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转子总成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3620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动力转子总成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混合动力装配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混合动力转子总成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混合动力分为P1、P2、P3、P4等方案,P2方案的混合动力是将发动机、电机、变速箱设计在同一轴线上。通常情况下,将P2模块设计在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其中P2模块集成了壳体、电机、离合器,P2模块作为电动驱动以及耦合发动机动力的中间转化结构,实现了油、电混合的动力输出及能量回收等功能。

混合动力离合器通过接合与断开,实现发动机动力传递与切断,通过控制模式的不同,实现整车各种工作模块:纯电、发动机驱动、启动发动机、制动能量回收、发动机与电机共同驱动等。

混合动力P2模块置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中间,其结构包括P2壳体01、电机02、离合器03,电机02和离合器03被包裹在P2壳体01内,混合动力转子总成包括离合器03上的转子内支架031、转子外支架024,以及电机转子021等部件。电机转子021压装在转子外支架024上,离合器外毂032与转子内支架031焊接在一起。离合器作为转子总成的一部分,通过转子内、外支架用螺栓04联接,见图1所示。

转子总成装配分为两步:一、装配转子与转子外支架:将电机转子021压装到转子外支架024上,如图2所示。二、装配离合器到转子上:将离合器03上的转子内支架031的安装面与转子外支架024贴合,且将转子内支架031上的安装孔与转子外支架024上的安装孔对齐,用螺栓04一一对应安装到安装孔上,拧紧固定,此时转子总成安装完毕,如图3所示。因为离合器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两部分是可拆解的两个部分,在装配离合器到转子上时,需要将输入部分用手托住,防止输入轴与输出轴脱开。

现有方案中,离合器直接与电机转子外直接配合部分对齐,用螺栓固定,因为转子内、外支架之间配合没有定位销,完全靠外圆止口定位,且配合部分间隙较小,通常安装时主要靠螺栓预紧力将转子内、外支架固定,并且装配时离合器容易旋转。后期在拆解中发现,离合器上的转子内支架变形,这对二次装配时的装配精度影响较大。电机的气隙023较小,如果转子内支架变形,会导致电机转子径向跳动,最终影响电机性能输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总成装配工装,以解决离合器上的转子内支架因为安装造成的变形,保证转子径向装配尺寸,确保气隙在设计范围内,从而确保电机的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混合动力转子总成装配工装,包括压盖、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及底座;

所述第一定位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销的一端均活动插接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底座包括安装面,在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管形凸起,在所述管形凸起的上端面设置有一圈沟槽,所述沟槽将所述管形凸起的上端面分为内侧凸台和外侧凸台;所述内侧凸台与转子外支架下面的内凸台贴合;所述转子外支架的最大外圆嵌入到所述沟槽内;

所述内侧凸台低于所述外侧凸台;

在所述安装面的中心处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位于所述管形凸起内;所述支撑台的高度低于所述内侧凸台的上端面;

在所述沟槽内设置有第一定位销插孔和第二定位销插孔,所述第一定位销插接于所述第一定位销插孔内,所述第二定位销插接于所述第二定位销插孔内;

所述压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销插孔相对应的第三定位销插孔,及与所述第二定位销插孔相对的第四定位销插孔,所述第三定位销插孔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定位销的上端,所述第四定位销插孔用于避让所述第二定位销的上端。

在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安装孔。

在所述管形凸起的侧壁上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与所述支撑台相对。

所述支撑台为管形结构。

所述压盖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凹槽,用于避让转子内支架上的加强筋。

在所述压盖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沉孔,便于施加外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混合动力转子总成装配工装解决了混合动力转子与离合器安装问题,操作简单,将压装了转子的转子外支架放置到底座上,避免了转子吸力的影响。

采用对压盖施加力的方式安装离合器,解决了离合器转子内支架变形的问题,避免因为转子内支架变形而导致的转子径向跳动大而造成的电机气隙无法保证,影响电机性能等诸多问题。

利用工装底座的接口设计,可以将工装使用具备实用性、多元性等特点,节约了成本,让工装的利用率最大化。

附图标记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转子总成剖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转子外支架装配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转子内支架与转子外支架装配示意图;

图4为转子内支架与转子外支架装配后剖视图;

图5转子总成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转子总成装配工装分解图;

图7为混合动力转子总成装配剖面图;

图8为图7的A处放大图;

图9为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压盖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P2壳体,02电机,03离合器,04螺栓,021电机转子,023气隙,024转子外支架,031转子内支架,032离合器外毂,4螺栓,21电机转子,211转子外支架,31转子内支架,32离合器外毂,51压盖,52第一定位销,53第二定位销,53底座,511第三定位销插孔,512第四定位销插孔,513凹槽,514沉孔,541底面,542管形凸起,543支撑台,544外侧凸台,545内侧凸台,546沟槽,547安装孔,548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转子总成装配工装,如图5至图10所示,包括压盖51、第一定位销52、第二定位销53及底座54。

第一定位销51的一端与第二定位销52的一端均活动插接于底座54上。

本申请的底座用来支撑转子总成中的转子外支架。

底座54包括安装面541,在安装面上设置有管形凸起542,在管形凸起542的上端面设置有一圈沟槽546,沟槽546将管形凸起542的上端面分为内侧凸台545和外侧凸台544;在装配转子总成时,将转子外支架放置在底座上,内侧凸台与转子外支架下面的内凸台贴合;转子外支架的最大外圆嵌入到沟槽内;底座上的内侧凸台可以保证转子外支架水平放置。

内侧凸台低于外侧凸台,用于与转子外支架的下表面配合,同时保证转子外支架的稳定性。

在安装面541上设置有安装孔547,考虑到本技术方案的实用性,可以将座固定在安装台面上,或者固定在P2模块装配工作台上。

在安装面的中心处设置有支撑台543,支撑台位于管形凸起内;支撑台的高度低于内侧凸台的上端面;支撑台为管形结构,用来支撑离合器的输入部分,考虑到输入部分与输出部分不是一个整体,在进行上下方向安装时,输入部分容易掉落,可能会造成离合器的损坏。

在管形凸起542的侧壁上开设有窗口548,窗口与支撑台相对,便于在装配离合器时,托住离合器输入部分,将离合器输入部分拖至支撑台上。

在沟槽内设置有第一定位销插孔和第二定位销插孔,第一定位销插接于第一定位销插孔内,第二定位销插接于第二定位销插孔内;

压盖51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销插孔相对应的第三定位销插孔511,及与第二定位销插孔相对的第四定位销插孔512,第三定位销插孔用于避让第一定位销的上端,第四定位销插孔用于避让第二定位销的上端。

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用来对转子外支架和转子内支架安装定位,同时防止离合器在安装时的旋转。在装配离合器之前,先将第一定位销插入转子外支架的对应的两个安装孔中,再将离合器沿着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放入到转子外支架中,同时转子内支架的外圆与转子外支架的内孔贴合。

压盖用来将离合器压到转子外支架内,确保转子内支架与转子外支架配合面充分贴合。在装配时,将压盖放置在转子内支架的端面上,然后对压盖施加压力F,确保转子内支架整个端面均匀受力,防止转子内支架受力不均匀而变形。

压盖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凹槽513,用于避让转子内支架上的加强筋。在压盖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沉孔514,便于施加外力。

压盖压装转子内支架到转子外支架配合面以后,取走压盖,将螺栓4固定到转子内、外支架安装孔上,并将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取走,再用螺栓固定,最终完成混合动力转子总成的安装。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在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