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2047发布日期:2018-08-07 23:0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PIN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插PIN过程包括人工将PIN直接放入到模具中,但采用人工直接放置加工效率低,而且也非常危险;还有一种是通过机械手将PIN插入到模具中,但也还需要人工将PIN装在机械手上,这种方式同样会导致加工效率低,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与机械手配合的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加工效率的、可以与机械手配合使用的旋转上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上料装置,包括工作台、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旋转气缸和安装在旋转气缸上的竖直旋转板,所述旋转气缸可驱动竖直旋转板做旋转运动,所述竖直旋转板上设置有4个上料治具,所述上料治具分别均布在竖直旋转板一侧,所述上料治具包括第一气缸、安装板、顶板、第一顶针、第二顶针、第一PIN孔、第二PIN孔和第一定位柱,所述安装板通过支撑柱安装在竖直旋转板的背部,所述顶板可移动的安装在安装板与竖直旋转板之间,所述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的一端安装在顶板上,所述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的另一端分别插入第一PIN孔和第二PIN孔内,所述第一气缸可驱动顶板做水平顶出运动,所述顶板从而带动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可将在第一PIN孔和第二PIN孔内的PIN顶出,所述第一PIN孔和第二PIN孔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旋转板的中间位置上下对称设置有第二定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旋转板上设置有避空槽。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底部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旋转气缸将第一PIN孔和第二PIN孔旋转到对应工人,这样方便工人放PIN,工人只需要先将PIN插入到第一PIN孔和第二PIN孔内后,旋转气缸旋转180度使得PIN对应机械手,对应好机械手后,第一气缸驱动顶板做水平顶出运动,顶板从而带动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可将在第一PIN孔和第二PIN孔内的PIN顶出到机械手内,从而实现PIN上料到机械手,本实用新型一次可上16条PIN ,而且当PIN上料到机械手后,旋转气缸复位,从而又可以机械装PIN,从而可以实现连续工作没有停顿,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2所示的,一种旋转上料装置,包括工作台1、安装在工作台1上的旋转气缸2和安装在旋转气缸2上的竖直旋转板3,所述旋转气缸2可驱动竖直旋转板3做旋转运动,所述竖直旋转板3上设置有4个上料治具,所述上料治具分别均布在竖直旋转板3一侧,所述上料治具包括第一气缸4、安装板5、顶板6、第一顶针7、第二顶针8、第一PIN孔9、第二PIN孔10和第一定位柱11,所述安装板5通过支撑柱12安装在竖直旋转板3的背部,所述顶板6可移动的安装在安装板5与竖直旋转板3之间,所述第一顶针7和第二顶针8的一端安装在顶板6上,所述第一顶针7和第二顶针8的另一端分别插入第一PIN孔9和第二PIN孔10内,所述第一气缸4可驱动顶板6做水平顶出运动,所述顶板6从而带动第一顶针7和第二顶针8可将在第一PIN孔9和第二PIN孔10内的PIN顶出,所述第一PIN孔9和第二PIN孔1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3。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旋转板3的中间位置上下对称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4。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旋转板3上设置有避空槽15,可以降低竖直旋转板3的重量,减轻旋转气缸2的负载。

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1底部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脚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旋转气缸2将第一PIN孔9和第二PIN孔10旋转到对应工人,这样方便工人放PIN,工人只需要先将PIN插入到第一PIN孔9和第二PIN孔10内后,旋转气缸2旋转180度使得PIN对应机械手,对应好机械手后,第一气缸4驱动顶板6做水平顶出运动,顶板6从而带动第一顶针7和第二顶针8可将在第一PIN孔9和第二PIN孔10内的PIN顶出到机械手内,从而实现PIN上料到机械手,本实用新型一次可上16条PIN ,而且当PIN上料到机械手后,旋转气缸复位,从而又可以机械装PIN,从而可以实现连续工作没有停顿,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