2中搬出而恢复成大气压,则由大气压压碎 而消失,但也存在因粘合剂的状态、特别是表面形状而未被全部压碎而残留者。
[0096] 另一方面,当在大气下进行了贴合时,粘合层Rl未完全伸展而残留的凹陷部分中 当然存在空气,进而,由于该空气具有排斥力,因此产生气泡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在 本实施形态中,将所述气泡状的间隙即真空泡或气泡一并表达成空隙。
[0097] 另一方面,当存在弹性片24时,如图6(A)所示,弹性片24挠曲并顺应起伏或弯 曲,因此下侧板22的按压力被均匀地传送至粘合层Rl整个面上。如图6(B)所示,粘合层 Rl的外缘部充分地伸展,包含内侧的凹陷部分在内被弄平而变得均匀。由此,空隙的产生减 少。
[0098] 进而,如上所述,弹性片24为与粘合层Rl相似的形状且大致相同的大小,并以从 上面来看粘合层Rl与弹性片24大概重叠的方式对液晶面板Sl进行对位。由此,仅液晶面 板Sl的形成有粘合层Rl的部分得到按压,其他部分不会受到多余的力。或者,也可以避免 形成有粘合层Rl的部分中的一部分未被充分地按压这一情况。作为结果,可防止粘合层Rl 未充分地伸展、或伸展受到阻碍这一事态。
[0099] 此处,作为比较例,使用图7及图8对弹性片24大于粘合层Rl的情况、及弹性片 24小于粘合层Rl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事态进行说明。
[0100] 如图7所示,当弹性片24大于粘合层Rl时,液晶面板SI的未形成有粘合层Rl的 边缘的部分由弹性片24多余地往上压。由此,液晶面板Sl的边缘的部分弯曲,将粘合层Rl朝内侧压的力起作用。由此,存在粘合层Rl朝面板外缘方向的伸展受到阻碍、外缘部的凸 起未被充分地压碎、凹陷部分残留、并产生空隙的可能性。
[0101] 如图8所示,当弹性片24小于粘合层Rl时,在粘合层Rl中产生未由弹性片24按 压的部分。尤其,若粘合层Rl的外缘部未得到按压,则存在外缘部的凸起未被压碎、其内侧 的凹陷部分也残留、并产生空隙的可能性。
[0102] 如以上所述般,在弹性片24大于粘合层Rl的情况及弹性片24小于粘合层Rl的 情况的任一情况下,粘合层Rl均未充分地伸展,从而产生空隙的可能性均提高。另一方面, 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弹性片24为与粘合层Rl相似的形状且大致相同的大小,因此粘合层 Rl经由弹性片24而无遗漏地得到按压、且未形成有粘合层Rl的面板部分不会受到多余的 力。由此,粘合层Rl伸展至面板外缘为止,可整齐地压碎外缘部的凸起或凹陷,因此空隙的 产生减少。
[0103] 再者,虽然根据本实施形态的目的而理所当然地导出,但所谓"相似的形状且大致 相同的大小",是指粘合层Rl与弹性片24的形状及大小可相同,但无需完全相同。即便粘 合层Rl与弹性片24的形状及大小存在些许的差异,如图7及图8所示般,只要是不引起如 下现象的程度,即液晶面板Sl的未形成有粘合层Rl的部分受到多余的力而产生空隙、或因 在粘合层Rl中存在未被按压的部分而产生空隙的现象,则也包含在"相似的形状且大致相 同的大小"中。
[0104] 再者,对应于基板的形状及大小,形成在其表面的粘合层Rl的形状及大小也变 化。因此,可将弹性片24设为可对应于基板的种类来更换。例如,可准备基材,利用双面胶 等而贴附在基材上,并设为相对于板,可连同基材一起装卸。或者,可以每逢更换而直接贴 附在下侧板22上。
[0105] 弹性片24优选至少可利用阿斯卡(Asker)C硬度计测定硬度者。更优选可将弹性 片的硬度设为15以上、85以下。其原因在于:若弹性片24过于柔软,则伸展过度,从而如图 7所示,存在弹性片24大于粘合层R1,粘合层Rl的伸展受到阻碍的可能性。另外,也存在 如下的可能性:因弹性片24的材料,而导致已伸展的弹性片24在基板侧露出并贴附,在解 除按压后剥下粘合层Rl的一部分,结果产生空隙。进而,弹性片24因按压而被极度压碎, 并失去弹性。相反地,若弹性片24的硬度过高,则存在不再顺应液晶面板Sl的起伏或弯曲 的可能性。进而,为了使弹性片24变成难以受到经时变化的影响者,可将弹性片24的硬度 设为35。
[0106] 再者,当使用粘着膜作为粘合材料时,难以认为会如使用粘合剂R的情况般在粘 合层Rl中产生凸起。但是,若在液晶面板Sl中产生起伏或弯曲而为不均匀的状态,则有可 能在粘着膜与液晶面板Sl之间产生空隙。因此,通过与粘合剂R的情况同样地使用弹性片 24,而可减少空隙的产生。
[0107] 将液晶面板Sl与保护面板S2贴合而形成的积层面板SlO通过未图示的拾取元件 而从贴合部2中搬出,并由搬送部4搬送,而被搬入至硬化部3中。
[0108] (硬化部)
[0109] 如图9(A)~图9(B)所示,硬化部3具备对在涂布部1中经暂时硬化的粘合层Rl 进行正式硬化的硬化装置30。硬化装置30具备载置有积层面板SlO的平台31、及配置在 平台31上的UV照射单元33。UV照射单元33包含可发出紫外线(ultraviolet,UV)的1 个或多个UV灯或者LED等。UV照射单元33的照射强度是以可照射使在涂布部1中经暂时 硬化的粘合层Rl完全硬化所需的紫外线的方式进行调节。当然,使不伴有暂时硬化的粘合 层完全硬化的情况也同样如此。
[0110] 再者,当使用粘着膜作为粘合材料时,不需要硬化部3。另外,显示面板制造装置可 在涂布部1、贴合部2及硬化部3的前后或其中间进行其他步骤。因此,显示面板制造装置 例如可具备:在涂布部1的前段或贴合部2的前段拍摄基板的外观来进行对位的对位部、或 对已完成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