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4564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其如下式(3)所示,式中,R3表示选自由含有选自碳、氧的原子的、碳原子数为1~20的脂肪族基和碳原子数为6~20的芳香族基组成的组中的1个基团,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下式(4)所示的组的取代基,x、y和z各自独立地表示0以上的整数,但z不为0。
【专利说明】氨基甲酸酯化合物
[0001]本申请是于2008年11月14日提交的国际申请PCT/JP2008/070765、中国国家阶段申请号为200880116794.0、发明名称为“异氰酸酯和芳香族羟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的原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以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为原料制造异氰酸酯化合物和芳香族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3]塑料是日常生活中所有领域的产品材料,其用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废弃的塑料的量也变得巨大,因此,塑料的处理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0004]现在,塑料产品大多在利用后作为废弃物一烧了之或者通过掩埋进行处置。但是,在普通的垃圾焚烧场对燃烧热值高的废塑料进行焚烧处置时,存在发生异常燃烧,损伤焚烧用炉的问题。另外,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处置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带来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等环境问题。因此,从形成循环型社会的方面考虑,对废塑料进行再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0005]废塑料的再循环方法包括对废塑料直接进行再利用的物资再循环、将废塑料化学分解后回收单体等有用化学原料的化学再循环、从废塑料回收热能的热能再循环等方法。其中,由于物资再循环伴随有该废塑料的热处理,热处理会对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这两方面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常常产生耐冲击性、负荷和高温下的变形、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流动性等特性的劣化等问题。另外,热能再循环虽然具有通过有效利用热能来抑制化石燃料的用量的优点,但是,如上所述,其存在损伤焚烧用炉、排放二氧化碳、需要应对二噁英等大量的课题。
[0006]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是典型的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光学特性和机械特性的工程塑料,其是附加值极高的材料,被用于CD、DVD等光学领域;各种家电、照相机、移动电话、OA机器、医疗机器、汽车等工业领域;运动等休闲领域;屋顶材料、玻璃代替品等建筑领域等广泛的用途。
[0007]作为对芳香族聚碳酸酯进行化学再循环的方法,迄今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
[0008]非专利文献I记载了用氨水对聚碳酸酯树脂进行化学分解得到双酚A的方法,但是其存在聚碳酸酯树脂的分解所需时间长,不适合废塑料的大量处理的问题。
[0009]另外,专利文献I公开了在聚碳酸酯树脂中加入氨水和作为有机溶剂的氯化铝来分解聚碳酸酯树脂,回收双酚A的方法。但是,即使利用该方法,聚碳酸酯的化学分解也常常需要长时间。
[0010]如此,作为缩短聚碳酸酯树脂的分解时间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课一种由以聚碳酸酯树脂为主成分的废塑料回收有用物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存在伯胺作为分解剂和废塑料的溶液中对聚碳酸酯树脂进行化学分解的工序、回收分解生成物作为有用物的工序。该方法中,聚碳酸酯树脂与例如根据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复单元的分子量计算出的碳酸酯基的摩尔数的6倍以上的过量伯胺反应,将作为分解生成物的双酚A和脲衍生物作为有用物回收。另外,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利用N,N’ - 二甲基-1,2- 二氨基乙烷分解聚碳酸酯能够得到双酚A和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的内容。这些回收物之中,双酚A很容易想到被用作制造聚碳酸酯树脂的原料,但是,对于脲衍生物、DMI,没有关于其利用等的描述,对其有用性尚不明确。
[0011]另外,例如,专利文献3公开了通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聚碳酸酯树脂与苯酚类的酯交换反应来使聚碳酸酯树脂开裂,得到双酚类和二芳基碳酸酯的方法。其中记载了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单体类通过再次缩合能够制成高分子塑料。另外,例如,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由以聚碳酸酯为主成分的废塑料回收有用物的方法,其中,在存在使聚碳酸酯树脂溶解或溶胀的有机溶剂、叔胺和低级醇的溶液中,将聚碳酸酯树脂化学分解,回收分解生成物作为有用物。该方法中,作为有用物回收的物质举出了双酚A和碳酸酯。这些方法均需要碱性催化剂以利用酯交换反应进行聚碳酸酯的分解,例如对分解生成物进行分离提纯时,需要使该碱性催化剂失活,因此大多情况下,这些方法工序复杂。
[0012]作为不需要催化剂的方法,非专利文献3公开了在超临界条件(超临界水或者亚临界水条件等)下将聚碳酸酯水解,制造双酚A的方法。该文献中,没有关于收率的记载,也没有明确反应效率,但由于其是高温高压下的反应,所以在该条件下不仅可能会同时发生双酚A的热分解反应,而且超过300°C的高温和超过200气压的高压以及超临界水条件下的水本身的超强酸性,装置设备的规模变大,难以经济性地进行制造。
[0013]专利文献5公开了使由盘状光记录用介质经熔融过滤得到的聚碳酸酯与亚临界或超临界状态的碳原子数为I~6的脂肪族醇反应,将生成的芳香族双酚和碳酸酯回收的方法。该方法中,由于使用了相对于聚碳酸酯过量的脂肪族醇,导致反应容器变大,并且与上述非专利文献3的情况相同,该反应容器必须是耐高温高压状态的设计,所以普通的商业工厂开动的大型反应器在设计方面、经济方面均有困难。
[0014]聚碳酸酯的代表例是在聚合物链中交替具有双酚A单元和羰基单元的结构,但迄今的化学再循环方法中,虽然公开了仅有效地回收任意单元的技术和仅回收双酚A的技术,但在化学再循环方面尚没有以高的回收率回收所有单元作为有效化合物的成功的例子。
[0015]因此,虽然非常期待开发对成为废弃物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化学再循环的方法,但迄今尚未见有效的方法。
[0016]如上所述,聚碳酸酯树脂是由例如双酚A和羰基单元形成的。以产业上有用的化合物形式回收该羰基单元也是聚碳酸酯树脂的化学再循环的课题之一。作为产业上有用的具有羰基的化合物,可以举出碳酸酯、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被广泛用于聚氨酯泡沫、涂料、粘结剂等的制造原料。异氰酸酯的主要的工业制造法是胺化合物与光气的反应(光气法),全世界的生产量几乎全部是利用光气法生产的。但是,光气法存在很多问题。
[0017]第一,大量使用光气作为原料。光气毒性极高,为了防止光气接触工作人员,对光气的处理需要特别小心,并且还需要用于将废弃物无害化的特殊装置。
[0018]第二,在光气法中,由于产生大量高腐蚀性的副产物氯化氢,因此需要用于将该氯化氢无害化的工艺,此外,制造出的异氰酸酯中大多含有水解性氯。因此,当使用以光气法制造出的异氰酸酯时,有时会对聚氨酯制品的耐候性、耐热性产生不良影响。
[0019]出于这样的背景,人们期望有一种不使用光气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作为不使用光气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之一,有文献提出了利用氨基甲酸酯的热分解的方法。通过氨基甲酸酯的热分解得到异氰酸酯和羟基化合物是以前就为人们所知的方法(例如,参见非专利文献4)。其基本反应如下式所示。
[0020]R(NHCOOR') a — R(NCO) a+aR'OH (I)
[0021](式中,R表示a价的有机残基,
[0022]R’表示I价的有机残基,
[0023]a表示I以上的整数。)
[0024]氣基甲酸酷中,与酷基是烷基的氣基甲酸烷基酷相比,酷基是芳香族基的氣基甲酸芳基酯具有能够较低地设定热分解反应的温度的优点(例如参见专利文献6)。
[0025]作为制造氨基甲酸芳基酯的方法,迄今公开了多种方法。根据专利文献7的记载,在苯、二氧六环、四氯化碳等溶剂的存在下,使烷基单胺与碳酸二芳酯反应,由此能够以90~95%的收率得到对应的烷基单氨基甲酸芳基酯。另外,专利文献8提出了由甲基胺和碳酸二苯基酯连续地制造甲基氨基甲酸苯基酯的方法。
[0026]但是,这些方法均是使用低级烷基单胺作为胺来制造烷基氨基甲酸芳基酯的方法,并不是制造烷基多氣基甲酸芳基酷的方法。由烷基 胺、烷基二胺等烷基多兀胺制造对应的烷基多氨基甲酸芳基酯的情况下,存在与使用烷基单胺时完全不同的困难问题。这是因为,对于烷基单胺,除了式(2)所示的反应以外,不过是由式(3)和/或式(4)所示的副反应产生副产物脲化合物,而对于烷基二胺、烷基三胺等烷基多元胺,产生例如式(5)和/或式(6)和/或式(7)所示的化合物等种类非常多的脲化合物。
[0027]

O
R1NH2 + Ar^0A0-Ar -? R’NHCOOAr + ArOH ( 2)
O O
2R1NH2 + A^0AaAr -? R‘、N 义N.R' + 2ArOH

H H( 3 )


O
R1NH2 + RWCOOAr --- R'、NJlN.R’ + ArOH

H H( 4 )
I ? N
H2N-HR1-NH-C-NHj-R1-NH2
/P(5)
/ ?i \ ο
H2N 十 R1-NH-C-NHlR^NH-S-OAr
\ ^ (6)
0.0O
ArO-C-HN-pR'-NH-C-NHj—R1-NH-C-OAr
、/r(7)
[0028](式中,R’表示I价的烷基或芳香族基,
[0029]Ar表示I价的芳香族基,
[0030]p、q、r各自表示I以上的整数。)
[0031]即,由于这些产生各种脲化合物的副反应等,存在降低了作为目的化合物的烷基多氨基甲酸芳基酯的收率的问题和从与这些脲化合物、多脲化合物的混合物中分离、提取目的生成物时非常困难的问题。
[0032]专利文献9记载了在芳香族胺、碳酸二芳酯和路易斯酸催化剂的存在下,于140°C~230°C的温度进行反应的芳香族尿烷的合成方法,但该方法中,路易斯酸的使用导致装置的腐蚀、使与生成物的分离、回收变得困难。
[0033]专利文献10中公开了一种烷基聚氨基甲酸芳基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烷基多元胺与碳酸二芳基酯反应来制造烷基聚氨基甲酸芳基酯时,针对烷基多元胺每I当量氨基,使用I~3当量的碳酸二芳基酯,使用芳香族羟基化合物作为反应溶剂,在实质上均匀的溶解状态进行反应。根据该专利文献,通常能以96%以上、优选的实施方式能够以98%以上的高收率、高选择率得到烷基聚氨基甲酸芳基酯。但是,由于确认到生成了极少量的脲化合物,所以该方法不能完全避免生成脲化合物。
[0034]另一方面,在氨基甲酸酯的热分解反应中,易同时发生各种不可逆的副反应,例如不利的氨基甲酸酯的热改性反应和由该热分解生成的异氰酸酯的缩合反应等。作为副反应,可以举出例如以下式(8)表示的形成脲键的反应、例如以下式(9)表示的生成碳二亚胺类的反应、例如以下式(10)表示的生成异氰脲酸酯类的反应(参见非专利文献4、5)。
[0035] [0036](式中,R和R’表示I价的烷基或芳香族基。)
[0037]这些副反应不仅导致目标异氰酸酯的收率和选择率的降低,而且特别是在多异氰酸酯的制造中,有时会析出聚合物状固体物质、堵塞反应器,等等,使长期运转变得困难。
[0038]作为以氨基甲酸酯作为原料的异氰酸酯的制造方法,迄今提出了多种方法。
[0039]根据专利文献11,可以经过下述2个工序制造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和/或多异氰酸酯。具体地说,第I工序中,芳香族伯胺和/或芳香族多元伯胺与O-烷基氨基甲酸酯在存在或不存在催化剂以及存在或不存在脲和醇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芳基二尿烷和/或芳基聚氨酯,并根据需要除去所产生的氨。第2工序中,通过芳基二尿烷和/或芳基聚氨酯的热分解,得到芳香族异氰酸酯和/或芳香族多异氰酸酯。
[0040]已知有几个利用(环式)脂肪族、以及(特别是)芳香族的单尿烷和二尿烷的热分解生成对应的异氰酸酯和醇的方法,例如有在气相中,在高温下实施的方法;在液相中,在比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实施的方法。但是,反应混合物有时发生上述的副反应,在反应器和回收装置中形成沉淀物、聚合物状物质和阻塞物,或者该物质形成粘固在反应器壁面的物质,长期制造异氰酸酯时的经济效率差。
[0041]因此,为了改善尿烷的热分解的产率,公开了例如化学方法,例如使用特殊的催化剂(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3)或与惰性溶剂组合的催化剂(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4)。[0042]具体地说,作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15公开了下述方法:在用作溶剂的二苄基甲苯的存在下以及由甲基苯磺酸甲酯和二苯基二氯化锡构成的催化剂混合物的存在下,对六亚甲基二乙基尿烷进行热分解。但是,其中对于起始成分的制造和分离、以及溶剂和催化剂混合物的提纯和任意成分的回收均没有详细记载,所以不能判断该方法的经济效率。
[0043]根据专利文献16记载的方法,不用使用催化剂,就能使尿烷在含碳的流动床中容易地分解成异氰酸酯和醇。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7的记载,在存在或不存在由例如碳、铜、黄铜、钢、锌、铝、钛、铬、钴或石英构成的透气性包装材料的条件下,六亚甲基二烷基尿烷能够在温度高于300°C的气相中发生分解,生成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根据专利文献16的记载,该方法在氢卤化物和/或氢卤化物供体的存在下实施。但是,该方法不能实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90%以上的收率。这是因为,部分分解生成物重新结合并生成了氨酯键。所以,大多情况下,需要进一步通过蒸馏来进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精制,导致收率的损失增大。
[0044]另外,专利文献18公开了在比较低的温度,于存在或不存在催化剂和/或稳定剂的条件下,不使用溶剂就能以良好的收率分解单(氨基甲酸酯),并且减压下有利的内容。分解生成物(单异氰酸酯和醇)通过蒸馏从沸腾的反应混合物中除去,并通过分别缩合而被分别捕获。其中记载的用于除去热分解中形成的副产物的通常的方法是将部分反应混合物排出到体系外。所以,虽然可以从反应器底部除去副产物,但是仍然存在所述的粘固在反应器壁面的问题,尚未解决长期运转方面的问题。另外,其中对于被除去的(含有大量有用成分的)反应混合物的工业利用没有任何记载。
[0045]根据专利文献19的记载,脂肪族、脂环式或芳香族多氨基甲酸酯的热分解是在150°C~350°C和0.001~20巴下,在惰性溶剂的存在下,在存在或不存在催化剂和作为助剂的氯化氢、有机酰氯、烷基化剂或有机锡氯化物的条件下实施的。生成的副产物可以例如与反应溶液一起从反应器中连续除去,并同时添加相应量的新的溶剂或回收的溶剂。该方法的缺点在于,例如由于使用了回流的溶剂,所以导致多异氰酸酯的空时产率减少,并且,例如工序中包括溶剂的回收而 需要大量的能量。另外,所使用的助剂在反应条件下具有挥发性,并且能够导致分解生成物的污染。再者,残分的量相对于生成的多异氰酸酯多,所以其经济效率和作为工业方法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0046]专利文献20记载了一种在高沸点溶剂的存在下对以液态的形式沿着管状反应器的内面供给的氨基甲酸酯(例如脂环式二尿烷5-(乙氧羰基氨基)-1-(乙氧羰基氨基甲基)-1,3,3_三甲基环己烷)进行连续热分解的方法。该方法存在制造(环式)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时的收率低,选择性低的缺点。另外,对于伴有经重新结合或部分分解的氨基甲酸酯的回收的连续的方法没有任何记载,对于含有副产物和催化剂的溶剂的后处理也没有描述。
[004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5086号公报
[004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31774号公报
[004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56985号公报
[0050]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212335号公报
[0051]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339147号公报[0052]专利文献6:美国专利第3992430号说明书
[0053]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昭52-71443号公报
[0054]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昭61-183257号公报
[0055]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4-262834号公报
[0056]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平1-230550号公报
[0057]专利文献11:美国专利第4290970号说明书
[0058]专利文献12:美国专利第2692275号说明书
[0059]专利文献13:美国专利第3734941号说明书
[0060]专利文献14:美国专利第4081472号说明书
[0061]专利文献15:美国专 利第4388426号说明书
[0062]专利文献16:美国专利第4482499号说明书
[0063]专利文献17:美国专利第4613466号说明书
[0064]专利文献18:美国专利第4386033号说明书
[0065]专利文献19:美国专利第4388246号说明书
[0066]专利文献20:美国专利第4692550号说明书
[0067]非专利文献1:高分子化学第20卷、第214号、1963年
[0068]非专利文献2: ^ f 〃夕化学寸4 ^ >研究会討論会予稿集(塑料化学再循环研究会研讨会预稿集),第3卷,31-32页、2001年
[0069]非专利文献3:Polymer Preprints, Japan Vol.54, N0.1、2005 年
[0070]非专利文献4:Berchte der Deutechen Chemischen Gesellschaft,第 3 卷,653页,1870年
[0071]非专利文献5: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第 81 卷,2138 页,1959


【发明内容】

[007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光气制造上述工业上有用的化合物异氰酸酯的方法同时提供废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化学再循环方法。
[0073]本发明人对上述课题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对由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与特定的多元胺化合物的反应得到的氨基甲酸酯化合物进行热分解反应的方法,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74]即,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75][I] 一种2价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
[0076]使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与具有伯氨基的胺化合物反应,得到含有源于该芳香族聚碳酸酯产生的氨基甲酸酯和具有芳香族羟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和
[0077]对该氨基甲酸酯进行热分解反应,得到2价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化合物;
[0078][2]上述[I]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作为反应溶剂的I价的芳香族羟基化合物的存在下,进行该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与该胺化合物的反应;
[0079][3]上述[I]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不存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与该胺化合物的反应;
[0080][4]上述[I]~[3]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不存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氨基甲酸酯的热分解反应;
[0081][5]上述[I]~[4]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与该胺化合物进行反应的反应器与对氨基甲酸酯进行热分解反应的反应器不同;
[0082][6]上述[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将使该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与该胺化合物反应得到的含有氨基甲酸酯的混合物输送至对该氨基甲酸酯进行热分解反应的反应器中;
[0083][7]上述[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输送含有该氨基甲酸酯的混合物时,保持在10°C~180°C的温度范围;
[0084][8]上述[I]~[7]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以气相成分从反应器回收该氨基甲酸酯的热分解反应中生成的低沸点成分,从该反应器底部回收液相成分;
[0085][9]上述[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连续进行该气相成分的回收和该液相成分的回收;
[0086][10]上述[8]或[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低沸点成分是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或I价的芳香族羟基化合物;
[0087][11]上述[8]或[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液相成分含有2价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和/或氨基甲酸酯;
[0088][12]上述[8]~[11]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将该液相成分再循环到进行热分解反应的反应器的上部;
[0089][13]上述[I]~[12]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是废聚碳酸酯树脂;
[0090][14]上述[I]~[13]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胺化合物是下式(11)所示的化合物;
[0091]
R如)

η (11)
[0092](式中,R1表示选自由含有选自碳、氧的原子且碳原子数为I~20的脂肪族基和碳原子数为6~20的芳香族基组成的组中的I个基团,该基团具有等于η的原子价,η为2~10的整数。)
[0093][15]上述[1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胺化合物是式(11)中η为2的二胺化合物;
[0094][16]上述[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I价的芳香族羟基化合物的标准沸点比2价的芳香族羟基化合物的标准沸点低;
[0095][17]上述[2]或[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I价的芳香族羟基化合物是下式
(12)所示的具有至少I个取代基R2的芳香族羟基化合物;
[0096]OH
&R2 ,)
[0097](式中,环A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6~20的芳香族烃环,其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稠环,
[0098]R2表示含有选自由碳、氧和氮组成的组中的原子的、碳原子数为I~20的脂肪族基、碳原子数为I~20的脂肪族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7~20的芳烷基、或碳原子数为7~20的芳烷氧基,并且R2可以与A结合形成环结构。)
[0099][18]上述[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I价的芳香族羟基化合物的结构中,环A含有选自由苯环、萘环和蒽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I个结构。
[0100]另外,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101][19] 一种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其如下式(13)所示。
[0102]

[0103](式中,R3表示选自由含有选自碳、氧的原子且碳原子数为I~20的脂肪族基和碳原子数为6~20的芳香族基组成的组中的I个基团,
[0104]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下式(14)所示的组的取代基,
[0105] [0106]x、y和ζ各自独立地表示O以上的整数。)
[0107]通过本发明,不仅不使用光气就能以高效率制造异氰酸酯化合物,而且能够通过对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进行化学再循环来得到2价芳香族羟基化合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108]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制备含有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混合液的装置的示意图。
[0109]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氨基甲酸酯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0110]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异氰酸酯和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0111]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异氰酸酯和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0112]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异氰酸酯和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制造装置的示意图。[0113]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异氰酸酯和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0114]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异氰酸酯和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0115]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3所示的含有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混合物的NMR分析(1H-NMR)图。[0116]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3所示的含有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混合物的NMR分析(13C-NMR)图。
[0117]符号说明
[0118](图1)
[0119]100,101,103:贮槽、102:槽型反应器、10、11、12:管线
[0120](图2)
[0121]103,201,203:贮层、202:槽型反应器、21、22、23:管线
[0122](图3)
[0123]203、304、308、309、311、316、317、321、322:贮槽、
[0124]301:薄膜蒸馏装置、302、312、313、318:连续多级蒸馏装置、
[0125]303、308、314、319:冷凝器、
[0126]305、310、315、320:重沸器
[0127]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管
线
[0128](图4)
[0129]203、407、404、409、411、416、417、421、422:贮槽
[0130]401:薄膜蒸馏装置、402、412、413、418:连续多级蒸馏塔
[0131]403、308、414、419:冷凝器、405、415、420:重沸器
[0132]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
管线
[0133](图5)
[0134]203、504、506、507、510、512、515、517:贮槽
[0135]501:薄膜蒸馏装置、502、508、513:连续多级蒸馏塔
[0136]503、509、514:冷凝器、505、511、516:重沸器
[0137]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A16、A17、A18、A19、A20、A21:管线
[0138](图6)
[0139]512、603、605、608、610:贮槽、601、606:连续多级蒸馏塔
[0140]602、607:冷凝器、604、609:重沸器
[0141]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管线
[0142](图7)
[0143]700、701、702、714、715:贮槽、703:槽型反应器
[0144]704,707,710:连续多级蒸馏塔、705、708、711:冷凝器[0145]706、709、713:重沸器
[0146]Cl、C2、C3、C4、C5、C6、C7、C8、C9、CIO、Cll、C12、C13、C14、C15、C16、C17:管线【具体实施方式】
[0147]下面,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以下称作“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实施时可在其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化。
[0148]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是包括下述工序的2价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序为:使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与具有伯氨基的胺化合物反应,得到含有源于该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氨基甲酸酯和具有芳香族羟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工序;和对该氨基甲酸酯进行热分解反应,得到2价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工序。
[0149]〈芳香族聚碳酸酯〉
[0150]本实施方式使用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是指以2价芳香族羟基化合物的碳酸酯为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其如下式(15)所示。
[0151]
【权利要求】
1.一种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其如下式(3)所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其中,X不为O。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其中,y不为O。
【文档编号】C07C269/04GK103467730SQ201310413655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9日
【发明者】篠畑雅亮, 三宅信寿 申请人: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