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244740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玻璃为了调节玻璃的各种 物理的、熔融、澄清、及成形的特性,即使含有各种其他氧化物也无妨。作为这种其他氧化 物的例,并不限定于以下,但可以列举Sn02、Ti02、MnO、ZnO、Nb20 5、M〇03、Ta205、W03、Y 2O3、及 La2O3。此处,因为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 (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平板 显示器用玻璃板对泡的要求特别严格,所以优选为所述氧化物中至少含有澄清效果大的 Sn02〇
[0098] 对于所述RO的供给源,可以使用硝酸盐或碳酸盐。此外,更理想为,为了提高熔融 玻璃的氧化性,以适合步骤的比例使用硝酸盐来作为RO的供给源。
[0099] 以上,对本发明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 述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或变更。
[0100] [实施例]
[0101] 以下,利用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0102] (实施例1)
[0103] 通过测量管扩张部106b内的压力,指定剥离点221的位置、及再附着点222的位 置。以成形体210的入口处的熔融玻璃MG的流量为100kg/lday、从玻璃供给管主体106a 流入至管扩张部106b的熔融玻璃MG的温度为1235°C的方式进行设定。并且,在玻璃供给 管主体106a与槽部210a之间设置宽度的比率W2/W1、W4/W3为1. 8、管扩张部106b的长度 为0. 5m的管扩张部106b。在管扩张部106b的顶部108b,从上游到下游具备多个压力计, 利用各压力计,测量管扩张部106b的顶部108b的内壁表面的压力。然后,将低于各压力计 测量获得的压力的平均值的压力位置设为剥离点221,并将高于平均值的压力位置设为再 附着点222。其结果为剥离点221是玻璃供给管主体106a与管扩张部106b的顶部108b的 接合部,再附着点222是与剥离点221相距IOOmm~120mm的位于下游的位置。
[0104](实施例2)
[0105] 在与从实施例1中指定的剥离点221到再附着点222为止的范围内设置加热装置 212,确认利用成形体210成形的玻璃板的变形、板厚偏差、条纹等的产生。将熔融玻璃MG 的加热量设为3000W。关于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地设定。将在该条件下成形的玻璃板 的变形、板厚偏差、条纹的产生结果在表1中表示。
[0106] [表 1]
[0107]
[0108] 如表1所示,当为所述条件时,成形的玻璃板中未产生不满足要求规格的变形、板 厚偏差、条纹。根据以上的结果了解到:从玻璃供给管106朝向槽部210a流路截面慢慢 扩张,从各管的连接位置到下游位置,加热熔融玻璃,由此可以抑制熔融玻璃在玻璃供给管 106中停留、淤塞,从而防止产生变形、板厚偏差、条纹。
[0109] (实施例3)
[0110] 当在不使用管扩张部l〇6b的情况下将玻璃供给管主体106a与槽部210a连接、且 不设置加热装置212时,确认利用成形体210成形的玻璃板的变形、板厚偏差、条纹等的产 生。关于其他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地设定。将在该条件下成形的玻璃板的变形、板厚偏差、 条纹的产生结果在表2中表示。
[0111] [表 2]
[0112]
[0113] 如表2所示,当为所述条件时,确认产生变形、板厚偏差、条纹,且不满足要求规 格。根据以上的结果了解到:当从玻璃供给管106朝向槽部210a流路截面并不慢慢扩张, 进而从各管的连接位置到下游位置,不对熔融玻璃进行加热时,无法抑制熔融玻璃在玻璃 供给管106中停留、淤塞,从而产生变形、板厚偏差、条纹。
[0114] (实施例4)
[0115] 对流经玻璃供给管106、成形体210的槽部210a的熔融玻璃MG的压力、温度、粘 性、与利用成形体210成形的玻璃板中产生的变形、板厚偏差、条纹的相关性进行调查。在 实施例2的条件、实施例3的条件下,测量剥离点221及再附着点222上的压力、熔融玻璃 MG的温度、粘性。使用压力测量器、温度测量器、粘度测量器分别测量压力、熔融玻璃MG的 温度及粘度。将压力的测量结果在表3中表示。并且,将熔融玻璃MG的温度的测量结果在 表4中表示。并且,将熔融玻璃MG的粘性的测量结果在表5中表示。
[0116] [表 3]
[0117]
[0118] [表 4]
[0119]
[0120] [表 5]
[0121]
[0122] 如表3所示,在实施例2的条件下,剥离点221与再附着点222的压力差(反压力 梯度)为450Pa~500Pa,在实施例3的条件下,为600Pa~650Pa。因为如上所述,在实施 例2中,玻璃板未产生变形、板厚偏差、条纹(满足要求规格),在实施例3中,玻璃板产生变 形等(不满足要求规格),所以了解到当剥离点221与再附着点222的压力差(反压力梯 度)为500Pa以下时,不产生变形等,当处于600Pa左右时,产生变形等。
[0123] 并且,如表4所示,在实施例2的条件下,从剥离点221到再附着点222的距离为 80mm~100mm,在实施例3的条件下,为140mm~160mm。如上所述,在实施例2中未产生 变形、板厚偏差、条纹,在实施例3中产生变形、板厚偏差、条纹。因此,了解到如果从剥离点 221到再附着点222的距离为IOOmm以下,那么玻璃板不产生变形板厚偏差、条纹。如果加 热熔融玻璃,那么熔融玻璃的粘性降低、流量增加,且剥离点与再附着点的静压发生变化。 了解到如果剥离点的静压与再附着点的静压的压力差变小、也就是从剥离点到再附着点的 距离接近、且该距离为IOOmm以下,那么可以抑制熔融玻璃的停留、淤塞。
[0124] 并且,如表5所示,在实施例2的条件下,熔融玻璃MG的粘性为3300Pa · s~ 5450Pa · s,在实施例3的条件下,熔融玻璃MG的粘性为2750Pa · s~7350Pa · s。如上所 述,在实施例2中未产生变形、板厚偏差、条纹,在实施例3中产生变形、板厚偏差、条纹。因 此,了解到如果剥离点221的熔融玻璃MG的粘性与再附着点222的熔融玻璃MG的粘性的 差为5450Pa · s以下,那么玻璃板不产生变形等。
[0125] 根据以上的结果了解到:通过控制从剥离点到再附着点的反压力梯度、距离、粘 性,可以抑制熔融玻璃的停留、淤塞,从而防止产生变形、板厚偏差、条纹。
[0126] [符号的说明]
[0127] 100 熔解装置
[0128] 101 熔解槽
[0129] IOld 铲斗
[0130] 102 澄清槽
[0131] 103 搅拌槽
[0132] 103a 搅拌器
[0133] 104、105、106 玻璃供给管
[0134] 106a 玻璃供给管主体
[0135] 106b 管扩张部
[0136] 200 成形装置
[0137] 210 成形体
[0138] 210a 槽部
[0139] 210b 侧壁
[0140] 210c 下方前端
[0141] 210d 底面
[0142] 2 IOe 槽倾斜面
[0143] 212 加热装置
[0144] 300 切割装置
【主权项】
1. 一种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熔融玻璃流至成形体来制造玻璃板,且包 括: 熔解步骤,将玻璃原料熔解而产生熔融玻璃; 供给步骤,通过输送管将所述熔融玻璃向所述成形体供给;及 成形步骤,其一面使所述熔融玻璃流至所述成形体的槽部一面利用下拉法从所述熔融 玻璃成形所述玻璃板;且 在所述供给步骤中,当从所述输送管将所述熔融玻璃向所述成形体的槽部供给时,指 定下游的静压高于上游的所述熔融玻璃的反压力梯度区间,在从所述反压力梯度区间的上 游侧端即剥离点到所述反压力梯度区间的下游侧端即再附着点为止的范围中,加热所述熔 融玻璃,将所述剥离点的静压与所述再附着点的静压的差控制在基准值以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值为500Pa。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从所述剥离点到所述再附着点的熔融玻璃的粘性为5450Pa ? s以下。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从所述剥离点到所述再附着点的距离为IOOmm以下。5. -种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熔融玻璃流至成形体来制造玻璃板,且包 括: 熔解装置,将玻璃原料熔解而产生熔融玻璃; 输送管,使所述熔融玻璃通过而向所述成形体供给; 加热装置,加热所述输送管,而对流经所述输送管的熔融玻璃进行加热; 指定装置,指定所述输送管内的压力;及 成形装置,一面使所述熔融玻璃流至所述成形体的槽部一面利用下拉法从所述熔融玻 璃成形所述玻璃板;且 所述指定装置在所述输送管中指定下游的静压高于上游的所述熔融玻璃的反压力梯 度区间, 所述加热装置在从所述反压力梯度区间的上游侧端即剥离点到所述反压力梯度区间 的下游侧端即再附着点为止的范围中,加热所述熔融玻璃,将所述反压力梯度控制在基准 值以下。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使用成形体成形熔融玻璃时,使熔融玻璃不产生失透及不同性质的熔融玻璃,制造高品质的玻璃板。本发明是使熔融玻璃流至成形体来制造玻璃板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包括:熔解步骤,熔解玻璃原料产生熔融玻璃;供给步骤,由输送管向成形体供给熔融玻璃;成形步骤,使熔融玻璃流至成形体的槽部且利用下拉法从熔融玻璃成形玻璃板;在供给步骤中,从输送管向成形体的槽部供给熔融玻璃时,指定下游的静压高于上游的反压力梯度区间,在反压力梯度区间的上游侧端即剥离点到反压力梯度区间的下游侧端即再附着点的范围中,加热熔融玻璃,控制剥离点的静压与再附着点的静压的差在基准值以下。
【IPC分类】C03B17/06
【公开号】CN104961327
【申请号】CN201510145730
【发明人】铃木谅
【申请人】安瀚视特控股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0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