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光炉上盖内圈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036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光炉上盖内圈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磨具,尤其涉及一种电光炉上盖内圈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电光炉时一种加热设备,其设置有炉体,炉体上设置上盖,上盖内设置支撑的上盖内圈,上盖内圈一般通过冲孔后,再进行翻边成型,而上盖内圈包括内翻边和外翻边,传统的成型模具只能翻出内翻边,而外翻边需要更换模具,需要使用两套模具,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以上缺点,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电光炉上盖内圈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光炉上盖内圈成型模具,包括上连接板、上垫板、上凹模、下凸模、下垫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通过上端的连接轴连接第一驱动部件,上连接板、上垫板和上凹模固定连接,所述上凹模包括中心开设的内翻边孔和内翻边孔圆周上均匀开设的若干外翻边槽,配合的所述下凸模位于外翻边槽正下方的位置上设置外翻边脚,所述下凸模和外翻边脚通过凸模连接座固定到下垫板上,所述下垫板固定在下连接板上,所述下连接板、下垫板和凸模连接座上开设通孔,通孔设顶针,顶针下端连接顶板,所述顶板连接第二驱动部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开设连接导柱的导柱孔。

所述第一、第二驱动部件均为驱动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电光炉上盖内圈成型模具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且一次性完成内翻边和外翻边的翻边成型,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外设置顶杆配合顶板将上盖内圈与下凸模和外翻边脚分离,方便脱模。

附图说明

图1为上盖内圈的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光炉上盖内圈成型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光炉上盖内圈成型模具的上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光炉上盖内圈成型模具的下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连接板;11、连接轴;2、上垫板;3、上凹模;31、内翻边孔;32、外翻边槽;4、下凸模;41、外翻边脚;42、凸模连接座;5、下垫板;6、下连接板;7、顶针;71、顶板;8、导柱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光炉上盖内圈成型模具,包括上连接板1、上垫板2、上凹模3、下凸模4、下垫板5和下连接板6,上连接板1通过上端的连接轴11连接第一驱动油缸,上连接板1、上垫板2和上凹模3固定连接,上凹模3包括中心开设的内翻边孔31和内翻边孔31圆周上均匀开设的若干外翻边槽32,配合的下凸模4位于外翻边槽32正下方的位置上设置外翻边脚41,下凸模4和外翻边脚41通过凸模连接座42固定到下垫板5上,下垫板5固定在下连接板6上,下连接板6、下垫板5和凸模连接座42上开设通孔,通孔设顶针7,顶针7下端连接顶板71,顶板71连接第二驱动油缸,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6上开设连接导柱的导柱孔8。

所述电光炉上盖内圈成型模具使用时,将上连接板1连接到第一驱动油缸的驱动端上,然后在导柱孔8内穿入竖直导柱,连接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6,保证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6相对运动精确,最后将下连接板6固定连接到第一驱动油缸下方,并将顶板71中央连接第二驱动油缸,将待加工的上盖内圈,放置到下凸模4上,然后第一驱动油缸驱动上凹模3下降,内翻边孔31的内壁配合下凸模4翻出上盖内圈的内翻边,外翻边槽32配合外翻边脚41翻出上盖内圈的外翻边,完成上盖内圈成型,然后第一驱动油缸再带动上凹模3复位,然后第二驱动油缸驱动顶板71和顶针7升起,将上盖内圈与下凸模4和外翻边脚41分离,完成脱模,将上盖内圈取下即可。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