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测试中的补光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77574阅读:来源:国知局
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本车辆测试中的补光装置包括壳体I和安装板2,壳体I呈方形,壳体I内固设有发光源3且发光源3的发光面朝外,安装板2上开设有安装孔一 4和条形孔5,条形孔5呈以安装孔一 4的中心为圆心的弧形,壳体I上两侧面上均开设有若干与安装孔一 4和条形孔5相匹配的螺孔7,每个侧面上的螺孔7沿壳体I高度方向呈直线均匀间隔分布;安装板2上还开设有用于将安装板2固连在车辆车体上的安装孔二 6。
[0027]具体来说,在安装板2上开设有用于将安装板2固连在车辆车体上的安装孔二 6,而车辆车体上通常会设置相应的固定位置,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二 6将安装板2螺接在车体上。安装板2上开设的安装孔一 4和条形孔5用于与壳体I相固连,由于壳体I上开设有若干螺孔7,根据对发光源3位置的需要,将安装孔一 4对应相应位置的螺孔7,再利用螺栓将其固连,从而调节补光装置的发光位置;同时,安装板2上的条形孔5呈以安装孔一 4的中心为圆心的弧形,当安装板2固定后,确定好安装孔一 4的位置,再以安装孔一 4内的螺栓为枢轴,摆动壳体1,调节壳体I的安装角度,再利用螺栓穿过条形孔5螺接紧固,从而调节发光源3的朝向。
[0028]本补光装置整个体积较小,可以满足对车内相机的各个位置的补光要求,使其更好的对细节进行抓拍,通过调节发光朝向和位置,从而使得相机和补光灯进行有效配合,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0029]本实施例中条形孔5的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为40°,相对应的,壳体I内的发光源3能够向上或向下摆动的最大幅度20°,该调节角度能够满足需求,同时也便于条形孔5在安装板2上的成型。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板2包括相互垂直固连的折板一 21和折板二 22,条形孔5与安装孔一 4位于折板一 21上,安装孔二 6位于折板二 22上,折板一 21位于壳体I的一侦牝折板二 22位于壳体I的底部;折板一 21的外端侧边具有倒直角11,倒直角11与折板一21的侧边均通过圆弧平滑过渡,折板二 22的外端侧边具有倒圆角12。折板一 21和折板二22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尽量减小补光装置的所占空间体积,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安装板2固连在车体上,再固连安装板2和壳体I,这样就能避免螺接壳体I底部的折板二 22时空间小不易操作的问题。倒圆角12和倒直角11后便于安装和调整,防止锋利棱角划伤操作人员或车辆设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安装板2的体积。
[0031]如图3和图4所不,壳体I上设有散热风扇8,散热风扇8与发光源3相对设置且位于发光源3的背面;发光源3连接有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联接的电线9,壳体I上设有能够控制发光源3的开关10,开关10位于壳体I的上侧。本实施例中通过一根电线9与发光源3连接进行电能输送,保持电流稳定,通过外部输电,能够省去电池盒,进一步减小其体积,便于在狭窄空间的安装;发光源3背面设计了散热的方法,在接通电源之后发光源3发光会产生热量,对其有效的散热,可以避免在长时间照明的状态下对光源造成的不利影响。
[003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车辆测试中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包括壳体(I)和安装板(2),所述壳体(I)内固设有发光源(3)且所述发光源(3)的发光面朝外,所述安装板(2)上开设有安装孔一(4)和条形孔(5),所述条形孔(5)呈以所述安装孔一(4)的中心为圆心的弧形,所述壳体(I)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安装孔一(4)和条形孔(5)相匹配的螺孔(7);所述安装板(2)上还开设有用于将安装板(2)固连在车辆车体上的安装孔二(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测试中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呈方形,所述壳体(I)两侧面均开设有所述螺孔(7)且所述螺孔(7)沿壳体(I)高度方向呈直线均匀间隔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辆测试中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5)的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0°?6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测试中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包括相互垂直固连的折板一(21)和折板二(22),所述条形孔(5)与所述安装孔一(4)位于所述折板一(21)上,所述安装孔二(6)位于所述折板二(2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测试中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一(21)位于所述壳体(I)的一侧,所述折板二(22)位于所述壳体(I)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车辆测试中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一(21)的外端侧边具有倒直角(11),所述倒直角(11)与所述折板一(21)的侧边均通过圆弧平滑过渡;所述折板二(22)的外端侧边具有倒圆角(1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辆测试中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上还设有散热风扇(8),所述散热风扇(8)与所述发光源(3)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发光源(3)的背面。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辆测试中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发光源(3)电联接的电线(9),所述壳体(I)上设有能够控制所述发光源(3)的开关(10),所述开关(10)位于所述壳体⑴的上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测试中的补光装置,属于车辆试验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补光装置安装不便、调节性差等技术问题。本补光装置包括壳体和安装板,壳体内固设有发光源且发光源的发光面朝外,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一和条形孔,条形孔呈以安装孔一的中心为圆心的弧形,壳体上开设有若干与安装孔一和条形孔相匹配的螺孔;安装板上还开设有用于将安装板固连在车辆车体上的安装孔二。本补光装置能够根据对发光源位置的需要,将安装孔一对应相应的螺孔,调节补光装置的发光位置,同时以安装孔一内的螺栓为枢轴,摆动壳体,调节壳体的安装角度,从而调节发光源的朝向。
【IPC分类】F21V23/06, F21V29/67, F21V21/00, F21S8/00, F21V23/04, F21V15/02, G03B15/05
【公开号】CN204629253
【申请号】CN201520329278
【发明人】栾朋, 李月明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