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冲孔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2100发布日期:2018-12-21 20:1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冲孔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冲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冲孔模。



背景技术:

在金属冲孔加工中,尤其针对孔径较大的通孔加工,传统加工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一、先将工件放置第一工位对工件进行预冲孔;

二、将步骤一后的工件转运至第二工位;

三、将步骤二的工件进行定位;

四、对完成定位后的工件冲大孔。

完成一个通孔加工至少需要四个步骤,甚至更多,在加工过程中,通常产生以下问题:

1、耗时、耗人工;

2、转运过程中工件易碰伤,导致材料浪费,影响生产效率及生产成本;

3、不同工序的再次定位,出现孔中心轴线不重合的现象,导致加工后产品精度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进一步影响生产效率及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传统较大孔径的加工方式导致产品精度低、质量不稳定及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是生产加工的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工后产品精度低、质量不稳定及生产效率低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冲孔模,达到提高产品精度、实现质量稳定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冲孔模,包括下模座、设于下模座的下模板、上模座及设于上模座的冲孔组件,所述冲孔组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预冲件、冲孔件、连接件及驱动组件,用于连接冲孔件与上模座的及用于驱动连接件移动的;

所述预冲件与冲孔件连接;

所述冲孔件与上模座经由连接件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件直线往返运动;

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上模座。

进一步的,所述预冲件包括左侧面、右侧面及连接左侧面与右侧面的底端面,所述左侧面、底端面及右侧面依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端面包括左刃面、右刃面及用于连接左刃面与右刃面的底刃面。

进一步的,所述左刃面与底刃面的夹角设于160-178°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右刃面与底刃面的夹角设于160-178°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面、右侧面以底端面的中心轴线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预冲件与冲孔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预冲件与冲孔件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手柄、齿轮和齿条,所处齿轮转动连接于上模座,所述驱动手柄与齿轮键连接,所述齿条与连接件连接,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齿条与连接件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预冲件及冲孔件,瞬间依次完成待加工板件的小孔冲孔及大孔冲孔的工序,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及提高质量稳定性的目的,预冲件与冲孔件的组合,同时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冲件及冲孔件位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下模座 2—下模板 3—上模座

4—冲孔组件 41—预冲件 411左侧面

412—右侧面 413—底端面 4131—左刃面

4132—右刃面 4133—底刃面 42—冲孔件

43—连接件 44—驱动组件 441—驱动手柄

442—齿轮 443—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冲孔模,包括下模座1、设于下模座1的下模板2、上模座3及设于上模座3的冲孔组件4,所述冲孔组件4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预冲件41、冲孔件42、连接件43及驱动组件44;

所述预冲件41与冲孔件42连接;

所述冲孔件42与上模座3经由连接件43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44驱动连接件43直线往返运动;

所述驱动组件44连接于上模座3。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冲孔件42通过连接件43连接于上模座3,冲孔件42的自由端固定连接预冲件41,预冲件41的孔径小于冲孔件42的孔径,将待加工板件放置于下模板2,在驱动组件44的作用下,连接件43向下模座1方向移动,连接件43同时带动冲孔件42及预冲件41移动,预冲件41首先与待加工板件抵接,因预冲件41的孔径较小,在较小外界压力作用下,即可完成待加工板件的冲小孔工序,冲孔后的孔边缘无瑕疵,解决较大外力对待加工板件的表面的压伤或者引起待加工板件变形的技术问题,预冲件41完成第一次冲孔后,冲孔件42继续向下移动,在外力作用下,继续对待加工板件冲孔,经预冲后的金属板件,金属板件自身的结合力被分解,故较小外力施加于冲孔件42即可完成对待加工板件的冲孔工序,通过设置预冲件及冲孔件的组合冲孔模,瞬间依次完成待加工板件的小孔冲孔及大孔冲孔的工序,不仅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及提高质量稳定性的目的,同时还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所述预冲件41包括左侧面411、右侧面412及连接左侧面411与右侧面412的底端面413,所述左侧面411、底端面413及右侧面412依次连接,左侧面411与底端面413相交所成夹角为钝角,右侧面412与底端面413相交所成夹角为钝角,在外力作用下,底端面413首先与待加工板件抵接,左侧面411、右侧面412再与待加工板件抵接,完成对板件的预冲孔加工。

所述底端面413包括左刃面4131、右刃面4132及用于连接左刃面4131与右刃面4132的底刃面4133。

所述左刃面4131与底刃面4133的夹角设于160-178°之间。

所述右刃面4132与底刃面4133的夹角设于160-178°之间。

具体的,左刃面4131与底刃面4133的夹角为170°,右刃面4132与底刃面4133的夹角为170°,左刃面4131、右刃面4132呈对称设置,实现施加于待加工板件作用力对称均衡的目的,同时防止冲孔过程中对待加工板件表面压伤现象的发生。

所述左侧面411、右侧面412以底端面413的中心轴线呈对称设置,进一步实现施加于待加工板件作用力对称均衡的目的,同时防止冲孔过程中对待加工板件表面压伤现象的发生。

所述预冲件41与冲孔件42为一体成型,提高冲孔加工精度,提高工件加工合格率。

所述驱动组件44包括驱动手柄441、齿轮442和齿条443,所处齿轮442转动连接于上模座3,所述驱动手柄441与齿轮442键连接,所述齿条443与连接件43连接,所述齿条443与齿轮442啮合。

连接件43的一侧加工有齿条443,齿条443与齿轮442啮合,施加外力于驱动手柄441,驱动手柄441带动齿轮442转动,通过力的传递,实现连接件43的移动,最终实现外力作用于预冲件41及冲孔件42的目的,完成冲孔工序。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