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转炉补炉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57272发布日期:2018-09-05 00:08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转炉炼钢中不定形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转炉补炉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转炉炉龄是转炉炼钢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提高转炉炉龄不仅可以提高转炉的生产效率,降低耐材消耗,确保连铸机的作业率,同时又可以发挥高炉、炼钢、轧钢等系统的综合效益。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是近十几年来转炉炼钢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之一,溅渣护炉技术应用之前,炉帽、耳轴等部位侵蚀过快是制约炉龄提高的主要因素;应用溅渣护炉技术之后,转炉炉衬的侵蚀情况也发生了变化,转炉前后大面侵蚀过快已成为影响转炉炉龄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转炉前后大面维护,以使炉衬达到均衡侵蚀,降低耐火材料消耗,进一步提高转炉炉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延长转炉炉衬的使用寿命,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以降低转炉炉衬的损毁速率。但随着钢铁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冶炼强度和频率不断提高,对耐火材料的熔损、渣蚀不断增加,尤其是大面区域及高温区域侵蚀、冲刷比较严重,造成炉衬的损毁不均衡,最终必须停炉整体更换。因而,用补炉料对炉衬或炉底的损坏部位进行修补,是延长炉衬使用寿命,缩短停炉维修时间,提高转炉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转炉补炉料具有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对钢水污染少、劳动强度低、施工设备简单等特点在各大钢厂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转炉补炉料烧结时间长、烧结时污染空气,因此如何保证补炉料性能的情况下,改善烧结情况、降低生产成本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型转炉补炉料及其制备方法。缩短了烧结时间,烧结强度高,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环保型转炉补炉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烧结镁砂70~110份;

结合剂5~8份;

填料5~5份;

所述烧结镁砂至少包括10~30份的烧结镁砂细粉。

所述烧结镁砂中mgo含量≥94%。

所述烧结镁砂由以下重量份的不同颗粒级别的烧结镁砂混合而成:5~15份8~5mm的烧结镁砂,10~20份3~5mm的烧结镁砂,5~20份0~1mm的烧结镁砂。

所述结合剂为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烧结镁砂细粉粒度小于0.088mm;

所述填料为硅灰、偏硅酸钠、金属铝粉、聚乙二醇、铁鳞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环保型转炉补炉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按权利要求1-6所述配方称取原料;

(2)混炼:加入重量份为5-15份的水,混碾加水搅拌后,形成粘稠、湿状、均匀的集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具有高温流动性好、烧结时间短、烧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不仅节约了国家矿物资源和能源,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耐火材料的生产成本和炼钢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1-3一种环保型转炉补炉料的配方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3制作环保型转炉补炉料的配方(单位:%)

实施例1-3一种环保型转炉补炉料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按表1配方称取原料;

(2)混炼:加入重量份为5-15份的水,混碾加水搅拌后,形成粘稠、湿状、均匀的集料。

对各实施例及对比例所得转炉补炉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转炉补炉料的性能检测结果

从表2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转炉补炉料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现场使用。转炉补炉料的烧结时间短、烧结程度高及无污染,以给转炉内衬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本发明具有高温流动性好、烧结时间短、烧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不仅节约了国家矿物资源和能源,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耐火材料的生产成本和炼钢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转炉炼钢中不定形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转炉补炉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烧结镁砂70~110份;结合剂5~8份;填料5~5份;所述烧结镁砂至少包括10~30份的烧结镁砂细粉。一种环保型转炉补炉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配料:按权利要求1‑6所述配方称取原料;(2)混炼:加入重量份为5‑15份的水,混碾加水搅拌后,形成粘稠、湿状、均匀的集料。本发明具有高温流动性好、烧结时间短、烧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不仅节约了国家矿物资源和能源,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耐火材料的生产成本和炼钢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范玉龙;张义先;王新杰;董会彬;金钊;王健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城市中兴镁质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3.12
技术公布日:2018.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