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料定位装置及采用该托料定位装置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5538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托料定位装置及采用该托料定位装置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托料定位装置及采用该托料定位装置的模具,该托料定位装置包括与模座连接的第一臂部、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臂部上的第二臂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臂部上的符型定位块。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托料定位装置的模具。通过将第二臂部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臂部上使得第二臂部及设置在第二臂部上的符型定位块可以相对于第一臂部从折叠状态转动至展开状态或从展开状态转动至折叠状态,如此,在存放及运输时,可将折叠好后的托料定位装置与模座连接起来,这样,可缩小模具的整体尺寸,便于存放及运输。当模具用于生产时,通过手工或自动控制方式将折叠好的托料定位装置展开即可。
【专利说明】托料定位装置及采用该托料定位装置的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托料定位装置及采用该托料定位装置的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定位及托料装置通常形成在模具内部,然而,对于较长的制件,现有的定位及托料装置经常因为定位需要而造成模具结构变大,既导致成本增加,又不便于生产及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便于生产及运输的托料定位装置及采用该托料定位装置的模具。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托料定位装置,包括与模座连接的第一臂部、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臂部上的第二臂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臂部上的符型定位块。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符型定位块具有与数模相符的型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托料定位装置还包括枢接部;所述枢接部将所述第二臂部与所述第一臂部转动地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枢接部包括基部、转动部和枢轴;所述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臂部上;所述转动部的一端通过所述枢轴转动地安装所述基部上;所述转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臂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基部上间隔形成有两个耳部;所述转动部的所述一端位于所述两个耳部之间并通过所述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两个耳部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为形成在所述转动部上的凸块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臂部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支撑块。
[00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模具,包括上述的托料定位装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模具还包括模座;所述模座与所述托料定位装置的第一臂部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托料定位装置将第二臂部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臂部上使得第二臂部及设置在第二臂部上的符型定位块可以相对于第一臂部从折叠状态转动至展开状态或从展开状态转动至折叠状态,如此,在存放及运输时,可将折叠好后的托料定位装置与模座连接起来,这样,可缩小模具的整体尺寸,便于存放及运输。当模具用于生产时,通过手工或自动控制方式将折叠好的托料定位装置展开即可。
[0014]此外,托料定位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可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模具的托料定位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其中托料定位装置处于折叠状态。
[0017]图3为图2中托料定位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中模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托料定位装置处于展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模具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模具100包括模座110和托料定位装置120。托料定位装置120可通过链条、螺栓、焊接等方式安装在模座Il0上,用于起到托料及定位等作用。
[0021]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托料定位装置120包括第一臂部121、第二臂部123和符型定位块124。其中,第一臂部121可通过链条、螺栓、焊接等方式安装在模座110上;第二臂部123枢接在第一臂部121上,即第二臂部123可相对于第一臂部121转动;符型定位块124设置在第二臂部123上,并可随着第二臂部123—起相对于第一臂部121运动,用于起到托料定位作用。
[0022]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臂部121包括第一基体1211、第一筋板1213和第一连接部1215。第一基体1211可大致呈平板状。第一连接部1215大致垂直地设置在第一基体1211上,用于模座110连接。第一筋板1213大致垂直地设置在第一基体1211上并大致垂直于第一连接部1215,且分别与第一基体1211和第一连接部1215连接以增强第一基体1211和第一连接部1215之前的连接强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体1211、第一筋板1213和第一连接部1215分别由钢板制成,并可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臂部 121。
[0023]第二臂部123包括第二基体1231、第二筋板1234和第二连接部1232。第二基体1231可大致呈平板状。第二连接部1232大致垂直地设置在第二基体1231上,可用于与第一臂部121的第一基体1211转动连接(下文中将对此作进一步说明)。第二筋板1234大致垂直地设置在第二基体1231上并大致垂直于第二连接部1232,且分别与第二基体1231和第二连接部1232连接以增强第二基体1231和第二连接部1232之前的连接强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基体1231、第二筋板1234和第二连接部1232分别由钢板制成,并可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二臂部123。
[0024]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臂部123可通过枢接部125与第一臂部121转动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枢接部125包括基部1251、转动部1252和枢轴1253。其中,基部1251可通过焊接等方式设置在第一臂部121的第一基体1211上。基部1251上间隔形成有两个耳部1254。转动部1252的一端位于两个耳部1254之间并通过枢轴1253转动地安装在两个耳部1254上,转动部1252的另一端可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第二臂部123如第二连接部1232连接。如此,第二臂部123即可通过枢接部125与第一臂部121转动连接,即第二臂部123可以枢轴1253为转轴相对于第一臂部121转动。在一实施例中,枢轴1253可采用销轴及开口销。
[0025]此外,为了限定第二臂部123相对于第一臂部121的转动,转动部1252上设置有限位部1256。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限位部1256可以为形成在转动部1252上的凸块结构。当第二臂部123沿着图2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从图2所示折叠状态转动至图3所示的展开状态时,限位部1256可以与第一臂部121的第一基体1211接触或与设置在第一基体1211上的支撑块126接触,从而限定了第二臂部123相对于第一臂部121的转动,起到限位作用。
[0026]如图3所示,符型定位块124设置在第二臂部123的第二基体1231上,并可随着第二臂部123 —起相对于第一臂部121转动。符型定位块124具有型面1242。如图4所示,型面1242可与数模200相符从而起托料定位作用。具体地,在使用过程中,将链条等松开并通过手工或自动控制方式将折叠好的托料定位装置120展开使得第二臂部123及其上的符型定位块124转动至预定的位置,并令符型定位块124上的型面1242接触并托住数模200,如此,即可对数模200起到托料定位作用。
[0027]上述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模具100及其托料定位装置120的具体结构,下面简述其使用方法。
[0028]先将托料定位装置120折叠起来即令托料定位装置120处于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并可利用链条等将折叠好后的托料定位装置120与模座110连接起来。这样,可缩小模具100的整体尺寸,便于存放及运输。当模具100用于生产时,将链条等松开并通过手工或自动控制方式将折叠好的托料定位装置120展开即可。此外,托料定位装置120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可降低生产成本。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托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模座连接的第一臂部、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臂部上的第二臂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臂部上的符型定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型定位块具有与数模相符的型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料定位装置还包括枢接部;所述枢接部将所述第二臂部与所述第一臂部转动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包括基部、转动部和枢轴;所述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臂部上;所述转动部的一端通过所述枢轴转动地安装所述基部上;所述转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臂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上间隔形成有两个耳部;所述转动部的所述一端位于所述两个耳部之间并通过所述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两个耳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为形成在所述转动部上的凸块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部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支撑块。
8.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托料定位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模座;所述模座与所述托料定位装置的第一臂部连接。
【文档编号】B21D43/00GK203972661SQ201420351142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6日
【发明者】郭强, 李树新, 张明扬, 张常勇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