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管机的自动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8580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胀管机的自动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胀管机的部件,特别涉及四工位胀管机的自动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器工件在胀管或扩口工位时,为防止工件倾斜倒塌而损坏工件,通常需要牢固固定换热器工件。

现有换热器工件的固定需要通过以下方式固定:工件内侧通过安装在胀管机内的固定装置固定,工件外侧通过附加的工作门装置固定,工件两侧通过侧向固定座固定,侧向固定座一般安装在内侧的固定装置上,工件的下端通过U型夹紧装置夹紧。

当换热器工件扩口、胀管完成后,换热器工件需要脱离所有固定装置后从胀管机上卸下,现有换热器工件的下料一般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极大,工作效率也不高,而且不易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既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胀管机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框架移动机构、框架、夹紧侧板、夹紧侧板驱动装置、内侧固定装置、侧向固定器;所述夹紧侧板分别设置在待下工件的两侧,其包括二个相互垂直的侧面,其中一侧面上连接夹紧侧板驱动装置,夹紧侧板驱动装置固定在框架上;一侧面还设置垂直复位机构,垂直复位机构包括垂向滑轨、垂向滑块和回复件,垂向滑座垂直固定在所述一侧面上,垂向滑轨滑动连接在垂向滑座上,回复件一端与夹紧侧板的一侧面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滑轨上,所述一侧面上设置通孔,垂向滑轨穿过所述通孔;所述侧向固定器可回复地连接在内侧固定装置二侧,侧向固定器上设置容纳垂向滑轨的槽;下料时,所述垂向滑轨进入侧向固定器的槽后,夹紧侧板驱动装置驱动夹紧侧板通过垂向滑轨带动侧向固定器离开工件二侧,所述框架移动机构移动框架带动夹紧侧板另一侧面插入工件与侧向固定器之间而固定工件,框架移动机构再移动框架和夹持的工件至设定位置。

具体地,上述夹紧侧板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滚珠丝杆、丝杆螺母,所述电机安装在框架上,并与电机左右两侧的滚珠丝杆连接,所述滚珠丝杆连接在框架上,丝杆螺母与夹紧侧板的一侧面固定。

更好地,上述侧向固定座包括能够容纳垂向滑轨的槽、横向的长腰槽、横向的复位弹簧孔、复位弹簧、压紧套和弹簧顶杆,复位弹簧置于复位弹簧孔中并由弹簧顶杆一端顶住,弹簧顶杆另一端连接在压紧套上,压紧套套在螺钉上,螺钉穿过长腰槽后用T型螺母安装在内侧固定装置上。

更好地,上述框架移动机构为机器手,这样可以通过机器手多方向、多角度地移动框架,从而将换热器工件移动到合适的地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自动卸下胀管机的工件,既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实现换热器生产线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Ⅰ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向固定座的正面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胀管机的自动下料装置,其包括框架1、夹紧侧板2、夹紧侧板驱动装置3、内侧固定装置7和侧向固定座6。

所述框架1设置在固定工件4的内侧固定装置对面。

所述夹紧侧板2分别设置在待下工件4的两侧,其包括二个相互垂直的侧面21、22。

所述夹紧侧板2侧面21上设置垂直复位机构,垂直复位机构包括垂向滑轨204、垂向滑块203和拉簧5,垂向滑座203垂直固定在所述侧面21上,垂向滑轨204滑动连接在垂向滑座203上,拉簧5一端与夹紧侧板2的侧面21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在滑轨204上的螺杆206与滑轨204连接,所述侧面21上设置通孔210,垂直滑轨204穿过所述通孔210。

本实施例中垂向滑座203先侧面固定在支座207上,再由支座207垂直固定在夹紧侧板2的侧面21上。

所述夹紧侧板驱动装置3包括电机301、滚珠丝杆302、丝杆螺母303,所述电机301安装在框架1上,其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分布在电机301左右两侧的滚珠丝杆302连接,所述滚珠丝杆302通过轴承连接在框架1上,丝杆螺母303与夹紧侧板2的侧面21固定。夹紧侧板移动时,电机301驱动滚珠丝杆302转动,再通过丝杆螺母303带动二个夹紧侧板2同时远离或接近工件,即松开或夹紧工件。

为了使夹紧侧板2移动平稳,在框架1和夹紧侧板2之间还设置滑轨滑块导向机构,滑块201安装在夹紧侧板2上,滑轨202安装在框架1上,滑块201可在滑轨202上平稳移动。

如图1所示,内侧固定装置7设置在胀管机内,内侧固定装置7上设置侧向固定座6,侧向固定座6可移动回复地固定在固定装置7上。

如图4、5所示,所述侧向固定座6包括能够容纳垂向滑轨204的槽66、横向的长腰槽601、横向的复位弹簧孔67、复位弹簧65、压紧套63和弹簧顶杆64,复位弹簧65置于复位弹簧孔67中并由弹簧顶杆64一端顶住,弹簧顶杆64另一端连接在压紧套63上,压紧套63套在螺钉61上,螺钉61穿过长腰槽601后用T型螺母62安装在内侧固定装置7上。当侧向固定座6被导轨204向外拨开时(即图4中向左移动),复位弹簧65被压缩;当失去导轨204的外力时,复位弹簧65复位,使侧向固定座6复位。

所述内侧固定装置7上设置与T型螺母62配合的横槽71,T型螺母62旋转至一位置时侧向固定座6固定在内侧固定装置7上,T型螺母62再旋转90度后可从横槽71中脱出,从而可取下侧向固定座6。

所述自动下料装置的框架1与外部多自由度的机械手8连接,机械手8可以使自动下料装置自由的移动,从而将工件按需要的角度卸下并放在规定的位置。

换热器工件4下料时,胀管或扩口后的换热器工件4、侧向固定座一起旋转到如图1所示位置,滑轨204伸入侧向固定座6的槽66内,然后电机301启动,通过滚珠丝杆302、丝杆螺母303使工件4两侧的夹紧侧板2向外侧移动,夹紧侧板2带动滑轨204使侧向固定座6相对换热器工件4移动,从而使侧向固定座6与换热器工件4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然后外部机械手8动作,推动框架1垂向(向前)移动,使夹紧侧板2向前移动,夹紧侧板2的侧面22插入侧向固定座6和工件4之间空隙内而夹紧换热器工件4,同时滑轨204也同方向移动至侧向固定座6限制而不能继续移动,而夹紧侧板2的侧面22继续向前移动至换热器工件4夹紧位置,因此拉簧5处于拉伸状态。换热器工件4被夹紧后,通过机械手8将工件举起,脱离下端的U型夹紧装置并向胀管机外移出,放入指定位置,完成卸下换热器工件4的工作。

工件下料后,机械手8复位,拉簧5复位带动滑轨204复位,侧向固定座6也在复位弹簧65的作用下复位,可以再次进行工件的下料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