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热制备聚苯胺-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文档序号:9559678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溶剂热制备聚苯胺-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聚苯胺-四氧化三铁(PAN1-Fe30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尤其涉及一种溶剂热制备聚苯胺-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PAN1-Fe304磁性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电磁性能广泛的应用于电磁屏蔽、电化学显示设备、微波吸收材料、金属防腐、隐身材料等,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制备?41^1-?6304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是两步法,即第一步首先制备Fe 304,而后在其表面进行苯胺单体的原位聚合。对于磁性Fe304的制备由于铁源的不同而有众多的制备方法,但不论采用化学计量比的Fe2+、Fe3+盐做铁源,还是采用单一的Fe 2+或Fe 3+盐做铁源,一般除了需添加碱性沉淀剂外,还需添加氧化或还原剂,并且还要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主要是因为Fe2+很容易被氧化为Fe 3+,即产物一般多为Fe304和Fe203的混合物)。在第二步中,要实现苯胺单体在Fe304表面的有效原位聚合,一般需要对其表面进行修饰或添加表面活性剂;同时,还需加入单体聚合的催化剂。事实上,在该步骤中,单体在溶液中的自由聚合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利用两步法所得的材料一般为混合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复合材料,尤其均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因此,该复合材料PANI_Fe304的制备方法大多存在制备过程复杂、条件难以严格控制、易于造成环境污染、成本高、且难以获得纯度高和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溶剂热法一步制备聚苯胺-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工艺。
[0004]本发明由单一 Fe3+铁源和苯胺单体为基础,在无其它任何添加剂存在的条件下,利用溶剂热法一步制备出PANI和Fe304的纳米复合材料PAN1-Fe 304。在该溶剂热过程中,AN将Fe3+部分还原为Fe 2+,实现了 Fe3+— Fe 304的转化;Fe 3+则催化了 AN — PANI的聚合,从而保证了由单一 Fe3+铁源、苯胺单体一步制备了性能优异的PAN1-Fe 304纳米复合材料。
[0005]一、聚苯胺-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1、聚苯胺-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九水硝酸铁Fe(N03)3.9H20溶于无水乙醇(EtOH)中,再将苯胺单体(AN)溶解其中形成混合溶液(Fe3++An)/EtOH ;然后将该混合溶液转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于160~220°C下反应9~12 h ;反应结束后离心,依次用二次水、无水乙醇进行洗涤,在烘箱中于90~100°C干燥9~11 h,即得聚苯胺-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PAN1-Fe304纳米复合材料,标记为PAN1-FFo
[0006]九水硝酸铁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0.18-1:1.82。
[0007]2、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为了获得高纯度和良好磁性能的复合材料PAN1-Fe304,本发明考察了溶剂(EtOH、H20和Et0H+H20 ())、溶剂热温度(160~200°C )和苯胺单体AN用量(以Fe3+和AN的初始添加物质量之比表示:1:0.18-1:1.82)的影响。
[0008]( 1)溶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将 2.424g Fe (N03) 3.9H20 和 0.5mL AN 分别溶解于 48 mL EtOH、Et0H+H20 ()和 H20中,转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于200 °C下反应10 h;经过离心、洗涤、干燥得到复合材料。图1是不同溶剂(EtOH、Et0H+H20、H20)条件下所得产物。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溶剂由EtOH — Et0H+H20 — H20,即随着H20的加入及其量的增加,所得复合材料的磁强度(用同一块磁铁去检验它们磁性)由强一弱一无。也就是说,H20不利于磁性材料的形成,因此,溶剂应选为EtOH。
[0009]( 2)溶剂热温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将2.424 g Fe(N03)3.9H20和0.5 mL AN加入到48 mL EtOH中,搅拌溶解后,转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分别在200°C、180°C、160°C下反应10 h,经过离心、洗涤、干燥得到复合材料。图2是不同溶剂热温度下所得产物。由图2可以知道,溶剂热温度对磁性能有明显影响,随着溶剂热反应温度的降低,产物磁性由强一弱一无。也就是说低温不利于磁性材料的形成。大量实验表明,溶剂热温度控制在180~220°C (优选200°C),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
[0010](3)单体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将 2.424 g Fe (N03)3.9H20 和 0.0 mL、0.lmL、0.5 mL、1.0 mLAN (Fe3+和 AN 物质量之分别为1:0、1:0.18、1:0.91、1:1.82)分别加入到48 mL EtOH中,搅拌溶解后,转入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200°C下反应10 ho经过离心、洗涤、干燥得到复合材料。将所得材料分别标记为PAN1-FF-0、PAN1-FF-l、PAN1-FF-2、PAN1-FF-3。可以看出,在无苯胺AN加入的条件下,所得产物PAN1-FF-0 (铁锈红)无磁性。随着AN用量的增加,产物的磁性能逐渐增强。该结果充分证明在本发明条件下,苯胺AN能够将Fe3+部分还原为Fe 2+,从而保证了由单一Fe3+铁源成功制备Fe 304磁性材料。
[0011]二、聚苯胺-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下面利用XRD、IR、TEM、VSM等技术将制备所得的样品PAN1-FF进行表征、分析。
[0012]1、XRD 分析
图3为本发明所制备样品PAN1-FF-1~3的XRD图。由图3可知:在低单体AN加入量条件下所得样品PAN1-FF-1中,除了有反尖晶石结构的Fe304外,还有大量的a -Fe 203相存在;随着AN加入量的增加(如加入量彡0.5 mL,以Fe3+和AN的物质量之比表示为彡0.17),样品中Fe304相的衍射峰强度增强,a-Fe 203衍射峰强度明显减弱,至基本消失。该结果充分证明了苯胺/聚苯胺可将部分Fe3+还原成Fe2+,以保证Fe3++ Fe2- Fe 304转化;且为了使Fe3+尽可能的转化为Fe 304,需加入足够量的AN (如AN加入量彡0.5 mL)。另外,所有衍射峰的宽化现象说明所得材料的尺寸很小,应该为纳米级。
[0013]2、IR 分析
图4为本发明所制备样品PAN1-FF-2和PANI (以(NH4) 2S20s为催化剂,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得)的IR图。比较两个样品的IR可以发现:复合材料PAN1-FF除了 590 cm1附近M-0的吸收峰外,其它与PANI的IR谱图相似,即在1650 ~ 1100cm 1范围内出现了聚苯胺的特征吸收峰,它们的归属分别是:1620~1454 cm 1间的吸收峰对应醌式环及苯环的C=C伸缩振动,1390 cm 1附近的吸收峰为聚苯胺骨架的C-Ν振动,1114 cm 1附近的C-Η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进一步对比还发现:峰的强度有增强/减弱现象,尤其对应于C-Ν键的吸收峰还发生了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