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连续挤压包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4327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连续挤压包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控连续挤压包覆装置,包括挤压轮,挤压轮上设置有沟槽,挤压轮的进料侧紧密压接有压实轮,挤压轮的进料侧还设置有一个导轮,挤压轮的上方设置有挤压模块,所述挤压模块底部设置有挤压鼻梁,挤压模块内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模腔和垂直设置的第二模腔,第二模腔位于第一模腔的下方,并与第一模腔相连通,第二模腔的底部连接有进料口,第二模腔的中部水平设置有通孔,第一模腔的顶部平行设置有若干个螺旋片,螺旋片的高度沿着出料方向逐渐增大,螺旋片内设置有加热丝,加热丝的输入电压通过电压随动装置给出。本实用新型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出料的均匀度,并在保持包覆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包覆速度的可调。
【专利说明】一种电控连续挤压包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压包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控连续挤压包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挤压包覆工艺是将包覆材料挤入挤压模腔并包覆到模芯周围,从模芯与外模的缝 隙中挤出,形成铝管部分;芯线从模芯中心的孔中通过,并与铝管一同从模具中出来,从而 实现挤出的铝管包住芯线的一种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3121043A公开了一种钝角 流动通道的连续包覆方法及包覆设备,改进了坯料流动路径的转角,可提高挤压工具的使 用寿命。但是,这种结构在对铝料进行挤压时,都存在铝料挤压不均匀的问题,使得成型后 的包覆铝管的厚度均匀度仅仅能达到±5%。;另外,这种结构为了保证包覆质量,无法实现 对包覆速度的选择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控连续挤压包覆装置,能够解决现有 技术的不足,改进了挤压结构,提高了出料的均匀度,并在保持包覆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 对包覆速度的可调。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种电控连续挤压包覆装置,包括挤压轮,挤压轮上设置有沟槽,挤压轮的进料侧 紧密压接有压实轮,挤压轮的进料侧还设置有一个导轮,导轮与挤压轮分离设置,挤压轮的 上方设置有挤压模块,所述挤压模块底部设置有挤压鼻梁,挤压鼻梁设置在挤压轮的出料 侦牝挤压鼻梁的挤压面设置有弧形凸起,挤压模块内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模腔和垂直设 置的第二模腔,第二模腔位于第一模腔的下方,并与第一模腔相连通,第二模腔的底部连接 有进料口,第二模腔的中部水平设置有通孔,第一模腔的顶部平行设置有若干个螺旋片,螺 旋片的高度沿着出料方向逐渐增大,螺旋片内设置有加热丝;进料口的底部为斜面,斜面上 铰接有导流管;导轮设置有第一速度传感器,第一速度传感器连接至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 入端,反相输入端通过可变上拉电阻接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至加热丝,同时运算放 大器的输出端通过可变反馈电阻连接至反相输入端和可变上拉电阻之间,运算放大器还连 接有外接电源。
[0006] 作为优选,所述压实轮与挤压模块之间设置有导料板,导料板的下弧面的曲率与 所述挤压轮的曲率相同。
[0007]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单向膜片。
[0008] 作为优选,所述沟槽的深度与所述挤压轮的直径之比为1 : 7?1 : 9。
[000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挤压鼻梁将从沟槽传 输过来的条状铝料进行撞击挤压,弧形凸起可以增加铝料的接触面积,延长铝料的挤压时 间。两个相互垂直的模腔的设计可以使进入模腔的铝料进行在垂直相接处二次挤压,进一 步提高铝料混合的均匀度。当铝料进入第一模腔时,螺旋片对铝料进行第三次挤压,这时的 铝料进过前两次挤压,温度升高,柔软度提高,在螺旋片的作用下,在第一模腔内形成螺旋 流动,与此同时,螺旋片内的加热丝对铝料进行辅助加热,对铝料中为熔化的颗粒进行再处 理,保证铝料的均匀性。在第一模腔的内侧,螺旋片的高度较高,这可以提高第一模腔内铝 料的内压,将挤压过程中混入的气体排出,避免了成型铝管内存在砂眼的问题。导流管在斜 面上可以自由调节,实现了根据不同大小的原料型号对进料角度的调整,可保持最佳挤压 角度。在调整进料角度的同时,导流管与斜面的截面积也同时发生改变,实现了进料角度和 进料截面积的同步调节,再配合导料板,可以抑制铝料在进料挤压过程中的回流现象。通孔 内的单向膜片可以防止铝料进入通孔,防止通孔堵塞。在包覆传料速度发生变化时,第一速 度传感器将导轮的速度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并通过运算放大器进行同相放大,运算放大 器的输出电压随着导轮的速度进行正比例变化,实现加热丝加热功率的同步调整,从而可 以实现导轮速度变化时,包覆装置可以自动实现加热功率的变化,从而实现在不同包覆速 度下保证包覆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挤压模块的示意图。
[0012]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电压随动装置的电路图。
[0013]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防堵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0014] 图中:1、挤压轮;2、沟槽;3、压实轮;4、导轮;5、挤压鼻梁;6、第一模腔;7、第二 模腔;8、进料口;9、通孔;10、螺旋片;11、加热丝;12、斜面;13、导流管;14、导料板;15、单 向膜片;16、弧形凸起;17、铝料;18、芯线;19、外模;20、模芯;21、调节螺栓;22、挤压模块; 23、第一速度传感器;24、运算放大器;25、外接电源;Rf、反馈电阻;氏、可变上拉电阻成、分 压电阻;26、第二速度传感器;27、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照图1-4,本实施例包括挤压轮1,挤压轮1上设置有沟槽2,挤压轮1的进料侧 紧密压接有压实轮3,挤压轮1的进料侧还设置有一个导轮4,导轮4与挤压轮1分离设置, 挤压轮1的上方设置有挤压模块22,所述挤压模块22底部设置有挤压鼻梁5,挤压鼻梁5 设置在挤压轮1的出料侧,挤压鼻梁5的挤压面设置有弧形凸起16,挤压模块内设置有水平 设置的第一模腔6和垂直设置的第二模腔7,第二模腔7位于第一模腔6的下方,并与第一 模腔6相连通,第二模腔7的底部连接有进料口 8,第二模腔7的中部水平设置有通孔9,第 一模腔6的顶部平行设置有若干个螺旋片10,螺旋片10的高度沿着出料方向逐渐增大,螺 旋片10内设置有加热丝11 ;进料口 8的底部为斜面12,斜面12上铰接有导流管13。所述 压实轮3与挤压模块之间设置有导料板14,导料板14的下弧面的曲率与所述挤压轮1的 曲率相同。挤压鼻梁5将从沟槽2传输过来的条状铝料进行撞击挤压,弧形凸起16可以增 加铝料的接触面积,延长铝料的挤压时间。两个相互垂直的模腔的设计可以使进入模腔的 铝料进行在垂直相接处二次挤压,进一步提高铝料混合的均匀度。当铝料进入第一模腔6 时,螺旋片对铝料进行第三次挤压,这时的铝料进过前两次挤压,温度升高,柔软度提高,在 螺旋片10的作用下,在第一模腔6内形成螺旋流动,与此同时,螺旋片10内的加热丝11对 铝料进行辅助加热,对铝料中为熔化的颗粒进行再处理,保证铝料的均匀性。在第一模腔6 的内侧,螺旋片10的高度较高,这可以提高第一模腔6内铝料的内压,将挤压过程中混入的 气体排出,避免了成型铝管内存在砂眼的问题。导流管13在斜面12上可以自由调节,实现 了根据不同大小的原料型号对进料角度的调整,可保持最佳挤压角度。在调整进料角度的 同时,导流管13与斜面12的截面积也同时发生改变,实现了进料角度和进料截面积的同步 调节,再配合导料板14,可以抑制铝料在进料挤压过程中的回流现象。所述通孔9内设置 有单向膜片15,可以防止铝料进入通孔,防止通孔堵塞。所述沟槽2的深度与所述挤压轮1 的直径之比优选为1 : 8,可以在保证传输平稳性的同时,提高挤压力矩。
[0016] 导轮4设置有速度传感器23,速度传感器23连接至运算放大器24的正向输入端, 反相输入端通过可变上拉电阻氏接地,运算放大器24的输出端连接至加热丝11,同时运算 放大器24的输出端通过可变反馈电阻Rf连接至反相输入端和可变上拉电阻氏之间,运算 放大器24还连接有外接电源25。这一电路可以实现根据进料速度的快慢对加热丝加热功 率随动调节的功能。压实轮3上设置有第二速度传感器26,第一速度传感器23通过分压 电阻凡连接至电压比较器LM324的第一输入端的正极端(第三引脚),第二速度传感器26 连接至电压比较器LM324的第一输入端的负极端(第二引脚),电压比较器LM324的第一输 出端(第一引脚)连接至继电器27的控制端,继电器27的常开触点连接至主电源。这一 点路可以在进料通路堵塞时,自动切断本装置主电源,防止设备出现进一步的损伤。
[0017] 另外,所述第一模腔6和第二模腔7由外模19和模芯20相互配合构成,模芯20设 置有调节螺栓21,通过调整调节螺栓21,可以改变模芯20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一模腔6的 长度和第二模腔7的宽度,这就实现了根据铝料和包覆工艺要求的不同灵活改变模腔容积 的功能,增大整个设备的适用范围,提高每一种具体包覆工艺的精确性。
[001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控连续挤压包覆装置,包括挤压轮(1),挤压轮(1)上设置有沟槽(2),挤压 轮(1)的进料侧紧密压接有压实轮(3),挤压轮(1)的进料侧还设置有一个导轮(4),导轮 (4)与挤压轮(1)分离设置,挤压轮(1)的上方设置有挤压模块(22),其特征在于:所述挤 压模块(22)底部设置有挤压鼻梁(5),挤压鼻梁(5)设置在挤压轮(1)的出料侧,挤压鼻 梁(5)的挤压面设置有弧形凸起(16),挤压模块内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模腔(6)和垂直 设置的第二模腔(7),第二模腔(7)位于第一模腔(6)的下方,并与第一模腔(6)相连通,第 二模腔(7)的底部连接有进料口(8),第二模腔(7)的中部水平设置有通孔(9),第一模腔 (6)的顶部平行设置有若干个螺旋片(10),螺旋片(10)的高度沿着出料方向逐渐增大,螺 旋片(10)内设置有加热丝(11);进料口⑶的底部为斜面(12),斜面(12)上铰接有导流 管(13);导轮(4)设置有速度传感器(23),速度传感器(23)连接至运算放大器(24)的正 向输入端,反相输入端通过可变上拉电阻(?)接地,运算放大器(24)的输出端连接至加热 丝(11),同时运算放大器(24)的输出端通过可变反馈电阻(Rf)连接至反相输入端和可变 上拉电阻(?)之间,运算放大器(24)还连接有外接电源(2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连续挤压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轮(3)与挤 压模块之间设置有导料板(14),导料板(14)的下弧面的曲率与所述挤压轮(1)的曲率相 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连续挤压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9)内设置 有单向膜片(1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连续挤压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2)的深度 与所述挤压轮(1)的直径之比为1 : 7?1 : 9。
【文档编号】B21C23/30GK203862713SQ201420303431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亓建卿 申请人:亓建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