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光机双底辊快速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8587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光机双底辊快速升降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光机领域,特别是一种砂光机双底辊快速升降结构。



背景技术:

金属板材的表面纹路处理需要打磨步骤,而磨辊及其相关部件是重要部件,配合底辊来打磨板材,具体可参照专利号为201210181208. 9的《金属板表面连续砂磨机》。设备在加工过程会有砂辊下方的底辊做上升下降动作的步骤,尤其是出现紧急状况需要急停的时候,具体可参照申请号为200920167728.8的《砂光机定厚辊自动升降装置》。但是这种结构的纹路效果单一,而且加工过程造成不必要的磨损,直接使原来的代加工金属板报废,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砂光机双底辊快速升降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砂光机双底辊快速升降结构,包括位于机架上方的底辊和与分列在机架左、右两侧的固定座,所述底辊的端部设置有轴承座,所述底辊为两根且水平分布,所述固定座上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前摆臂、后摆臂,所述前摆臂、后摆臂的上端通过杠杆连接,所述杠杆上的中间处设置有T型座,所述T型座与底辊的轴承座连接,其中所述杠杆和T型座之间通过可旋转接头连接,所述后摆臂的后端连接有推拉气缸,其中所述后摆臂和推拉气缸之间通过拔叉连接,所述机架左、右两侧的前摆臂、后摆臂之间分别通过前偏心轴、后转轴连接。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轴承座和T型座的前、后端之间分别设置有固定导向杆,所述固定导向杆外套装有与机架连接的导向套。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导向套的下端设置有顶板,其中所述顶板和T型座之间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承压弹簧。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固定导向杆和导向套之间设置有导向圈和油封。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T型座和可旋转接头之间设置有可调高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针对砂光机对底辊的快速升降要求,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良,尤其是通过前摆臂、杠杆、后摆臂组成的杠杆控制结构,配合T型座控制底辊升降,实现对底辊的快速升降控制,尤其是采用单根偏心轴配合可水平摆动的T型座,进一步提高结构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部分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砂光机双底辊快速升降结构,包括位于机架1上方的底辊2和与分列在机架1左、右两侧的固定座11,所述底辊2的端部设置有轴承座21,所述底辊2为两根且水平分布。所述固定座上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前摆臂3、后摆臂4,所述前摆臂3、后摆臂4的上端通过杠杆5连接,即前摆臂3、后摆臂4与杠杆5、固定座11之间是可旋转式连接,形成一个可活动结构。所述杠杆5上的中间处设置有T型座6,所述T型座6与底辊2的轴承座21连接,其中所述杠杆5和T型座6之间通过可旋转接头51连接,其中所述可旋转接头51与T型座6之间设置有摆动轴承,即T型座6的升降活动可带动底辊2升降。所述后摆臂4的后端连接有推拉气缸41,其中所述后摆臂4和推拉气缸41之间通过拔叉42连接,所述机架1左、右两侧的前摆臂3、后摆臂4之间分别通过前偏心轴31、后转轴43连接。具体工作时,当推拉气缸41做伸缩动作时,就可带动拔叉42旋转,进而控制后摆臂4旋转,后摆臂4就可带动杠杆5上下摆动,进而控制T型座6升降,进而实现对底辊2的快速升降控制。这种结构与原来直接用电机或者油缸控制底辊2的结构相比,利用了杠杆5的杠杆原理配合可旋转接头51、轴承座21的通用运动引导部分即可控制底辊2垂直升降,对推拉气缸41等部件的耐受力、耐磨等要求较低,而且升降更平稳,更能适应对底辊2快速升降控制的要求。

所述T型座6和可旋转接头51之间设置有可调高螺栓52,配合可旋转接头51上的摆动轴承,方便装配时可以微调底辊2高度,适应性更强。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一种砂光机双底辊快速升降结构,包括位于机架1上方的底辊2和与分列在机架1左、右两侧的固定座11,所述底辊2的端部设置有轴承座21,所述底辊2为两根且水平分布,所述固定座上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前摆臂3、后摆臂4,所述前摆臂3、后摆臂4的上端通过杠杆5连接,所述杠杆5上的中间处设置有T型座6,所述T型座6与底辊2的轴承座21连接,其中所述杠杆5和T型座6之间通过可旋转接头51连接,其中所述可旋转接头51与T型座6之间设置有摆动轴承,所述后摆臂4的后端连接有推拉气缸41,其中所述后摆臂4和推拉气缸41之间通过拔叉42连接,所述机架1左、右两侧的前摆臂3、后摆臂4之间分别通过前偏心轴31、后转轴43连接,所述轴承座21和T型座6的前、后端之间分别设置有固定导向杆7,所述固定导向杆7外套装有与机架1连接的导向套71,通过导向套7配合固定导向杆7的结构引导底辊2快速升降,运动稳定性更能得到保证。所述导向套71的下端设置有顶板8,其中所述顶板8和T型座6之间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承压弹簧81,可针对固定导向杆7垂直方向的导向误差,作辅助导向作用,并且辅助维持T型座6两边固定导向杆7处的平衡。所述固定导向杆7和导向套71之间设置有导向圈72和油封73,进一步提高运动稳定性。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一种砂光机双底辊快速升降结构,包括位于机架1上方的底辊2和与分列在机架1左、右两侧的固定座11,所述底辊2的端部设置有轴承座21,所述底辊2为两根且水平分布,所述固定座上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前摆臂3、后摆臂4,所述前摆臂3、后摆臂4的上端通过杠杆5连接,所述杠杆5上的中间处设置有T型座6,所述T型座6与底辊2的轴承座21连接,其中所述杠杆5和T型座6之间通过可旋转接头51连接,其中所述可旋转接头51与T型座6之间设置有摆动轴承,所述后摆臂4的后端连接有推拉气缸41,其中所述后摆臂4和推拉气缸41之间通过拔叉42连接,所述机架1左、右两侧的前摆臂3、后摆臂4之间分别通过前偏心轴31、后转轴43连接。当长时间使用,底辊2会因为磨损而导致直径变小,这时候就可以通过重新调节前偏心轴31、后转轴43的安装角度来实现对底辊高度跟与砂辊的垂直方向的平面度的调整。具体通过后转轴43通过推拉气缸41利用杠杆原理粗调,另外前偏心轴31装手轮手动微调。

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