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8561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搭载于例如带摄像机的便携设备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以手机为代表的便携设备中普遍搭载有摄像机机构。并且,作为在该小型的便携设备中搭载的摄像机机构的主要部件的透镜驱动装置,除了小型化的要求变高,高精度地驱动透镜体这一要求也变得更高。作为应当满足这两个要求的透镜驱动装置,已知有将用于驱动透镜架的磁电路设置在透镜架的四周的装置。
[0003]作为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在专利文献I (现有例)中,提出了如图13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900。图13是对现有例的透镜驱动装置900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0004]图13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900构成为,具备:埋设金属板部件的基底部件901、能够保持未图示的透镜体的透镜保持体903、卷绕有金属线材的线圈904、4个磁铁905、配置在透镜保持体903的下方(图13所示的Z2侧)的下侧板簧(弹性部件)906、配置在透镜保持体903的上方(图13所示的Zl侧)的上侧板簧(弹性部件)907、由金属板材构成的磁轭908及形成为环状的隔板部件909。
[0005]并且,在组装透镜驱动装置900时,基底部件901与磁轭908被一体化,在其收纳空间,收纳有透镜保持体903、线圈904及4个磁铁905等。此时,基底部件901与透镜保持体903以能够抵接的方式对置,并且透镜保持体903与磁轭908以能够抵接的方式对置。
[0006]另外,透镜驱动装置900将未图示的透镜体保持于透镜保持体903,并被装配在安装有未图示的摄像元件的基板上,针对摄像元件,在光轴方向(图13所示的Z方向)上驱动被保持于透镜体的透镜,能够调整焦点距离。此时,由配置在磁轭908的四角的4个磁铁905、线圈904及磁轭908形成磁电路,通过对线圈904通电而产生的电磁力,使透镜保持体903沿光轴方向移动。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79634号公报
[0010]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1]然而,一般认为,由于振动等,基底部件901与透镜保持体903 (透镜保持部件)的对置面相接触,由于该接触的反复,相互的接触面(对置面)磨损。并且,由于相互的接触面的磨损,接触面彼此贴紧而发生真空吸附,基底部件901与透镜保持体903可能会吸附。在发生该吸附时,需要为了解决该吸附而例如使较大的电流流过线圈904等、增大流过线圈904的电流量。另外,在发生该吸附时,存在相应于对线圈904的通电量,还对恰当地使透镜保持体903向光轴方向移动产生障碍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1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基底部件与透镜保持部件不易吸附的透镜驱动装置。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4]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实用新型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基底部件;透镜保持部件,配置在该基底部件的上方,并且能够保持透镜体;壳体,用于收纳该透镜保持部件;施力部件,以所述透镜保持部件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透镜保持部件;以及移动机构,构成为至少具有磁铁及线圈,并使所述透镜保持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底部件上设置有承受部,并且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下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承受部抵接的第I抵接部,在所述承受部与所述第I抵接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凹状的第I槽部。
[0015]由此,本实用新型的透镜驱动装置,即使由于透镜保持部件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反复而承受部与第I抵接部的接触反复,相互的接触面磨损,第I槽部也会残存。因此,相互的接触面间在抵接时不易成为真空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相互的接触面彼此的真空吸附的产生。由此,能够防止基底部件与透镜保持部件吸附。
[0016]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基底部件具备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主体部、及至少一部分在该主体部的上表面露出而设置且由比所述合成树脂材料柔软的材料形成的弹性体,在所述弹性体形成有所述承受部。
[0017]由此,即使透镜保持部件的第I抵接部由于振动等与承受部反复抵接,也能够降低抵接时的抵接声。另一方面,即使是容易真空吸附的弹性体,也能够通过在承受部和第I抵接部中至少一方形成的第I槽部来防止真空吸附。
[0018]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I槽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承受部及所述第I抵接部。
[0019]由此,承受部与第I抵接部的接触反复,由此即使相互的接触面磨损,第I槽部残存的概率也变高。因此,能够长时间防止基底部件与透镜保持部件吸附。
[0020]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部及所述第I抵接部设置有多个。
[0021]由此,平衡良好地进行基底部件与透镜保持部件的抵接,均匀地进行相互的接触面的磨损。因此,相互的接触面间在抵接时更不易成为真空状态,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基底部件与透镜保持部件吸附。
[0022]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上部对置的上板部,在所述透镜保持部件的上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上板部的下表面抵接的第2抵接部,在该第2抵接部形成有凹状的第2槽部。
[0023]由此,即使由于透镜保持部件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反复而第2抵接部与壳体的上板部的下表面的接触反复,相互的接触面磨损,第2槽部也会残存。因此,相互的接触面间在抵接时不易成为真空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相互的接触面彼此的真空吸附的产生。由此,能够防止透镜保持部件与壳体吸附。
[0024]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2抵接部设置有多个。
[0025]由此,平衡良好地进行透镜保持部件与壳体的抵接,均匀地进行相互的接触面的磨损。因此,相互的接触面间在抵接时更不易成为真空状态,能够可靠地防止透镜保持部件与壳体吸附。
[0026]实用新型的效果
[0027]本实用新型的透镜驱动装置,即使由于透镜保持部件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反复而承受部与第I抵接部的接触反复,相互的接触面磨损,第I槽部也会残存。因此,相互的接触面间在抵接时不易成为真空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相互的接触面彼此的真空吸附的产生。由此,能够防止基底部件与透镜保持部件吸附。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2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30]图3A及图3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说明的图,图3A是从Zl侧观察图2的俯视图,图3B是从Y2侧观察图2的主视图。
[0031]图4A及图4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说明的图,图4A是省略了图2所示的壳体的立体图,图4B是进一步省略了图4A所示的隔板部件的立体图。
[0032]图5A及图5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说明的图,图5A是从Z2侧观察图2的仰视图,图5B是省略了图5A所示的基底部件的仰视图。
[0033]图6A及图6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说明的图,图6A是图3A所示的V — V线处的剖视图,图6B是图3A所示的VI — VI线处的剖视图。
[0034]图7A及图7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保持部件进行说明的图,图7A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7B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下方立体图。
[0035]图8A?图8D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保持部件进行说明的图,图8A是图7A所示的P部分的放大图,图8B是图7A所示的Q部分的放大图,图8C是图7B所示的R部分的放大图,图8D是图7B所示的S部分的放大图。
[0036]图9A及图9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施力部件进行说明的图,图9A是从Zl侧观察图1所示的上侧板簧的俯视图,图9B是从Zl侧观察图1所示的下侧板簧的俯视图。
[0037]图1OA及图1O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施力部件及基底部件进行说明的图,图1OA是基底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1OB是对在图1OA的基底部件上载置有下侧板簧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上方立体图。
[0038]图11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底部件进行说明的图,是图1OA所示的基底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0039]图12A及图12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基底部件进行说明的图,图12A是图1OA所示的T部分的放大图,图12B是图1OA所示的U部分的放大图。
[0040]图13是对现有例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0041]符号说明
[0042]2 透镜保持部件
[0043]52 第I抵接部
[0044]52r 第 I 槽部
[0045]62 第2抵接部
[0046]62r第 2 槽部
[0047]4壳体
[0048]4B上板部
[0049]5移动机构
[0050]15磁铁
[0051]55线圈
[0052]6施力部件
[0053]8基底部件
[0054]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