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095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抛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表面除锈处理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可有效防止堵丸的抛丸
直O
背景技术
钢构件制作时需要对各种型材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包括抛丸清理、喷漆及烘干等过程,其中的抛丸过程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工件表面处理的质量。抛丸器是抛丸过程中的核心装置,主要有处理进丸打击式、机械进丸滑移式、鼓风进丸式等三类,其中尤以机械进丸滑移式使用最为广泛。如图1所示,表示机械进丸滑移式抛丸器的结构罩壳4内部设置带护盖的护板 5,一侧设有输丸管12 ;电动机2输出轴经三角皮带1与传动轴3连接,该动轴3伸入罩壳 4内部;传动轴3端部通螺栓与分丸轮的固定座7相连,该固定座7 —侧固定分丸轮11,其沿圆周方向设有分丸叶片;罩壳4内传动轴3上通过圆盘9连接一抛丸轮8,其抛丸叶片沿圆周方向的分布位置角度与分丸叶片相同;分丸叶片和抛丸叶片之间设有定向套10,其穿过护板5通过压圈或压块与罩壳4固连,该定向套10的侧面对应于抛丸位置设有定向窗口 6。这种抛丸器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在抛丸量较大时,喂丸时容易引起堵现象,使得抛丸现象大大降低,从而降低抛丸效率,并影响抛丸没备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丸装置,可有效消除喂丸堵塞现象。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抛丸装置,包括罩壳 G)、设置于所述罩壳(4) 一侧的输丸管(12)、同轴安装所述罩壳(4)内部的分丸轮(11)和抛丸轮(8),所述分丸轮(11)连接带有螺旋叶片(14)的转轴(13),所述转轴(1 前端延伸至所述输丸管(12)的出口。可选地,所述螺旋叶片(14)为连续型螺旋叶片。可选地,所述螺旋叶片(14)为离散型螺旋叶片。较优地,在圆周方向上,所述分丸轮(11)的叶片分布位置及角度与所述抛丸轮
(8)的叶片分布位置及角度相同。
(0009)较优地,所述分丸轮(11)的叶片与所述抛丸轮(8)的叶片之间设置有定向套
(10),所述定向套(10)穿过一护板(5)后与所述罩壳⑷固定,所述定向套(10)的侧面在对应于抛丸位置开设有定向窗口(6)。较优地,所述定向套(10)在对应于所述螺旋叶片(14)的位置上设置有螺旋槽。较优地,所述转轴(1 与动力传动机构的传动轴(3)同轴设置。较优地,所述分丸轮(11)通过一固定座(7)与所述传动轴( 连接。较优地,所述抛丸轮⑶通过一圆盘(9)与所述传动轴(3)连接。较优地,所述传动轴(3)通过皮带⑴与电动机(2)连接。[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抛丸装置在分丸轮转轴处设置螺旋叶片,使弹丸快速进入分丸轮处的直线叶片端,然后再进入抛丸叶片位置进入抛丸,由此可有效消除抛丸量大时堵丸问题,这大大提高了抛丸量与抛丸成功率,有助于保证抛丸设备的正常工作。

图1表示机械进丸滑移式抛丸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抛丸装置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分丸轮的结构,而省略与现有设备相同的其它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是,分丸轮转轴处设置螺旋叶片,使弹丸快速进入分丸轮处的直线叶片端,从而消除堵丸现象。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2,并同时结合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抛丸装置的一较优实施例。该抛丸装置包括罩壳4、设置于罩壳4 一侧的输丸管12、同轴安装罩壳4内部的分丸轮11和抛丸轮 8 ;其中分丸轮11连接带有连续型或离散型螺旋叶片14的转轴13,其前端延伸至输丸管12 的出口,后端与动力传动机构的传动轴3同轴设置;该传动轴3通过皮带1与电动机2连接,分丸轮11通过固定座7与传动轴3连接,抛丸轮8通过圆盘9与传动轴3连接。本实施例中,螺旋叶片14使弹丸快速进入分丸轮11处的直线叶片端,然后再进入抛丸轮8叶片位置进行抛丸,由此可有效消除抛丸量大时堵丸问题,这大大提高了抛丸量与抛丸成功率,有助于保证抛丸设备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在圆周方向上分丸轮11叶片分布位置及角度与抛丸轮8叶片分布位置及角度相同,并在分丸轮11叶片与抛丸轮8叶片之间设置有定向套10,该定向套10穿过一护板5后与罩壳4固定,侧面在对应于抛丸位置开设定向窗口 6供弹丸通过后进行抛丸。仿照螺旋叶片12的原理,同时在定向套10对应于螺旋叶片14的位置上开设螺旋槽 (图未示出),以进一步强制推进弹丸。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抛丸装置,包括罩壳G)、设置于所述罩壳(4) 一侧的输丸管(12)、同轴安装所述罩壳⑷内部的分丸轮(11)和抛丸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丸轮(11)连接带有螺旋叶片(14)的转轴(13),所述转轴(13)前端延伸至所述输丸管(12)的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14)为连续型螺旋叶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14)为离散型螺旋叶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圆周方向上,所述分丸轮分丸轮(11) 的叶片分布位置及角度与所述抛丸轮(8)的叶片分布位置及角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丸轮(11)的叶片与所述抛丸轮 (8)的叶片之间设置有定向套(10),所述定向套(10)穿过一护板(5)后与所述罩壳⑷固定,所述定向套(10)的侧面在对应于抛丸位置开设有定向窗口(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套(10)在对应于所述螺旋叶片(14)的位置上设置有螺旋槽。
7.如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3)与动力传动机构的传动轴(3)同轴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丸轮(11)通过一固定座(7)与所述传动轴( 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轮(8)通过一圆盘(9)与所述传动轴( 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3)通过皮带(1)与电动机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表面除锈处理技术,具体公开一种抛丸装置,包括罩壳(4)、设置于所述罩壳(4)一侧的输丸管(12)、同轴安装所述罩壳(4)内部的分丸轮(11)和抛丸轮(8),所述分丸轮(11)连接带有螺旋叶片(14)的转轴(13),所述转轴(13)前端延伸至所述输丸管(12)的出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丸轮转轴处设置螺旋叶片,可使弹丸快速进入分丸轮处的直线叶片端,然后再进入抛丸叶片位置进入抛丸,由此可有效消除堵丸现象。
文档编号B24C3/04GK202292449SQ2011203361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8日
发明者邱启光 申请人:广东启光钢结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