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切割夹持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1824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夹持工装。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封装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电子封装材料的加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电子封装材料的表面质量要求已大幅提高。目前,线切割加工行业在加工工件时普遍采用工装锁紧的方式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这很容易导致铜材类产品表面出现损伤,如:压痕、划伤等。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加工单位采用粘接剂进行固定加工,但其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一是粘接剂的固化时间长,一般需要3小时以上;二是切割完成后的工件剥离工序繁杂,且所需的脱胶时间长,需要在高温烘箱中连续烘烤3小时以上才能进水箱浸泡脱胶。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切割夹持工装,解决普通工装锁紧方式易损伤工件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切割夹持工装,其包括螺杆、与螺杆相连的下本体、可沿螺杆活动的上本体和用于锁紧所述上本体的螺母;所述上本体和下本体之间形成容纳工件的空间,所述上本体和下本体在其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平面槽,平面槽内铺设有隔离垫,所述隔离垫高于且不超过本体表面1mm。

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固定与保护,优选所述平面槽为多个,即所述夹持工装的上、下本体的相对表面设有多个隔离垫,增加隔离垫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利于所述夹持工装对工件的夹持和对工件表面的保护。

作为优选,所述平面槽的宽度为1~20mm,相邻平面槽间隔1~10mm,所述平面槽的深度为0.5~5mm。

作为优选,所述平面槽的长度与本体长度一致,以便更好的对工件表面形成保护,防止工件直接接触夹持工装的上、下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与螺母配套使用,所述下本体、上本体与螺母沿螺杆自下向上排列。使用时,将工件放置在下本体上,将上本体穿过螺杆置于工件上部,之后旋紧螺母锁紧上本体,实现上、下本体对工件的夹持。

所述螺杆可为一个或多个,为了更好的实现夹持效果,并使上本体与螺母之间受力均匀,优选螺杆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与下本体之间可通过不可拆卸方式连接,也可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为了携带/存放/使用方便,优选二者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例如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本体边缘处设有可使螺杆穿过的小孔,所述小孔直径略小于螺杆直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垫为弹性材料,即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的材料,例如海绵、橡胶、硅胶、树脂、聚氨酯等。将其填充在平面槽内,既不会使工件与夹持工装相接触从而保护了工件表面,又能使工件与基准面平行,还达到了非常好的夹持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工件厚度来调整所使用的螺杆大小及长度,也可以根据工件的面积来调整夹持工装的大小以及平面槽的数量,还可以根据生产成本酌情选用不同的材料的隔离垫。

进一步地,所述上本体与下本体尺寸一致或所述上本体尺寸小于下本体尺寸。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切割夹持工装,解决普通工装锁紧方式易损伤工件的问题。通过在夹持工件的本体表面设置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的隔离垫,既保护了工件表面不被夹持工装损伤,又能使工件与基准面平行,达到了非常好的夹持固定效果,可实现2~50层工件的堆叠装夹。

本实用新型线切割夹持工装在装夹固定的过程中不会对被切割件表面造成损伤,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投入成本较低,加工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切割夹持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本体;2:下本体;3:平面槽;4:隔离垫;5:螺杆;6: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由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个线切割夹持工装,其包括螺杆、与螺杆相连的下本体、可沿螺杆活动的上本体和用于锁紧所述上本体的螺母;所述上本体和下本体之间形成容纳工件的空间,所述上本体和下本体在其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平面槽,平面槽内铺设有隔离垫,所述隔离垫高于且不超过本体表面1mm。

所述上、下本体的尺寸均为100mm*40mm*10mm。

所述平面槽为4个,长100mm宽5mm深1mm,相邻平面槽间隔2.5mm。

所述螺杆为2个,螺杆与下本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本体边缘处设有可使螺杆穿过的小孔。

所述隔离垫为橡胶。

使用时,工件可被夹持在线切割工装上下本体之间,锁紧螺母后,由隔离垫保护工件表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螺杆为1个。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螺杆为4个。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平面槽为2个,间隔10m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隔离垫为聚氨酯。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上、下本体的尺寸依工件大小而定,所述平面槽为多个,均匀分布在上、下本体的相对表面上。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螺杆与下本体焊接固定或一体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