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81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显示器,具体是关于离子体显示面板的。
背景技术
一般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划分为隔层的放电信元(cell)内形成荧光体 层,同时,形成多个电极(Electrode),通过如上所述的电极,向放电信元(ce 11)提供驱动信号。那么,放电信元(cell)内,由于提供的驱动信号而产生放 电。其中,在放电信元(cell)内部,由驱动信号进行放电时,放电信元(cel 1)内填充的放电气体产生真空紫外线(Vacuum Ultraviolet rays),如上所述 的真空紫外线使放电信元(cell)内形成的荧光体发光,产生可视光。由于如 上所述的可视光,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画面中显示图像,但是,其驱动效率 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驱动效率已改善的等离子体显示 面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含并排排列多个第1 电极与第2电极的正面基板;排列与第1电极及第2电极交叉的第3电极 的背面基板;及在正面基板与背面基板间,划分放电信元(cell)的隔层。并 且第1电极及第2电极位于放电信元(cell)内,在定位期间,向位于有效 领域(Active area)中的多个第1电极,在不同时刻(timing)提供扫描信号, 并在定位期间以后的维持期间,向第1电极与第2电极提供维持信号,并且 提供给第1电极的维持信号,与提供给第2电极的维持信号将重迭(Overla p)。
又,第1电极与第2电极分别包含透明电极与汇流电极,透明电极是条 状类型(stripe type)。
又,排列在放电信元(cell)内的,第1电极的末端到第2电极的末端 间的间距,比划分一个放电信元(cell)的,相邻的隔层的顶部末端间的间距宽。
又,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宽度是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的 2.5倍以上,6倍以下。
又,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宽度是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的2. 8倍以上,4.1倍以下。
又,汇流电极位于透明电极上方,透明电极的末端与汇流电极间的最短间 距,是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宽度的0.03倍以上,0.2倍以下。
又,汇流电极位于透明电极上方,透明电极的末端与汇流电极间的最短间 距,是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宽度的0.06倍以上,0.1倍以下。
又,第1电极与第2电极,以第1电极,第1电极,第2电极,第 2电极的顺序排列。
又,向第1电极提供第1维持信号后,向第2电极提供第2维持信号, 并且在向第1电极提供第3维持信号后,向第2电极提供第4维持信号; 第1维持信号与第2维持信号,在第1期间重迭(Overlap),第3维持信 号与第4维持信号,在与第1期间长度不同的第2期间重迭(Overlap)。
又,维持信号,包含电压上升期间,电压维持期间,电压下降期间, 并且,维持信号中至少一个维持信号的电压上升期间的长度,与其他维持信号 的电压上升期间的长度不同。
又,维持信号的脉冲幅是5.6//s以下。
如上面的说明,本发明中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具有以下效果在放电信元 (cell)内,使第1电极与第2电极距离隔层一定距离,且并排;同时,使 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透明电极,呈条状(Stripe Type),并且使提供给第 1电极的维持信号,与提供给第2电极的维持信号重迭(Overlap),从而,即 使在不同时刻(timing)向多个第1电极提供扫描信号,亦可以提高驱动余量 及驱动效率。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说明的 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显示图像灰阶 的图像帧(Image Frame)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3是包含在图像帧(Image Frame)中的子域(subfield)中,本发明的
一个实施例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工作实例示意图。
图4是对向多个第1电极,在分别不同的时刻(timing)提供扫描信号的 方法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b是对向多个第1电极,在分别不同的时刻(timing)提供
扫描信号的原因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6是对第1电极与第2电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7是对透明电极呈条状(Stripe Type)的原因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8是对以第1电极,第1电极,第2电极,第2电极的顺序排列
的原因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9a至图9b是对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的
示意图。
图10a至图10b是对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及透明电极的末
端与汇流电极间的间距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的示意图。
图11是对维持信号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2是对维持信号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3是对维持信号的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4是对维持信号的第4实施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5是对维持信号的第5实施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6是对维持信号的第6实施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示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201 : 203 : 205 : 212 : 214 : 212a
正面基板 第2电极 保护层
荧光体层 :第2隔层
202 :第1电极 204 :上部电介质层 211 :背面基板 213 :第3电极 215 :下部电介质层 212b :第1隔层
具体实施例
下面,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说明的 示意图。
参考图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并列排放第1 电极(202, Y)与第2电极(203, Z)的正面基板(201);及其上面与第1电 极(202)及第2电极(203)相交叉地排列第3电极(213, X)的背面基板(21 1)结合而形成。
第1电极202与第2电极203分别包含透明电极(202a, 203a)与汇流 电极(202b, 203b)。
透明电极(202a, 203a)可以包含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 ITO)等 透明材质。
汇流电极(202b, 203b)可以包含如银(Ag)等,导电性强的金属材质。 对应如上所述的,第1电极202及第2电极203,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正面基板201与第1电极202间,及正面基板201与第2电极2 03间,可以排列黑层(206, 207)。
更具体讲,第1电极202的透明电极202a与汇流电极202b间将排列第
206号的黑层,第2电极203的透明电极203a与汇流电极203b间将排列第
207号的黑层。
其中,黑层(206, 207)具有比第1电极202及第2电极203的颜色还 要暗的颜色,例如实际上具有黑色。如上所述的,黑层(206, 207)可以包 含钌(Ru)。
如上所述的,黑层(106, 107)防止外部的入射光线被第1电极202与 第2电极203反射。
形成第1电极(202, Y)与第2电极(203, Z)的正面基板201的上方, 可以排列覆盖第1电极(202, Y)与第2电极(203, Z)的电介质层,例如, 可以排列上部电介质层204。 如上所述的,上部电介质层204限制第1电极(202, Y)及第2电极(203, Z)的放电电流,并且可以在第1电极(202, Y)与第2电极(203, Z)间进行 绝缘。
如上所述的,上部电介质层204上,为了更加易于放电,还可以排列保护 层205。如上所述的保护层205可以包含二次电子释放系数高的材质,例如, 氧化镁(MgO)材质。
一方面,背面基板211上排列电极,例如,第3电极(213, X),排列如 上所述的第3电极(213, X)的背面基板211上还可以排列覆盖第3电极(21 3, X)的电介质层,例如,下部电介质层215。如上所述的,下部电介质层2 15可以绝缘第3电极(213, X)。
如上所述的下部电介质层215的上方可以排列放电空间,g卩,划分放电 信元(cell)的条状(Stripe Type),井状(Well Type),三角形状(Delta Typ e),蜂窝状等的隔层112。由此,正面基板201的一侧与背面基板211间可 以具备红色(Red : R),绿色(Green : G),蓝色(Blue : B)放电信元(cell)等。
又,红色(R),绿色(G),蓝色(B)放电信元(cell)以外,还可以具备白色 (White : W)或黄色(Yellow : Y)放电信元(cell)。
一方面,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红色(R),绿色(G) 及蓝色(B)放电信元(cell)的宽度实际上可以相等,但红色(R),绿色(G) 及蓝色(B)放电信元(cell)中,至少一个的宽度可以与其他放电信元(cell) 的宽度不同。
例如,红色(R)放电信元(cell)的宽度最小,绿色(G)及蓝色(B)放电 信元(cell)的宽度可以比红色(R)放电信元(cell)的宽度大。
其中,绿色(G)放电信元(cell)的宽度实际上可以与蓝色(B)放电信元 (cell)的宽度相等或不等。
如上所述的情况下,放电信元(cell)内排列的,下述荧光体层214的宽度 也将与放电信元(cell)的宽度一同进行变更。例如,蓝色(B)放电信元(cel 1)中排列的蓝色(B)荧光体层的宽度比红色(R)放电信元(cell)内排列的红 色(R)荧光体层的宽度宽,同时,绿色(G)放电信元(cell)中排列的绿色(G) 荧光体层的宽度比红色(R)放电信元(cell)内排列的红色(R)荧光体层的宽 度宽。
那么,显示的图像的色温的特性也将提高。
同时,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不仅是图1中图示的 隔层212结构,其^i多种形状的隔层也可以。例如,隔层212包含第1隔层
212b与第2隔层212a,其中,第1隔层212b的高度与第2隔层212a的高 度不同的差等型隔层结构,第1隔层212b或第2隔层212a中,至少一个上 形成可以用作排气管道的通道(Channel)的管道型隔层结构,第1隔层212b 或第2隔层(212a)中,至少一个以上中形成槽(Hollow)的槽型隔层结构等。
其中,差等型隔层结构,其第1隔层212b或第2隔层212a中,第1 隔层212b的高度可能比第2隔层212a的高度低,同时,是管道型隔层结构 时,第1隔层212b中可以排列通道(Channel)。
同时,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对红色(R),绿色(G) 及蓝色(B)放电信元(cell)分别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进行了图示及说明, 然,以其他形状排列亦可以。例如,红色(R),绿色(G)及蓝色(B)放电信元 (cell)以三角形形状排列的三角形(Delta)排列亦可以。又,放电信元(cel 1)的形状也不限于四边形,五角形,六角形等多种多边形亦可以。
又,上述图1仅图示了在背面基板211上形成隔层212的情况,但隔层 212可以排列在正面基板201或背面基板211中,至少某一个上。
其中,由隔层212划分的放电信元cell内可以填充一定的放电气体。
同时,由隔层212划分的放电信元(cell)内可以排列在定位放电时,释 放可视光的荧光体层214。例如,可以排列红色(Red : R),绿色(Green : G), 蓝色(Blue : B)荧光体层。
又,除红色(R),绿色(G),蓝色(B)荧光体以外,还可以排列白色(White : W)及/或黄色(Yellow : Y)荧光体层。
又,红色(R),绿色(G)及蓝色(B)放电信元(cell)中,至少某一个的放 电信元(cell)中的荧光体层114的厚度可以与其他放电信元(cell)不同。例 如,绿色(G)放电信元(cell)的荧光体层,B卩,绿色(G)荧光体层或蓝色(B) 放电信元(cell)中的荧光体层,即,蓝色(B)荧光体层的厚度可以比红色(R) 放电信元(cell)中的荧光体层,即,红色(R)荧光体层的厚度厚。其中,绿 色(G)荧光体层的厚度,实际上可以与蓝色(B)荧光体层的厚度相同或不同。
一方面,上面仅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个 实例,并进行了说明,然,本发明并非受限于上述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例如,上述说明中,仅图示了第204号的上部电介质层及第215号的下部电 介质层,分别为一个层(Layer)的情况,但如上所述的上部电介质层或下部电介质层中, 一个以上可以由多个层组成。
又,背面基板(211)上排列的第3电极213,其宽度或厚度实际上可以恒 定,但放电信元(cell)内部的宽度或厚度,可以与放电信元(cell)外部的宽 度或厚度不同。例如,放电信元(cell)内部的宽度或厚度可以与放电信元(c ell)外部的更宽或更厚。
下面,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显示图像 灰阶的图像帧(Iraage Frame)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参考图2,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为了显示图像 的灰阶(Gray Level)的图像帧(Frame),可以分为发光次数不同的多个子域(s ubfield)。
同时,虽未图示,多个子域(subfield) 中, 一个以上的子域(subfield) 还可以分为初始化放电信元(cell)的复位期间(Reset Period),选择预放电 的放电信元(cell)的定位期间(Address Period)及根据放电次数显示灰阶的 维持期间(Sustain Period)。
例如,若想用256灰阶显示图像,例如, 一个图像帧(Frame),可以如图 2所示,分为8个子域(subfield) (SF1至SF8), 8个子域(subfield) (S Fl至SF8)分别可以分为复位期间,定位期间及维持期间。
一方面,可以调整维持期间提供的维持信号的数量,从而设定相应子域(s ubfield)的灰阶加重值(weight)。即,利用维持期间,可以向各个子域(sub field)负加一定的灰阶加重值"eight)。例如,可以用将第1子域(subfie ld)的灰阶加重值(weight)设定为2°,第2子域(subfield)的灰阶加重值 (weight)设定为21的方法,为了使各子域(subfield)的灰阶加重值(weight) 以2"(仅,n = 0, 1, 2, 3, 4, 5, 6, 7)的比例增加,而决定各子域(subfi eld)的灰阶加重值(weight)。如上所述,在各子域(subfield)中,根据灰 阶加重值(weight)调整维持期间提供给各子域(subfield)的,维持信号的数 量,可以显示多种图像的灰阶。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为了显示图像,例如,为了 显示1秒的图像,使用多个图像帧(Frame)。例如,为了显示1秒的图像, 使用60个图像帧(Frame)。如上所述的情况下, 一个图像帧(Frame)的长度(T) 将是1/60秒,即,16. 67ms 。
上述,图2中,仅对一个图像帧(Frame)由8个子域(subfield)组成的 情况进行了图示及说明,但,与此不同,组成一个图像帧(Frame)的子域(sub field)的数量可以进行多种变更。例如,从第1子域(subfield)至第12 子域(subfield),用12个子域(subfield)组成一个图像帧(Frame),亦可以 用10个子域(subfield)组成一个图像帧(Frame)。
又,上述图2中,子域(subfield)在一个图像帧(Frame)中,按灰阶加 重值(weight)的大小增加的顺序排列,然,与此不同,子域(subfield)亦可 以在一个图像帧(Frame)中,按灰阶加重值(weight)减少的顺序排列,或子域 (subfield)与灰阶加重值(weight)无关地进行排列。
下面,图3是包含在图像帧(Image Frame)中的子域(subfield)中,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工作实例示意图。
参考图3,进行初始化的复位期间的上升沿(Set-Up)期间,第1电极提 供从第1电压(V1)急速上升至第2电压(V2)后,从第2电压(V2)逐渐上 升至第3电压(V3)的上升斜坡(Ramp-Up)信号。其中,第1电极(V1)可以 是接地电压(GND)级别的电压。
如上所述的上升沿期间,由于上升斜坡信号,放电信元(cell)内将产生微 弱的无光放电(Dark Discharge),即,上升沿放电。由于上述上升沿放电,放 电信元(cell)内将积聚一定量的壁电荷(Wall Charge)。
上升沿期间以后的下降沿(Set-Down)期间,在上升斜坡信号以后,将向第 1电极提供与如上所述的上升斜坡信号具有相反极性的下降斜坡(Ra卿-Down) 信号。
其中,下降斜坡信号从上升斜坡信号的顶点(Peak)电压,即,从比第3 电极(V3)低的第4电极(V4)逐渐下降至第5电极(V5)。
随着提供如上所述的下降斜坡信号,放电信元(cell)将生产微弱的清除 放电(Erase Discharge),即,下降沿放电。由于上述下降沿放电,放电信元 (cell)内将均匀的残留可以产生稳定的定位放电的壁电荷。
复位期间以后的定位期间,将向第1电极提供实际上维持下降斜坡信号的 最低电压,即,比第5电极(V5)高的电压,例如,第6电极(V6)的扫描偏 压信。
同时,可以向第1电极提供从扫描偏压信号下降扫描电压(AVy)大小的电压的扫描信号。
一方面,以子域(subfield)为单位,扫描信号(Scan)的宽度可变。艮P, 在至少一个子域(subfield)中,扫描信号的宽度可以与其他子域(subfield) 的扫描信号的宽度不同。例如,时间上位于后面的子域(subfield)中的扫描 信号的宽度可以比位于前面的子域(subfield)中的扫描信号的宽度窄。又, 根据子域(subfield)的排列顺序,扫描信号宽度的降低,可以如2.6//s(微秒), 2. 3邙,2. 1〃s, 1.9yMS等,逐渐降低,或如2.6//s, 2. 3 〃s, 2. 3//s, 2.1 //s...... 1.9/^s, 1.9/"s等。
同时,对排列在面板的有效领域(Active area)上的多个第1电极,在定 位期间的不同的时刻(timing)提供扫描信号。对此,在图4中进行更加详细 的说明。
如上所述,向第1电极提供扫描信号时,与扫描信号对应地,可以向第 3电极提供上升数字电压大小(A Vd)的数字信号。
随着提供如上所述的扫描信号与数字信号,由扫描信号与数字信号间产生 的电压差,与复位期间产生的壁电荷产生的壁电压相加,从而提供数字信号的 放电信元(cell)内将产生定位放电。
其中,定位期间,为了防止第2电极产生的干扰而导致定位放电的不稳 定,可以向第2电极提供维持偏压信号。
其中,维持偏压信号实际上可以维持比维持期间提供维持信号的电压小, 比接地(GND)电压大的维持偏压(Vz)。
此后,显示图像的维持期间,可以向第1电极或第2电极中,至少一个 电极上提供维持信号。例如,可以向第1电极与第2电极交替地提供维持信 号。其中,提供给第1电极的维持信号,与提供给第2电极的维持信号可 能相互重迭(Overlap)。对此,在下面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提供如上所述的维持信号,则由定位放电而选择的放电信元(cell)中,由 于放电信元(cell)内的壁电压与维持信号的维持电压(Vs)相加,而提供维持 信号时,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将产生维持放电,即,指示放电。
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画面中可以显示图像。
下面,图4是对向多个第1电极,在分别不同的时刻(timing)提供扫描 信号的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假设排列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的第1电极的数量共为 n个。g卩,假设第1电极包含Yl第1电极至Yn第1电极。
向如上所述的n个第1电极,在分别不同的时刻(timing)提供扫描信号。 例如,从Yl第1电极至Yn第1电极,按照第1电极的排列顺序,以向 Yl第1电极,在t0时刻(timing)提供扫描信号,向Y2第1电极,在与 t0不同的tl时刻(timing)提供扫描信号的方法,向n个所有第1电极, 分别在不同时刻(timing)提供扫描信号。
我们称如上所述的,对多个第1电极,分别在不同的时刻(timing)提供扫描 信号的方法为单扫描(Single Scan)方式。
一方面,上面仅对排列多个第1电极排列的顺序,依次提供扫描信号的方 法进行了说明,但还可以以与此不同的顺序提供扫描信号。
例如,可以向第奇数个第1电极提供扫描信号后,向第偶数个第1电极提供 扫描信号,或者可以向第3n(n是0以上的正数)个第1电极提供,任何 向第3n+l个第1电极提供扫描信号,又,向第3n+2个第1电极提供扫描 信号。
如上所述,对向多个第1电极,分别在不同时刻(timing)提供扫描信号 的理由,结合附图5a至图5b进行说明如下。
图5a至图5b是对向多个第1电极,在分别不同的时刻(timing)提供 扫描信号的原因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首先,参考图5a,等离子体显示面板(600)包含第1领域(610)与第 2领域(620),同时,第3电极包含第3-1电极(Xa)与第3-2电极(X b)。
g卩,第3电极分为第3-1电极(Xa)与第3-2电极(Xb)。
同时,第1领域(610)中排列从Yl第1电极至Y(2/n)的第1电极, 第2领域(620)中排列从Y((2/n)+l)第1电极至Yn的第1电极。
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向Yl第1电极至Y(2/n)第1电极提供扫描信 号时,可以同时向Y((2/n)+l)第1电极至Yn第1电极提供扫描信号。 例如,向Yl第1电极与Y((2/n)+l)第1电极,实际上在同一时刻(timin g)提供扫描信号,同时,向Y(2/n)第1电极与Yn第1电极,实际上在同 一时刻(timing)提供扫描信号。
我们称如上所述的,向第1领域(610)的第1电极(Yl Y(2/n)),按照
一定的顺序提供扫描信号,与此同时,向第2领域(620)的第1电极(Y((2/ n)+l) Yn),按照一定的顺序提供扫描信号的方式为双扫描(Dual Scan)方式。
如上所述的,图5a中的双扫描(Dual Scan)方式,如下图5b,应具备 向第1领域(610)的第3电极(Xal Xam)提供数字信号的驱动部,例如, 向第1数字驱动部(630)与第2领域(620)的第3电极(Xb广Xbm)提供数 字信号的驱动部,例如,第2数字驱动部(640);同时应具备,向第1领域 (610)的第1电极(Y广Yn/2)提供扫描信号的,例如,向第1扫描驱动部(6 50)与第2领域(620)的第1电极((Y(n/2)+l) Yn)提供扫描信号的驱动部, 例如,第2扫描驱动部(660)。因此,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大小将不必要地 加大,制造成本也将急剧提高。
相反,如图4所示,向第1电极,在不同的时刻(timing)提供扫描信号, 艮卩,使用单扫描方式,则可以仅具备一个驱动部,例如, 一个数字驱动部与一 个扫描驱动部。因此,可以减小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大小,可以使等离子体显 示装置更加小巧(Slim),同时,可以显著地降低制造成本。
下面,图6是对第1电极与第2电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参考图6,第1电极(202)与第2电极(203)排列在放电信元(cell) 内。换句话说,第1电极(202)与第2电极(203)在被隔层划分的放电信 元(cell)内与隔层相距一定距离而并排。
同时,第1电极(202)与第2电极(203)分别包含透明电极(202a, 20 3a)与汇流电极(202b, 203b),其中,透明电极(202a, 203a)是条状类型(st ripe type)
同时,第1电极(202)第2电极(203)以第1电极(202),第1电极 (202),第2电极(203),第2电极(203)的顺序排列。 其中,对第1电极(202)与第2电极(203)的透明电极(202a, 203a)以条 状类型(stripe type)形成的理由,结合附图7进行说明如下。
下面,图7是对透明电极呈条状(Stripe Type)的原因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参考图7,第1电极的透明电极(800)与第2电极的透明电极(810)形 成一定的图案(Pattern)。例如,第1电极的透明电极(800)与第2电极的 透明电极(810)呈'T'字型。
如上所述的情况下,第1电极的透明电极(800)与第2电极的透明电 极(810)为了呈'T'字型,应该对呈'T'字型的部分的领域(820)进行蚀刻 并清除。那么,将减少第1电极的透明电极(800)与第2电极的透明电极(8 10)的总面积,从而提高整体的电阻。
一方面,如上4的情况,向多个第1电极,在分别不同的时刻(timing) 提供扫描信号时,由一个驱动部向所有第1电极提供扫描信号,因此,驱动 部承受的负荷相对较大。因此,如图7的情况,第1电极的透明电极(800) 与第2电极的透明电极(810)呈'T'字型的图案时,由于电阻的增大,驱动 部承受的负荷也增大,从而将降低驱动效率。
同时,如上4的情况,向面板的多个第1电极,在分别不同的时刻(ti mirig)提供扫描信号时,由一个驱动部向所有第1电极提供扫描信号,因此, 提供扫描信号的定位期间的长度也将过长。其中,如图7中的情况,第1 电极的透明电极(800)与第2电极的透明电极(810)呈'T'字型的图案时, 由于第1电极(SOO)的电阻的增加,定位期间向第1电极(SOO)提供的扫描 信号与向第3电极(未图示)提供的数字信号所产生的定位放电的抖动(Jitte r)特性将恶化。即,提供扫描信号的时刻(timing)与产生定位放电的时刻(t iming)间的时间差将过长。那么,驱动时间将严重不足,导致驱动余量(mar gin)的减少,灰阶显示的降低。
相反,如图6的情况,第1电极(202)的透明电极(202a)与第2电极 (203)的透明电极(203a)呈条状类型(stripe type)时,与图7的情况相比, 其电阻相对较小。因此,如上4的情况,向面板的多个第1电极,在分别不 同的时刻(timing)提供扫描信号的方法中,即使一个驱动部向所有第1电极 提供扫描信号,也将降低驱动部所受的负荷,从而防止驱动效率的降低。同时, 可以防止由提供给第1电极(202)的扫描信号与提供给第3电极(未图示) 的数字信号而产生的定位放电的抖动特性的恶化,从而防止驱动时间的过度不 足,防止驱动余量(margin)的降低,同时,防止灰阶显示的降低。
一方面,对第1电极(202)与第2电极(203)以第1电极(202),第1 电极(202)'第2电极(203)'第2电极(203)的顺序排列的理由,结合附图 8进行说明如下。
下面,图8是对以第1电极,第1电极,第2电极,第2电极的顺
序排列的原因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参考图8, (a)中显示了以Y, Z, Y, Z顺序排列的结构,g卩,以第1 电极,第2电极,第1电极,第2电极的顺序排列的结构。 如上所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交替地排列时,驱动时所需的静电容量(C) 值相对较大。
例如,假设向第2电极提供接地(GND)电压,即,0V的电压,向第1 电极提供200V的电压。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在相邻的第1电极与第2电极 间将产生3次的电压变化,从而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总静电容量(C)也具 有相对较大的值。

方面,如上4的情况,向面板的多个第1电极,在分别不同的时刻(t iming)提供扫描信号时,由一个驱动部向所有第1电极提供扫描信号,与此 对应地,向第3电极提供数字信号。
因此,驱动部提供数字信号的, 一个第3电极上排列的放电信元(cell) 的数量,与图5a至图5b的情况相比,相对较多。因此,随着驱动部提供数 字信号而承受的负荷也相对较大。
因此,如上4的情况,向面板的多个第1电极,在分别不同的时刻(tim ing)提供扫描信号时,如图8的(a)所示,具备以第1电极,第2电极, 第1电极,第2电极的顺序排列的结构,则由于相邻的第1电极与第2电 极而产生的静电容量(C)增加,从而驱动时移位电流(Displacement Current) 的发生也增加,驱动部受损的可能性也增加。
相反,(b)中图示了以第1电极,第1电极,第2电极,第2电极的 顺序排列的结构。
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如(a)的情况,向第2电极提供接地(GND)电压, 即,提供0V的电压,若向第1电极提供200V的电压,则相邻的第2电极 间将没有电压变化,因此,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电压变化共发生2次, 从而,随着电压变化而变化的总静电容量(C),与(a)情况相比,具有相对较 小的值。
因此,如上4的情况,即使向面板的多个第1电极,在分别不同的时刻(t irning)提供扫描信号,只要由如(b),以第1电极,第1电极,第2电极, 第2电极的顺序排列的结构,则由于相邻的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电压变化,将降低静电容量(C),从而驱动时,移位电流(Displacement Current)的 发生也将减少,可以防止驱动部的损伤。
下面,图9a至图9b是对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 说明的示意图。
参考图9a至图9b,第1电极(202)与第2电极(203)位于由隔层(2 12)划分的放电信元(cell)内。并且,在由隔层(212)划分的放电信元(ce 11)内,第1电极(202)与第2电极(203)应与隔层(212)相距一定距离(g 2, g3)而排列。
因此,位于由隔层(212)划分的放电信元(cell)内的第1电极(202) 的末端,到第2电极(203)的末端间的间距(g5),比划分一个放电信元(cell) 的,相邻的隔层(212)的上部末端间的间距(g4)大。
如上所述,若第1电极(202)及第2电极(203)与隔层(212)相隔一定 距离(g2, g3)而排列,则第1电极(202)与第2电极(203)间的间距(gl) 将相对减小。
一方面,如上4的情况,向面板的多个第1电极,在分别不同的时刻(t iming)提供扫描信号的情况下,如上面的详细说明,由一个驱动部,向所有第
1电极提供扫描信号,从而导致驱动部承受的负荷的增加,降低驱动效率, 其中,如上所述,第1电极(202)及第2电极(203)与隔层(212)相距一定 距离(g2, g3),因此,第1电极(202)与第2电极(203)间的间距(gl)相对 变窄,因此,第1电极(202)与第2电极(203)间的放电初始电压也降低, 从而可以防止放电效率的降低。
汇流电极(202b, 203b)位于透明电极(202a, 203a)上方,同时,第1 电极(202)的汇流电极(202b)具有第3宽度(W3),第2电极(203)的汇流 电极(203b)具有第4宽度(W4)。其中,第3宽度(W3)与第4宽度(W4) 实际上可以相同或不同。
其中,对于第1电极(202)与第2电极(203)的宽度(W1, W2)与第1 电极(202)与第2电极(203)间的间距(gl)及透明电极(202a, 203a)的末 端与汇流电极(202b, 203b)间的间距(L1, L2),结合附图10a至图10b进 行说明如下。
图10a至图10b是对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及透明电极的末 端与汇流电极间的间距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的示意图。
首先,图10a至图示了表示第1电极的宽度(W1)及第2电极的宽度(W 2)与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gl)的关系的数据。更具体讲,图10 a图示了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宽度(Wl, W2)与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 的间距(gl)的比例为2.0至6.5时,艮卩,Wl, W2为gl的2.0倍以上, 6.5倍以下时,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电阻及驱动时,图像的亮度值。
上述图10a中,X指电阻高或图像亮度低而不良的情况,〇指良好的情 况,◎指非常良好的情况。
参考图10a,第1电极的宽度(W1)与第2电极的宽度(W2)为第1电 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gl)的2.0倍以上,2.3倍以下时,第1电极与第 2电极的宽度(Wl, W2)过于狭窄,因此,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电阻值将 过度增加,因此,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电阻是不良。
同时,如上所述的情况下,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gl)将过宽, 因此,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放电初始电压也将过高,导致驱动效率的下 降。
相反,第1电极的宽度(W1)与第2电极的宽度(W2)为第1电极与第 2电极间的间距(gl)的2.5倍时,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宽度(Wl, W2), 与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gl)相比,较为适中。因此,第1电极与 第2电极的电容值为良好。
同时,第1电极的宽度(W1)与第2电极的宽度(W2)为第1电极与第 2电极间的间距(gl)的2.8倍以上时,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宽度(W1, W2),与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gl)相比,充分地宽。因此,第1 电极与第2电极的电容值也相对较小,因此非常良好。
一方面,对于亮度而言,第1电极的宽度(W1)与第2电极的宽度(W2) 为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gl)的2.0倍以上,4.1以下时,第1 电极与第2电极的宽度(W1, W2),与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gl)充 分地大,因此,驱动时可以充分地利用正电柱(Positive Column)领域,因此, 可以知道,图像的亮度非常良好。
同时,第1电极的宽度(W1)与第2电极的宽度(W2)为第1电极与第 2电极间的间距(gl)的4.4倍以上,6.0倍以下时,第1电极与第2电
极的宽度(W1, W2),与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gl)相比,较为适中, 在驱动时可以适当的利用正电柱(Positive Column)领域,因此,图像的亮度 良好。
相反,第1电极的宽度(W1)与第2电极的宽度(W2)为第1电极与第 2电极间的间距(gl)的6.2倍以上时,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宽度(Wl, W2),与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gl)相比,过于狭窄,因此,驱动时, 难于利用正电柱(Positive Column)领域,因此,图像的亮度不良。
考虑凾此,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宽度(Wl, W2)应是第1电极与第2 电极间的间距(gl)的2.5倍以上,6倍以下,最好是2.8倍以上,4.1 倍以下。
下面,图10b中显示了表明第1电极的宽度(W1)及第2电极的宽度 (W2)与透明电极的末端与汇流电极间的最短间距(L1, L2)的关系的数据。 更具体讲,图10a中显示了表面透明电极的末端与汇流电极间的最短间距(L1, L2)与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宽度(Wl, W2)的比例为0.01至0.24时, 即,Ll, L2为Wl, W2的0.01倍以上,0.24倍以下时,驱动效率与驱动 时显示的图像的亮度的数据。
上述图10b中,X指驱动效率低或图像的亮度低而不良的情况,〇指良 好的情况,◎指非常良好的情况。
参考图10b,透明电极的末端与汇流电极间的最短间距(L1, L2)为第1 电极的宽度(W1)与第2电极的宽度(W2)的0.01倍以上,0.02倍以下时, 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汇流电极间的间距过大,从而,第1电极与第2电 极间的放电初始电压增加,导致驱动效率的不良。
相反,透明电极的末端与汇流电极间的最短间距(L1, L2)为第1电极的 宽度(W1)与第2电极的宽度(W2)的0.03倍以上,0.04倍以下时,第1 电极与第2电极的汇流电极间的间距适中,驱动效率良好。
同时,透明电极的末端与汇流电极间的最短间距(L1, L2)0|第1电极的 宽度(W1)与第2电极的宽度(W2)的0.06倍以上时,第1电极与第2电极 的汇流电极间的间距充分地小,因此,驱动效率非常良好。
一方面,对于亮度而言,透明电极的末端与汇流电极间的最短间距(Ll, L2)为第1电极的宽度(W1)与第2电极的宽度(W2)的0.22倍以上时,
在第1电极与第2电极上,汇流电极偏离放电信元(cell)中央部分而排列。 因此,驱动时,指向光的产生率相对较高的放电信元(cell)中央部分,从而
亮度降低,因此,图像的亮度为不良。
相反,透明电极的末端与汇流电极间的最短间距(L1, L2)为第1电极的
宽度(W1)与第2电极的宽度(W2)的0.12倍以上,0.2倍以下时,在第
1电极与第2电极上,汇流电极的排列位置适中,图像的亮度良好。 同时,透明电极的末端与汇流电极间的最短间距(Ll, L2)为第1电极的宽
度(W1)与第2电极的宽度(W2)的0.01倍以上,0.1倍以下时,在第1
电极与第2电极上,汇流电极排列在放电信元(cell)的后方,因此,图像的
亮度非常良好。
考虑到此,透明电极的末端与汇流电极间的最短间距(L1, L2)应为第1 电极的宽度(W1)与第2电极的宽度(W2)的0.03倍以上,0.2倍以下,最 好是0.06倍以上,0.1倍以下。
下面,对维持信号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如下。 图11是对维持信号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参考图11,在图像帧(Image Frame)的维持期间,向第1电极提供的维持信 号,与向第2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在d期间重迭(Overlap)。 如上所述,对向第1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与向第2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重 迭(Overlap)的原因进行说明如下。
'
如上5的情况,在分别不同的时刻(timing),向面板的多个第1电极提 供扫描信号时,即,单扫描(Single Scan)方式的情况下,由一个驱动部向 所有的第1电极与第2电极提供维持信号,因此,驱动部承受的符合相对较 大。因此,驱动效率将降低。
其中,若使向第1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与向第2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 重迭(0verlap),由向第1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产生的壁电荷,可以充分地作 用于在向第2电极提供维持信号时产生的维持放电。因此,在适用单扫描(S ingle Scan)方式时,亦可以防止驱动效率的降低,同时提高驱动效率。
如上5的情况,在分别不同的时刻(timing) (timing),向面板的多个第1 电极提供扫描信号时,即,单扫描(Single Scan)方式的情况下,由一个驱 动部向所有的第1电极与第2电极提供维持信号,因此,定位期间的长度也过长,导致驱动时间不足。
其中,使向第1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与向第2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重 迭(0verlap),则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维持信号,因此,可以防止 驱动时间的不足。
一方面,向第1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的脉冲幅(WIO)或向第2电极提供 的维持信号的脉冲幅(W20)中,至少一个为5.6 AS以下。
如上所述,若使维持信号的脉冲幅为5.6//s以下,则不仅可以充分地, 稳定地进行维持放电,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维持信号,因此,能 够更加大幅地防止驱动时间的不足。
如上所述,即使在维持信号的脉冲幅为以下时,也应使提供给第 1电极的维持信号,与提供给第2电极的维持信号相互重迭(Overlap)。 下面,图12是对维持信号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参考图12,如(a)所示,向第1电极提供第1维持信号(SUS1)后, 向第2电极提供第2维持信号(SUS2)时,如上所述的第1维持信号(SUS 1)与第2维持信号(SUS2)可能在dl期间重迭(Overlap)。
同时,如(b)所示,向第1电极提供第3维持信号(SUS3)后,向第 2电极提供第4维持信号(SUS4)时,如上所述的第3维持信号(SUS3)与 第4维持信号(SUS4)可能在比dl期间更长的d2期间重迭(Overlap)。
如上所述,向第1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与向第2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 的重迭(Overlap)期间的长度可以做多种多样的变更。 -
同时,若一同使用如(a)所示的,重迭(Overlap)期间的长度为dl 的维持信号,与如(b)所示的,重迭(Overlap)期间的长度为d2的维持信 号,则可以降低放电信元(cell)内固化的壁电荷的分布特性,从而降低残留 图像的产生。
同时,图像帧(Image Frame)的多个子域(subfield) 中,可以在至少一 个子域(subfield)中,如(a)所示,使第1维持信号(SUS1)与第2维持 信号(SUS2)在dl期间重迭(Overlap),同时,可以在至少一个其他子域(su bfield)中,如(b)所示,使第3维持信号(SUS3)与第4维持信号(SUS4) 在比dl期间长的d2期间重迭(Overl即)。即,可以按照不同的子域(subf ield)调整维持信号的重迭(Overlap)期间的长度。
下面,图13是对维持信号的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3中图示了三个以上的类型(Type)的维持信号,被一同使用的实例。
例如,①类型,②类型,③类型及 类型的维持信号,在维持期间 可以一同被使用。
其中,①类型是,向第1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与向第2电极提供的维 持信号,在dl期间重迭(0verl即)的类型。
又,②类型是,向第1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与向第2电极提供的维持 信号,在与dl期间的长度不同的d2期间重迭(0verl邻)的类型;③类型 是,向第1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与向第2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在与dl 期间及d2期间的长度不同的d3期间重迭(Overl邻)的类型;④类型是, 向第1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与向第2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在与dl, d2 及d3期间不同的d4期间重迭(0verlap)的类型。
如上所述,若同时使用三个以上不同类型的维持信号,不仅可以提高驱动 效率,还可以大幅减少残留图像的产生。
下面,图14是对维持信号的第4实施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参考图14,如(a)所示,在向第1电极提供第1维持信号(SUS1)后, 向第2电极提供第2维持信号(SUS2)时,如上所述的第1维持信号(SUS1) 与第2维持信号(SUS2)将在d期间重迭(Overlap)。 同时,如(b)所示,在向第1电极提供第3维持信号(SUS3)后,向第2 电极提供第4维持信号(SUS4)时,如上所述的第3维持信号(SUS3)与第 4维持信号(SUS4)可能不会重迭(Overlap)。
如上所述,如(a)所示,维持信号重迭(Overlap)的类型,与如(b)所 示,维持信号不重迭(Overlap)的类型,可以同时使用。
下面,图15是对维持信号的第5实施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参考图15,如(a)所示,在向第1电极提供第1维持信号(SUS1) 后,向第2电极提供第2维持信号(SUS2)时,如上所述的第1维持信号(S US1)与第2维持信号(SUS2)在dl期间重迭(Overlap),同时,第1维持 信号(SUS1)与第2维持信号(SUS2)的脉冲幅是Wl。如上所述的,(a)情况 下,维持信号的周期可以设为Tl。
同时,如(b)所示,在向第1电极提供第3维持信号(SUS3)后,向第 2电极提供第4维持信号(SUS4)时,如上所述的第3维持信号(SUS3)与 第4维持信号(SUS4)在d2期间重迭(Overlap),同时,第1维持信号(SU Sl)与第2维持信号(SUS2)的脉冲幅是比Wl大的W2。如上所述的,(b) 情况下,维持信号的周期可以设定为比上述(a)的周期Tl大的T2。
其中,(a)的重迭(Overlap)期间dl的长度,与(b)的重迭(Overlap) 期间d2的长度,实际上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
如上所述,使向第1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与向第2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重 迭(Overlap),同时,调整维持信号的脉冲幅,将更大幅地降低残留图像的产 生。又,调整维持信号的周期,还可以降低残留图像的产生。
同时,图像帧(Image Frame)的多个子域(subfield) 中,至少一个子域 (subfield)中,如(a)所示,设维持信号的周期为Tl,同时,至少一个其 他子域(subfield)中,如(b)所示,设维持信号的周期为比Tl长的T2亦 可以。gp,可以根据各个子域(subfield),对维持信号的周期进行变更。
下面,图16是对维持信号的第6实施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参考图16,如(a)所示,在向第1电极提供第1维持信号(SUS1) 后,向第2电极提供第2维持信号(SUS2)时,如上所述的第1维持信号(S US1)与第2维持信号(SUS2)在dl期间重迭(Overlap),同时,第1维持 信号(SUS1)与第2维持信号(SUS2)可以包含电压上升期间,电压维持期 间及电压下降期间。
同时,如(b)所示,在向第1电极提供第3维持信号(SUS3)后,向第 2电极提供第4维持信号(SUS4)时,如上所述的第3维持信号(SUS3)与 第4维持信号(SUS4)在d2期间重迭(Overlap),同时,在第1维持信号(S US1)与第2维持信号(SUS2)的电压上升期间,电压维持期间及电压下降期 间中,至少一个比上述(a)的情况长。
其中,(a)的重迭(Overlap)期间dl的长度与(b)的重迭(Overlap) 期间d2的长度,实际上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
如上所述,使向第1电极提供的维持信号,与向第2电极提供的维持信 号重迭(Overlap),同时,调整维持信号的电压上升期间,电压维持期间及电 压下降期间中至少一个,则可以大幅地降低残留图像的产生。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关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
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 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 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是包含并排排列多个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正面基板;排列与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交叉的第3电极的背面基板;及在上述正面基板与背面基板间,划分放电信元的隔层,并且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位于放电信元内,在定位期间,向位于有效领域中的多个上述第1电极,在不同时刻提供扫描信号,并在上述定位期间以后的维持期间,向第1电极与第2电极提供维持信号,并且提供给上述第1电极的维持信号,与提供给上述第2电极的维持信号将重迭。
2、 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是上述第1电极与 第2电极分别包含透明电极与汇流电极,上述透明电极是条状类型。
3、 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是排列在上述放电 信元内的上述第1电极的末端到上述第2电极的末端间的间距,比划分上述 一个放电信元的相邻的隔层的顶部末端间的间距宽。
4、 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是上述第1电极与 第2电极的宽度是上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的2.5倍以上,6倍 以下。
5、 如权力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是上述第1电极与 第2电极的宽度是上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间的间距的2.8倍以上,4.1 倍以下。
6、 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是上述汇流电极位 于上述透明电极上方,上述透明电极的末端与上述汇流电极间的最短间距是上 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宽度的0.03倍以上,0.2倍以下。
7、 如权力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是上述汇流电极位 于上述透明电极上方,上述透明电极的末端与上述汇流电极间的最短间距是上 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宽度的0.06倍以上,0.1倍以下。
8、 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是上述第1电极与 第2电极,以第1电极,第1电极,第2电极,第2电极的顺序排列。
9、 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是向上述第1电极 提供第1维持信号后,向上述第2电极提供第2维持信号,并且在向上述第1电极提供第3维持信号后,向上述第2电极提供第4维持信号;上述第1维持信号与第2维持信号,在第1期间重迭,上述第3维持 信号与第4维持信号,在与上述第1期间长度不同的第2期间重迭。
10、 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是上述维持信号包 含电压上升期间、电压维持期间、电压下降期间,并且,上述维持信号中至 少一个维持信号的电压上升期间的长度,与其他维持信号的电压上升期间的长 度不同。
11、 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是上述维持信号的脉冲幅是5.6/"s以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含并排排列多个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正面基板;排列与第1电极及第2电极交叉的第3电极的背面基板;及在正面基板与背面基板间,划分放电信元的隔层。并且第1电极及第2电极位于放电信元内,在定位期间,向位于有效领域中的多个第1电极,在不同时刻提供扫描信号,并在定位期间以后的维持期间,向第1电极与第2电极提供维持信号,并且提供给第1电极的维持信号,与提供给第2电极的维持信号将重迭。本发明可以提高驱动余量及驱动效率。
文档编号H01J17/49GK101197235SQ20071016970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2日
发明者朴睿镐, 李正浩, 柳春夏, 郭允硕, 金炳贤 申请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