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熔渣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76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钢铁熔渣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铁熔渣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钢渣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熔渣,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渣量也在不断增加。钢渣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对钢渣的处理方法中,大多采用将钢渣返回烧结矿或高炉中,把钢渣作为炼铁熔剂使用,这样钢渣不会再对外排放,对于含有不同金属成分的钢渣可送到相应的冶金炉中作为原料进行冶炼,将其中的金属进行回收。

盛装钢渣的渣包是冶金行业中炼钢重要的设备,传统的渣包的形状为两侧带有吊装耳轴的碗状。目前现有的冶金用渣包主要采用铸造制作,需专门开模,制造周期长、成本高、工序复杂。同时,因渣包体积较大,对铸造的场地、人力成本要求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传统的渣包在收集钢铁熔渣冷却后,因熔渣的体积较大,不易从渣包中脱离出来。即使熔渣从渣包中脱离出来后,也会形成一块巨大的整体熔渣,难以进行破碎和分离。若将钢渣再利用需经过火焰切割,切割难度非常大,且切割耗费大量能源,余钢损耗也很严重,损耗量约5-20%,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铁熔渣收集装置,来避免钢铁熔渣再利用需经多道工序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钢铁熔渣收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形状为上部开口的中空罐体,用于盛装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熔渣,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外壳及内腔;分割筋板,其设置在装置本体内腔底部上,将所述装置本体内腔网格状分割;吊耳,设置于装置本体的外部两侧。

优选地,所述分割筋板为一块纵向筋板及一块横向筋板,其垂直于装置本体内腔底部,采用“十字”结构设置在装置本体内腔底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铁熔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割筋板高度为装置本体总高的2/3。

优选地,所述筋板与装置本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筋板焊接在装置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吊耳为三组,其中两组分别设置在装置本体外部两侧的中上方且与所述分割筋板高度平行,另一组设置在装置本体外部两侧的中下方。

优选地,所述装置的材质为特配铸铁。

优选地,所述装置本体外壳形状为倒置的梯形体,所述外壳侧壁厚度为86mm,底部厚度为130mm,底部倒角R130。

优选地,所述筋板的形状为梯形体,其高度为864mm,顶部厚度为106mm,顶部倒角R54,底部厚度为432mm,底部倒角R130。

优选地,所述筋板材质为特配铸铁。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渣包的内部结构,渣包内部采用网格装分割,分割筋板高度为渣包总高的2/3,且设计较大的锥度及厚度,降低脱模难度,并提高使用寿命。渣包材质采用与钢锭模材质相同的特配铸铁,其特点为高温工作强度高,不易变形。通过筋板分割后的渣包,可不经切割,直接入炉做返回料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钢铁熔渣收集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铁熔渣收集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铁熔渣收集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钢铁熔渣收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0,其形状为上部开口的中空罐体,用于盛装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熔渣,所述装置本体10包括外壳11及内腔12;该外壳11为倒置的梯形体。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2的侧壁厚度为86mm,底部厚度为130mm。外壳侧壁厚度为86mm,底部厚度为130mm,底部倒角R130。

装置本体10的内部设置有分割筋板20,其设置在装置本体10内腔底部上,将所述装置本体10内腔网格状分割;在本实施例中分割筋板为两块,一块为纵向,一块为横向,垂直于装置本体10内腔的底部,呈“十字”结构。此外,分割筋板也可以是三块,呈“艹”型设置在装置本体10内腔的底部,或为四块,两纵两横呈“井”字形布置在装置本体10内腔的底部。所述筋板的材料为特配铸铁,可以在高温工况下工作,且不易变形,同时也可以降低脱模难度。所述分割筋板20的高度为装置本体10高度的2/3,筋板的形状为梯形体,其高度为864mm,顶部厚度为106mm,顶部倒角R54,底部厚度为432mm,底部倒角R130。本实施例中,该分割筋板20与装置本体10一体成型,使装置整体更加牢固。此外,所述筋板20也可以焊接在装置本体10上,从而可以节省成本,无需另外开模。

装置本体10的外部两侧设置有吊耳30。本实施例中装置本体外侧设置了三组吊耳,所述吊耳与罐体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其中两组分别设置在装置本体外部两侧的中上方且与所述分割筋板高度平行,另一组设置在装置本体外部两侧的中下方。设置三组吊耳可以更方便装置本体10起吊、倾倒,倒出余钢。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钢铁熔渣收集装置,在收集大型铸钢件余钢时,以余钢(渣钢)钢水量8t为例,钢水倒入此渣包,可自动均匀流入4个收集坑内,炉渣在渣包上部。余钢冷却后余钢块度控制在1-2吨,脱模较方便,且炉渣与余钢分离方便,无需再利用火焰切割,可直接作为返回废钢加入电弧炉。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钢铁熔渣收集装置,解决了钢铁熔渣无法直接使用的困难,大量减少了切割余钢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并减少了钢铁熔渣的库存堆放。所收集的余钢入炉后直接使用,效果良好。余钢脱模难度也大大降低,渣包使用后未见变形,熔损也较小,比传统渣包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