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颈类零件磨削的机械加工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高效磨削轴颈的专用工具,属于机械加工类领域。
背景技术:
矿山机械领域,一些零件的轴颈表面粗糙度要求Ra0.8,而传统大型立式车床车削表面粗糙度只能达到Ra3.2,显然无法满足要求,只能采取磨削的方法提高轴颈的表面粗糙度。
常见的磨削工具有两种:一种是布轮,布轮磨削磨头基体为棉布轮弹性大,故磨削量较小,一般为0.03mm-0.08mm,留量大于0.08mm时磨削较为困难,所以对磨削前的零件尺寸要求较为严格,布轮长时间受力会导致电机主轴变型,布轮轴向跳动大,加工效率低。二是砂轮,砂轮磨削虽然磨削量大,效率高,并且磨头耐用度好,但要求主轴径向跳动小于0.05mm,实际国产电机径向跳动0.1mm-0.2mm无法达到要求,采用高精度电机成本较高。使用砂轮磨削必须使用切削液,存在环境污染。砂轮高速旋转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一般不推荐在开放区域使用。
为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轴颈类零件磨削的专用工具,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磨削轴颈的专用工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砂带磨头,其表面粗糙度达到Ra6.3,工件线速度120m/min,磨头进给35mm/min,大大提高了磨削效率。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磨削轴颈的专用工具,包括装夹板、电机、驱动轮、护罩、砂带、张紧气缸和接触轮;所述的装夹板与机床刀架连接,采用机床顶丝固定;所述的电机与驱动轮相配合;所述的驱动轮外围设置有护罩;所述的驱动轮通过砂带与张紧气缸形成旋转环路;所述的张紧气缸一端固定设置有接触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设置在装夹板上,所述的张紧气缸设置在装夹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通过电源驱动,并采用2.2KV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的砂带表面粗糙度达到Ra6.3,磨削时工件线速度120m/min,接触轮进给35mm/min。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不需要切削液,节能又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装夹板、电机2、驱动轮3、护罩4、砂带5、张紧气缸6、接触轮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分析。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磨削轴颈的专用工具,包括装夹板1、电机2、驱动轮3、护罩4、砂带5、张紧气缸6和接触轮7;所述的装夹板1与机床刀架连接,采用机床顶丝固定;所述的电机2与驱动轮3相配合,电机与电源连接,采用2.2KV电压;所述的驱动轮3外围设置有护罩4;所述的驱动轮3通过砂带5与张紧气缸6形成旋转环路;所述的张紧气缸6一端固定设置有接触轮7;砂带表面粗糙度达到Ra6.3,磨削时工件线速度120m/min,接触轮进给35mm/min。
当电源通电后,电机转动带动驱动轮3转动,调整张紧气缸6,带动砂带5转动,同时启动机床,使工件以设定的转速转动,刀架设定进给,与所述的接触轮7有一定的相对运动,从而产生摩擦达到磨削效果。
磨削时应使砂带5的传动方向与工件的转动方向相反,达到一定的相对运动,并产生明显的火花产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专用工具,按照给定的磨削方式,能够快速达到预期的表面粗糙度;相比传统的磨削方法及工具,效率提高6倍以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专用工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