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管成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9080发布日期:2019-01-22 21:1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半管成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形机,尤其涉及半管成形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半管成形机,多数采用断续进给,并且需要搭配其它设备对原料进行加工。频繁且断断续续的进给操作会造成生产效率较低,且需要搭配其它设备,容易造成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半管成形机生产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结合以上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半管成形机,包括有模架板与送进轮,所述模架板上侧设有上模板,所述模架板下侧设有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上侧分别设有预成形凸轮、从动齿轮与终成形凸轮,所述下模板上侧分别设有预成形凹轮、主动齿轮与终成形凹轮,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分别设有送进轮,所述模架板外侧设有调整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连接。

进一步,所述调整轮通过滑块连接模架板。

进一步,所述预成形凸轮与预成形凹轮相切。

进一步,所述终成形凸轮与终成形凹轮相切。

进一步,所述上模板通过螺杆穿插连接下模板。

进一步,所述螺杆与上模板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扁担与滑块。

进一步,所述下模板通过螺栓连接模板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连续进给,多工位连续成形,不需要另外其他设备,从终成形主动轮输入的扭矩通过多级齿轮带动预成形轮和送进轮,实现送进轮、预成形轮、终成形轮同步、连续运行,通过调整丝杆实现滑杆的上下移动从而调整上下模间隙适用于不同板厚的扁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终成形凸轮与终成形凹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形凸轮与预成形凹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送进轮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至图4的标注所示:模架板1、送进轮4、调整轮5、滑块6、扁担、螺杆8、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10、上模板、下模板、扁钢99、减速机10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4,半管成形机,包括有模架板1与送进轮4,模架板1上侧设有上模板,模架板1下侧设有下模板,上模板上侧分别设有预成形凸轮21、从动齿轮10与终成形凸轮31,下模板上侧分别设有预成形凹轮22、主动齿轮9与终成形凹轮32,预成形凸轮21与预成形凹轮22相连接,终成形凸轮31与终成形凹轮32相连接,上模板与下模板分别设有送进轮4,模架板1外侧设有调整轮5,从动齿轮10与主动齿轮9连接,预成形凸轮21通过水平位置对称与预成形凹轮22相连接,终成形凸轮31通过水平位置对称与终成形凹轮32相连接,连续进给,多工位连续成形,不需要另外其他设备。从终成形主动轮输入的扭矩通过多级齿轮带动预成形轮和送进轮,实现送进轮、预成形轮、终成形轮同步、连续运行。

上模板通过螺杆8穿插连接下模板,螺杆8与上模板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扁担与滑块6,模具可以更换。如要更换上模板,可以将扁担拆卸,将滑块6从上移出。如要更换下模板,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间隙可以微调,因而可以成形不同板厚的扁钢99。可以通过调整丝杆实现滑块6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上模板或凸轮上下移动,可以将两侧模架板1从基座上拆卸,两侧模架板1通过螺栓固定在基座上。

调整轮5通过滑块6连接模架板1,回转半径可以调整,通过调整轮的上下移动控制模架板从而对半管的回转半径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连续进给,多工位连续成形,不需要另外其他设备,从终成形主动轮输入的扭矩通过多级齿轮带动预成形轮和送进轮4,实现送进轮4、预成形轮、终成形轮同步、连续运行,通过调整螺杆8实现滑杆的上下移动从而调整上模板与下模板间隙适用于不同板厚的扁钢,回转半径可以调整。通过调整轮5的上下移动控制半管的回转半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