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6115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苯酚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苯酚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新用途; 所述的苯酚类化合物来源于鸭跖草、紫草或金荞麦。
背景技术
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会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疾病。抗补体药物研究多年来一直是世界药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目前对此类疾病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因此临床上急需高效、低毒、专一的新型补体抑制剂。直接从天然产物中研究开发补体抑制剂的成本低,并且大多数活性成分作为天然产物的一部分可以直接被机体消化吸收,因此近年来从天然来源中寻找新的具有抗补体活性的药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的学者从包括海洋生物在内的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大量的具有补体系统抑制作用的单体化合物,为抗补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鸭跖草属(Commelina)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少数种产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产13属49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尤以西南地区为盛。 鸭跖草为鸭跖草属(Commelina)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inn.)的全草,性温味辛,专入脾胃两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功效,在临床上可单独或与其他中药合用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腺炎、咽炎、水肿、小儿肺炎、泌尿系感染、急性肠炎、黄疸型肝炎、高血压、关节肿育、痢疾、麦粒肿、毒蛇咬伤、疮疗肿毒、痔疮等一系列与补体系统过度激活所引起的疾病。近年来对鸭跖草的研究仅集中在化学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上,从中分离得到了一些黄酮类、留体、萜类化合物,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见对补体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的报道。新疆紫草(Arnebiaeuchroma(Royle) Johnst)为紫草科(Boraginaceae)紫草属(Arnebia)植物,又称软紫草,拟紫草属植物,主产于新疆,多年生草本,分布于新疆的天山南北坡和西藏的西部以及西伯利亚等地,多生长于海拔2500 4200米的山地砾石质阳坡、洪积扇、草地及草甸等处。新疆紫草的干燥根味苦,性寒。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滑肠通便的功能,可用于预防麻疹、热病斑疹、黄疸、紫癜、吐衄尿血、血淋、血痢、痈肿疮毒、丹毒、湿疹、烧伤、热结便秘。近年来,紫草的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及其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较多,并且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发现了紫草中含有萘醌、苯醌、生物碱、酸性多糖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相应的抗菌、抗炎、抗癌、抗生育、增强免疫力、降血糖、护肝等多种作用。近年来对紫草的研究仅集中在化学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上,从中分离得到了一些苯醌类、单萜苯酚类等化合物,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见苯酚类化合物及其对补体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报道。金荞麦为蓼禾斗(Polygonaceae)荞麦属 (Fagopyrum)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D. Don) Hara)的干燥根茎。属于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于荒地、路旁、 河边阴湿地。主要分布于全国多个省区,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祛风除湿疮毒、蛇虫咬伤等功效。主治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痢疾、风湿痹证、跌打损伤和痈肿癌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抗癌和抑菌等作用。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其中主要成分为单宁类化合物,尚未见苯酚类化合物及其抗补体作用的报道。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新的具有抗补体活性的物质,具体涉及苯酚类化合物,尤其是来源于鸭跖草、紫草或金荞麦中的苯酚类化合物,所述的苯酚类化合物包括甲基苯酚 (1)、6_甲氧基-3,5-二甲基-1,2,4_苯三酚(2)、1,2,4_苯三酚(3)、异紫草酚(4)、龙胆酸戊酯(5)、4_甲氧基联苯(6)、2,6- 二甲氧基-3-甲基-对苯二酚(7)、1,2,3,4-苯四酚(8) 和2,4, 6-三甲氧基-1,3,5-苯三酚(9)。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上述苯酚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应用现代药理筛选方法,对植物药中抗补体活性物质进行研究,从鸭跖草
(Comme 1 inaceae)甲鸟妬胃属(Commelina) ^直·甲鸟 KCommeIina communis Linn.)
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紫草科(Boraginaceae)紫草属(Arnebia)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 Johnst)干燥根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或蓼科 (Polygonaceae)养麦属(Fagopyrum)植物金养麦(Fagopyrum dibotrys (D. Don) Hara) 的干燥根茎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苯酚类活性物质并证实其有对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的活性苯酚类化合物具有式 I的化学结构
权利要求
1.式I的苯酚类化合物,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当R1=OH, R2= R3=R5=R6=H, R4=CH3时,化合物为对甲基苯酚(1);当R1=K= R4=OH, R3= R5=CH3, I^6=OCH3时,化合物为 6-甲氧基-3,5-二甲基-1,2,4-苯三酚(2);当 R1=K=R4=OH, R3=Ii5=Ii6=H 时,化合物为 1,2,4-苯三酚(3);当 Ii1=OH, R4-R6=OCH2C(CH3)CHCH2CH2C(CH3)CHCH2 时,化合物为异紫草酚 (4);当 R1=R4=OH, R2=COOC5H11, R3=R5=R6=H 时,化合物为龙胆酸戊酯(5);当 Ii1=OCH3, R2=H, R3=-C6H5 时,4-甲氧基联苯(6);当 R1=R4=OH, R2=R6=OCH3, R3=CH3, R5=H 时,化合物为 2,6- 二甲氧基-3-甲基-对苯二酚(7);当R1=R2=R3=R4=OH, R5=R6=H时,化合物为1,2,3,4-苯四酚 (8);当 R1=R3=R5=OH, R2=R4=R6=OCH3 时,化合物为 2,4,6-三甲氧基-1,3,5-苯三酚(9)。
3.权利要求1的式I的苯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从鸭跖草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紫草干燥根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或金荞麦的干燥根茎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苯酚类活性物质,其包括步骤取鸭跖草全草粗粉,用95%乙醇室温冷浸,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提取液加水稀释,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合并正丁醇萃取液浓缩至干即得正丁醇部位; 正丁醇部位经干法上样进行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60 90°C、石油醚-丙酮、丙酮梯度洗脱,流份以反复柱层析,SephadexLH-20纯化和制备层析,分离得到所述的化合物(1)和(2); 或,取紫草根粗粉20 kg,室温下以95%乙醇反复冷浸、渗漉提取数次后,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浸膏820 g,浸膏悬浮于蒸馏水中,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420 g;乙酸乙酯萃取物180 g经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60 90°C、石油醚-丙酮、丙酮梯度洗脱,所得流分以不同洗脱剂进行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纯化和制备色谱, 分离得到化合物(3)、(4)、(5)和(6);或,取金荞麦根茎粗粉Mkg,用乙醇室温冷浸,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提取液加水稀释至2L,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合并正丁醇萃取液浓缩至干即得正丁醇萃取物790 g ;正丁醇部位220经干法上样进行硅胶柱层析,以氯仿、氯仿-甲醇、甲醇梯度洗脱, 所得流分以不同洗脱剂进行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纯化和制备层析,分离得到化合物(7),(8)和(9)。
4.按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化合物(1)和(2)的步骤中,石油醚-丙酮5:1洗脱所得流份,经反复柱层析,以氯仿-甲醇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流份经 SephadexLH-20纯化,甲醇洗脱,得到化合物(1);石油醚-丙酮2 1洗脱所得流份,以氯仿-甲醇5 1为展开剂,制备层析,得到化合物(2)。
5.按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化合物化合物(3)、(4)、(5)和(6)的步骤中,石油醚-丙酮3:1洗脱所得流份,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20:1为洗脱剂,流份经制备色谱,以氯仿-甲醇10:1为展开剂,得到化合物(3)和(4);石油醚-丙酮3 1洗脱所得流份,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20 1为洗脱剂,流份经制备色谱,以氯仿-甲醇15:1为展开剂,得到化合物(5 );石油醚-丙酮2 1洗脱所得流份,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20 1为洗脱剂,所得流份经kphadexLH-20凝胶色谱纯化,甲醇为洗脱剂,得到化合物(6)。
6.按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化合物(7),(8)和(9)的步骤中,氯仿-甲醇10:1洗脱所得流份,经硅胶柱色谱,石油醚-丙酮4:1为洗脱剂,流份经 SephadexLH-20纯化,以氯仿-甲醇1 1为洗脱剂,得到化合物(7 );氯仿-甲醇2:1洗脱所得流份,经硅胶柱色谱,石油醚-丙酮1 1为洗脱剂,流份经 SephadexLH-20纯化,以甲醇为洗脱剂,得到化合物(8);氯仿-甲醇3:1洗脱所得流份,经硅胶柱色谱,石油醚-丙酮3:1为洗脱剂,流份经 SephadexLH-20纯化,以甲醇为洗脱剂,所得流份经制备色谱,以氯仿-甲醇2:1为展开剂, 得到化合物(9)。
7.权利要求1的苯酚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式1的苯酚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新用途。本发明从鸭跖草科鸭跖草属植物鸭跖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紫草科紫草属植物新疆紫草干燥根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和蓼科荞麦属植物金荞麦的干燥根茎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苯酚类活性物质,并通过体外抗补体活性筛选试验证实其对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所述化合物对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抑制作用的CH50为41±8μg/ml~278±11μg/ml,对旁路途径抑制作用的AP50为39±5μg/ml~761±110μg/ml,所述化合物可制备抗补体药物。
文档编号C07C67/48GK102249862SQ20111002432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9日
发明者金家宏, 陈道峰 申请人:复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