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锡管内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721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锡管内管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送锡管内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锡焊是利用低熔点的金属焊料加热熔化后,渗入并充填金属件连接处间隙的焊接方法。因焊料常为锡基合金,故名锡焊,广泛用于电子工业中。小规模的焊接可以通过手工操作完成,但大规模的、精密性高的焊接则通常需要通常自动焊接设备来完成了。

目前,市面上通常采用焊锡机来进行焊接作业,其中送锡管的内管一般采用的是铁氟龙管,将一根铁氟龙管直接从送锡管的内部穿过,然后用胶水把铁氟龙管固定在送锡管内,防止脱落,这种结构有如下缺点和不足:1、送锡管的入口端与铁氟龙管入口端处于同一端口,导致锡线不易被穿入。2、送锡的过程中内管受力较大,并且工作时内管会被不停地旋转等,容易造成胶水失效,最终导致内管脱落,送锡管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送锡管内管固定装置,其结构稳定,内管不易脱落,并且便于锡线的穿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送锡管内管固定装置,包括内管、套设于内管前端的管嘴套、用于引入锡线的锡线导入管,还包括一个中部开设有通孔的固定座以及一个接头,所述内管的前端管口呈喇叭状,所述管嘴套的前端呈锥形槽状,所述内管前端管口的外壁贴于管嘴套前端的锥形槽状面,所述锡线导入管的前端设有锡线入口、后端管口设有与内管前端喇叭状管口相匹配的倒角,所述锡线导入管的后部设有底座,所述内管的前端插入通孔内,所述锡线导入管的后端管口插入通孔内并抵靠住内管的前端管口,所述底座的后端面贴于固定座的前端面并且底座与固定座螺纹连接,所述接头呈前部内径大后部内径小的管状结构,所述接头从内管的末端往前端套入并将管嘴套的后部套住,所述接头与固定座的后端面螺纹连接使得管嘴套被压紧在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管嘴套的外壁上由后端至前端的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末端位于管嘴套外壁的中部,位于所述导向槽末端处的管嘴套外壁上开设有一圈凹槽,所述接头的前端设有可在导向槽内滑动的凸块,当所述凸块沿导向槽滑动至凹槽中后,旋转所述接头,所述凸块便能扣住所述凹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的后端面上开设有圆槽并且圆槽的中心轴线与通孔的中心轴线一致,所述圆槽内设有螺孔,所述接头的外壁上设有条状定位板,所述条状定位板设有螺纹通孔,当所述接头套于管嘴套后,旋转所述接头,所述条状定位板可在圆槽内移动使得所述螺纹通孔与螺孔对齐。

优选地,所述锡线导入管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更优选地,管嘴套、接头均由45#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内管管口呈喇叭状,锡线从锡线导入管进入后能轻松地通过内管管口进入内管中;通过将内管管口置于固定座的通孔中,使用锡线导入管后端管口压紧内管的前端、使用接头压紧管嘴套的后端,然后将锡线导入管、接头都与固定座固定起来,使得内管的前端部分能牢牢的被压紧在通孔中,其结构稳定,无需用胶水固定,能在工作过程中避免发生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管及管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锡线导入管与内管对接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的打散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内管 2——管嘴套 2a——导向槽

2b——凹槽 3——锡线导入管 3a——底座

4——固定座 4a——通孔 4b——圆槽

5——接头 5a——凸块 5b——条状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一种送锡管内管固定装置,包括内管1、套设于内管1前端的管嘴套2、用于引入锡线的锡线导入管3,还包括一个中部开设有通孔4a的固定座4以及一个接头5,所述内管1的前端管口呈喇叭状,所述管嘴套2的前端呈锥形槽状,所述内管1前端管口的外壁贴于管嘴套2前端的锥形槽状面,所述锡线导入管3的前端设有锡线入口、后端管口设有与内管1前端喇叭状管口相匹配的倒角,所述锡线导入管3的后部设有底座3a,所述内管1的前端插入通孔4a内,所述锡线导入管3的后端管口插入通孔4a内并抵靠住内管1的前端管口,所述底座3a的后端面贴于固定座4的前端面并且底座3a与固定座4螺纹连接,所述接头5呈前部内径大后部内径小的管状结构,所述接头5从内管1的末端往前端套入并将管嘴套2的后部套住,所述接头5与固定座4的后端面螺纹连接使得管嘴套2被压紧在通孔4a内。

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送锡管内管固定装置,通过将内管1管口设成喇叭状,使得锡线从锡线导入管3进入后能轻松地通过内管1管口进入内管1中;通过将内管1管口置于固定座4的通孔4a中,然后使用锡线导入管3后端管口压紧内管1的前端、使用接头5压紧管嘴套2的后端,并将锡线导入管3、接头5都与固定座4固定起来,使得内管1的前端部分能牢牢的被压紧在通孔4a中,其结构稳定,无需用胶水固定,能在工作过程中避免发生脱落。

进一步,如图3所示,在管嘴套2的外壁上由后端至前端的方向可以开设导向槽2a,导向槽2a的末端位于管嘴套2外壁的中部,并在位于导向槽2a末端处的管嘴套2外壁上开设一圈凹槽2b,然后在接头5的前端设置可在导向槽2a内滑动的凸块5a,接头5从管嘴套2后方套入时,凸块5a沿导向槽2a滑动至凹槽2b中,然后旋转接头5,凸块5a便能扣住所述凹槽2b,从而保证接头5不会轻易脱落,进一步提高该固定装置的稳定性。

再进一步,如图5所示,还可在固定座4的后端面上开设圆槽4b,该圆槽4b的中心轴线与通孔4a的中心轴线一致,然后在圆槽4b内设置螺孔,在接头5的外壁上设置条状定位板5b,并且条状定位板5b上设有螺纹通孔,当接头5套于管嘴套2后,旋转接头5,条状定位板5b可在圆槽4b内移动使得所述螺纹通孔与螺孔对齐,该结构可提高接头5与固定座4连接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条状定位板5b设有两个,并且对称分布在接头5的外壁上,以保证接头5的与固定座4固定后受力均匀,从而保证固定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地,锡线导入管3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其耐高温、高润滑、无毒害。管嘴套2、接头5均由45#钢制成,性能良好,制造成本低。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