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体胀翻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3483发布日期:2018-11-13 21:2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罐体胀翻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罐体制作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罐体胀翻边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金属罐,一般由铝或马口铁加工而成,铝制金属罐的罐体一般由冲压逐步拉伸而成,冲压成型技术要求较高,而马口铁金属罐的罐体是由板状的马口铁坯料卷曲并焊接成一个未定型的桶状罐体,然后使用胀形和翻边对罐体进行定形,定形后再焊接,针对定形工艺,若用手工进行,效率及成本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制罐设备中的翻边机构,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还可节能,降低成本,如申请号为200920156763.X中国专利,该翻边机构包括一底盘,所述底盘上安装有翻边内模和翻边外模,其中:所述翻边内模由4个子内模组合形成,且其中心形成一圆台形通孔;所述翻边外模由4个子外模组合形成,且其外围呈圆台形,所述翻边外模外侧安装有驱动盘,且所述驱动盘内侧表面呈与翻边外模外围相吻合之圆台形,驱动部分,一种结构为,所述翻边内模通过中心气缸驱动,所述翻边外模由四个角部气缸驱动,另一种结构为,所述翻边内模和翻边外模由同一伺服电机驱动。该翻边机构虽可对坯料进行翻边,但是内模指定由4个子内模组成,翻边外模指定由4个子外模组成,翻边精度较低,只能对要求比较低的罐体进行初步定形,驱动盘内侧表面为与翻边外模外围相吻合之圆台形,胀形过程中,驱动盘和翻边外模与坯料均以线接触,接触面积较小,容易损坏坯料,产出不良品,内模若通过中心气缸驱动,因气缸的驱动力有限,翻边内模将无法对材料稍厚的材料进行胀翻边,翻边内模和翻边外模由同一伺服电机驱动时,翻边动作完成后无法自动暂停,导致换料时间较短,直接使用较为危险,同时内膜与外膜无法分开运行,局限性较大。因此,发明人致力于设计一种新的罐体胀翻边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罐体胀翻边装置,外侧可对空心坯料胀形,内部可对内孔胀形翻边,外侧与内部的胀形翻边可同步进行也可单独进行,胀翻边精度较高,定形效率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罐体胀翻边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下端固定有用于对坯料胀形翻边的胀翻边机构,所述固定架上端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胀翻边机构内胀形翻边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架上端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实现间隔运行的感应机构,所述固定架内部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胀翻边机构外胀形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可单独或同步驱动所述胀翻边机构。进一步的,所述胀翻边机构包括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下端的分瓣内胀模和分瓣外抱模、套设于所述固定板外侧的外压圈以及设置在所述分瓣内胀模上端可上下移动的胀芯,所述分瓣内胀模位于所述分瓣外抱模内侧。进一步的,所述分瓣外抱模由多个子模块组成环形状,所述分瓣外抱模外侧面为一斜面,所述分瓣外抱模最小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固定板直径,方便空心坯料的放置。进一步的,所述外压圈为环形,所述外压圈内侧设有与所述分瓣外抱模外侧斜面对应的斜面,外压圈内侧斜面倾斜角度等于分瓣外抱模外侧斜面倾斜角度,以便外压圈向下移动时,外压圈和分瓣外抱模斜面均与空心坯料面接触,提高定形精度。进一步的,所述分瓣内胀模下端固定有内盖板,所述内盖板位于所述分瓣外抱模内侧。进一步的,所述分瓣外抱模下端固定有一环形的外压板,所述分瓣外抱模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外压板直径,所述内盖板显露于所述外压板中心,所述外压板侧面均匀设有多个缺口,每个所述缺口内设有外抱拉簧件,以便可以挡住分瓣外抱模和空心坯料。进一步的,所述外抱拉簧件包括垂直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下端的拉簧杆座、水平穿过所述拉簧杆座的拉簧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拉簧杆座外侧的压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通过主轴连接的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下端的接头,所述接头与所述胀芯通过胀芯轴连接,所述连杆内安装有偏心轮,所述电机通过连杆带动所述胀芯向下运动,整个第一驱动机构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胀芯的上下运动。进一步的,所述感应机构包括套接在所述主轴末端的感应环、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端的感应安装座以及安装在所述感应安装座上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安装座和感应器位于所述感应环正下方,感应器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实现间隔动作。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架内部的四个气缸以及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气缸下端的四个连接轴,四个所述气缸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外压圈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气缸同步推动所述外压圈上下往复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四个气缸共同推动外压圈上下往复运动,对空心坯料胀形,通过电机带动连杆推动胀芯上下往复运动,对内孔胀形翻边,实现较高精度胀翻边,简单实用,定形效率高,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罐体胀翻边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罐体胀翻边装置的反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罐体胀翻边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A区域剖视放大图;图5是胀芯与外压圈下移的剖视放大图。图示说明:固定架1电机安装板11底板12导向板13胀翻边机构2固定板21分瓣内胀模22胀芯23胀芯轴24分瓣外抱模25外压圈26内盖板27外压板28外抱拉簧件29拉簧杆座291拉簧杆292压簧293第一驱动机构3电机31主轴32连杆33轴承座34连杆轴35接头36第二驱动机构4气缸41连接轴42感应机构5感应环51感应安装座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参照图1至图4,一种罐体胀翻边装置,包括固定架1、固定在固定架1下端用于对坯料胀形翻边的胀翻边机构2、固定在固定架1上端用于驱动胀翻边机构2内胀形翻边的第一驱动机构3、固定在固定架1上端的感应机构5以及固定在固定架1内部用于驱动胀翻边机构2外胀形的第二驱动机构4。第一驱动机构3与感应机构5电性连接,第一驱动机构3和第二驱动机构4可单独或同步驱动胀翻边机构2。固定架1包括正方体状上壁镂空的主体架(未标示)、固定安装在该主体架上表面的电机安装板11和固定在电机安装版11下端的导向板13,该主体架下壁为底板12,用来安装第二驱动机构4和胀翻边机构2,电机安装板11用来安装第一驱动机构3和感应机构5。胀翻边机构2包括固定安装在底板12下端的固定板21、固定于该固定板21下端的分瓣内胀模22和分瓣外抱模25、套设于固定板21外侧的外压圈26、设置在分瓣内胀模22上端可上下移动的胀芯23、固定在该胀芯23中心的胀芯轴24、固定在分瓣内胀模22下端的内盖板27、固定在分瓣外抱模25下端的外压板28以及多个固定在底板12下端的外抱拉簧件29,分瓣内胀模22由多个子模块组成环状,该分瓣内胀模22内侧上端设有一台阶,用于放置带通孔的坯料,胀芯23位于分瓣内胀模22正上方,胀芯23侧面倾斜设置,该胀芯23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胀芯轴24竖直穿过胀芯23中心,胀芯轴24底面与胀芯23底面平齐,胀芯轴24外侧套有一环形的套筒(未标示),该套筒固定于底板12上,胀芯23和胀芯轴24可一起沿着该套筒内壁上下移动,内盖板27通过连接件与固定板21和分瓣内胀模22固定连接,内盖板27中心设有一通孔,该通孔直径大于分瓣内胀模22内径,以便带通孔的坯料可从该通孔中取出,分瓣外抱模25位于分瓣内胀模22外侧,分瓣外抱模25由多个子模块组成环形状,该分瓣外抱模25外侧面为一斜面,该分瓣外抱模25最小外径大于或等于固定板21直径,该分瓣外抱模25内侧上端设有一台阶,分瓣内胀模22位于该分瓣外抱模25内侧的台阶内,内盖板27位于分瓣外抱模25内侧下端,套设在固定板21外端的外压圈26为环形,该外压圈26内侧设有与分瓣外抱模25外侧斜面对应的斜面,外压圈26内侧斜面倾斜角度等于分瓣外抱模25外侧斜面倾斜角度,以便外压圈26向下移动时,外压圈26和分瓣外抱模25斜面均与空心坯料面接触,提高定形精度,外压板28通过同一固定件与分瓣外抱模25和固定板21固定连接,外压板28直径小于分瓣外抱模25最大外径,外压板28中心设有一通孔,内盖板27显露于外压板28中心的通孔,固定板21、胀芯23、分瓣内胀模22、内盖板27、分瓣外抱模25、外压圈26和外压板28均与胀芯轴24同轴,保证胀翻边机构2结构的稳定性,外抱拉簧件29包括垂直固定在固定架1下端的拉簧杆座291、水平穿过拉簧杆座291的拉簧杆292以及设置在拉簧杆座291外侧的压簧293,多个拉簧杆座291呈环形均匀分布在底板12底部,外压板28侧面均匀设有多个与拉簧杆座291位置相对应的缺口,拉簧杆292部分位于该缺口内,以便从底部挡住分瓣外抱模25和空心坯料。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固定在电机安装板11上的电机31、与电机31固定连接的主轴32、设置在主轴32上的连杆33、固定在连杆33两侧的轴承座34、水平穿过导向板13的连杆轴35以及连接连杆33与胀芯轴24的接头36,连杆轴35水平穿过接头36,连杆33内部设有偏心轮,两个轴承座34内分别固定有轴承,主轴32分别穿过两个轴承和偏心轮,电机31驱动主轴32旋转,主轴32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带动连杆33旋转,连杆33通过接头36带动胀芯轴24上下移动,最终带动胀芯23上下移动,整个第一驱动机构3将电机31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胀芯23的上下移动。感应机构5包括套接在主轴32末端的感应环51、固定在固定架1上端的感应安装座52以及安装在感应安装座52上的感应器(未图示),感应安装座52和感应器位于感应环51正下方,感应器与电机31电性连接,当电机31带动主轴32旋转时,感应环51随着主轴32旋转,感应环51每转一圈,感应器便会将感应信号通过控制系统传递给电机31,电机31停止转动。第二驱动机构4包括固定在固定架1内部的四个气缸41以及分别设置在四个气缸41下端的四个连接轴42,四个气缸41分别通过连接轴42与外压圈26固定连接,四个气缸41同步推动外压圈26上下往复运动,以便外压圈26与分瓣外抱模25配合,完成空心坯料的胀形。参照图4和图5,电机31通过主轴32带动连杆33转动,连杆33内的偏心轮使连杆33下端上下移动,连杆33通过接头36带动胀芯轴24和胀芯23上下移动,胀芯23下压分瓣内胀模22中带内孔的环形坯料,使该坯料内孔周边沿着分瓣内胀模22的内径向下折弯胀形并翻边,感应器感应到感应环51旋转一圈时,带内孔的环形坯料刚好成型完成,感应器将感应信号通过控制系统传递给电机31,电机31停止转动,电机31按设定的时间停止运行,从内盖板27中心的通孔处取出成型后的产品并更换新的带内孔的环形坯料,电机31重新启动运行,感应环51每转一圈,便完成一次胀翻边过程,如此不断循环,四个气缸41同步驱动外压圈26向下运动,外压圈26与分瓣外抱模25配合,对空心坯料胀形,胀形完成后,四个气缸41同步拉动外压圈26向上复位,控制系统可控制气缸41停止时间,以便安全的取下胀形后的产品,本实用新型的四个气缸41和电机31可同步驱动也可以分开驱动,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本实用新型的罐体胀翻边装置,通过电机驱动胀芯上下往复运动,对内孔胀形翻边,同时感应器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运行,实现间隔成型,四个气缸共同推动外压圈上下往复运动,对空心坯料胀形,实现较高精度胀翻边,简单实用,定形效率高,节省成本。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